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增長的動力如何統計監測

經濟增長的動力如何統計監測

發布時間:2024-10-18 09:31:59

『壹』 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比上年增長35.4%,增長原因有哪些

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比上年增長速度要快,能夠達到35.4%,主要是現在用新的業態新的模式從而實現新動能的增長,經濟活力也在不斷的提升。

從各項數據上可以了解,在2021年網路經濟指數是非常高的,比上一年的增長幅度要大,而經濟合力指數也在上漲,特別是創新驅動指數以及知識的能力指數,上漲速度都特別的快,這也說明產業進行了轉型和升級,總指數增長貢獻率也非常的高。從這些數據中就能夠了解網路經濟的持續發展是非常快速的,能夠推動新的動能不斷變大。現在的市場主體也在進一步增強活力,在研發力度上也有更大的投入,出現連續增長的情況,現在的創新驅動發展已經取得良好的成效。

『貳』 我國目前的宏觀經濟狀況問題在哪以及國家的一些政策

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開局良好,回升向好勢頭更加鞏固。內需保持較快增長,對外貿易加快恢復,工業生產快速回升,消費增長較快,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有所回落,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第一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8.06萬億元,同比增長11.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5.7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2%,比上年同期高2.8個百分點;貿易順差144.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77.7億美元。
(1)名義消費增速加快,投資增速有所回落,對外貿易加快恢復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國內消費需求保持穩定。第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8元,同比增長9.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814元,增長11.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第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3475元,同比實際增長8.7%,比上年同期低0.9個百分點。第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4萬億元,同比增長17.9%,比上年同期高2.9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消費增長15.4%,比上年同期低0.5個百分點,實際增速和名義增速的差距反映了近幾個月價格上漲的影響。分城鄉看2,城鎮消費增速快於鄉村,但3月份差距有所縮小。第一季度,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06萬億元,增長18.4%,實際增長16.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0.58萬億元,增長15.4%,實際增長12.5%。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放緩,會固定資產投資3.53萬億元,同比增長25.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23.3%。分城鄉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8萬億元,同比增長26.4%,增速同比回落2.2個百分點;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0.55萬億元,同比增長21.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8.4個百分點。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分地區看,東、中、西部地區城鎮投資分別增長24.4%、26.2%和30.0%,西部投資增速明顯快於中部和東部;分產業看,三次產業投資分別增長9.7%、22.4%和30.0%,第三產業投資增速明顯高於第一、二產業。第一季度,城鎮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27.96萬億元,同比增長30.4%,施工項目153662個,同比增加24557個。
對外貿易加快恢復,貿易順差大幅收窄。 .5億美元,同比增長44.1%,增速同比加快69.0個百分點。其中出口3161.7億美元,同比增長28.7%,增速同比提高48.4個百分點;進口3016.8億美元,同比增長64.6%,增速同比提高95.5個百分點;實現順差144.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77.7億美元。由於進口價格上漲較快及內需強勁等因素的綜合影響,3月份對外貿易出現逆差72.4億美元,這是2004年5月以來第一次出現貿易逆差。出口產品結構改善推動外貿持續復甦。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較快,第一季度分別增長31.5%和39.1%,均快於同期出口增速。進口方面,資源類大宗商品進口額急劇增加推動進口快速上漲。第一季度,鐵礦砂、原油及成品油、初級形狀塑料、鋼材、氧化鋁及原鋁、原銅和大豆合計進口758.7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25.1%,同比增長84.1%,遠高於同期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增速。第一季度,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34.4億美元,增長7.7%,比上年同期加快28.2個百分點。
(2)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工業生產快速回升
第二產業增速大幅提升。第一季度,第一產業增加 3.8%,增速比上年加快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39072億元,增長14.5%,加快9.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6366億元, 35 增長10.2%,加快2.8個百分點。第一、二、三產業佔GDP比重分別為6.4%、48.5%和45.1%。
農業生產總體基本穩定,面積10946萬公頃,比上年增加47萬公頃。第一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2104萬噸,同比增長4.7%,其中豬肉產量1427萬噸,增長5.2%。第一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價格(指農產品生產者直接出售其產品時的價格)同比上漲6.7%,漲幅比上年同期高12.6個百分點,比第一季度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高6.4個百分點,有利於農民增收。
工業生產快速回升,企業效益大幅增加。第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6%,比上年同期和上季分別提高14.5個和1.6個百分點;工業產銷銜接狀況良好,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7.5%,比上年同期水平高0.5個百分點。隨著國內經濟快速回暖,外部需求復甦,企業利潤大幅增長。全國24個地區3的統計數據顯示,第一季度,24個地區工業實現利潤6908億元,同比增長102.6%。39個工業大類中,38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第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5000戶工業企業調查顯示,企業總體經營指數為62.9%,比上季提高2.2個百分點,連續四個季度出現上升,略低於危機前水平2.4個百分點;企業盈利狀況持續向好,盈利指數已連續四個季度回升,與危機前基本持平。
(3)居民消費價格繼續回升,生產價格上漲較快
居民消費價格繼續回升。第一季度各月,CPI分別同比上漲1.5%、2.7%和2.4%,平均為2.2%,比上年同期高2.8個百分點。從食品和非食品分類看,食品價格上漲5.1%,拉動CPI上漲1.7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0.8%,拉動CPI上漲0.5個百分點。從環比角度看,第一季度1-2月CPI分別環比上漲0.6%和1.2%,經季節調整後環比正增長,3月份環比下降0.7%,主要與春節後食品價格下降有關,剔除季節因素後一季度環比CPI仍保持正增長。從基期因素和新漲價因素看,新漲價因素影響大於基期因素。第一季度基期因素平均為1.0%;新漲價因素平均為1.2%。
生產價格上漲較快。第一季度,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5.2%,比上年同期高9.8個百分點,各月同比漲幅分別為4.3%、5.4%和5.9%。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9.9%,比上年同期高17.0個百分點,各月漲幅分別為8.0%、10.3%和11.5%。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0.3%,比上年同期低5.5個百分點,各月漲幅分別為-0.4%、0.3%和0.9%。中國人民銀行監測的企業商品價格指數(CGPI)第一季度上漲5.3%,比上年同期提高10.9個百分點。CGPI中投資品和消費品價格分別上漲5.9%和3.8%。當前引起CGPI上漲的主要是初級產品漲幅過大。按商品基本分類看,第一季度,CGPI中農產品、礦產品和煤油電價格同比分別上漲9.1%、14.6%和17.6%。
進口價格大幅上漲。第一季度,進口價格各月同比漲幅分別為13.5%、15.6%和17.6%,平均為15.6%,漲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1.2個百分點;出口價格各月同比漲幅分別為-5.3%、-5.5%和1.4%,平均為-3.1%,降幅比上年同期擴大1.2個百分點。進口價格同比漲幅快速擴大主要是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第一季度,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當季平均價格環比上漲3.6%,同比上漲82.2%。布倫特原油現貨當季平均價格環比上漲2.3%,同比上漲71.1%。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和鋁現貨當季平均價格分別比上季度上漲8.9%和8.1%,比上年同期上漲110.6%和59.2%。
勞動報酬增長有所加快。第一季度,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2754元,同比增長13.1%,比上年同期高0.3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國有經濟單位為2928元,增長13.0%;城鎮集體經濟單位為1708元,增長14.3%;城鎮其他經濟類型單位為2666元,增長13.2%。
GDP縮減指數回升較快。第一季度我國GDP為80577億元,實際增長11.9%,GDP縮減指數(按當年價格計算的GDP與按不變價格計算的GDP的比率)變動率為4.8%,比上年同期提高7.3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6.6個百分點。
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穩步推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根據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結合近一段時間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決定自4月14日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320元。未來應在充分考慮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況下,繼續推進電力、天然氣、水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制度改革,完善污染者付費制度,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加資源供給和抑制不合理需求,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
專欄 4 通貨膨脹預期管理
通貨膨脹預期是社會公眾對未來通貨膨脹變動方向和幅度的事前主觀估計。通貨膨脹預期會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推動包括資產價格在內的廣義通貨膨脹水平。從需求方面看,通貨膨脹預期會降低社會公眾的貨幣需求意願相應增加資產和商品需求,從而推高資產和商品價格。從供給方面看,通貨膨脹預期會提升工資成本的上升預期,廠商也可能因預期生產成本上升而提高出廠價格。通貨膨脹預期對各類價格實際變動的影響存在差異。一般來說,相對於生產率較高的工業製成品部門,生產效率較低、勞動密集的農業、服務業的價格變化受通脹預期的影響更大;相對於一般消費品市場,資產市場具有更強的流動性和貨幣替代功能,其價格變化受通脹預期的影響更大。
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通脹預期的管理,目前主要採取以下方法,一是實行通脹目標制,增強社會公眾對貨幣政策控制通脹的信心。二是中央銀行加強與公眾溝通,提高貨幣政策透明度,引導公眾預期。三是必要時對一些基礎性生產要素價格進行限制,如保證工資增長率不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速,避免出現物價—工資螺旋上升式的通貨膨脹。
2009年以來,國內通脹預期逐步顯現。中國人民銀行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的未來物價預期指數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持續上升,2010年第一季度雖有所回落,但仍維持較高水平。通脹預期有所顯現的主要原因,一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為應對危機普遍實施了超寬松的貨幣政策,全球貨幣環境寬松特別是美元等主要貨幣利率超低推動了全球的通脹預期,表現為國際初級產品價格大幅反彈;二是從國內來看,2009年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信貸總量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公眾對未來價格水平上漲的預期;三是雖然CPI、PPI等價格總水平指標的變化相對平穩,但部分初級產品、服務價格以及房價等資產價格明顯上漲;四是近期極端天氣、重大災害也引發了未來農產品價格的上漲預期。
我國正處於改革轉軌階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包括重要資源產品在內的一些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也有待進一步理順,通貨膨脹預期的形成因素較發達經濟體更為復雜也有所不同,在管理通脹預期時,既要借鑒國外經驗,也要從國情出發有針對性地加以管理。一是做好與公眾的溝通和引導工作,增強社會公眾對穩定價格的信心。明確宣示保持價格穩定是政府的重要政策目標,政府通過採取必要措施能夠使價格保持基本穩定。對具體可能影響價格的因素,要向公眾解釋說明。如闡明能源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主要是為了理順價格關系,促進資源節約利用和節能減排,為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創造良好的價格環境,並不意味整體價格的上漲。二是通過適當的政策操作切實管理好流動性和貨幣信貸總量,發揮貨幣政策工具在管理通貨膨脹預期中的作用。三是針對我國食品消費比重較高,食品價格對消費價格總水平影響較大的實際,採取綜合措施增加國內農產品供給,保持國內農產品價格的基本穩定。四是針對我國資產市場相對不成熟以及居民對金融資產需求逐漸增加的特點,採取綜合措施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將金融杠桿率保持在一個合理審慎水平,防止房地產等資產價格過快上漲而強化一般消費價格上漲的預期。五是針對我國投資率較高、資源消耗比重大、上游價格易受國際初級產品變化沖擊的特點,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水、電、油、氣等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同時建立健全對低收入群體的利益保障機制,積極採取社會保障、財政補貼等措施,緩解改革對困難群眾實際生活水平的影響。
(4)財政收入大幅增長
受經濟回升向好帶動和同比基數較低等因素影響,第一季度財政收入(不含債務收入)大幅提高,第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19627.1億元,同比增長34.0%,增幅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42.3個百分點;全國財政支出14330.0億元,同比增長11.9%,增幅較上年同期下降22.9個百分點。收支相抵,收入大於支出529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466.0億元。
第一季度,稅收收入同比增長35.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46.2個百分點。其中,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11.3%,營業稅同比增長41.2%,國內消費稅同比增長69.4%,分別比上年同期高13.7個、42.7個和30.9個百分點。受企業經濟效益好轉影響,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16.1%,比上年同期高32.8個百分點。從支出結構看,各項支出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教育2164.9億元,佔15.1%,社會保障和就業1960.0億元,佔13.7%,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696.4億元,佔11.8%。從增速看,第一季度,除科學技術支出同比增長66.6%高於上年同期外,其他各項支出增速同比均有減緩,其中,政府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同比增長11.5%,教育支出同比增長17.1%,醫療衛生支出同比增長6.5%,社會保障支出同比增長9.1%,環境保護支出同比下降21.1%。
(5)國際收支繼續保持順差
第一季度,我國外匯凈流入繼續呈現上升趨勢,外匯儲備繼續增長,外匯供過於求壓力進一步加大。第一季度結售匯順差同比增長117%,2009年同期為下降73%。3月末,外匯儲備余額2.45萬億美元,較2009年末增加479億美元。未來,雖然主要經濟體重新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金融領域風險尚未完全消除,全球經濟復甦之路難以一帆風順,國際資本跨境流動可能出現較大波動。受此影響,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國際收支仍將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外匯凈流入趨勢仍將持續。
外債規模總體上升。截至2009年末,我國外債余額為4286.5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39.9億美元,增長14.4%。其中,登記外債余額為2669.5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63.9億美元,增長2.5%,占外債余額的62.3%;短期外債余額為2592.6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84.7億美元,增長23.0%,占外債余額的60.5%。
(6)行業分析
工業生產快速回升,工業利潤增幅較高。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867.4億元,同比增長119.7%,增速快速回升。對利潤增長貢獻較大的行業大多為重化工業和交通運輸產品行業,利潤增長相對不高的行業大多為輕工業和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的行業。39個工業大類中,35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2個行業由虧轉盈,一個行業虧損額減少。其中,電力行業利潤同比增長17.8倍,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2.7倍,化纖行業增長86.1倍,化工行業增長1.7倍,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3.5倍,電子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5.6倍,鋼鐵行業由上年同期虧損7.2億元轉為盈利176.7億元,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由虧損16.3億元轉為增長140.7億元。煤電油運供求基本穩定。第一季度,原煤產量7.5億噸,同比增長28.1%;發電量948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8%;原油產量4819萬噸,同比增長4.6%;全社會貨運量71.4億噸,同比增長16.5%。
1、房地產行業
2010年第一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繼續增長,房屋銷售價格上漲較快,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較大。商業性房地產貸款增長較快,3月末增速略有減緩。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較大,土地購置和房屋新開工面積增長較多。2010年第一季度,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6594億元,同比增長35.1%,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1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水平高19個百分點。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資4552億元,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總量的69.0%,同比增長33.0%,較上年全年增速高18.8個百分點。第一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購置土地面積616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0.0%,上年全年水平則為下降18.9%;房屋新開工面積3.2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60.8%,比上年全年增速高48.3個百分點。
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繼續增長,增幅低於上年全年水平。2010年第一季度,全國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1.5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5.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7.6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全年增速低6.3個百分點。全國商品房累計銷售額7977億元,同比增長57.7%,比上年同期高34.6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全年增速低17.8個百分點。
房屋銷售價格上漲較快。2010年3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1.7%,為歷史最高水平;環比上漲1.1%,較1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較2月份高0.2個百分點。其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5.9%,海口(64.8%)、三亞(57.5%)、溫州(22.3%)、金華(20.9%)和廣州(20.3%)為漲幅最大的五個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9.5%,三亞(50.4%)、海口(40.4%)、深圳(23.9%)、溫州(18.6%)和銀川(16.2%)為漲幅最大的五個城市。
商業性房地產貸款增速略有減緩,但仍然較快。截至2010年3月末,主要金融機構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為8.18萬億元,同比增長44.3%,增速比上月末低0.6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6.2個百分點。其中,地產開發貸款增速持續回落,3月末地產開發貸款余額7453億元,同比增長80.2%,比上年末低24個百分點;房產開發貸款總體處於緩慢上升通道,3月末房產開發貸款余額2.10萬億元,同比增長19.6%,增速比上年末高3.8個百分點,但較上月末低0.7個百分點;購房貸款增速繼續提高,3月末購房貸款余額5.33萬億元,同比增長52.6%,比上年末高10.1個百分點,其中新建房貸款和再交易房貸款增速分別達50.3%和91.6%。截至2010年3月末,房地產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0.1%,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
針對部分城市房價上漲過快的問題,2010年1月7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房地產市場調控,穩定市場預期,全國房地產市場整體上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但近期部分城市房價、地價又出現過快上漲勢頭,投機性購房再度活躍,引起了國務院高度重視,2010年4月17日,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切實履行穩定房價和住房保障職責,堅決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有效供給,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強市場監管。
2.水的生產與供應業
近期,我國西南地區發生嚴重旱災,極大地影響了當地生產和人民生活。這種情況進一步凸顯了水資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水資源的必要性。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短缺問題成為影響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2000年至2009年,我國可供利用的淡水資源人年均僅為900立方米,已成為世界嚴重缺水國家之一。目前全國每年缺水約400億立方米,655個城市中,已有400多個不同程度地缺水,其中又有110個城市嚴重缺水,農業平均每年因旱成災面積約2.3億畝左右。
水的生產和供應事業是關系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行業,包括自來水的生產供應、污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其他水的處理、利用與分配。近年來,我國水的生產和供應事業快速發展,供水能力、供水水質、供水服務、供水技術和運行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高。2009年,我國城鎮公共水廠4000多座,污水處理廠2000多座;城市供水能力2.66億立方米/日,城鎮污水處理能力1.05億立方米/日;城市自來水管網48萬公里,城市排水管網31.5萬公里;城市供水總量近500億立方米,城市污水排放量360多億立方米。5但目前我國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也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經營效率較低,相當多的企業出現虧損。2010年2月,水的生產和供應行業中虧損企業佔48%,虧損額累計達16.2億元,行業銷售利潤率為-2.77%。6二是水資源供應能力整體偏低,利用效率不高。目前,我國人均供水能力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單方水GDP產出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僅為0.48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0.7—0.8的水平。
水價形成機制不完善是造成以上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水價基本是由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定價,只反映了資源開發成本,沒有完全覆蓋對資源耗費的補償和對環境污染的補償,更重要的是沒能真實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和資源稀缺程度。目前,城市供水價格、污水處理費、水資源費等仍然存在徵收標准偏低、徵收范圍偏窄等問題,致使水價偏低。農業用水尚未建立一個完善的水價體系。水價偏低一方面不利於節約用水和防止水污染,另一方面導致水價不能完全涵蓋污水處理成本和水資源費,水的生產與供應行業經營效益低下,很多企業出現虧損,影響了水的生產和供應。
近年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水價形成機制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調整和理順水價,推進水價改革。目前,我國城市水價構成逐步改善,城市供水價格即終端用戶水價,由自來水價格(管網建設和維護成本)、污水處理費、水資源費(受益地區還加收了南水北調基金)和城市公用事業附加構成,水價也有所調高,這對於調節水的供求關系具有積極作用。針對目前水的生產和利用情況,我國還需進一步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建設節水型社會,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一是要深化水的生產和供應行業改革,遵循公用行業的特點,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建立和完善政府監督體系,促進水的生產與供應業不斷發展,適應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二是進一步完善水價形成機制。積極穩妥地推進城市供水價格改革,建立充分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損失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以發揮價格機制對用水需求和供給的調節作用。探索農業用水價格改革,加快建立有利於節約用水和減輕農民負擔的水價管理體制。

『叄』 監測GDP核算的22項基礎指標是哪些

以下監測GDP核算的22項基礎指標:
1.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和可比增速
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可比增速
3.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可比增速
4.建築業增加值增速
5.批發業銷售額現價增速
6.零售業銷售額現價增速
7.鐵路運輸客貨運周轉量和增速
8.公路運輸客貨運周轉量和增速
9.水上運輸客貨運周轉量和增速
10.郵政業務總量現價增速
11.住宿業營業額現價增速
12.餐飲業營業額現價增速
13.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加權增速
14.證券成交額現價增速
15.保費收入現價增速
16.商品房(含期房、現房)銷售建築面積增速
17. 房地產業從業人員增速
18. 房地產業從業人員勞動者報酬現價增速
19.居民自有住房折舊5%(固定不變)
20.電信業務總量增速
21.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現價增速
22.財政預算八項支出現價增速
缺點和不足分為以下幾點:
1,GDP指標對經濟活動反映不全面。GDP指標只對於有市場價格的產出進行統計,而對
於不用來交換的經濟活動不統計,因此,那些不經過市場交換的但卻十分有用的產品和
服務就無法被計入GDP指標之中。
2,GDP指標對於由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應不進行統計。經濟增長勢必對環境造成損害,
使人民生活質量下降。但這一負面效應卻沒有被GDP指標統計進去。
3,GDP指標對產品和勞務的銷售、實現情況不能夠反映。
4,GDP指標對一個國家的財富變化不能准確反映。
5,GDP指標對居民經濟福利的反映不夠全面。
6,GDP指標對其增長部分是由國內民族拉動的還是由外資拉動的不加區分。
7,GDP指標的增長並不一定能帶來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

『肆』 反映經濟情況的各種指數是如何計算的

采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是一個綜合指數,按照國際上通用的做法,由五個擴散指數即新訂單指數(簡稱訂單)、生產指數(簡稱生產)、從業人員指數(簡稱雇員)、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簡稱配送)、主要原材料庫存指數(簡稱存貨)加權而成。

PMI指數計算公式如下:PMI=訂單×30%+生產×25%+雇員×20%+配送×15%+存貨×10%
采購經理人指數是以百分比來表示,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即當指數高於50%時,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當指數低於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它是領先指標中一項非常重要的附屬指針。除了對整體指數的關注外,采購經理人指數中的支付物價指數及收取物價指數也被視為物價指標的一種,而其中的就業指數更常被用來預測失業率及非農業就業人口的表現。

ISM製造業指數(Institute of Supply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Index)
這個經濟指標是由私人部門發布的最有影響的統計報告。這份對市場有著驅動力的報告,是由供應管理協會發布的。它的全稱是the 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ISM),這是一個坐落在亞利桑那州坦佩(Tempe)市的代表全國的公司采購經紀人的組織。它每個月發布兩份重要的調查報告,第一份基於製作業采購經紀人的評估,第二份則采自非製造業或服務業的對等人員。能抓住大部分金融市場和新聞界注意力的是製造業調查報告。
采購經紀人處在監測生產活動的前沿,產品製造業對更廣泛意義上的經濟活動的潮漲潮落高度敏感。
ISM采購經紀人指數以及時性而出名,調查結果在每個月的第一個工作日公布。
對匯率的影響
ISM針對每一個組成部分提取認為訂貨活躍的比例,並加上那些認為沒有變化的比例的一半。如果結果是一個超過50的指數,它就意味著製造部門在增長;低於50%意味著收縮;指數為50時代表沒有變化。

消費者信心指數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CCI)
消費者信心(Consumer Confidence,也有人稱為消費者情緒Consumer Sentiment)是指消費者根據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形勢,對就業、收入、物價、利率等問題的綜合判斷後得出的一種看法和預期。在許多國家,消費者信心的測度被認為是消費總量的必要補充。

消費者信心指數(ICS)是反映消費者信心強弱的指標,是綜合反映並量化消費者對當前經濟形勢評價和對經濟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預期以及消費心理狀態的主觀感受,預測經濟走勢和消費趨向的一個先行指標,是監測經濟周期變化不可缺少的依據。

消費者信心指數由消費者滿意指數和消費者預期指數構成。消費者的滿意指數和消費者預期指數分別由一些二級指標構成:對收入、生活質量、宏觀經濟、消費支出、就業狀況、購買耐用消費品和儲蓄的滿意程度與未來一年的預期及未來兩年在購買住房及裝修、購買汽車和未來6個月股市變化的預期。

其計算方法是
消費者的滿意指數和消費者預期指數分別由一些二級指標構成:對收入、生活質量、宏觀經濟、消費支出、就業狀況、購買耐用消費品和儲蓄的滿意程度與未來一年的預期及未來兩年在購買住房及裝修、購買汽車和未來6個月股市變化的預期。受訪者主要會被問到對「目前經濟景氣情況」、「目前就業情況」的感受,作出「很好」、「普通」或「不佳」的看法,同時對於「六個月後經濟景氣情況」、「六個月後就業情況」、以及「六個月後收入」等問題,表明認為「會更好」、「與現在相同」或「更差」的看法。對各個問題不同看法比例增減變動的趨勢是觀察重點。該指數以1985年為基期。

下面資料供你查詢

國內生產總值(GDP)
21點30分
一季度的月底
商務部
1

失業率
21點30分
每月第1個周五
勞工部
2

零售銷售
21點30分
月中,13、14、15日等
商務部
3

消費者信心指數
23點00分
月底
咨詢商會
4

商業和批發、零售庫存
21.30/23點
月中
商務部
5

采購和非采購經理人指數
23點00分
月初,1、2、3日等
NAPM
6

工業生產
21.15/22.15分
每月15日
美聯儲
7

工業訂單和耐用品訂單
23點/21.30分
月底或月初
商務部
8

領先指標
23點00分
月中或靠近月底
咨詢商會
9

貿易數據
21點30分
月中或靠近月底
商務部
10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21點30分
每月20-25日
勞工部
11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
21點30分
每月第2周五
勞工部
12

預算報告
21點30分
月底
財政部
13

新屋出售和開工率、營建
21.30/23點
月中或靠向月底
商務部
14

個人收入和支出
21點30分
每月月初
商務部
15

采購經理指數 22:00 月初 ISM

營建支出 22:00 月初 商務部

汽車銷售指數 22:00 月初 商務部

工廠訂單 22:00 月底或月初 商務部

新屋開工率 22:00 每月16-19日之前 商務部

零售指數 22:30 月中 商務部

國內生產總值 22:00 每月第三周 商務部

貿易盈虧 22:00 月中 商務部

個人所得 22:00 每月17-20日之前 商務部

領先指標 22:30 每月最後一個工作日 商務部

失業率 20:30 每月第一個周五 勞工部

非農就業數據 20:30 每月第一個周五 商務部

生產物價指數PPI 20:30 每月第二個周五 勞工部

消費物價指數CPI 20:30 每月20-25日之間 勞工部

消費信貸 不定 每月第五個工作日 聯邦儲備銀行

工業生產指數 20:30 每月15日 聯邦儲備銀行

財政預算 02:00 月底 財政部

由於美圓在外匯市場中的地位,以及絕大多數的外匯交易都是以美圓為中心的交易等原因,美國的經濟數據在匯市中最為引人注目。以下是一些重要經濟指標的理論上的觀察方法和結論,但在實際運用中情況會復雜得多:

1、國內生產總值(GDP):

是指某一國在一定時期其境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值。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形勢的好壞,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被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視為「最富有綜合性的經濟動態指標」。主要由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額四部分組成。數據穩定增長,表明經濟蓬勃發展,國民收入增加,有利於美圓匯率;反之,則利淡。一般情況下,如果GDP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則被視為衰退。此數據每季度由美國商務部進行統計,分為初值、修正值、終值。一般在每季度末的某日北京時間 21:30公布前一個季度的終值。

2、工業生產(INDUSTRIAL PRODUCTION):

指某國工業生產部門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全部工業產品的總價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很大比重。由於工業部門僱傭了大量工人,其變動對整個國民經濟有著重大影響,與匯率呈正相關。尤其以製造業為代表。此數據由美聯儲統計並在每月15日左右晚間21:15或22;15發布。

3、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數據上升說明經濟發展受阻,反之則看好。對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來說,失業率在4%左右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過9%,則說明經濟處於衰退。此數據由美國勞工部編制,每月第一個周五21:30公布。

4、貿易赤字(TRADE DIFICIT):

國際間的貿易是構成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當一國出口大於進口時稱為貿易順差;反之,稱逆差。美國的貿易數據一直處於逆差狀態,重點是在赤字的擴大或縮小。赤字擴大不利於美圓,反之則有利。此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下旬某日晚間21:30公布前一個月數字。

5、經常項目收支:

經常帳為一國收支表上的主要項目,內容記載一國與外國包括因為商品/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他商品與勞務所得以及片面轉移等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的狀況。如果為正數,為順差,有利本國貨幣;反之,則不利於本國貨幣。此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公布。

6、資本帳收支:

主要描述一國的長、短期資本流動情況,包括長期資本、非流動性短期私人資本、特別提款權、誤差與遺漏,以及流動性短期私人資本等項目。資本項目在金融日益國際化、自由化的今天,影響不亞於經常帳項目,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影響越大。其對匯率的影響的觀察方法與經常帳基本相同。

7、利率(INTRESTRATE):

利率是借出資金的回報或使用資金的代價。一國利率的高低對貨幣匯率有著直接影響。高利率的貨幣由於回報率較高,則需求上升,匯率升值;反之,則貶值。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由美聯儲的會議來決定。

8、生產物價指數(PPI):

主要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的情形。數據上升說明生產旺盛、通脹有上升的可能,聯儲傾向於提高利率,有利於美圓;反之,則不利於美圓。此數據由美國勞工局編制,每月第二個周五的21:30分公布。

9、消費物價指數(CPI):

以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針,是討論通脹時最主要的數據。數據上升,則通脹可能上升,聯儲趨於調高利率,對美圓有利;反之,則不利美圓。但是,通脹應保持在一定的幅度里,太高(惡性通脹)或太低(通縮),都不利於匯率。數據由美國勞工局編制,每月第三個星期某日23:00公布。

10、躉售(批發)物價指數(WPI):

是根據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的加權平均價格編制而得的物價指數。 包括在內的產品有原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與進出口品,但不包括各類勞務。討論通貨膨脹時,最常提及的三種物價指數之一,觀察方法與CPI、PPI基本相同。每月中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11、領先指標:

由股價、消費品定單、周均失業救濟金索求、建築批則、消費者預期、製造廠商交貨定單變動、貨幣供應、銷售業績、敏感原料價格變動、廠房設備定單、平均工作周等項目構成,是觀察未來6----12個月內經濟走向的指標。數據好,匯率上升;反之則下降。

12、個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代表個人從各種所得來源獲得的收入總和。包括工資薪水、社會福利、支出儲蓄、股利收入等。數據提高,代表經濟好轉,消費可能增加,有利於本國貨幣;反之則不利。由美國經濟研究局編制,每月月初某日21:30公布。

13、商業庫存(INVENTORIES):

包括工廠存貨、批發業存貨、零售業存貨。主要用以評估生產循環狀況。存貨低於適當水準,將增加生產,經濟向好,對貨幣有利;反之則不利。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或23:00公布。

14、采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

是衡量製造業的重要指標。考察製造業在生產、新定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定單交貨、新出口定單和進口等方面。數據以50為強弱分界點,在以上表示製造業向好對貨幣有利;反之則意味著衰退,對貨幣不利。數據由供應管理協會(ISM)編制,每月初某日23:00公布。

15、耐久財訂單(Durable Good Orders):

所謂耐久財是指不易耗損的財物,如汽車、飛機等重工業產品和製造業資本財。其它諸如電器用品等也是。耐久財訂單代表未來一個月內製造商生產情形的好壞, 數據與貨幣匯率呈正相關,但需要注意其國防定單所佔的比重。耐久財訂單由美國商務部統計,一般在每月的22號至25號晚上21:30或23:00公布。

16、設備使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

是工業總產出對生產設備的比率。涵蓋的范圍包括生產業、礦業、公用事業、耐久財、非耐久財、基本金屬工業、汽車和小貨車業及汽油等八個項目。代表上述產業的產能利用程度。當設備使用率超過95%以上,代表設備使用率接近極限,通貨膨脹的壓力將隨產能無法應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升高情況下,對美元是利多。

反之如果產能利用用率在90%以下,且持續下降,表示設備閑置過多,經濟有衰退的現象,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降低情況下,對美元是利空。每月中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17、房屋開工率:

一般新屋興建分為兩種,個別住屋與群體住屋。新屋開工率與建築許可的增加,理論上對於美元來說,偏向利多 ,不過仍須合並其它經濟數據一同作考量。每月的16號至19號間公布

閱讀全文

與經濟增長的動力如何統計監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提高病人健康意識 瀏覽:795
古代神話故事有多少年歷史 瀏覽:52
下載的耀健康怎麼認證不了 瀏覽:590
擁有自己的幸福小窩是什麼體驗 瀏覽:675
事業單位如何復習a類 瀏覽:720
幸福是生病時的什麼 瀏覽:437
經濟學等高線是什麼 瀏覽:302
貴陽多久恢復經濟 瀏覽:62
幸福是什麼後面怎麼接 瀏覽:220
上海行政企業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241
8125愛情是什麼意思 瀏覽:43
婚姻的殿堂怎麼形容 瀏覽:386
青少年如何合理健康的飲食 瀏覽:992
有多少人愛情是在快餐店遇到的 瀏覽:793
保持愛情需要哪些智慧 瀏覽:543
簡單在愛情裡面是什麼意思 瀏覽:36
美女教我跳舞吧怎麼回答 瀏覽:697
沈陽健康嗎怎麼申請 瀏覽:656
健康證怎麼辦理多少時間 瀏覽:972
去麥當勞怎麼辦理健康證 瀏覽: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