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愛情經濟學是什麼意思

愛情經濟學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4-10-01 09:07:27

A. 親密關系(五)|經濟學眼中的愛情

如果你現在正處於一段親密關系中,你會不會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依賴對方?是什麼原因讓你不離開你的伴侶呢?還是你在等待另一個更好的伴侶呢?當然我希望你擁有足夠的獎賞價值需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但接下來的文章就是重點講述這些問題,我們暫時不討論愛情,那是另一章的主題。這章我們用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待人際關系的交往過程。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已經知道,親密關系的發展是雙方都得到了一定的獎賞價值,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滿意的獎賞價值。兩個人必須都滿足自己的利益,這樣親密關系才能持續下去,反之,則不然。根據這種觀點,與他人交換理想的獎賞是社會生活所必需的,這一過程就是社會交換。

這樣講起來好像有點太功利,但我們現在是以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待親密關系。我們確實會發現,對方如果提供了你所需要的體貼、關心、經濟保障,你也給予了對方支持、理解和尊重。這就是一種社會交換。

我們因為一個人的支持而對她心生好感,我們因為她的幫忙而喜歡對方,這些泛指在人際關系中的獎賞。能給人帶來愉悅和成就感。那麼必然的,因為這些我們也會付出一些代價。需要陪伴對方而失去自己的時間,相處之間的開銷,因為擔心關系的不確定而感到的擔憂。這些都是在親密關系中的後果都是代價。

人際關系帶來的獎賞和代價之和就是結果,即交往中的一方綜合得到的凈收益或凈損失。把所有的我獎賞和所有的代價相減就得到:

顯然,如果你和伴侶之間的快樂大於煩惱,那麼關系就是正數的,但人際關系的相處,大家都是追求最好的結果,而結果的正負並不能決定是否要留在伴侶身邊。這里有兩個重要的評價標准:第一個就是我們的期望;第二個就是假如沒有現在的伴侶,我們會認為自己過得怎樣?

在兩人的相處中,如果你們的爭吵次數已經大於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我們會怎麼做呢?我們是不是很少去觀察在一段感情中,自己付出的與得到的是不是失去平衡了?

相互依賴理論假定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比較水平(簡寫為CL),即我們自己認為在與他人交往中應該得到的結果值。CL是根據過去的經驗為基礎的。如果你曾經有過一個很好的親密關系的伴侶,那麼你的結果值就會高,你還會期望遇到更高的滿意關系。相反,如果你曾經有一段低CL的結果值,你對新的親密關系的期望會低一些。

如果你現在的親密關系高於你的結果值,你會感到非常滿意。相反,如果低於你的期望,雖然在其他人看來已經是很好的伴侶,但你仍然會不滿意。關系中的滿意度並不僅僅取決於交往結果絕對意義上的好壞;相反,滿意度來自交往結果和比較水平之差: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期待,每個人對自己的親密關系都會有一個期待,或許因為以往的想像會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也或許因為與前男友的相處,都是決定你期望值的高低。期望過高會失望,期望過低反而會滿意。現任男友比前任男友帶給自己的感覺更好會很滿意這段關系,相反則不滿意。現在想來,那句「降低你的期望值」、「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是很適合運用到親密關系中。自己也會因為期望過高而不滿意一段感情,在下一段感情中或許又會以上一段感情為標准來感受自己的滿意度。

滿意度並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是決定親密關系是否繼續的主要原因。還有第二種標准,即替代的比較水平(CLalt),來確定我們在其他的親密關系中是否會更好。CLalt指如果我們拋棄目前的親密關系,而選擇更好的伴侶或情境,所得到的交往結果。CLalt就是我們可以容忍目前伴侶的最差結果。我們可能會因為遇到比現在更好的伴侶而離開現在也滿意的伴侶。因為人總是追求可能的最好結果。如果我們對這段感情不滿意,但在沒有出現更好的伴侶之前,我們也是不會離開現階段的關系的。這就是很多家庭的夫妻,雖然他們的關系已經破裂,但他們不會選擇離婚。

CLalt決定了我們對親密關系的依賴度。不管你滿意與否,如果你認為現有的關系是你最滿意的結果,你不會去關注其他的伴侶。如果你不滿意現有的關系,哪怕遇到了好一點點的伴侶,你也可能會選擇離開。

但是Clalt的高度真的會讓我們選擇離開嗎?如果要計算的話,還有一些因素會影響你是否要離開現有的親密關系:對伴侶的投入和離開時所要付出的代價,以及自己的自尊,都說生活久了,彼此間的感情就像融為一體,如果要分開,就像否定了從前的自己。這些都是會考慮的因素。所以CLalt是一個復雜的評判過程,包括離開的代價—如投入的損失—和他人產生的誘惑,這樣就得到:

總而言之,社會交換的三個重要因素是人們關系的結果,比較水平(CL)和替代的比較水平(CLalt)。

一段感情,會因為你的期望值而變化,因為在你心裡的滿意程度而變化,也會因為你要離開的代價而變化。按經濟來說,親密關系中,能把人依賴在一起的是各種的利益關系。在親密關系中,女生的期望過高,所以對這段感情不滿意,但是她又遇不到比這段關系更好的伴侶,她還是會選擇在一起。即使遇到了,也會評估自己離開的代價是大於那些誘惑還是小於那些誘惑。記得有次奇葩說的辯題是:「如果結婚後,你遇到了真愛怎麼辦?」我想這個問題,真的不止你是否對這段真愛的情感有多深,而是取決於上訴三個因素互相評價的結果。

這里將人際關系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

A

A1:當前結果>CLalt>CL 這段關系幸福而穩定

A2:當前結果>CL>CLalt 這段關系幸福而穩定

B:CL>當前結果>CLalt 這段關系不幸福但穩定

C:CLalt>當前結果>CL 這段關系幸福但不穩定

D

D1:CLalt>CL>當前結果 這段關系不幸福也不穩定

D2:CL>CLalt>當前結果 這段關系不幸福也不穩定

如果CL和CLalt都好於或者差於個體的當前結果,這兩者孰高孰低都沒關系,重要的是CL與CLalt與當前關系結果的相對位置。

現在明白了,有時你選擇了一份職業,雖然工資低,離家遠,對自己的成長也沒有幫助。但你還是不會選擇辭職。因為你找不到更好的選擇了。這就是現實困境。就像戀愛也是如此,有時候你不得不選擇一個你都不是很滿意的戀人,因為你遇不到一個更好的伴侶。雖然這讓人很難接受,不過這卻是事實。

如果你擁有完美的親密關系,你的另一半忠誠、細心、聰明、富有、上進,你的每一天都很滿意幸福。可如果有一天你的另一半因為其他事而耽誤了對你的照顧呢,你會感覺怎麼樣?人的期望值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你享受到的滿意程度越高,你的期望值就會越高,那麼你當前的結果就會越來越低。CL是會隨著你過去的經驗而波動起伏的。

文化的變化也會增加我們的CLalt,隨著經濟的發展,女性地位的提升,一些女性會更願意離開不穩定的關系。她們有更對的選擇來決定是否要離開那段不穩定的感情。

人總是無法滿足的,你得到了好的,你會想要更好的。CL升高,就像戀愛初期,每個人都在全情投入,但過了蜜月期,你就會覺得對方不如之前那麼好了。CLalt的升高,就像一些想要離婚的女性,也許她們因為害怕離開這段關系會找不到工作,失去的代價是無法承擔的,但因為社會與文化的發展,另女性有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也給了離異女性更多的自由。她們就會願意離開那段不穩定的關系。

相互依賴理論把浪漫的親密關系功利化了,好像其它的因素都不重要。當然一段感情不可能只是這兩種因素的,一段感情能否成功,也取決於你適應外部不可控壓力的能力。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把獎賞與代價按照商業模式的計算,確實對親密關系的發展有重大意義。那些相濡以沫的伴侶比那些彼此提供獎賞少的伴侶更可能長廂廝守。

一段親密關系中當然避免不了爭吵和惱怒。在戀愛期間,大家不愉快的心情可能會少一些。但在一段長期的親密關系或者結婚後,你總會發現自己生氣的次數在升高。因為彼此的熟悉了解,你們會對伴侶的要求更加嚴厲,也許同樣的事件,在陌生人面前你可能會表現的彬彬有禮,在 伴侶面前就會表現地令人討厭。

親密和依賴似乎是縱容了伴侶間的無禮行為,而不是體貼周到的表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伴侶間的相互傷害會給婚姻帶來危害,離婚的時候,大家細數都是都是在婚姻中的不滿。即使那隻是幾件小事,但也會印象深刻而掩蓋好的事件。「壞的力量比好的更有力量。」比如我們會更在意失去的而不是得到的。比如今天伴侶分別誇獎你一次和批評你一次,你覺得你會更容易感受到哪個情緒多一點呢,一般來說都是批評。

實際上,要保持滿意的親密關系,我們或許需要保持至少5:1的獎賞-代價比率。這是根據一位科學家的研究數據表明。如果想要一段滿意單位親密關系,需要更多的獎賞而不是減少代價。如果你做了一件事惹對方不高興,你可能就要做五件開心的事,對方才能原諒你之前令他不開心的事。有句話說得很對,滿意的夫妻關系的發展中,「做愛的次數要大於吵架的次數」,而不幸的婚姻都不是這樣做的。

那為什麼這么淺顯易懂的道理大家卻不知道呢?其中一種可能就是兩人對獎賞和理解的含義有分歧,最簡單的一句話就是「你給我的不是我想要的」,或者對方方在做一些深情的舉動時,疏遠型和恐懼型的丈夫和妻子根本就感受不到對方的深情。他們或許在相互依賴中會感到不舒服,原因之一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親密感是令人愉悅的。

我們在親密關系中會表現出兩種動機:一種是接近:我們想要獲得正面的結果,期待渴望的結果。另一種是迴避:我們會試圖避免負面的關系結果。

雖然兩種動機的存在,但並不代表它們是正反的兩面,而是各自獨立的在起作用。

一段親密關系中,愉悅和痛苦是並存的。接近動機的人會關注伴侶之間所採取的親密的舉動,為自己做的一些滿意的事,比如為了讓對方高興,陪她看一場自己不喜歡的事。他會更願意去做。而迴避動機的人可能會關注對方與自己的一些沖突,試著去避免,也感受不到更多的親密。有時接近雖然甜蜜但也會不穩定,有時迴避是安穩但不幸福。只有兩種共同起作用,才能收獲一段滿意的親密關系。

人類動機的自我延伸模型的核心思想,該理論認為,能擴展我們的興趣、技能和經驗的伴侶關系就能吸引我們。

一段長久的親密關系中,我們會討厭一成不變的生活。大家都變得越來越熟悉,沒有一絲的新奇感。只有兩個人都保持成長的狀態,一起去嘗試更多的提高親密關系的發展,一段感情才不會淪為平庸和單調。

記得很早之前,在電視上看到一位結婚10年婚姻很幸福的男性,問他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是什麼,他的回答是:「婚姻沒有什麼秘訣,我們每個人都會變,去年的你和今年的你是不一樣的,我們永遠能發現對方身上不一樣的地方。這樣我們就不會厭倦和討厭對方。」現在想來,他們是共同成長的,就是一本書,它不斷地吸引著你去發現對方身上的優點,也不斷地促使著你去嘗試更多的方法來提升自己的魅力。

在戀愛期間,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景:剛開始兩人很甜蜜,恨不能無時無刻地粘在一起。但到了中期階段,大家都會遇到一個平靜期,大家變得不像起初那麼甜蜜了,感覺關系沒有一點兒進展。這會讓人擔憂,但不應該感到奇怪。

根據關系紊亂模型,隨著新伴侶開始習慣於他們日益增加的相互依賴,我們應該預期到會有一個混亂和調整的時期。

因為隨著親密關系的深入,他們打破了自己生活的常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可能周末一方想要留在家裡,另一方卻想出去和朋友一起。這樣會打破彼此的計劃與安排。這種時候,如果是中等親密關系,伴侶會慢慢學著調整和適應彼此的新角色,可能會出現一個調整和重新評價的動盪期。兩人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都在摩擦碰撞,怎樣找到新的相處模式,都是混亂無章的,兩個人都需要付出努力來改變自己去找到舒適的模式相處。如果隨著親密關系進一步的增加,則隨著疑慮減少、朋友調整和伴侶間新的相處模式,關系就會安定下來。兩個人都得到了對方的認可,滿意度會重新開始但卻緩慢地增長。

通過研究觀察那些夫妻的親密關系,在結婚前兩年之後,過渡期會上升到一個高峰期,每對夫妻都會感覺到滿意度下降,有些夫妻下降的更快。這方面男性和女性是一樣的,但結果更糟糕的事,在過渡期的這段時間,滿意度也下降了。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現象呢?這里有幾個原因:首先,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怎樣才能顯得彬彬有禮,體貼入微,如果我們願意我們就能做到,但這需要花心思。一旦求愛成功或關系穩定,人們或許就不願去努力一直保持風度翩翩。

其次,相互依賴會放大摩擦和沖突。因為對伴侶的依賴,我們彼此帶給彼此的獨特與寶貴的獎賞,這樣也就表明,他們帶來的挫折感也更加傷害彼此,即使是無心的。就像比如是工作上的壓力,如果是其他人,那麼對你的影響就不會那麼大。

第三,親密意味著伴侶了解你的秘密、缺點和劣勢。如果發生沖突,這些都是傷害對方的武器。但是即使這些是無心的,可還是比其他人更能傷我們的心,傷害你最深的那個人或許往往就是那個你最在意的人。

第四,每個人都知道結婚後還是會存在很多矛盾的,但婚後還會有意料不到的麻煩。第一個意外就是,我們自以為知道的事情真相。在前面章節里提到的「致命吸引力」就是一個例子,在婚前可能你被他的一切所吸引,婚後才發現,他就是一個渣男,在很多方面都不負責任,在孩子教育方面也有嚴重缺失。另一個意外就是孩子,你會發現那些你根本不知道的討厭的事。為人父母是一個考驗夫妻伴侶親密關系的挑戰。孩子還沒有出生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做父母很有趣,自己的孩子很可愛,兩人會因為有了孩子而更親密。但現實卻不是的,養育孩子是無休止的工作,夫妻一起快樂相處的時間也減少了,沖突也越來越多。這是親密關系的滿意度也會急劇下降,女性尤為明顯。所以,如果結婚之前沒有預料到這些,那麼肯定會大吃一驚的。

雖然婚姻關系與我們想像中的親密無間、快樂無憂的生活相去甚遠,這之間的落差會覺得自己被受騙上當了,有時可能不這樣認為。但婚姻生活是需要我們用心經營的,仍需努力奮斗和無私奉獻。如果一味地對婚姻生活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那麼最後一定會失望。

所以,由於缺少努力;相互依賴的放大鏡作用;對敏感信息通達的的武器;不受歡迎的意外;不現實的期望,人們不能維持親密關系開始時那樣的關系,在結婚頭幾年都會滿意度下降。這些都是親密關系的正常發展階段,不要以為你就不會遇到。有時對要遇到的親密關系的矛盾和現實,有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能更好地應對和避免減少這些將要發生的事情。

這一觀點也提醒我們在親密關系中,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珍惜自己的伴侶,給對方更多的獎賞和責任心。

婚姻是需要經營的,在一段長時間的親密關系中,我們要接受這些變化,沒有人能永遠一直保持激情。在磨合期,需要兩個人的共同努力。

相互依賴理論好像聽起來在親密關系中,我們只享受自己能從中得到什麼,雖然聽著好像不那麼好,但卻很實用。其實在很多其它方面,我們也同樣希望伴侶能夠興旺發達。

在親密關系中,我們想要留住對方,如果雙方的依賴程度是一樣的,那麼你們的關系是有利的。如果你珍視這一段感情,你就要提供更高的價值使對方留下來繼續保持這段感情。即使作出一些努力和犧牲,最後還是有利於自己的。即使人性本貪,但在親密關系中,為了得到更多的獎賞,人們還是會有溫情和體貼周到。

交換的親密關系:得到的利益要及時償還。

交換關系的彼此都不喜歡彼此欠債,共同做出的努力要彼此貢獻,認為只有自己在所得是才會關注他人的我需求,拒絕別人也不會感到愧疚。這種關系一般存在於陌生人和熟人之間。

共有的親密關系:對彼此需要的相互應答。

共有關系的人不會計算為對方付出的代價,他們更關注伴侶的幸福。即使得不到回報,需要一些犧牲,他們也會關注伴侶的需求,讓伴侶感到幸福。結果是收獲更高質量的親密關系。人們喜歡這種共有的婚姻關系,有價值的戀愛關系通常是共有關系,這種關系和適用於友誼。

在共有的親密關系中,大家也是期待對方的獎賞,但方式不一樣,他付出的是期待更長久的回報,而不是及時回報。本質上和交換關系是一樣的,但做法不同,收獲也會不同。所以相互依賴理論揭開了一個道理:如果想要別人對你好,你必須先要對別人好。

越來越明白,在一段感情中,不要去計較自己為對方付出了多少,對方回報了多少,這樣就變成了雙方都是用共有關系的方式交往。真的對一個人好,就要不怕付出,只有你真的付出了,讓對方感到幸福,反而能收獲更多的幸福。

一段滿意的親密關系中,雙方彼此的公平理論是成比例的,也就是說,你的貢獻和與她的貢獻是相似的。

並不是說要相等的獎賞,而是如果他們的貢獻不同,就很難達到公平。根據公平理論,只有在伴侶貢獻較多,親密關系才是公平的。

如果一方過度獲益,或者收益不足,都會造成關系的不滿意。過度收益方的伴侶會覺得自己受之有愧,收益不足方也會覺得自己付出太多一直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雖然有影響,但如果一段關系順利,雙方不會去在意這些,往往是一段關系不滿意的時候,大家會在那裡計較了。

如果收益不足,你可以改變自己的貢獻值或者恢復實際的公平。如果這樣失敗,就調整自己的認知,使自己相信現在的關系是平等的,如果這樣也失敗,只能放棄關系去別處尋找婚戀情。你是收益不足方,你當然可以去改變,那如果是過度收益方,你會改變嗎?

根據調查研究表明,過度收益會造成某些不適,雖然很滿意但關系不一定就好。另外一些數據卻不符合公平理論,因為沒有人不喜歡得到過度收益。或許是之前收益不足,現在過度收益。這方面不太有確定的數據比較。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在關系滿意的時候,大家不會在意公平理論,而不滿意的時候會在意公平理論。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一個人要是愛一個人就要付出自己的全部,很多女生會享受男生對自己的關愛,反之,男生也如此。如果他們喜歡這樣的關系就不會說誰愛誰多一點了。其實說到底,還是要相互付出,不能差距太大。這樣才能擁有一段滿意的親密關系。

因為親密關系的相處會孕育出忠誠,想要持續親密關系的意圖。忠誠的伴侶會相互分享、支持、誠實、信任對方,這些都是與正面品質相聯系的。他們會計劃未來的生活,但也有一種忠誠是和負面品質相關的,痛苦的伴侶也會忠誠對方,並不是不想擺脫原狀,而是他們覺得就改那樣做。

我們會因為什麼而忠誠一段感情呢?這里研究者們制定了一個表格。

滿意水平、替代伴侶的質量和投入數量三個方面來決定忠誠程度而使人願意留在一段親密關系中。

忠誠還不止一個單一的概念,也有三個類型。第一個是個人忠誠,即人們受到伴侶的吸引,親密關系令人滿意,而希望關系繼續時表現時的忠誠。第二種強迫忠誠,即離開關系的代價過高,人們覺得不得不繼續現有關系時表現出的忠誠。第三種**道德忠誠,即來自伴侶或親密關系的道德責任感。他們認為為了責任和道德,是不允許自己違背誓言的。

在一段忠誠的親密關系中,個人忠誠是最強烈的。但另外兩種也會受影響。有些夫妻雖然不再相愛,但因為責任還是不會離開這段關系。

在親密關系中,忠誠的人會為了長久的幸福更願意付出努力。忠誠的人會促進順應性行為,他們會克制自己不以憤怒來應對對方的憤怒,他能容忍伴侶的迫害性行為,不是軟弱而是自我約束,避免更多的爭吵。忠誠的人還會表現出更多的犧牲願意,為了關系的融洽,做出適當的妥協,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也會克制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忠誠的人還會認識到優越感,他覺得自己的親密關系比其他都要好,自己在親密關系中享受更多的獎賞。

在相互依賴的關系中,我們相互這樣做,會促進關系的愉悅。雖然我們內心根本上是貪婪的,但對待好友和愛人常常是無私的、體貼的河關愛的。

也許以經濟學的理論來分析一段親密關系會讓人覺得太理性。但這些研究確實對我們的親密關系是很有幫助的。我們細細去觀察生活中的親密關系,善於發現這些,我想我們可以明白在一段感情中自己是怎樣的和應該怎樣做。

B. 戀愛經濟學的介紹

戀愛經濟學,又稱愛情經濟學。指的是用經濟學的原理和方法來合理的解釋戀愛這種非理性行為。戀愛中確實有經濟學,即使那些看來最不理智、最為折磨人的戀愛,也是存在一個成本收益衡量,使他們有理由繼續下去,只是因為他們衡量收益的方式與普通人不同,生活中存在很多明明痛苦仍要繼續的戀人,也有明明相愛仍要分手的戀人。所以,愛情不是只衡量成本收益的事件。

C. 愛情經濟學有哪些理論

1、帕累托改進:

雙方至少有一方變得更好,同時沒有任何一方受損。

有的戀愛不要談,因為有人反而因為戀愛而生活更差、心情更糟或者其他不好的事情出現,往往是單相思或者有一方性格比較差的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

比較好的戀愛模式是兩個人都感到比以前單身更好了,這是兩情相悅的情況。所以找相互喜歡的,願意為對方付出,因為對方的出現而感到幸福。不要勉強自己屈尊接受,也不要一棵樹上弔死。

更新:除了心靈之間的帕累托改進,我認為還要避免一些硬傷。有些行業或者職業,比較忙,為了照顧老人和小孩的考慮,也為了兩個人的戀愛和婚姻生活,就應該避免找同樣很忙的戀人,比如醫生、野外工作者、軍人、軍工廠工作、常出差的人士,這里沒有偏見的意思,就是冷靜地說,兩個人都不要太忙得不著家,老人怎麼辦?孩子怎麼辦?最近的新聞,「忘了老公長什麼樣了,我想去看看」,這種情況下是沒有帕累托改進的,兩個人相互都照顧不了,更不要說老人孩子了,當然並不是說一定分開,而是可以考慮下更換職業,實現帕累托改進。

總結一下,還沒有找對象的,盡量避免兩個人都很忙的情況,已經戀愛了或者結了婚,好好考慮下職業選擇,實現帕累托改進。

2、機會成本:

決定在某棵樹上弔死,意味著你要放棄整個森林(玩笑)。你遇到心儀的姑娘或者小夥子,你決定付出努力牽到她(他)的手,這時候你要三思,萬一你以後遇到更好的怎麼辦? 當然並不是不能相互愛慕,而是不要沖動,以免後悔。

3、邊際效用遞減:

假設你愛吃蘋果,有半年沒吃了,給你一個,真是美味!再你一個,還是好吃啊!再給一個,吃好了!再給一個,行了,不吃了!再給一個,真不吃了!
情侶剛剛確定關系的時候,恨不得一天24小時在一起,異地戀的視頻從早上到晚上,各類肉麻的昵稱一口一個,慢慢的,就少了,往往男方不知不覺,女方會察覺到,會說「你變了」,其實沒變,只是長期地做同樣的事情,說同樣的話,會讓人產生乏味感,或者是新鮮感減少,這是人性。經濟學上叫邊際效用遞減。

那怎麼辦?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知道了這個規律,就要想辦法避免,比如兩個人要一起接觸新鮮事物和信息,一起出去玩,一起學習新的東西,而雙方表達愛意的方式也要推陳出新,不要一成不變,總之就是把新鮮血液注入戀情之中。

4、放棄沉沒成本:

買了一碗飯,實在難吃,吃了一半,實在是吃不下去了,怎麼辦?倒了吧!買飯的錢是沉沒成本,反正追不回來了,再吃

D. 什麼是愛情經濟學

愛情經濟學
基本概念部分
本學科主要是根據經濟學理論基礎,揭示愛情運動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本文的情感僅僅指有關愛情方面的情感。
愛情的三個簡單要素:人的情感活動,情感活動對象和情感活動所需要的物質資料。
人的情感活動是指人的體力、腦力等耗費。
情感活動對象就是人把自己的情感活動加於其上的對象。
情感活動所需要的物質資料是使人的情感活動和活動對象聯系起來的媒介物。
愛情活動過程就是把愛情的這三個要素結合在一起發生作用的過程,就是人通過自己有目的的情感活動,藉助於必要的活動資料,使活動對象發生預定的變化的過程。
具有一定的情愛經驗和情感技能的人同情愛活動手段構成了愛情的產生力。愛情的產生力是愛情活動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愛情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在情感活動過程中相互構成的這種關系就叫愛情關系。
愛情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就是愛情關系。
愛情的產生力與愛情關系的矛盾是愛情發展的基本動力。
愛情經濟學就是要按照愛情關系一定要適應愛情產生力發展的科學原理,來闡明愛情關系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研究不同階段愛情關系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是一門人文科學。
學習愛情經濟學,首先有利於我們深刻認識愛情發展的客觀規律,透過錯綜復雜的愛情現象認識其本質,而不為某些表面現象所迷惑。再就是有利於我們形成兩個堅持,即堅持愛情民主,堅持改革、開放。再就是指導我們正確認識和對待西方愛情觀,對於西方愛情觀,適當借鑒是必要的,盲目照搬是要壞事的

E. 婚姻的經濟學意義是什麼

愛情在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贊頌為人間最美好、最崇高的東西。然而,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問題,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在文學家眼裡,愛情是兩顆心靈碰撞出的激烈火花;在哲學家眼裡,婚姻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在社會學家眼裡,家庭是社會的一部分,婚姻是一種社會形式;在政治學家眼裡,付出與利益是對等的,而婚姻是一種政治行為;在生物學家眼裡愛情婚姻與植物授粉、動物交媾大致相同,都是為了繁衍後代。如果用經濟學的眼光看,那麼愛情婚姻又是什麼樣的呢?

婚姻是一種社會現象,但更多的時候卻是一項經濟行為。上帝創造出了男人和女人,男女之間在生理上存在需求關系。男人和女人分別是對方最大宗的消費品和客戶;男女雙方都擁有自身的完全產權,在婚姻中是單個的經濟自由體。婚姻也是一種買賣,只不過交易的內容是對方的性別差異、物質金錢、權力名聲、容貌才氣等。所以,愛不會平白無故地產生。

人們在選擇結婚對象的時候是有一個參照系數的,其實主要有三個方面:外在條件、社會條件和物質條件。這就是婚姻需要的成本。

年齡、身高、容貌、健康等都屬於主要外在條件,學歷、地位、家庭背景等都屬於主要社會條件,收人、財產、職業等因素都屬於主要物質條件,這些都是我們在婚姻生活里的投資。這些資產有的屬於增長型,比如金錢財富、品質,有的則屬於減少型,比如容貌、身材,而一個男人或個女人擁有的社會條件和物質條件的增減是可以憑經驗進行預測的。

男人對女方的選擇較為看重容貌、才情,一般來說,容貌能夠給男人帶來視覺上的滿足感,才情能給男人帶來身心上的愉悅感。女人因其先天的生理構造,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經濟上處於弱勢,所以比較重視婚後的物質支撐,更看重男方的社會條件和物質條件。當然,這些成本的關系可變性很強。有的人很有錢,可能會把對方的社會地位、年齡、美貌等當成重要的參數,而對對方的物質條件則不那麼在乎,富翁找年輕美貌的女子就是這樣的現象。一些年輕帥哥為何選擇年齡較大的富婆做老婆呢,其實這就證明了人要是缺錢,就會把錢看得很重要,可謂各得其所。為了把婚姻的最大效用發揮出來,理性的個人總是在自身客觀條件的約束下選擇合適的對象。

正因為婚姻也可以說是一種交易,所以結婚的目的就在於獲取婚姻中的最大效用。結婚給人帶來的收益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能獲得性的滿足和情感的寄託

這是婚姻最基本的功用,在婚姻的前提下的性才是合法的、符合社會和道德標準的。找到一個更好的情感寄託也是結婚的一個功用,對方可以給自己帶來生活的快樂,即婚姻帶來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2、促進資源的充分利用

男人和女人在能力與收入方面存在差別,可以通過男女互補促進資源的充分利用。因為會分工不同,比如住房和傢具,一個人生活用一套,兩個人生活也是用一套。再比如男主外女主內,或者女主外男主內,往往比每個人既主內又主外效率更高。並且,通過婚姻的形式可以使雙方的收益達到最大。

3、能互相幫助,提供更好的人力資源協作

其實,婚姻也可以說是一種合作關系,因為無論男女都要在合適的崗位上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價值,並且完成工作也需要對方的幫助。比如妻子喜歡做飯,丈夫願意洗碗,那麼分工就出來了,這就是一種很明顯的合作關系。同時,這種細致的分工還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復勞動,大幅提高合作效率。

4、能起到保險的作用

夫妻雙方有人病了,另外一個人就要照顧;雙方有一方失業了,另一方就要在經濟上幫助對方;一方在生活中缺乏的技能,另一方可以彌補,等等。

5、可以分享家庭商品增值

婚姻作為耐用消費品,其功用會越來越強,比如感情的累積、家庭財富的增加、相互交流帶來的樂趣,具有日積月累增值的特點,也就是說婚姻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累積。有很多人選擇結婚就是為了生育孩子。

既然婚姻給人帶來的益處那麼多,那還有什麼理由選擇不結婚呢?當然,風險性也在婚姻中普遍存在。一般來說,婚變是婚姻中最大的風險,這種情況多是由於男人在外面拈花惹草造成的。通常情況下,這主要是因為在婚姻中女性的折舊率高於男性,所以男人才會去外面尋找新鮮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婚姻的新鮮度也會一點點降低。比如,一個飢餓的人吃包子,第一個最好吃,最有感覺,而越吃越會覺得一般般,吃飽以後再吃的話,就會惡心嘔吐,從而對這種食物產生厭倦感。初嘗禁果的滋味每個人都會記憶猶新,但是一旦形成婚姻,時間久了,感覺就沒了。既然在一起味同嚼蠟,還不如各自另覓甘果,離婚也就順理成章了。

如果一個女人足夠聰明,她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讓婚姻保持新鮮感,努力從各方面提升自已,讓自己的美好形象在丈夫眼中永不褪色。如果婚姻不能給男人想要的東西,那麼他們就會另做打算,去外面尋找。女人必須學會關懷和理解男人,學會營造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

結婚後才發現對方並不適合自己,這是婚姻的另一個風險性。然而,婚姻並非兒戲,不是你說不滿意就可以不要的。經濟學上把這種現象叫做信息的不對稱。譬如,在二手車市場上,買車的人總是不如車主了解車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買主難免會吃虧。男女戀愛過程中,都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對方,那些對自己不利的信息總會有意無意地隱瞞,如掩飾自己的缺點,張揚自已的優點。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快地找到結婚對象,而且人一旦喜歡上了對方,就會把對方理想化,正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

有一些信息是很難捕捉到的,比如性格好不好、對於父母孝順不孝順、自身的發展有沒有潛力等,這些都是短時間內很難看出來的。可一旦結了婚,兩人就進入了制度框架的約束內,在婚姻的約束之下,雙方的缺點就會慢慢暴露出來。如果這些缺點沒有什麼原則上的問題也無所謂,小吵一下,一般能夠繼續維持下去。倘若是嚴重影響到婚姻生活質量的缺點,那麼就只能重新選擇或者艱難忍受了,畢竟離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淡定的女人一定要在婚前對上面的情況多些了解,把自己和對方的資本都認識清楚,當雙方都能接受了,再開展戀情。輕率地進入婚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只會讓自己看不清現實,也自然看不到將來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所以,好好地認清楚婚姻,好好地經營婚姻,是每個女人都應該認識到並且努力做到的。

F. 愛情中的這些道理,原來經濟學早就能解釋了……

愛情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學問,而生活中的很多事其實都和科學緊密相連,以下經濟學小故事,能輕易讓我們理解很多東西。

1、關於愛情的經濟互補性:

經濟學家眼中的愛情:在經濟學家眼中,愛情是一種具有互補效用的非耐用消費品,是實現人們幸福感的眾多消費品之一。所謂互補效用,是說某一產品單獨存在,價值不會太高。當另一產品出現時,彼此的價值會同時提升,這就是相得益彰。以筆為例,如果只有筆而沒有紙,沒有人會用筆。有了紙後,筆和紙的價值都提升了。

2、情感經濟學中的分享效應:

如果你有6個蘋果,請不要都吃掉,因為這樣你只吃到一種蘋果味道。若把其中5個分給別人,你將獲得其他五個人的友情和好感,將來你會得到更多,當別人有了其它水果時,也會和你分享。人一定要學會用你擁有的東西去換取對你來說更加重要和豐富的東西。也因此說明:在某個特定時刻,適度的放棄是一種智慧,學會分享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快樂。

3、愛情經濟學的復利奇跡:

如果有人給你兩種選擇:

要麼今天一次性給你10億元,要麼就是今天給你1元,接下來連續30天每天都給你前一天2倍的錢。

你選哪個?結果很多人選了前者,但我告訴你選後者的結果是21.47億。這題目告訴我們,不要期望一夜暴富,起點哪怕低到僅有「1元錢」,但只要你每天努力多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就能創造一個意想不到的復利奇跡。工作如此,情感亦如此。

4、關於情感經濟的幾個經濟術語:

假如某一天,你決定上網聊天,這叫創業;

接著上來一看,發現MM真多,這叫市場潛力;

但GG也不少,這叫競爭激烈;

於是你決定吸引MM眼球;這叫定位;你說你又帥又有錢,這叫炒作;

你問:「誰想和我聊天。」這叫廣告;

你又問:"有美女嗎?",這叫市場調查;有20個人同時答:」我是美女「,這叫泡沫經濟。

5、愛情經濟學的經濟學博弈論:

最廣為人知和廣為應用的案例首推囚徒困境。在很多時候,一些重型的犯罪團伙在知道所有選擇的後果的情況下,被隔離的囚徒通過衡量後果都會選擇招供。同樣,鑒於相愛的兩個人不是相互隔離的囚徒,不會出現我不招供而對方招供的情況,可通過溝通實現雙贏和共同利益而非個體利益最大化。

閱讀全文

與愛情經濟學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都幸福小區哪裡最好 瀏覽:505
陸良事業單位教師的工資是多少 瀏覽:648
俄羅斯美女哪個民族最美 瀏覽:308
上海的外籍小朋友如何申請健康碼 瀏覽:786
長沙火車站附近哪些賓館經濟實惠 瀏覽:15
考進了事業單位需要哪些資料 瀏覽:860
中國象棋美女選手有哪些 瀏覽:546
經營婚姻為什麼需要女人主動 瀏覽:471
故事的事什麼時候是輕聲 瀏覽:575
婚姻登記公證書在哪裡 瀏覽:755
古堡美女帶什麼典籍 瀏覽:407
古代怎麼形容成年時美女 瀏覽:6
美團健康證如何上傳 瀏覽:457
希一和坤坤的故事怎麼讀 瀏覽:153
大師講什麼是幸福 瀏覽:173
背叛婚姻不承認會怎麼樣 瀏覽:270
愛情公寓4有哪些廣告 瀏覽:677
如何建立健康興趣愛好 瀏覽:160
西寧美年大健康管理怎麼樣 瀏覽:175
古代男人身體健康怎麼說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