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2021年國際經濟形勢如何

2021年國際經濟形勢如何

發布時間:2024-10-11 12:59:09

Ⅰ 2021全球經濟:大反彈、大通脹、大動盪

文:顏安生

過去的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全球經濟遭受史無前例的沖擊。由於中國防疫措施堅決果斷且只用了三個月左右時間即控制住了疫情,因而,中國是經濟恢復最快、最有效果的國家,也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大型經濟體。

回顧過去一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表現,除了中國實現了2.3%的正增長,其他各國可謂慘不忍睹,一個不如一個,其中,美國為-3.1%、巴西-4.5%、日本-5.1%、德國為-5.4%、印度-8%、法國-9%、英國-10%。綜合全球經濟情況,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了3.5%。


中美引領全球經濟大反彈

值得慶幸的是,進入2021年,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沖擊正在減退,隨著新冠疫苗開始在全球各地上市,也給全球經濟帶來福音。近來,全球各地的人們都在接種新冠疫苗,特別是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不僅經濟體系抗沖擊能力最強,而且疫苗接種速度和數量也最快、最多,因而,中美兩國有可能率先成為實現群體免疫的國家,如此一來,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兩個最大引擎將會迅速恢復正常,給全球經濟輸入源源不絕的澎湃增長動力。

首先,中國經濟在2021年的表現將是全球經濟最大亮點之一。 2020年首季中國經濟出現了6.8%的負增長,但第二季度中國經濟下滑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並且出現了3.2%的正增長;第三季度進一步回升至4.9%,而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幅度高達6.4%,超過了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可以預期,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向好勢頭將不斷得到鞏固和提升。

必須看到,2020年中國經濟「兩個循環」發展格局取得巨大成功,為2021年中國經濟邁上新台階奠定了雄厚基礎。2020年中國經濟一方面遭受新冠疫情的嚴重沖擊,另一方面,以美國特朗普政府為首的反全球化勢力抬頭,叫囂要與中國經濟脫鉤,並不斷升級對中國的貿易戰和 科技 戰。面對國際保護主義抬頭,世界經濟低迷,以及全球市場萎縮的不利外部環境,黨中央作出了「兩個循環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事實證明,2020年「雙循環發展」戰略安排取得巨大成功,不僅築牢了國內市場和產業基礎,而且也鞏固了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甚至令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徹底宣告失敗。2021年中國經濟將承襲2020年的步伐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中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

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全面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正在引領中國經濟全面轉型、升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譬如,5G、物聯網、人工智慧、清潔能源、高端醫療設備、高端晶元等現代信息化產業與高精尖技術產業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在中國的發展方興未艾,潛力巨大,市場前景不可限量,2021年以及今後幾年都將是中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等新興經濟的爆發期,並給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有鑒於此,在今年三月份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向全世界宣布,2021年中國政府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為6%及以上。正如李克強總理所強調的那樣,由於中國GDP規模已經超過一百萬億人民幣,2021年GDP增長6%所形成的增量相當於「十三五」時期8%增長才能達到的增量水平。顯然,中國政府所確定的2021年6%及以上的經濟增長幅度是一個非常積極有為而且穩妥的目標。

其次,美國充分利用美元霸權地位,通過天量救濟計劃和財政刺激計劃令美國經濟快速回升。 2020年美國雖然深受疫情困擾,但美國經濟的衰退程度卻好於預期,只衰退了3.1%,大大好於除中國之外的其他世界主要經濟體。美國經濟為何能夠好於預期?根本原因在於美元幫了美國經濟的大忙,因為美元擁有世界貨幣霸權地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是唯一通吃全球的硬通貨。美國正是充分利用了美元霸權大肆開動印鈔機,一方面向美國國民派發數以千億計美元的現金福利,另一方面向美國企業和市場注入數以萬億計的救濟金和流動性,從而令陷入困境的美國經濟重獲生機與活力。

在特朗普任上的2020年,美國已經釋放了四萬億美元之巨的救濟計劃和救市方案,拜登政府一上台便承襲了特朗普政府的所謂救濟與刺激政策,3月11日拜登正式簽署了一份規模為1.9萬億美元的新的紓困救助法案,自2020年3月份以來,美國政府已經向美國國民和企業發放了高達6萬億美元的資金。事實上,當拜登簽署了1.9 萬億美元刺激方案後,多家國際機構即刻提高了美國2021年的經濟增速預期。

然而,美元大戲還在後頭,拜登政府還決定將推出一個規模 3-4 萬億美元的經濟復甦計劃,這個2.25萬億美元規模的經濟復甦計劃著重解決美國國內道路橋梁重建、鄉村地區網路寬頻拓寬等基礎建設改革問題,該投資計劃法案已於3月底經拜登簽署生效;而剩餘的約2萬億美元預計將於四月份公布第二份法案敲定,主要用於涉及兒童保育措施、醫療保健補貼等問題。根據美聯儲公布的數據,從2020年到現在,美國已經宣布和准備推出的國民補貼計劃和經濟刺激計劃,將會在一年時間內向市場釋放基礎流動貨幣規模高達23萬億美元。有市場分析員指出,全部美國人即使不幹活,僅憑美國政府開動印鈔機,2021年的美國經濟實現正增長都是毫無懸念的事情。

展望2021年,主要國際組織都對全球經濟前景表示樂觀,今年1月初,IMF表示,在中美經濟的帶動之下,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5%,較去年10月份預測上調0.3個百分點。其中,中國經濟增速預測領先於所有西方經濟體。具體來看,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為8.1%,法國為5.5%,美國為5.1%,英國為4.5%,德國為3.5%,巴西3.6%,日本為3.1%,印度更是有望升至11.5%。三個月之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4月6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6%,較1月份預測值上調0.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IMF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將增長8.4%,較1月份預測值上調0.3個百分點,中國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預計,美國和印度將是第二大和第三大全球經濟增長貢獻者,日本和德國將在前五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經濟危機正在結束。


全球性通脹滾滾而來

2021年全球經濟出現大反彈的同時,將伴生全球性大通脹,而罪魁禍首是美元。如上所述,從特朗普政府開始到現在的拜登政府,美國政府所推出的救濟計劃和經濟刺激計劃接連不斷,美國政府沒有錢,錢從何而來?

美國政府只能故伎重演,利用美元在國際貨幣體制中的霸權地位,大肆開動印鈔機,向全世界釋放天量美元,這樣美國不僅成功將危機轉嫁給了其他國家和地區,而且還能夠收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成果。

迄今為止,美國玩弄美元霸權這一套做法屢試不爽,並讓世界各國災難深重,但是,由於目前還沒有一種國際貨幣能夠挑戰美元的地位,因此,全世界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美元對全世界財富進行公然掠奪。有分析員指,在過去一年裡美國印製的鈔票相當於人類有印鈔 歷史 以來所印製鈔票的總和。

由於美元是全球硬通貨,是最主要的國際結算貨幣、國際儲備貨幣和國際流通貨幣,因而,美國全力開動印鈔機毫無節制地向全世界釋放美元,必然引發諸多嚴重後果,而最直接的惡果就是引發全球性通脹。事實上,對於美國所推出的一輪又一輪救助與經濟刺激計劃,市場在欣慰美國經濟將出現大反彈的同時,也表現出了深深的憂慮和擔心,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已經滾滾而來。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教授薩默斯認為,大規模刺激政策可能引發「一代人未曾見過的通脹壓力 」。他預計,美聯儲可能被迫從 2022 年開始加息,為經濟「降溫」並抑制通脹,早於外界先前預期的 2023 年。

為了應對美國的大肆印鈔行為,全世界也都在開動印鈔機。據悉,今年,全世界印刷出來的現金摺合成美元將高達幾十萬億。各國印刷出來的如此龐大數量的現鈔都要湧向市場,用於救濟本國國民的資金一部分流向股市,另一部分流向消費品市場,其他的救市資金或者經濟刺激資金更多的將流向原材料、礦產、房產、公司股權和工業品等等。據悉,單單美國的基建計劃一項,就有多達2萬億美元的資金流向國際原材料市場,這意味著水泥、鋼鐵、銅、鋁等建築材料價格將會出現大漲,有分析指,未來5-10年,諸如水泥、鋼鐵,銅、鋁等產品價格至少要上漲1-3倍。

全世界開始進入了一個百物騰貴的時代。 首先是股市領漲, 然而,股市大漲受益的卻是富人階層,普通老百姓卻只能望股市興嘆,貧富差距再被擴大。有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最富有500人的總資產增加了1.8萬億美元,增幅高達31%,創該指數八年 歷史 上的最大年度增幅。


其次是大宗商品大漲, 從2020年4月到2021年2月,國際市場上銅、鐵、銀的價格分別上漲了67%、94%、82%,原油價格曾逼近每桶70美元,為近兩年來的高位,原油指數漲了170%,能源指數漲了172%。鋼鐵價格在過去6個月上漲逾倍,鐵礦石和鎳也創下了多年以來的新高。

具體到中國市場來看,自2020年中旬以來,內地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揚,漲幅驚人,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里,銅價上漲了近四成,紙張則漲了五成,塑料漲了三成五,鋁價也上漲近四成,鐵和玻璃都上漲了三成以上,而鋅合金和不銹鋼皆暴漲近五成,IC的漲幅更高達100%。由於能源和大宗商品是經濟的基礎性產品,因而,這些產品價格的上漲必然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傳導到整個消費市場。

第三,日常生活消費品價格上漲,衣、食、住、行的費用將越來越貴。 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食品價格上漲超過20%,國際高粱價格更是大漲超過八成。進入2021年之後,絕大多數農產品的價格仍然呈現上升態勢,聯合國糧農組織編制的國際食品價格指數已經連續九個月上升,已經達到了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高粱、玉米、小麥的價格漲勢明顯,大豆的價格在過去一年上漲60%以上,大米價格11個月上漲了70%,黑豆價格上漲了40%。


此外,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尤其是美國和英國的房地產市場一片火熱,樓價節節攀升。根據美國房地產經紀公司的報告,2020年9月美國住宅銷售中位數同比增長了13%,達到31.9美元,到11月,全美房價中位數升到33.4萬美元,是2013年7月以來最高年度漲幅,房屋平均只在市場上逗留27天,銷售總量上升了23%。預計2021年美國房價將在2020年基礎上再上漲5.7%。與此同時,近幾個月來國際運輸價格不斷上漲,導致貨櫃箱短缺,從而導致各國進口貨物成本有增無減。全球性的大通脹已經沖擊到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譬如,今年2月份巴西的通脹已經躍升至5.2%,約為6個月前的兩倍。


全球金融市場將動盪不安

2021年全球經濟大反彈除了伴生全球性大通脹外,還將伴生另一個重大現象,就是全球金融市場勢必更加動盪不安。

如上所述,天量的美元放水已經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形成了洶涌澎湃之勢,對於除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而言,如果任何一個國家效仿美國這樣大肆印鈔放水,都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本國貨幣就會像辛巴威2009年那樣即使扛著一麻袋百萬億的鈔票也買不到一塊麵包。然而,美國不同,因為美國擁有美元霸權,美元在國際貨幣體制中擁有獨一無二的硬通貨地位,這樣,美國大肆印製出的美元鈔票全部自己使用,而後果卻要全世界承擔。

美元大肆放水已經開始沖擊全球經濟。有市場人士指出,目前,美元正面臨美聯儲自1913年成立以來出現的最大挑戰和信心危機。為了避免美元可能出現的大貶值,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都在想方設法規避美元可能帶來的風險,甚至包括部分美國盟友在內的歐洲國家以及越來越多的新興市場國家都在為美元將來有朝一日喪失國際硬通貨地位而做准備。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之下,不少替代美元結算和作為儲備手段的貨幣方案紛紛出台。譬如,開發數字貨幣、進行貨幣互換、採取黃金結算等等,世界范圍內的去美元化浪潮逐漸形成,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中俄之間的貿易50%已經在使用盧布和人民幣結算,而不使用美元結算,俄羅斯與歐盟的貿易46%也使用了歐元,18%使用盧布。

當然,由於美元的霸權地位形成並非一日之功,因此,中短期內,美元的霸權地位仍然會繼續存在。其實美國政府很清楚,美元泛濫不得人心,而且美國也已經看到,世界性的去美元化浪潮正在形成,因此,美國政府不可能坐視美元失去霸權地位,甚至不會容忍其他貨幣的崛起,令美元地位受到威脅。現在美國政府一方面要毫無節制地大肆印製鈔票,以維持美國政府的正常運作以及救濟美國民眾,甚至還要實施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計劃,而另一方面則要繼續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以讓美國永久地享受美元作為全球硬通貨所帶來的鑄幣稅等好處。

可以預計,面對美元的大泛濫,為了穩定美元,首先,美國政府和美聯儲一定會效仿2009年至2014年期間的做法,在美國經濟完全不具備加息條件的背景下,一方面空喊加息,另一方面釋放美聯儲「縮表」的信號。

眾所周知,自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之後,美聯儲通過多輪降息,將基準利率降至超低利率區間。特別是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美國經濟遭受重創,因而迫使美聯儲從2008年至2015年的這七年時間里一直維持著0%-0.25%的零利率政策。

然而,為了穩定國際金融市場對美元的信心,自2009年到2014年期間美聯儲一直都不停地向外宣稱美國即將加息,但國際金融市場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直至2015年美聯儲才真正啟動加息。與此同時,美聯儲也從來沒有停止向外界釋放其將啟動縮減資產負債表的信號,但事實上,美國直至2014年才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縮減資產負債表直至2017年才正式啟動。美國就是這樣早早通過喊話來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動搖國際投資者對其他國際貨幣和投資工具的態度。

更需要指出的是,為了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打擊競爭對手,不排除美國政府會採取下三濫的做法,通過軍事手段在世界某些地方製造沖突甚至爆發局部戰爭。事實上,美元霸權一直以來之所以能夠得以維持,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軍事力量擁有全球性打擊能力,因為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全世界建立了多達150多個軍事基地,遍及世界各個角落,成為美國利益最大的守護神。

然而,從近二十多年的情況來看,美國在全球的軍事力量不僅在保護美國的利益,而且還在蓄意破壞別人的利益,為了阻止可能出現的競爭對手,美國不惜動用全球軍力製造地區沖擊,發動局部戰爭,譬如,通過科索沃戰爭成功阻擊歐元對美元的挑戰。

在美元大放水、大泛濫的背景下,一方面國際 社會 和投資者都擔心美元可能出現大貶值,因而對美元唯恐避之不及,而另一方面,美國政府為了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將會採取各種手段和措施以達至目的。如此,國際金融市場將有可能出現劇烈波動,2021年將有可能出現如下情形:當大家都認為美股要大跌或者美元要大貶值時,在美國政府和美聯儲的操作之下,美股有可能出乎大家預料出現相反的大漲行情,美元指數甚至高歌猛進;當市場預期黃金是最好的避險工具紛紛投資黃金市場時,美聯儲有可能高喊加息令黃金市場動盪不安,黃金價格不升反跌;當美元泛濫無人可信之時,美國真的有可能動用軍事手段在東歐、中東甚至東亞等地區製造局部沖突和戰爭,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大動盪,從而試圖令美元成為國際資本的避風港。

總之,2021年國際金融市場將充滿不確定和風險。

(作者系香港《經濟導報》總編輯)

Ⅱ 2021年GDP破110萬億元,同比增長8.1%,增長的原因是什麼

2021年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主要指標實現預期目標。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國內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部署是保持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既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也是在世紀疫情沖擊下,我國始終能夠保持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全球領先地位的重要保證,從而確保我國經濟發展能夠一步步突破100萬億元、110萬億元大關。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39.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增速為近十年來新高,在經濟增長、穩定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Ⅲ 2021年經濟形勢分析

一、大的經濟環境預期低
國內外形勢還存在很多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形勢復雜嚴峻。
國際形勢: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IMF)認為,今年全球經濟狀況與此前預期相比更加脆弱,總體來看全球經濟復甦勢頭預計將有所減弱。全球通脹、供應鏈短缺、國際局勢等問題短期內難以完全解決,經濟復甦和增長仍面臨不確定性。
國內形勢: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壓力。經濟學家李稻葵預測2022年如果內外部風險交織無法有效化解,將可能使中國經濟增速跌至4.9%(今年設定的目標是5.5%)。
二、疫 情影響
今年「金三銀四」的春招季,本來是很多求職者在人才招聘市場上大展拳腳的時候,但由於疫 情影響,很多求職者卻只能待在家中。
同時因為受疫 情的影響,各行各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在整體大環境受挫的情況下,企業出於戰略調整,為將損失降到最低,所以對於某些受影響較大的行業來說,疫 情期間的招聘需求大量縮減。
三、行業政策調控
因國家大的發展戰略,一些行業受到政策不同程度的影響,比較明顯的包括教培行業、互聯網行業、房地產行業等,這些行業也是容納就業人員比較多的行業。
教培行業是近幾年崛起的一大行業,各種教育機構、補習班抓住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割韭菜般賺得盆滿缽滿。每年幾乎都有很大比例的應屆畢業生投身於教培行業,在教育機構從事相關工作。但2021年,政策的變化,教培行業迎來了毀滅性的打擊。「雙減」政策的落地,也意味著70萬教培機構及1000萬從業人員面臨著行業轉型。
關於互聯網行業,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朝氣蓬勃的發展了近二十年的互聯網行業,也逐漸被嫌棄,陸續出現了反對內卷,停止996,逃離互聯網。拉勾招聘發布的《互聯網離職人才報告》顯示,2021年年底,互聯網行業人員優化趨勢加劇。自去年12月至今,拉勾招聘平台上處於離職狀態的用戶數量不斷增加,至3月離職人數超276萬,相比於去年同期增長2.1%,行業待業人員增加,求職者壓力加大。
房地產行業近兩年可謂是經歷有史以來最大的改革與風險的階段,在國家「房住不炒」大的基調下,為了限制房地產野蠻生長,化解地產行業潛在風險,降負債去杠桿,因此調控房地產的政策密集出台。面對調控剎車,很多房地產企業面臨巨大的現金流壓力,再加上疫情的影響,房地產行業紛紛降薪裁員以此來降成本。房地產的不景氣也影響了與之相關聯的龐大的上下游產業鏈,眾多企業也都面臨需求萎縮,崗位招聘減少。
四、崗位競爭越來越大
還有一組數據就是2022屆高 校畢 業 生比去年增加167萬,規模將達到1076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

Ⅳ 2021年經濟形勢會怎樣

世界疫情的逐步消退、中國超常規政策的常態化、中國發展戰略的轉化和調整、內生新動能的逐步抬頭將成為左右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最核心的四大力量。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走過極不平凡的2020年,中國在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方面表現亮眼,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又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備受關注。

復甦與挑戰並存

隨著疫情進入下半場,中國經濟正穩健步入後疫情時代。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世界疫情的逐步消退、中國超常規政策的常態化、中國發展戰略的轉化和調整、內生新動能的逐步抬頭將成為左右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最核心的四大力量。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科院研究員賈康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對2021年中國經濟表現,許多國際機構、國內研究者的看法一致,即:年初因為2020年的基數較低,2021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會較高;待增速回落,全年經濟增速將達到8%或者再高一點。」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中國經濟由於疫情影響,上半年經濟增長速度下降,下半年隨著國內疫情的控制,經濟增長明顯加速,不論是內需,還是外需,都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國家推行雙循環推動經濟增長的政策已經發力。」深圳大學經濟學副教授馬春輝對《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說道,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形勢是穩定增長。從發展的外部分析,我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經濟環境有所改善,隨著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完成並簽署相關協議,中國將繼續發揮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作用,推動疫後世界經濟復甦,增強國際社會對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信心。從國內經濟發展環境分析,中國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具備了應對復雜經濟形勢的能力。2020年下半年後, 我國投資、消費、進出口、企業盈利水平、創新能力、經理采購指數等多項指標都增長較快。國內外經濟環境的改善為我國2021年經濟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馬春輝預計,「2020年由於疫情的影響,經濟增長速度相對正常年份要低一些。隨著各項政策實施及2020年下半年經濟增長的慣性,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完全可以恢復到8%左右的水平。」

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經濟學家周景彤對2021年中國經濟表達了謹慎樂觀態度。他表示,作出這一判斷主要基於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2020年中國經濟率先從疫情中恢復,將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為2021年經濟繼續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是2021年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將進一步減輕;三是政策重點將從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轉向供給側和需求側改革齊頭並進,加快構建以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內需潛力將被進一步激發,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大。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相比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本次會議有不少新的提法。例如,首次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等。

會議明確指出,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已落地的宏觀政策,其效果在2021年將逐步顯現;未落地的政策將進一步實施,這些都將支持2021年中國經濟進一步復甦。」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對媒體表示。

中國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分析認為,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宏觀政策施策方向上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在穩定政策連續性的同時,更加註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新動能,意味著宏觀政策上兼顧逆周期調節和跨周期設計,更有效地發揮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作用,更穩健地實施貨幣政策,在激發市場活力的同時注重防範化解風險,同時注重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進一步提升發展的韌性和質量。「尤其重要的政策著力點是要把握好一個收尾和兩個開局工作。要根據形勢需要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見機預調微調政策。」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1年貨幣政策提出目標——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原來是穩健基礎上的「靈活適度」,現在又加了四個字。2021年貨幣政策仍有很大空間,這個空間央行強調的是要保持宏觀杠桿率穩定。

馬春輝分析認為,2021年宏觀經濟增長,相對來說,我國的貨幣政策調控經濟的工具較多,財政政策所能發揮的空間較小。但是,貨幣政策實施中去杠桿的任務仍然艱巨,防範金融風險仍然是一項重要的考量。隨著降費減稅政策出台和進一步實施,各級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增加;地方債務風險、企業債務風險、中小微企業經營的困難、就業的壓力、世界經濟復甦的緩慢等因素都給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增加了不確定性。

重心轉移:科技與碳中和

2021年經濟工作具體怎麼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八大重點任務,包括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被置於八大重點任務之首。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

「2021年,很多與高科技有關的領域和部門都將迎來新的發展空間,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製造業領域等。」連平表示,這一方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政策也將全力支持。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岩認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基礎科技戰略力量的增強;二是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的優化變革;三是科技應用生態構造能力的提升。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科技對經濟的戰略支撐作用會越來越大,要把科技創新放在核心位置,特別要在基礎研究方面加大力量。

此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李俊峰認為,碳中和與方方面麵包括產業鏈都有關系,會深刻影響下一步產業鏈重構、重組和新的國際標准。

「在碳達峰過程中,要推動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大幅度改善能源結構,大幅度提升非化石能源佔比,這也是『十四五』時期重點工作。」李俊峰指出,在能源領域中,能源清潔化、低碳化是一個方向,全球都是如此,即逐步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它的基本邏輯是從資源依賴的發展模式,走到技術依賴的發展模式」。

李俊峰表示,2021年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份,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我們期待著『十四五』的第一年,能夠很好地開局,為國家真正的低碳轉型,為實現達峰、穩中有降和最終實現碳中和三個階段性的目標開一個好局。」

以上是文財網小壁虎編輯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經濟形勢會怎樣?中國經濟將走向何方?」的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Ⅳ 如何看待我國2021年的經濟形勢狀況

展望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新冠疫情前景未卜,世界經貿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大,國內經濟循環面臨多重堵點,重大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但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有顯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和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

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有持續釋放的改革開放紅利,有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和工具,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也不會改變。

國內風險挑戰交織疊加

內需不足導致供需兩端溫差。當前,我國消費需求恢復緩慢、投資需求內生動力不足,需求勢能減弱可能進一步向生產端傳導,制約經濟反彈高度,成為經濟領域面臨的重要挑戰。

2020年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8.2%,較上年同期提高7.2個百分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終端需求不振、產品銷售不旺的問題。

供需不匹配背景下的供給恢復難以長期持續,企業前期訂單耗盡後停產減產的可能性較大,需謹防供給需求「雙萎縮」風險。

基層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加大。受疫情沖擊、經濟減速、企業效益不佳以及大規模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明顯放緩。

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剛性支出仍在增長,部分基層市縣「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已經出現壓力。

此外,為應對疫情沖擊,2020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務4.68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51.9%。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快速攀升,化債支出和利息支出壓力加大,地方財政收支平衡難度進一步增加。

潛在金融風險不容忽視。2020年前三季度,廣義貨幣增速高出GDP名義增速9.5個百分點,總體杠桿率和分部門杠桿率出現反彈,金融機構壞賬風險需高度重視。

中小銀行風險加速積聚,城商行、農商行的信貸資產質量承壓更大,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較大型商業銀行更集中。

疫情之下企業主營業務下滑、收入回款變差,財務費用上升,導致現金凈流入縮減,償債資金來源減少,企業債違約風險將有所上升。

經濟發展長期向好基礎扎實鞏固

超大規模市場加速釋放新優勢。隨著相對有利的外部發展環境正在發生深刻改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新優勢正在對全球市場產生重大影響,逐步形成對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有力支撐。

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新優勢不僅包含勞動力、消費、產業、創新、金融、物流、房地產等各領域,而且包括商品市場、服務市場以及要素市場等各方面。

新一代青壯年人口數量優勢、強大消費市場優勢、科技創新與技術產業化應用規模優勢等將加速我國經濟復甦進程,為疫情後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激發新活力。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擴大開放,我國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大力度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破堵點、解難題。

「放管服」改革深入開展,政府服務效能明顯提高,創新創業蓬勃發展。我國營商環境國際排名顯著提升,連續多年成為世界最具投資價值國家之一。

全面深化改革將在更廣范圍、更大深度、更寬領域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與此同時,盡管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和回頭浪,我國仍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

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縮短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擴大服務業、製造業等領域開放。

積極搭建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博會等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平台。改革開放紅利充分釋放將創造經濟發展強勁動能。

宏觀調控有力有效仍存新空間。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宏觀調控從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就業政策、產業政策等多角度為防控疫情、恢復經濟做出科學判斷、精準調度。

統籌好「立足當前」與「跨周期調節」的關系,為後續經濟復甦發揮重要作用。不同於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超規模量化寬松政策。

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相對溫和,仍有進一步降准、減息政策空間,赤字率等財政主要指標明顯低於同期世界主要經濟體,國債余額佔GDP比重處於合理區間。

未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總量與結構上對穩定經濟基本盤仍然具有較大調控操作餘地。

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綜合協調性將進一步加強,在抵抗疫情沖擊、穩定經濟發展、促進結構轉型、增強發展動力的過程中,實現宏觀調控多重目標、多種政策、多項改革平衡協調聯動。



閱讀全文

與2021年國際經濟形勢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人問我愛情有多美怎麼回答 瀏覽:754
稅務直屬事業單位待遇怎麼樣 瀏覽:399
亞當斯密經濟思想有哪些 瀏覽:250
愛情中的h代表什麼 瀏覽:638
京劇界歷史上袁慧琴有哪些故事 瀏覽:609
qq情侶空間愛情樹怎麼玩 瀏覽:996
開健康證明需要哪些程序 瀏覽:921
哪些事業單位需要法學碩士 瀏覽:156
選詞編寫故事怎麼寫 瀏覽:546
什麼叫婚姻狀況保密 瀏覽:19
服務行業健康證怎麼檢查 瀏覽:340
哪些高校美女被列入985211 瀏覽:197
閨蜜與愛情我該如何選擇 瀏覽:365
健康碼怎麼填不會填怎麼辦 瀏覽:946
中國在開放經濟做過哪些努力 瀏覽:400
深裂美女櫻哪裡有 瀏覽:753
讀了小鴨子的故事我明白了什麼 瀏覽:222
如何提高病人健康意識 瀏覽:799
古代神話故事有多少年歷史 瀏覽:56
下載的耀健康怎麼認證不了 瀏覽: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