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這屆經濟低迷要多久

這屆經濟低迷要多久

發布時間:2024-10-22 11:47:53

⑴ 我國當前經濟面臨的挑戰1500字

隨著轉型發展階段的到來,中國經濟將面臨如下九方面問題與挑戰:經濟增速下滑帶來挑戰,通脹長期化帶來挑戰,經濟泡沫累積帶來挑戰,經濟增長動力結構轉型帶來挑戰,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調整帶來挑戰,資源環境約束加大帶來挑戰,經濟發展的社會成本增加帶來挑戰,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惡化帶來挑戰,改革阻力增加帶來挑戰。問題與挑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它在哪裡。認清了問題和挑戰之後,我們完全可能應對好挑戰,在應對挑戰中不斷前行。

隨著持續三十多年高速增長階段的結束,隨著中國轉型發展階段的到來,中國經濟面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與挑戰。
中國經濟增速下滑
帶來挑戰
首先,中國經濟增速下滑是一個事實和趨勢。2012年二季度GDP增速已降到了7.6%。這不是暫時現象,而是反映了一種趨勢。
根據國研中心的研究,「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很可能下降到7-8%左右,到2020年前後中國經濟總量可能接近美國,開始進入到「高收入國家」門檻。據國際經驗,到這個階段後,即2020-2030年期間,經濟增速會進一步下降到5-6%左右。
到2030年中國有可能提前20年實現小平同志說的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其後經濟增速會進一步下降到2-4%左右。總之,過去三十多年來持續保持10%左右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當然也不排除個別年份達到10%以上。
其次,為什麼中國經濟增速會逐步下滑?
一是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了。潛在經濟增長率是各種資源環境和生產要素能夠支持的最優增長率。過去由於資源環境約束不是太大,加上制度變革釋放的生產率較多,故可以保持那麼長時間的高速增長。但現在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大,制度變革釋放生產率的空間也相對縮小了,因此潛在經濟增長率也下降了。
二是經濟開始進入到大調整時期。要進行持續若干年的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種調整需要在比較合理的增速下進行。因此從經濟調整來看,經濟增速也存在下降的需要。實際上「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增速目標只是7%左右,2012年確定的增速目標只有7.5%。
三是外需下降了。外需不僅是短期下降,而且很可能是中長期下降。由於美國等也在反思國際金融危機,反思其過去以「高消費、超前消費、負債消費」為特徵的發展模式。反思的結果是他們今後不再搞這么多的高消費、超前消費和負債消費了。這意味著即便是國際經濟危機結束,有一部分中國產品的外需永久地消失了。
四是工業化開始進入到「重化工業階段下半場」。總體上我國工業化正處於中後期階段,這一階段最重要的特徵是重化工業快速發展。根據我對工業化國際經驗的研究,「重化工業階段」長則持續上百年,短則持續三五十年,我國作為後發國家可以發揮後發優勢,不需要持續那麼長時間,但是再短也要20年左右。
現在已經發展10年左右了,我最近的判斷是,「重化工業階段上半場」已結束了,正在進入「重化工業階段下半場」。下半場與上半場不同,上半場是量的擴張階段,下半場是質的提高階段,經濟增速必然下降。重化工業階段結束後,就進入到「後工業化社會」,因此2020年後經濟增速將進一步下滑。
五是城市化開始進入到加速階段的下半場。根據國際經驗,城市化率30%-70%時是城市化的加速階段,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是51.27%,正處於加速階段上半場向下半場的過渡階段。與工業化一樣,城鎮化上半場也是量的擴張階段,到了下半場,盡管速度還是比較快,但已過渡到質量提升階段。進入這一階段後,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就會相對減少,導致經濟增速下降。
六是「人口紅利」、「市場化紅利」、「國際化紅利」在減少。過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與這些紅利釋放有很大關系。但現在「人口老齡化」社會提前到來,「劉易斯拐點」到來了,沒那麼多人口紅利了。
「市場化紅利」也減少了,過去市場化改革提高效率帶來了很大的紅利,但今後的改革更多的是公平分蛋糕的問題,沒那麼多紅利了。「國際化紅利」也在減少,當中國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二後,其他國家不像以往那樣敞開懷抱歡迎中國加入國際大家庭了,而是針對中國搞貿易保護,讓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等。
再次,經濟增速下滑帶來了什麼挑戰?
經濟增速下滑,意味著需求要減少,訂單要減少,市場要萎縮;意味著很多企業可能要虧損,要破產;意味著就業崗位要減少。過去我們之所以追求經濟高速增長,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但今後隨著我國經濟增速下滑,就業壓力會加大。我們要不斷適應經濟增速下滑這個趨勢,積極應對挑戰。
通脹長期化帶來挑戰
通脹確實一直都存在,只是有的時候表現不甚明顯,有的時候表現得更明顯一些。不僅中國如此,全球都一樣,上世紀70年代以前一盎司黃金兌35美元,現在則是1500美元以上。從歷史上看,通脹是一個趨勢性現象。
2011年我國CPI一度高達6.5%,2012年6月雖然下降到了2.2%,但隨時有反彈的可能。近兩年一直處於負利率狀態,現在好不容易出現正利率了。需要關注的是,通脹壓力究竟是短期問題還是中長期問題?很可能是一個中長期問題。所以我們必須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和承受力。
為什麼通脹存在長期化趨勢?因為造成通脹的根源性因素沒有消除。
第一,信貸還得接著放,鈔票還得接著印。在穩增長政策下,遏制經濟增速過快下滑短期最見效的措施是放信貸。2012年4月信貸投放6818億元,5月7932億元,6月9189億元,今後還得保持較高水平。而且廣大中小企業也確實面臨「融資難」問題。今年以來,很多重化工行業開始出現較嚴重的困難,最好的救急辦法是放信貸,但這樣做通脹就在後面等著。
第二,「輸入性通脹」壓力始終存在。一方面,美國還要繼續印鈔票,因為只有印美鈔才能體現美元霸權,實現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元印多了,美元貶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就得上漲,對我們來說就是「輸入性通脹」。
另一方面,西方國家新一輪通脹已經開始起來,因為在反危機過程中,很多國家都採取了印鈔票、降利率、放信貸等政策來刺激經濟復甦。這套政策的必然結果就是通脹,這也會給我國造成「輸入性通脹」。
第三,「高成本時代」到來,將持續推動「成本推動型通脹」。高成本包括土地高成本、房價高成本、原材料高成本、能源高成本、環保高成本、人才高成本、普通勞動力高成本、資金高成本、知識產權高成本、物流高成本、稅費高成本和交易高成本。這些成本的上升必然會帶來「成本推動型通脹」。而且,「高成本時代」是一個中長期現象,會導致通脹的長期化。
第四,農產品價格存在持續上升的趨勢。工業品可以大規模、標准化生產,提高效率的空間很大,只要一漲價,就可以大規模供給,價格就上不去。但農產品不一樣,它是靠天吃飯,而且多數是一年一個周期,難以大規模、標准化生產,提高效率的空間有限,同時土地越來越少,因此很多農產品價格存在持續上漲的趨勢,成為推動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
第五,投機使通脹火上澆油。近年來,由於經營實業環境惡化,很多人轉向搞投機,炒完這個炒那個,結果是價格越炒越高。為什麼都喜歡炒呢?因為炒更能快速發大財。大家都熱衷於投機,對通脹造成了新的壓力。
通脹長期化給我們帶來什麼?通脹意味著老百姓的財富在縮水,意味著人們生活水平的相對下降,意味著財富在不同階層之間發生轉移,意味著貧富差距的擴大,意味著部分產業發展成本的上升,意味著經濟發展環境的惡化。
經濟泡沫累積帶來挑戰
我國經濟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也積累了不少經濟泡沫。高房價就是經濟泡沫的集中表現,還有其他資產價格也比較高。大家都不搞實業,都去玩金融,這本身就是泡沫。許多行業存在嚴重產能過剩,這也是泡沫。很多地方政府建了很多投融資平台,直接「經營土地」、「經營城市」,效率又不高,「後遺症」很多,這同樣是泡沫。
經濟泡沫如何擠掉?有人說,中國經濟正在「軟著陸」中,「軟著陸」即泡沫擠掉的過程。問題可能沒有這么簡單,經濟增速和通脹下降並不意味著完整的「軟著陸」。「軟著陸」必須是安全著陸,安全著陸就是隨著經濟增速下滑,經濟結構得到了順利調整,新的增長點逐步形成。如果不是這樣,就會造成企業虧損破產增加、債務負擔加重、金融風險增加,這就是「硬著陸」。而新增長點的形成,要靠制度變革、要素升級和結構優化這「三大發動機」(而不是短期的「三駕馬車」),這需要一個過程。
2012年既是泡沫繼續累積、又是逐漸擠泡沫的非常關鍵的一年。
一是房價仍在高位運行,處於漲不得、跌不得的狀態,繼續漲則引發民眾不滿、繼續跌則恐刺破泡沫。
二是隨著集中還款期的到來,地方政府的收支缺口拉大,債務負擔加重,債務危機如影隨形。
三是隨著基礎設施建設放緩、房地產開發減少、企業效益下降,銀行不良資產在累積,中小銀行的壓力在加大。
四是隨著經濟增速下滑,產能過剩行業和企業的市場需求進一步減少,部分中小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
五是隨著美國經濟緩慢復甦、中國經濟相對放緩,部分熱錢正在面臨留下還是撤走的抉擇,若熱錢大規模快速撤出,則對中國經濟泡沫破滅帶來較大壓力。
六是隨著經濟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日趨復雜,宏觀調控難度加大,稍有不慎就會引發不良後果。所有這些都意味著經濟泡沫正處於漲不得、破不得的狀況中。
現在很多人關心這個泡沫會不會破?如果政府運用高超的宏觀調控技術,將泡沫一點一點地擠掉,又不至於引起經濟危機和社會動盪,同時又適時地培育起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競爭優勢,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這就算是「軟著陸」了,泡沫就不會破。但2013年這個泡沫將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對此必須引起高度的警惕和重視。
經濟增長動力結構轉型帶來挑戰
經過三十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面臨轉型,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由原來主要依靠外需向主要依靠內需轉型;二是由原來主要靠投資向主要依靠消費轉型;三是由原來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向主要依靠社會投資轉型;四是由原來主要依靠普通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高級要素投入轉型。
中國必須推進經濟增長動力結構轉型,否則中速增長都可能難以實現。問題是這種轉型容易嗎?很可能不那麼容易。歷史上日本和拉美都經歷過這種轉型,但沒有轉好,最後陷下去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或「高收入陷阱」了。我們現在也面臨這個挑戰。
如,外需不行了,就要擴大內需,但擴大內需不那麼容易,因為擴大內需需要增加廣大老百姓的消費,需要解決其就業、收入、社會保障和消費環境等問題。增加收入需要進行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需要調整既得利益格局,這就涉及一系列深層次制度變革,而這些變革需要的不僅是時間。
原來主要靠政府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今後要更多地靠社會投資了。但社會投資是用自己的錢投資,投資者會很謹慎,要判斷投資的收益大不大、風險高不高。如果投資者感覺到風險較高、回報不夠多,就不願意投,寧願選擇觀望和投機。
原來主要依靠一般要素(如資源、勞動力等),今後要主要依靠高級要素(如技術、人力資本等)來拉動經濟增長。一般要素我國具有一些優勢,但高級要素則相對稀缺。要轉到依靠高級要素來拉動經濟增長,首先遇到的問題是與發達國家形成了正面的競爭。要利用高級要素,我國的激勵機制特別是產權保護,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若增長動力結構轉型不到位,則新的增長點形成、新興產業成長、新競爭優勢形成都難以實現,走出經濟低谷也就很難實現。
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調整帶來挑戰
經濟結構調整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涉及很多方面,其中較重要的是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調整。
產業結構調整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淘汰落後產能;二是推進產業升級。淘汰落後產能涉及很多利益格局調整問題,誰都不願意被淘汰。即便是強行淘汰,也要做好補償工作。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技術、高素質人才、現代化管理。所有這些都具備了,才能上台階,這是「驚險的一跳」,很多企業可能跳不過去。到目前為止,真正成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地區和企業並不多。
區域結構調整也面臨一些新問題。從經濟增速來看,近年來東西部地區之間的差距有所縮小。但在差距縮小的過程中,也出現了新問題:中西部地區的節能減排壓力在增加。去年我國部分節能減排指標任務沒有如期完成,任務完成不太好得多數是中西部地區。
中西部地區現在都在高速發展,主要依靠資源優勢在發展高耗能工業。但現在必須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這對中西部地區來說就是一個限制。中西部地區希望國家和東部地區給予保護生態的補償,但現在國家財政收入大幅減少,東部地區經濟增速下滑,補償能力相應下降。
資源環境約束加大帶來挑戰
資源壓力較大集中體現在重要能源和原材料的價格在上升。全球新增的原油需求中國佔了百分之七八十。因此全球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產品價格受中國的影響較大。因為中國是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比國際上已實現工業化國家的人口總和還要多。那些先行工業化國家發展到我們這個階段時人口都只是幾百萬或幾千萬。它們當時主要靠殖民掠奪來滿足工業化快速推進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
我們這么一個人口大國進入到工業化中後期階段,需要大規模消耗能源和資源,而我們又不能搞殖民掠奪,必須通過國際市場去購買,所以中國對全球資源能源市場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反過來,由於我們對國際資源需求巨大,價格變動對我國企業的影響就很大,在沒有定價權的情況下還常常受制於人。而且,比較容易開採的礦產大都開採得差不多了,越往後開采成本越高,價格就要進一步上漲,在沒有獲得新的替代能源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承受高價格帶來的高成本。
同時,環境保護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現在全球氣候變暖,在國際上我國面臨越來越大的碳減排壓力。中國200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全球第一。按照此趨勢下去,到2020年前後全球30%以上的碳排放量都將由中國貢獻,屆時我國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國際壓力。
我們已在國際社會承諾了碳強度減少的任務,到2020年前後估計要承諾碳排放總量控制任務。事實上我們已在國內啟動碳排放交易試點,北京就已規定二氧化碳排放年均超過一萬噸的固定設施排放企業必須納入強制減排范圍。低碳發展乃當今世界潮流,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在這方面不能過分相信陰謀論者的鼓噪,因為這是西方國家的一個「陽謀」,而非「陰謀」,若我們死抱著陰謀論不放,當世界上多數國家已步入或適用了新的低碳發展規則和秩序時,最終吃虧的一定是我們。二氧化碳只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低碳發展並非只是減少二氧化碳,實質是通過低碳發展解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這是一種普世價值,消極應對者最終是要吃虧的。
但我國推進低碳發展面臨幾個特殊挑戰。
第一,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中期階段,也就是高碳排放階段。發達國家工業化、城市化已基本完成,已進入低碳階段了。在這個時候強調二氧化碳減排,對我們來說是砍在脖子上,對發達國家來說是砍在尾巴上。我國在高碳階段推進碳減排挑戰巨大。
第二,我國的資源稟賦是一個高碳結構。我國多煤、缺油、少氣,新能源比重也偏低,目前只有9.8%左右。煤炭開采和消費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我國多煤資源結構不利於推進低碳發展。
第三,在國際分工體系中我國處於加工製造的低端環節,不利於低碳發展。在國際分工中,搞加工、組裝碳排放相對較多。而我國處於「微笑曲線」中間的加工製造環節,發達國家則處於「微笑曲線」兩端的設計和營銷環節。實際上這意味著發達國家把很多碳排放的環節移到了中國,導致「碳排放國際轉移」問題。
第四,我國人口多。人口越多,碳排放就越多。近十四億人口,每一個人就是一個碳排放源。
第五,我國的粗放發展模式具有一定的「鎖定效應」。我國現有的發展模式表現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這種模式一旦形成,就形成了「路徑依賴」,想要改掉它,成本很高。
經濟發展的社會成本增加帶來挑戰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強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因為經濟發展本身並非目的,滿足人的各種需要才是目的。但從經濟學角度看,社會發展會增加成本。大力發展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社會事業,所有這些政府和民眾都是要掏錢的。
公益性教育和醫療是政府的職責,是不能搞產業化的。但如果像計劃經濟時代一樣,將所有公益性和非公益性教育和醫療都壓在政府身上,那政府財政將不堪重負。十三億多人要實現全覆蓋,哪怕是低水平,乘以十三億也是一個巨大數字。僅保障性住房建設就已將許多地方政府財政壓得喘不過氣來。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的支出壓力不斷加大,行政事業費支出、基礎設施建設支出、保障性住房建設支出、社會福利支出、維穩支出等都或是剛性,或要增加。但政府收入卻在減少,工商業稅收因中小企業不景氣在減少,土地財政因房價下跌在減少。
導致政府收支缺口拉大,債務負擔增加。「歐豬五國」等陷入主權債務危機,主要原因是經濟增長已不足以支撐龐大的福利負擔,造成資金鏈緊張。即使是富如美國,在醫療改革上也是舉步維艱。福利保障一旦上去,就成為所有人的既得利益,要減下來很難。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的福利保障一定會加強,但與此同時經濟發展的社會成本將增加,必須使經濟新增財富能力超過福利保障支出水平,才能保持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而這需要滿足多方面的條件才能實現。
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惡化帶來挑戰
首先,我國產品出口的國際環境惡化了。主要是因為國際經濟危機還在持續。國際經濟危機一般分三個階段演化:第一個階段主要表現為金融機構破產,如雷曼兄弟破產;第二個階段主要表現為「主權債務危機」,如「歐豬五國」的「主權債務危機」;第三個階段主要表現為國際貨幣體系危機。
目前正處於第二個階段上。國際經濟危機何時才能走出來?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能否取得重大的技術進步;二是能否推進重大的制度變革。只有這兩個條件是走出危機的根本出路,像印鈔、發債、降息、放信貸、投資等措施,都是拎著自己的頭發往上,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危機,且只會為新的危機創造條件。在國際經濟危機還在持續的情況下,國際經濟至少還將低迷兩三年,這對我們的出口帶來較大的不利影響。
其次,我國對外投資的國際環境在惡化。我們不僅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不僅要將產品走出去,而且要將投資走出去。但「走出去」也面臨新的問題:其他國家不像我們當初歡迎他們的投資那樣歡迎我們的投資。我們要投資他國的高科技企業和項目,他們就擔心我們竊取他們的技術;我們要投資他國的資源,他們就說我們要控制他們的資源;我們要將開發區建設的經驗移植到國外,他們就說我們要控制其土地。總之,他們以國家安全等種種理由對中國投資進行限制。
再次,人民幣匯率調整的國際環境也一直不太好。由於中國擁有低成本競爭優勢,我們的中低端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價廉物美的競爭力。西方國家不從我國產品價格低主要源自於低勞動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環保成本等來考慮,而將中國產品具有競爭力一並歸結為人民幣幣值被低估。於是,就不斷地通過壓人民幣升值,來削弱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同時,人民幣匯率還直接受制於美元的變動:美元貶值,人民幣就被動升值。同時,我國外部的整體環境在惡化。隨著我國經濟總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後,美國越來越強調將中國作為其主要的競爭對手,將其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等。
改革阻力增加帶來挑戰
過去三十多年來,我國之所以保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原因就在於體制改革釋放了巨大的生產率。但隨著我國發展到新階段,面臨一系列新挑戰,出路在於深化改革,但改革面臨兩大障礙:
一是既得利益障礙。由於過去三十年改革採取的是不平衡改革戰略,導致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社會改革與經濟改革嚴重不平衡、不協調。在帶來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貧富差距拉大、尋租蔓延等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培育不少既得利益集團。既得利益集團由於受益於這種不平衡、不協調的過渡型體制,因而成為新一輪改革的障礙。
二是觀念障礙。改革行動首先要有觀念的突破。過去三十多年的改革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源於思想解放。按理說,現在的觀念應較改革前期更好,但由於不平衡改革本身產生的新問題,使得很多人對改革產生了質疑。
比如,很多人將貧富差距拉大、腐敗嚴重等歸結為市場化改革。殊不知,這些問題不是市場化改革帶來的,而是改革不徹底、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不平衡帶來的。隨著「民粹」流行,原來本已解決的觀念問題現又成為問題了。如國有企業改革本來在十五大和十五屆四中全會就有了明確的說法,要收縮國有經濟戰線,要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改組,要大力發展非國有經濟。但現在討論國有企業改革反而會引起很多上綱上線的爭論。更令人擔憂的是,改革的阻力在增加。
改革阻力增加,改革自然就難以推進,一些深層次問題就不能解決。深層次問題不能解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諧社會建設等就難以正常推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就面臨挑戰。
認清問題和挑戰是應對挑戰的前提,其實挑戰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挑戰在哪裡,稀里糊塗地倒在挑戰中。認清了挑戰後,我們完全可能應對好挑戰,因為過去的歷史反復證明,我們就是在應對一個一個挑戰中不斷前行的。

⑵ 經濟不景氣,日本物價持續下跌,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

現如今全球各國的經濟都非常的不景氣,但是在日本這樣的情況更為的嚴重,目前從日本物價局給出的數據顯示,在過去三個月的時間里邊兒,日本的物價正在持續的下跌,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下降了2%左右,而對於這樣一種情況,日本政府目前還沒有好的決絕辦法,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樣的情況會持續多久。

第三,如何看待這樣的事情?

其實在日本,這樣的情況在我國已經逐漸的蔓延開來,很多年輕人對於消費已經不太感興趣,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收入低,另一方面是他們的大多數收入都用來支付房貸,車貸等一些消費品,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就沒有閑余的資金用來進行消費。

⑶ 當前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的主要困難是什麼

主要是資金的短缺。

⑷ 請結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談談對穩中求進的認識以及如何處理穩與進的關系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一片低迷,國內經濟也是後繼無力。

在此大背景下,不管對於個人還是企業,都要有危機感,都應該穩重求進。

穩,講的是不輕易冒險投資,鑒於國內外大家都捂緊口袋過日子的現狀,消費肯定大大縮水,大部分行業,購買力都大不如前幾年。另外,要投資就不太可能不依靠銀行,以國家為代表的銀根都在緊縮,一旦你的投資失策,造成現金流短缺,而恰逢銀行收縮資金卡住貸款只還不放,那麼你還掉貸款部分的現金,就會導致你的資金鏈斷裂,而你要麼宣布破產,要麼去借高利,惡性循環至死,不知道要幾年才能翻本。我們浙江小企業很多都出現倒閉潮,都是投資慾望太膨脹,一碰到經濟危機就慘叫連連。這其中包括我的家族,我前兩年就是盲目投資了企業,導致現在都舉債度日。所以說的盈利盈利、賺錢賺錢,一定要以盈和賺為前提,不然只靠銀行貸款是不行的,膽子不要太大,也不要太信心暴漲,不然遲早要吃大虧的。也就是說要穩後才能求進,進也不能太冒險,要在你其他穩定的基礎上能承受的起你後一次「進」的失敗。

李嘉誠曾經說過,我就是經過幾次經濟危機後才成為行業中的老大的。可見經濟危機是何等可怕,或許你穩定的時候沒風險,但一旦冒險投資,顯得不穩了,那就說不定了。

⑸ 現在正處於經濟危機,你對大學生就業有什麼看法,需要3000字,別多也別少了

一、當前的經濟形勢

據原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近期估計,僅2008年城鎮失業人口可能突破5000萬人,農村突破2億人。

受人民幣升值、生產成本上升以及國際需求下降等因素影響,一些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廣東、江蘇一帶外貿型企業甚至出現倒閉潮。

2008年10月13日,浙江江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江龍集團)傳出法定代表人夫妻失蹤、企業瀕臨倒閉的消息。江龍集團總資產為22億元,目前僅下屬兩家核心企業浙江江龍紡織印染有限公司(下稱江龍印染)和浙江南方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南方科技)的銀行負債就達11.5億元。另據不完全統計,該集團對外擔保、民間借貸及供應鏈欠款合計約為20億元。江龍控股下屬共有8家子公司,江龍集團倒閉導致逾千名員工失業。

2008年10月15日,無法抵制全球金融海嘯的沖擊,東莞樟木頭最大玩具廠合俊玩具廠突然倒閉。合俊玩具廠是香港上市公司合俊集團的主力工廠,全球最大玩具商美泰公司也是它的客戶。合俊玩具長的倒閉導致近萬名員工失業。

中國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也會制約就業。此外,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也會加劇就業壓力。經濟專家預計,中國的下崗或失業人員將大量涌現。

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正在演變成全面的經濟危機甚至有可能會導致世界局勢危機。所有企業、金融機構、學校甚至我們自己的命運都會不同程度受到這次危機的影響,我們已經習慣的觀念、思維、經驗、能力、職業追求和生活理想,都可能在這場危機中發生巨大變化。

因此如何認清當前的經濟形勢和及時做出正確的對策就成為我們大學生必須面對的話題。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在這場經濟危機面前顯得尤為嚴峻,那麼作為我們大學生而言,我們該如何應對這場潮水般涌來的經濟危機?你將如何規劃自己的工作?你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飯碗?

二、大學生就業壓力大

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550萬人,比2007年增加50萬人。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原因主要有三個:

首先,是全國勞動力總量供大於求。

未來20年,中國16歲以上人口將以年均550萬人的規模增長,到2020年勞動年齡人口總規模將達到9.4億人。今後幾年全國城鎮每年新增勞動力1000萬人,另外還有1400萬下崗失業人員,每年需要安排就業人員2400萬人,而社會新增就業崗位約900萬,每年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缺口在1300萬~1400萬人左右,整個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而「十一五」時期,全國將有2500萬以上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需要就業。

其次,是社會有效需求趕不上畢業生規模增長的速度,高校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

根據全國的調查,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有效需求僅佔新增崗位的22%,高校畢業生總人數增加22%,而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卻降低22%。「三個22%」將影響到2008屆畢業生的就業。

這里我想給大家提供兩個案例,一是研究生畢業賣豬肉事件。經濟不景氣就業艱難,一度令人唏噓的「北大才子陸步軒賣豬肉」,眼下正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所接受。近日,廣州一家豬肉連鎖店年薪8萬聘15名「豬肉榮」,竟引來包括中大、華工在內的1500多名應屆碩士研究生前往競聘。

另一個就是大學生零工資就業現象。每到年底我們隨處可見民工為討工資四處奔波的身影,而今許多大學畢業生為了就業機會索性不要工資,這種「零工資」就業看上去很美,但它折射出社會的就業壓力,並且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和隱患,則是我們需要關注的。近年來,面對就業壓力,南京的一些大學畢業生求職者,採取了一種「務實」的態度———他們為落實單位,採取「零工資」就業的方式,在用人單位邊工作邊積累經驗和積攢資歷,期望最終獲得用人單位的認可。

最後,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可能進一步加劇。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問題主要是結構性矛盾突出,就業壓力集中體現在「地域」、「行業」上不均衡;從地域上看,東部地區需求增長有限,中西部雖有增長,但是吸引力依然不足。從學歷看,高職高專畢業生仍然是就業的難點和重點;從學科專業看,工科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專業就業形勢較好,而一些文科專業就業相對困難。

另外,一些新情況值得關注。

一是用人需求向重點大學集中、向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

二是高校畢業生「重心」下移受阻,由於下崗失業人員、中學畢業生、農民工等的搶占,一些低端崗位被佔領;

三是研究生就業率出現下降的趨勢;

四是近年來待就業畢業生有增加的趨勢;

五是社會的有效需求趕不上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以及東部一些中心城市限制人口政策的出台。

三、大學生的對策和信念

大學生是天之驕子,是有著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在你們畢業之後,如何應對當前的經濟危機,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很多學生會說,我沒有經驗,也對社會不熟悉,怎樣才能和那些有工作經驗的人競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但是我要告訴大家,你們雖然缺乏社會經歷,缺少工作經驗,但是你們的可塑性正是你們的優勢!

這里我有四個字送給大家:「有勇有謀」。「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勇氣、信心和信念,「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說明了信念的重要。大學生畢業之後,初入社會,缺乏經驗,容易受挫折,這時堅強的勇氣和信念是不可缺少的。「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一代偉人毛澤東正是少年立志,自信而為,堅持付出,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作為我們大學生,也應該相信自己的能力,面對壓力,積極應對,抓住機遇,發展自己。

提起麥當勞,可是家喻戶曉。那個金黃色的「M」字遍布在城市裡的各個角落,已經成為一個醒目的標志。但是說到克羅克,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然而如果沒有克羅克,麥當勞也許至今還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快餐公司,而不是麥當勞王國了。人們常說,麥當勞兄弟創造了麥當勞,而克羅克創造了世界名牌。任何一個世界品牌的路程都不是簡單的,而克羅克打造麥當勞品牌的過程尤其艱辛。

1902年10月,雷蒙德·克羅克出生在美國芝加哥一個普通的家庭里。少年時的克羅克是個很平常的少年,但是與其他人不同之處在於,他經常胡思亂想,編織各種各樣的夢想,冷不丁地冒出幾個發財的小點子。這直接導致了他日後建立龐大的麥當勞王國。

1954年,年近53歲的克羅克偶然發現了麥當勞兄弟開設的餐廳,他敏銳的看到裡面蘊含的商機,但是麥當勞兄弟卻安於現狀,沒有大的作為。克羅克憑著多年的經驗,意識到機會來了。他看準了麥當勞,決心開辦連鎖餐館。他接受了麥當勞兄弟苛刻的條件,向銀行貸款將麥當勞收購到自己的手中,之後,在克羅克的經營下,麥當勞快餐廳迅猛發展。直到1984年1月14日,奮斗一生的克羅克倒在工作崗位上,以84歲高齡辭世。

在麥當勞公司總部的辦公室里,還懸掛著克羅克生前喜愛的座右銘:

世上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恆心。

「才華」不能:才華橫溢卻一事無成的人並不少見。

「天才」不能:是天才卻得不到賞識者屢見不鮮。

「教育」不能:受過教育而沒有飯碗的人並不難找。

只有恆心加上決心才是萬能的。

也許,這就是克羅克贏得事業巨大成功的訣竅之一。

「謀」,不僅指謀略,還指摸清經濟形勢,順應經濟發展的趨勢,乘勢而行,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當前的社會形勢紛繁復雜,大學生在學校里,很少關注和直面社會經濟的發展現狀,往往看不透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發展形勢,這樣就對自己的擇業、創業和就業不利。

2003年11月份,華中科技大學3個在校大學生利用自己大四的空餘時間開創了5Q地帶網站(www.5qzone.net),定位於打造一個服務於全國高校大學生的網站平台,開始了他們的創業夢想。在5Q創業團隊的良好技術支持和良好宣傳運作下,5Q網站迅速以華中科技大學為中心,向周邊高校輻射,進而佔領了全國211高校市場,最後藉助211高校的領導地位和輻射能力,不到半年時間,用戶已經遍布全國高校。

目前這家合作公司,不僅僅是BT社區,而且包括5Q校園網、5Q播霸、5Q教育門戶等產品。短短半年多時間,公司人數也擴大到100多人,在武漢地區也算規模最大的網路公司之一。公司發展態勢良好,公司文化、團隊文化明顯,成為華中地區知名高校大學畢業生選擇最佳就業企業!

當前社會,次貸危機導致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危機,這種連鎖反應造就全球經濟衰退形勢。(次貸危機是指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但是「危機」正是危險和機遇並存的。有些企業和個人,喪失信心,在危機面前倒下,最終失去發展。但是那些生存慾望強烈,有著敏銳觀察力和極高適應性的企業和個人,卻在經濟危機中抓住有利機遇,使得企業能夠度過難關,個人得到發展。

宏觀方面,中國互聯網進入到一個飛速增長階段。截至2008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2.53億,首次大幅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

統計顯示,我國網民中接入寬頻比例為84.7%,寬頻網民數已達到2.14億人,寬頻網民規模為世界第一。CNNIC指出,上述三項重大突破初步顯示出互聯網大國規模。報告也表明,我國互聯網發展日趨成熟,網路媒體、網路商務等互聯網深層次應用比例大幅提升。(資料來源: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2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通過B2B電子商務完成的交易額達到21239億元,較上年增長65.9%。

2007年中國B2B電子商務市場運營商營收規模達39億元,同比增長49.1%,處於發展初級階段的B2B電子商務營收仍然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艾瑞咨詢預計隨著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進程推進和國家對電子商務發展日益重視,B2B電子商務的收入規模必將保持持續快速增長,預計2011年總體營收規模將達到138億元。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互聯網已經形成規模,互聯網應用走向多元化。人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越來越多地使用互聯網,正是在龐大群體的支撐下,網路營銷得以實現——網路營銷是指藉助於國際互聯網完成一系列營銷環節,達到營銷目標的過程。網路具有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特點,在互聯網上信息資源共享,進入障礙為零。對於我們大學生的創業和就業有著天然的優勢。

⑹ 「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我們知道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二五」時期我國仍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這是中央在准確把握國際大勢的判斷。近一段時間人們對歷史機遇講的比較多,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今後五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外環境,相對穩定,城鎮化和工業化的中長期發展動能充足,國內資金相對充裕,宏觀調控政策迴旋餘地比較大,「十二五」規劃實施將給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經濟結構將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方式將加快轉變,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前景看好,我十分看好這些判斷,但是我更願意分析重要戰略經濟機遇期所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這是盛世危言。回顧這些年的發展歷程,機遇總是與挑戰並存,機遇不說跑不了,而不是挑戰,則有可能錯過機遇,甚至喪失機遇,只有增強憂患意識,認真挑戰,直面挑戰,應對挑戰,才能解決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化解風險,抓住機遇、用好機遇、贏得機遇。

根據去年底,《人民論壇》雜志的調查,未來十年有十個挑戰,這十個挑戰就是包括覆蓋問題,突破民眾承受底線,貧困差距拉大,基層干群沖突,高房價與低收入的矛盾,民主政治改革低於民主預期環境污染和環境物化惡化,大學畢業生,就業更加困難,以及主流價值觀和邊緣化危急。這十個大的挑戰,我們看順序是這樣擺的,現在看來我以為第五項挑戰就是誠信危機,道德示範、主流價值,價值觀邊緣化危機,正是我們論壇討論的主題,其他的挑戰以政治方面的居多,也與我們的企業家有密切的關系,當然因為分析挑戰可以有多種角度,多種分類,例如大家比較關注通貨膨脹,房地產調控,國外大宗商品價格,人民幣升值,過剩產能治理。2010年我國肯定會遭遇結構性通貨膨脹,我們必須密切關注經濟增速,大起大落的風險,有效防範系統的風險,密切監控地方的債務風險,化解結構性膨脹風險。

現在看來有的不幸言中,有的不沒有出現,但是還要注意。我們知道再過四天我們就要跨進「十二五」,過去五年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社會呈現出一些結構性特徵,今天我從更宏觀的角度來向大家匯報一下我國經濟發展面對的一些思考。

第一個挑戰:特色老二麻煩

經過三十年,特別是「十一五」時期的發展,我們經濟分量不斷加重,2006-200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11.4%,比世界同期水平高出了8.2個百分點,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由2006年的第四位,上升為2009年的第三位,上升為2009年的第三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由4.9%提高到8.5%。

2009年我國的鋼、鐵、煤、水泥等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位,外貿進出口總額躍居世界第二位,出口貿易總額躍居世界第一位,國外匯儲備也連續多年雄據世界首位。

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39萬億元,按現行匯率計算超過日財政收入將突破8萬醫院,年均增長20%,從總體來說,我們已經成了世界老二,與此同時,發達國家的發展並不如意。截至目前引發的新層次矛盾還沒有解決,許多金融結構優很多矛盾,金融領域尚未根本消除,美國、歐洲歐洲的失業率都在9%以上,美國經濟雖然實現了正增長,但是還不夠穩定,發端於希臘、葡萄牙依然在拖累著歐洲經濟的完全復甦,日本經濟陷入了低迷,沒有太大的恢復,盡管目前世界經濟出現緩慢復甦,但發達經濟體較長時間徘徊。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工業中心已經發現過轉移,每次都是在西方,在同樣的經濟架構和文化價值當中,現今歐美遇到了強有力的挑戰,以這次金融危機為標志,伴隨著經濟重心向中國轉移,世界的關系正在發生結構變化,盡管中國興起並不等於中國的經濟體制,政治制度和文化價值取代西方的霸權地位,但是中國在整個經濟地位的上升,將改變傳統格局,美國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霸權,但不是絕對的霸權。在西方社會關於中國的興起的討論有一段時期,但現在他們發現中國是一個必須面對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西方國家並沒有充分的思想准備,而且也不希望霸權逐漸的削弱。在渡過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迫不及待的圍堵中國,排開政治、外交不說,在經濟上就有很多動作,繼歐元大幅貶值之後,美元也大幅貶值,貨幣戰一觸即發,不久前他們還通過了一個法案,威脅向中國徵收27.5%的關稅。由於美元既是國內貨幣又是國際體系中的主導貨幣和觸媒貨幣,美元貶值肯定造成全球通貨膨脹,雖然美國也聲稱要靠貶值美元來平衡進出口,但心裡想到卻是沖銷美國的債務,美國迫使中國貨幣升值,必然相繼減少美國的實際債務,美國又通過發行債權向中國等貿易順差國在結局前再賺更大的錢。

所以未來一個時期,世界經濟治理體系面臨新的挑戰,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強化,加上非經濟干擾因素不斷增多,導致我國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熱錢大量流入,國際壓力明顯加大,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復雜,這是第一個。所以我起一個名字叫做特色老二的麻煩。

第二個挑戰:需求結構失衡。需求結構構成經濟結構的主要內容,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過渡依賴投資,出口需求拉動,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成為經濟發展最大短版,同一數字顯示,2000年到2008年,我國投資增長17.9%,進出口增長34.7%,分別比消費快7.2個百分點和24個百分點,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再次暴露出我國經濟結構失衡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出口驅動性的模式難以再繼,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機構逐漸演變為過渡以來外貿出口驅動增長,加入WTO後,從2001年到2008年,我國外貿平均增速比世界平均增速高11個百分點,外貿依存度上升了20個百分點,目前我國出口總額已經接近國內市場消費平零售總額,貿易依存度僅次於德國,遠遠高於美國和日本。國際金融危機對美國等發達國家過渡負債消費,過渡依賴虛擬經濟的增長模式造成嚴重沖擊,發達國家紛紛加大再工業化和擴大出口力度,全球供需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貿易摩擦會大量增長,未來我國出口難以再現前些年持續增長的風光。按

二是經濟增長過渡依賴投資,缺乏風險。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需求推動,1980年到2008年,資產投入平均增長10%以上,年均貢獻率達到53%。2003年到2008年,投資領域平均超過42%,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近兩年來,我們把擴大政府公共投資,作為刺激經濟增長最主動,最直接、見效最快的手段。兩年來新增政府公共投資1.18萬億,推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素增長,一些地方政府為投資而投資,基礎設施過度超前,因擴大投資也產生了加劇產能過剩,信貸擴張,產生了地方債務和通貨膨脹等壓力等相繼後果。

三是消費不足是內需的最大頑症。1979年到2007年,我國消費年均增長9.4%,遠遠低於GDP平均增長10.5%+水平,也低於投資平均增速11%的水平,消費與投資失衡非常嚴重。2008年,我國居民消費率僅為35.3%,遠低於美國的70.1%,也低於印度的54.7%,隨著我們著手擴大國內居民消費,但是由於市場不成熟,貧富差距大,未來消費市場還存在著由外商和國外進口產品主導危險。過去30年出口需求對我國經濟增長發揮較大作用,現在大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怎樣駕馭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實現投資大國、製造大國、出口大國向消費大國轉變,大幅度降低投資率、提高居民消費率、穩定出口率就成為需求結構改革的重要任務。盡管我國的世界工廠地位還很牢固,但前一段時間出現的一些事情已經使中國製造的聲譽受到損害,富士康在大陸的工人有80萬人,為世界頂級IT公司生產產品,但前不久出現員工接二連三自殺事件,表明中國製造的人力資本製造優勢將不負存在。從長遠來看,要加快推進外貿方式改革,下大力氣推動外貿發展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高轉變,從出口創匯為主向進出口平衡發展轉變,提升我國產業在全球分工鏈的地位。

第三個挑戰產業結構缺陷。

「十一五」時期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結構加快,農業生產連續七年增產,主要工業行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服務業穩定發展,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中還存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缺乏核心技術,管理方式粗放等問題,我國服務業比重比世界水平低10個百分點,2009年全研究開發費用占國內生產比例為1.7%,明顯低於全球平均水平。發明專利比例中不少行業和企業缺少高新技術。在全球產業鏈上,我國製造業總體上升處於中低端環節,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使外資和外資萎縮,使產能過剩問題暴露無遺,在實施一攬子計劃過程中,我們更多依賴增加政府投資來擴大消費,部分產業出現了逆向調整,許多地方繼續盲目擴張,包括鋼鐵、水泥、玻璃等產能,致使傳統的粗放式擴張重新顯現,即使一些現行產業,如多金進硅、風電設備也出現一哄而上的現象。

目前為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各國正向步入戰略新型產品,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葯等領域的創新發展,全球進入了全球創新一級時代,可能引發全球新一輪變革,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壓力進一步加大,面臨的技術競爭與資源爭奪將更加激烈。

第四個挑戰資源環境約束。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必然要依賴大量的資源,如能源、土地、礦山,自然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雖然我們經常講我國是地大物博,但我國仍低於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環境容量有限,已經成為我國基本國情的新特徵。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基礎上,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們付出了過高過大的環境資源代價。2009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是美國的2.9倍,是歐盟的4.3倍,是日本的4.9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總量的8.5%,但消費的鐵礦石、粗鋼、氧化鋁和水泥佔世界消費總量的比例分別達到了54%、43%、34%和52%,其中三項都接近一半。我國的水、大氣、土壤嚴重污染,生態環境嚴重惡化,一些地方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已接近極限,原有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

所以針對「十一五」節能減排指標沒有完成的問題,「十二五」規劃把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指標作為約束性的指標。2009年我國對「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進行了中期評估,當時感覺到各項指標都可能完成,但是現在執行的結果除了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指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是肯定完不成,因為定的是2%,但我們實際今年計劃只完成的1.7%,那麼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原來估計能夠完成,但是今年初指標發生了反彈,二氧化硫排放總量這個指標能夠完成。當然,今年第一季度由於國內生產總值的能耗指標有所反彈,所以國務院專門召開了電視電話會議在國務院三令五申的高壓之下,要求國家統計局參加統計,年底算帳要同當地領導的烏紗帽掛鉤,下面一些地方沒有把勁弄到節能減排上,而是弄到拉閘限電上,嚴重的敗壞了節能減排的名聲。所以「十二五」時期我國扔處於工業化的時期。發展技術已經較高,經濟增長對資源環境的需求也同步提高。二是發展標准提高,13億人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需要更多的資源保障,三是受價格因素影響,資源消耗的成本壓力越來越大,維持經濟高速發展需要盡可能使用有效的經濟的資源,但目前價格合理的資源並不多。所以近幾年來,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國際斗爭的主要內容,低碳儼然成為一些人的時髦詞彙,根據數據,全世界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64億噸,其中我國排放60億噸與美國不相上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我國明確提出到2020年,單位GDP降低40%到45%,「十二五」規劃要把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降低最低。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氣候變化的本質是為了發達國家的利益,1997年京都議定書簽訂後,美國一直拒絕加入,奧巴馬上台後改革了,也是為了奪回了道德的制高點,要求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通過發展機制,獲得商業利益。剛剛結束的坎昆會議(音),日本要求廢除京都議定書,重新制訂游戲規則,就是要實現發達國家的願望,強迫中國在碳減排上付出代價。最後美國要求對我們的風電設備補貼進行調查,也是為了與我們國家爭奪市場。

所以大家知道,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發展階段,我們主要使用的石化能源,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共同但又區別責任,同時還要注意以市場換技術,抓住機會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生產更多的高附加值清潔產品,滿足我們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在國際上搶占清潔能源的商機。

第五個挑戰城鎮化困境。

我國城鎮化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改革開放以來,城鎮進程明確加快,城鎮化率不斷提高,據有關資料到2009年底,我國建市已經達到668個,比城鎮化達到了44.6%,比1978年提高了28.7個百分點,城鎮就業規模從7.64億人增加到7.79億人,我國用3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城鎮化里程,實現了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但同時要看到,我國城鎮化城鎮化落後於工業化人口城鎮化落後於土地城鎮化,一是城市化我國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嚴格控制城市發展,影響了城鎮化進程。

第六個挑戰收入分配陷阱。

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問題,1、勞動報酬增長趕不上企業利潤增長,且不斷拉差距,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且呈持續下降趨勢。居民收入差距逐漸擴大,社會財富出現了過於冀中的趨勢,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社會階層之間收入分配矛盾突出,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不同社會群體收入差距過大。從2000年開始,我們居民系數已經超過0.4%的警戒線,就是收入差距較大,目前已經接近到0.5%,就叫收入差距懸殊,所以由於收入分配中一些不合理不不合法的因素,引起群眾不滿,由於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科技性、公平性仍然不高,社會碎片化問題嚴重,住房、食品安全等關系人民切實利益的問題尚未得到切實解決,社會矛盾進入多發期處理不好可能導致社會危機,我認為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遇到了很多挑戰,但是「十一五」時期,「十二五」時期遇到的挑戰可能最為嚴峻,所以今後五年,這些挑戰是麻煩、是敢大、是確切、誰約束、是困境、只要我們認真應對,我們相信這些挑戰就可能成為考驗,成為不可多得的歷史機遇。

⑺ 中國放緩經濟是如何實現的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市場相對變冷,是與世界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的,是受到世界經濟,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經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的。這其中,出口嚴重受阻,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國並不是在其他國家經濟形勢都很好、增速都很快、市場都很熱的情況下獨「惡」其身。「唱空中國」者,除了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到「8」以內這一現象之外,主要依據的是房地產市場低迷以及用電量和製造業指數不景氣等幾個所謂的硬指標。

正常情況下,這些指標確實是反映經濟景氣程度的重要依據之一,甚至可以說是最主要的依據之一,但卻不是絕對和唯一的依據。反映經濟景氣程度的指標,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其他很多指標。

其中,國民對經濟前景的信心,是不可忽視的指標之一,不僅如此,用電量等指標的好壞,除數據本身之外,還要看有沒有外部因素的影響,有沒有非指標本身因素的影響等。

(7)這屆經濟低迷要多久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放緩達到均衡點須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由於中國過去是靠投資驅動的,所以必須讓投資軟著陸。

第二,要找到一個有效的制度辦法徹底解決過剩產能。

第三,要讓新增長動力成為主導力量。

一位經濟學家指出,研究中國經濟,應從真實世界來了解背後的理論,而不是根據現有理論來看真實世界。回顧剛過去不久的國慶黃金周,不少人注意到了兩個有意思的消費數據:在北京,眾多老字型大小餐館的午餐翻台率在2次以上,晚餐翻台率甚至達到3次以上。

一些重點監測企業,大屏幕高清電視銷量同比增長5倍以上,洗干一體機、凈水器、健康空調、智能馬桶蓋銷量同比增長一至兩倍。餐飲服務消費依然火熱,優質商品銷量穩中有增,「身邊經濟學」不僅是對「消費降級」的有力反駁,也從正面說明,中國經濟引擎依然動力十足。

無需否認,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必然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壓力。然而,中國經濟有足夠強的韌勁、有足夠大的迴旋餘地、有足夠多的政策工具,來應對不確定性帶來的沖擊。

更需要看到的是,即便中國經濟總量在短短幾十年內,就從不到3700億元增長到如今的超過82萬億元,體量已經如此巨大,但仍有極大的增長潛力。一時間增加的礁石險灘,改變不了中國經濟這條大河奔湧向前的大方向。

⑻ 中國何時度過經濟危機多久

至少兩年,因為冬天還沒有到,我們就不要想春天了!
不要期待國民經濟復甦,也不要等,經濟政策一直在頒布,政策的效果會有滯後性,人生沒有太多時間等待。
但從長遠來看,經濟遲早復甦的,因為這次金融危機遠沒有1929的大蕭條嚴重,迎著這次危機走,好好找份工作或者繼續深造,不斷鍛煉自己,進行能力和知識儲備,危機結束時,你就是社會真正需要的人,因為經霜的葉子更紅!
其實人的一生之中沒多少這樣的機遇,好好利用,好好把握!
送你一句話:理性預期,堅定選擇,全力以赴,馬到功成!
http://www.51jrlk.com/html/article.asp?articleid=602
http://www.itpx.com.cn/news/hangneinews/news_3450.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school/2008-11/20/content_10385590.htm

閱讀全文

與這屆經濟低迷要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佛教中幸福離不開什麼 瀏覽:135
丁未日出生與什麼日出生合婚姻 瀏覽:888
健康之路如何治療胃疼 瀏覽:402
什麼叫經濟利潤eva 瀏覽:484
用智慧獲勝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957
愛情公寓新版什麼時候出來 瀏覽:914
小學四年級想像繪本故事有什麼書 瀏覽:411
紅米如何出健康碼 瀏覽:793
商丘跟衡陽哪個經濟好 瀏覽:55
女孩名字叫愛情是什麼意思 瀏覽:701
如何促進本國經濟 瀏覽:56
泉州事業如何 瀏覽:493
怎麼提高宿舍幸福感 瀏覽:360
健康人的胃鏡結果是什麼 瀏覽:398
性格不好的人的婚姻如何 瀏覽:250
暫停講的什麼故事 瀏覽:380
哪些人被排除婚姻的大門之外 瀏覽:819
婚姻中的三觀不合指什麼 瀏覽:1007
怎麼樣把美女融入風景中 瀏覽:392
俄羅斯人少地廣經濟怎麼樣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