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學專業就業方向
經濟學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有政府機關、科研高教機構、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各類工商企業、中外咨詢機構等;可從事營銷、管理、數據分析、會計等工作。
如果具有相關的專業資格認證,如能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和助理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考試,以及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等則就業鄭猛含層次相對較高。實行學知轎分制的學校,培養方案總學分應控制在150學分左右,其中理論教學課程為125 學分左右,實踐教學課程為25學分左右。喊笑在理論教學課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16學分左右,通識課程30學分左右,專業基礎課程25學分左右,專業課程39學分左右(其中專業必修課程21學分左右,專業選修課程18學分左右),任意選修課程15學分左右。在實踐教學課程中,原則上專業實驗和實訓(含就業指導)12學分左右,專業實習4學分左右,社會實踐(含創新創業實踐)5學分左右,畢業論文4學分左右。高校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實踐教學中的學分安排做適當調整,但實踐教學各項學分之和應保持在25學分左右,約為總學分的15%。
經濟學專業是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經濟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該專業以理論經濟學為主,兼有應用經濟學的屬性,也具有很強的應用性與實踐性;旨在培養出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以及有國際視野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經濟學專門人才。
㈡ 經濟學通識課
經濟學就是教我們如何滿足需求,獲得富足快樂的人生。
——尼爾·基什特尼[英]
經濟學是對社會以及在社會中生存的人 如何使用資源 的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資源滿足需求,人類在歷史上如何通過耕作、工廠勞動以及囤積來努力解決稀缺性的問題),也幫助人們生存並保持健康、接受教育(如何避免稀缺性所導致的最糟糕的影響),理解人們如何滿足需求,獲得富足快樂的人生以及為什麼有些人生活得不幸福。
最開始思考經濟問題的人是古希臘人,經濟學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字根是房屋和法律,意思是一家人如何利用手頭的資源。而今天學校里學的經濟學是一個新生事物,伴隨資本主義的出現而出現的,大部分內容是有關資本家的事情:購買、出售和價格。
經濟學有一個特殊的看待資源的方式,就是 稀缺性 。總數有限,然而人類的的慾望無窮無盡。還有 機會成本 。稀缺性和機會成本揭示了一條基本的經濟學原理:我們需要在醫院和火車站之間、大型購物中心和足球場之間作出選擇。
英國經濟學家艾爾弗雷德·馬歇爾(1842-1924,微觀經濟學創始人)曾經說過,經濟學家需要「 冷靜的頭腦,善良的心地 」,要像科學家那樣描述世界,但同時對周遭人類的悲慘命運(比如弱勢群體)抱有同情,並努力做出一些改變。為了保持冷靜的頭腦和善良的心地,經濟學家還需要 自我批判的眼光、超越自身局限的視野以及訓練有素的觀察世界方法 。
《建議》強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形成 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 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經濟學歷史上素來有供給學派和需求學派。
供給學派代表人,19世紀法國經濟學家薩伊命名的「薩伊定律(Say』s Law)」, 供給創造自己的需求是對薩伊定律最常見的表達形式。薩伊定律主要說明,經濟一般不會發生任何 生產過剩 的危機,更不可能出現 就業不足 。但是20世紀30年代初的經濟危機中,人們仍舊有需求,需要靴子、帽子和車,生產他們的工人和工廠也隨處可見,但是人們的需求和經濟生產之間的聯系被切斷。而傳統經濟學觀點認為,經濟會從衰退中自尋出路,並回到充分就業的狀態。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了著名的凱恩斯主義,政府需要干預經濟,需要創造需求。如果經濟處於衰退之中,工廠和工人閑置,政府就要 增加開支和減稅 ,以此促進經濟需求,讓企業增產和增加雇員。
2022年,世界局勢復雜演變,國內疫情近期多發,中國經濟運行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使出的手法招數即是凱恩斯主義。財政加大支出,新增3.65萬億元專項債額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26.71萬億元、比上年擴大2萬億元以上;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加約1.5萬億元、規模近9.8萬億元;減稅降費發力,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正在各地落實,預計全年退稅減稅規模約達2.5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