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共享經濟模式適合用於哪些領域
共享經濟是技術進步的結果。共享經濟產權層面的特點是所有者暫時讓渡使用權以獲取收入的租賃經濟,但是這種經濟模式在互聯網時代以前沒有形成氣候。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雲大物移)大大降低了租賃交易的信息成本,減少了信息不對稱,使原本不可能達成的租賃交易成為可能。我們判斷,未來幾年共享經濟仍將快速發展。共享經濟顛覆性地影響傳統商業模式。就生產者而言,市場交易成本的降低導致傳統企業邊界收縮,帶來個體經濟的強勢回歸。對於消費者而言,交易成本的下降引發以買為主向以租為主的轉變,增加了消費者的福利。通過「自由人」的聯合,共享經濟給了供求雙方更自由的選擇,也自下而上推動著制度變革,提升了經濟運行的效率。共享經濟也面臨一些「成長的煩惱」。共享經濟作為「破壞式創新」,快速增長的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例如在稅收和監管方面對傳統經濟構成不公平競爭、對勞動者缺乏「安全網」保障、對消費者利益保障機制不健全以及大數據壁壘可能導致新的行業壟斷等。這些負面影響並非共享經濟的固有弊端,可以在成長中逐步得到解決。宏觀層面,共享經濟的首要和直接影響是提高總供給,總需求相對總供給不足,帶來物價下行壓力,同時儲蓄過剩意味著均衡利率水平下降。共享經濟提高了閑置資源的利用率,抑制了新增資本的投入,是一個新增的抑制大宗商品價格的長期因素。共享經濟可能是全球主要經濟體近年來需求不足,通脹下行甚至有通縮壓力的原因之一,盡管其重要性比金融周期、勞動人口減少、和貧富分化等因素的影響小。共享經濟影響我們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和把握。現在的國民經濟統計體系對共享經濟還沒有有效的統計和估算。GDP增長率可能低估了實際的經濟活動的增長,但CPI所受的影響相對較小。共享經濟帶來的低GDP增長和低CPI通脹的組合,和金融周期下半場(資產泡沫破裂)導致的低增長、低通脹,對宏觀政策的含義是不一樣的。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求國民經濟統計體系與時俱進,准確衡量共享經濟的規模和影響對「十三五」期間的宏觀政策的平衡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