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雲南省經濟改革有哪些

雲南省經濟改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4-10-07 12:22:24

Ⅰ 雲南省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在持續提高,哪些措施值得其他地方學習呢

雲南推動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經濟效益不斷提高。雲南省出台了一系列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培育民營小巨頭和成長型中小企業的政策措施,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實現全省民營企業數量和質量同步發展。

Ⅱ 雲南的 地理位置 氣候環境 經濟怎麼樣,詳細說下

雲南的地理位置和氣候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雲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臨遼闊的印度洋及太平洋。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為1997公里,中老段為710公里,中越段為1353公里。
雲南省氣候特點
雲南地處低緯高原,由於大氣環流的影響,冬季受乾燥的大陸季風控制,夏季盛行濕潤的海洋季風,屬低緯山原季風氣候。
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高原氣候區共七個氣候類型。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
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
二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何以雲南地高而天不寒?何以雲南冬特暖?
造成雲南冬暖,有地和天方面的原因。首先,雲南東有烏蒙山等漏橋高大山脈堵住從北方南下然後西進的西伯利亞冷空氣。但這並不夠,雲南上空冬季盛行從西南亞來的乾暖偏西氣流。這種氣流愈高愈強(高空還有西風急流)。因此,山脈下堵,西風氣流上阻,天地合力,終於把冷空氣拒於雲南高原之東。雲南冬季中既經常沐浴於溫暖的西風氣流之中,自然就溫暖如春了。而桂林等我國東部地區,由於經常「浸泡」在頻頻南下的冷空氣海洋之中,自然就比較寒冷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同緯度上我國東部地區都是亞熱帶氣候,而雲南河谷中卻有熱帶氣候的原因所在。冬季到雲南,東部地區北風呼嘯南下,大片地區劇烈降溫時,雲南卻仍然風和日麗好配,宛如生活在另一個洞天福地世界之中。

雲南不僅動植物資源豐富,也是我國地方氣候特色豐富的省份。
滇南西雙版納地區因為冬季十分溫暖,冬夏溫差大大減小,而雨、旱季節卻非常鮮明,因此當地和南鄰中南半島一樣,全年不分春夏秋冬,而是分為乾季(11-3月),熱季(4-5月)和雨季(6-9月),即變為一年三季了。

雲南絕大部分地區植物繁茂,可是橫斷山北部因為山脈最高,多重高山造成的焚風效應使金沙江竟然出現局部乾旱河谷。例如德欽縣境內的奔子欄年雨量只有336毫米(西南僅85公里的貢山年雨量1667毫米)。雲南省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雲南的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僅1998年到2007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2%,雲南經濟發展迅速,2007年底雲南省GDP達到4260.48億元人民幣,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36.33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14.19億元,增長1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08.96億元,增長10.7%。人均GDP達到7582元,提前二年實現人均1000美元的階段性目標。

一、地級城返襪猛市經濟實力日顯突出�
進入「十五」以來,緊緊圍繞加快發展的主題,雲南地級城市,特別是其市轄區為主體的城市化功能不斷增強,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也日顯突出。�

(一)城市規模逐漸擴大,建制結構不斷完善。1995年末,全省共有建制城市16個,但地級市只有昆明市和東川市兩個,到2000年末,原東川市撤制劃歸昆明後,增至曲靖、玉溪和保山四個市。此後的「十五」期間,國務院先後批准昭通、麗江、思茅和臨滄撤地建市,到2003年末,全省地級市共增至8個。�

根據城市基本情況統計調查資料(不含市轄縣,下同)顯示,到2003年底,全省地級市市轄區總人口達到518.44萬人,占同期全省總人口的11.85%,比「九五」初期地級市的比重提高了7個百分點;市區非農業人口236.65萬人,在全省非農業人口中已近三分之一,其比重為33.18%,比1995年末提高8.77個百分點。隨著地級市規模的擴大以及人口的增加和結構變化,表明全省城市體系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調整和完善。�

(二)城市經濟穩步發展,綜合實力舉足輕重。從區域功能上看,地級市市轄區作為生產力發展要素的主要載體,以及工業化的主導力量,隨著其經濟的增長及經濟規模的壯大,在全省國民經濟中已顯現出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濟總量已佔到全省的四成。根據對城市基本情況統計調查資料的計算,2003年末全省8個地級市生產總值突破千元,達到1034.07億元,佔到全省生產總值的42.06%。經濟增長速度及貢獻率居高。按可比價格測算,2003年全省8個地級市生產總值與2002年相比,平均增長9.08%,高於同期全省增長8.4%的平均水平。根據生產總值的結構比例及增長率測算,其中由地級市拉動增長3.82個百分點,對全省經濟的增長貢獻率達到45.48%。�

30%左右的投資和積累源於地級市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城市對生產要素的聚集和創造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按市轄區在地口徑測算,2003年全省地級市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312.0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為85.82億元,分別佔到全省同期水平的 30.49% 和29.71%,規模聚集效應較為明顯。�

(三)工業經濟成為主導,產業結構優勢明顯。城市發展最直接的功能,就是通過對以工業化為核心的生產要素的聚集和創新,引導產業的升級和調整,並帶動社會勞動結構的城市化轉變。從全省地級市的總體情況看,其發展現狀已顯見成效。�

工業增加值已超過全省的一半。全省地級城市經濟的主導地位,主要得益於工業經濟的發展和結構支撐。根據對城市基本情況統計調查資料的分析表明:2003年地級市的工業增加值達到450.94億元,已超過同期全省工業增加值總量的一半,其比重為52.05%,從生產總值的構成看,地級市工業增加值已佔到其生產總值的43.61%。這一比例也比全省同期平均水平高出8.38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聚集效應較高。根據對2003年地級市三次產業增加值的分析測算,其產業結構已調整為4.77:52.98:42.25,包括二、三產業在內的非農產業成為城市經濟的主體,其增加值佔到了全省的50.25%。�

從生產總值的構成看,地級市二、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5.23% ,較全省非農業產業平均水平高出15.52個百分點。�

再從同期三次產業的從業人員構成考察,產業之比為 52.27:17.06:30.67 。其中,從事非農產業勞動的比例為47.73%。以產業的產出結構對其勞動投入的構成關系分析,非農產業單位產出的相對投入承載系數為0.5012,已遠高於0.3387的全省平均水平。�

二、地級城市間發展不平衡差距懸殊較大�
全省地級城市經濟在穩步發展的同時,實力不斷壯大,作用日趨增強。但將其納入到盡快帶動區域發展,繼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的要求和背景中考察,城市間市情市力仍存在較明顯的差距,影響著地級市綜合功能的充分發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城市體系以小為主,城市化水平滯後。進入新世紀的近幾年,是我省地級建制城市設置和建設最快的時期,但按大中小城市規模劃分,以市轄區非農業人口的標准看。八個城市中的中小城市佔了六個,即全省地級市城市體系呈「頭大身小」的「倒金字塔」型結構。�

另一方面,由於我省邊疆、民族和山區的自然特徵,城市分布密度大多較低。以每平方公里非農業人口的密度,即城市發達指數看,2003年全省地級市平均為110.61人,而在同期超萬人的只有昆明、曲靖和玉溪市;其餘依次為昭通市53.58人、麗江市48.61人、保山23.51人、思茅21.61人、臨滄19.01人。從以上兩方面看,全省地級市中非農業人口少,城市人口承載能力不高的初級城市化格局尚存。�
(二)城市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發展水平層次懸殊。城市經濟實力普遍較弱。以2003年的情況為例,全省八個地級市生產總值超過百億元的只有昆明和玉溪兩市;接近百億元的僅有曲靖市,為98.69億元;昭通市和保山市分別為42.96和34.98億元;15億元以下的依次為麗江、思茅和臨滄市。�

人均水平差距較大。從當前我省地級市經濟的發展水平比較,城市間的差距也尤顯突出。以人均GDP水平為例分析,人均生產總值超過萬元的依次為玉溪市、昆明市和曲靖市;略高於全省平均5619.34元的依次為麗江、思茅和昭通市,而保山市和臨滄市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第三產業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導。根據城市基本情況統計資料分析,一方面全省地級市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大多佔到各地生產總值的四成以上。但另一方面,其產業結構層次不高。以信息傳輸和計算機服務及軟體、金融、房地產、科研技術服務等新興行業測算,全省幾個地級市中,只有昆明市的增加值超過第三產業的三成,其它城市的比重均不到四分之一 。�

(三)二元結構制約影響尚存,產業轉換能力普遍較小。全省地級市間經濟總量及發展水平的較大差距,除歷史的和客觀的因素外,其主要的影響在於相當部分城市自身二元經濟構的制約。從社會結構層面上看,導致非農業人口比重偏低。但從根本上分析,則表現為產業產出結構的變化,對其相應勞動要素投入的轉換聚集影響力不高。�
一是半數城市工業化程度較低。從工業增加值的份額看,以2003年為例,全省地級市中的半數都達不到其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其中思茅市的比重為16.29%、保山市為13.4%、麗江市佔13.24%,而臨滄僅有7.22%。昭通市雖然達到34.19%,但人均值較低,工業發展水平仍然
較弱。�

從人均水平來看,全省地級市工業增加值人均為8709.98元。八個地級市中人均水平超過萬元的只有昆明和玉溪兩市,其餘均低於地級市的平均水平。其中,曲靖市為8133.69元,為平均水平的93.38%,其它市均在30%以下,差距較大,發展水平極不平衡。按平均離差測算,全省地級市的工業化發展水平的不均衡程度高達136.21%。�

二是產業投入結構大多以偏重農業為主。由於全省地級市間工業化程度及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制約,使得其生產要素在產業間的聚集轉換的城市功能尚不能充分發揮。突出表現在經濟發展中,工業化需求與勞動投入偏農業化的產業調整效應的結構性矛盾並存。�

根據對2003年城市基本情況統計調查資料分析,按三次產業分類測算,從八個地級市的總體上看,以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勞動力投入佔到從業人員總數的52.27%。其中,昆明市和玉溪市的比例均不到三分之一,而其它城市都超過了四成。�

再從三次產業的從業人員比率關系看,以第一產業為1,全省地級市非農產業從業人員的比率為0.91。其中,昆明市和玉溪市農業和非農業從業人員的比率分別為1:2.5和1:2.11,即非農產業從業人員均超過了第一產業的1 倍;超過三分之一的為麗江市;曲靖市基本是50%;其餘城市的非農產業從業人員均低於第一產業。可見,非農業產業的產業轉換和承載功能均乏力,以農為主的產業投入結構特徵較為明顯。�

以上分析表明,全省地級城市總體經濟現狀是好的,發展速度也較快,具有了促進全省經濟發展的實力和作用。但以城市間的市情市力看,發展水平極不平衡,大多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成長初期,城市功能還不完善,發展水平仍處於城市化初期工業化初期,城市功能和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展,城市帶動力和幅射影響力還較弱。因此,大力提高和進一步增強地級市的經濟實力及發展水平,突出各地的比較優勢,充分發揮城市核心功能,推動區域及全省經濟的快速協調發展。

閱讀全文

與雲南省經濟改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每天講故事可以在什麼平台上 瀏覽:18
貴陽市花溪區在哪裡辦健康證 瀏覽:764
美美兔故事機沖不上電怎麼辦 瀏覽:884
幸福聯盟是哪個公司 瀏覽:741
事業單位滿勤獎怎麼制定 瀏覽:641
怎麼填寫婚姻狀 瀏覽:993
為什麼明星的婚姻那麼好 瀏覽:45
1429在愛情里是什麼意思 瀏覽:540
愛情保衛戰這么好的女孩哪裡找 瀏覽:585
事業單位擬定崗位報什麼部門審核 瀏覽:557
如何增值經濟收入 瀏覽:831
幸福樹葉有黑點是怎麼回事 瀏覽:594
魯班造鋸到底是什麼故事 瀏覽:572
婚姻中最基本底線是什麼 瀏覽:637
跨國婚姻辦結婚證要多少錢 瀏覽:421
好我看看如何才幸福 瀏覽:171
事業單位30績效工資什麼意思 瀏覽:447
什麼支撐著幸福 瀏覽:224
幸福就是無私的愛是什麼歌 瀏覽:883
買經濟適用房該注意什麼 瀏覽: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