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什麼叫經濟政治文化

什麼叫經濟政治文化

發布時間:2024-09-27 18:29:26

① 我國戰國時期經濟、政治、文化三個領域的重要變革是什麼

1、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社會歷史大變革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奴隸制度崩潰,封建制度確立。這一鮮明的時代特徵反映在以下方面:

(1)經濟上: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我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北方成就更為突出。生產力的飛躍引起了生產關系的革命。春秋戰國時期, 井田制(公田)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並最終通過各國變法確立了下來。

(2)政治上: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破壞了奴隸制的舊秩序,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但戰爭的結果加快了統一進程,促進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變革的步伐。隨著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在各諸侯國先後開展了變法運動,新的封建制度終於建立起來。變法最徹底的秦國,成為各諸侯國中實力最強者,後來發展成統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的反映。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變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躍和文學藝術的繁榮。

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2、比較春秋時期爭霸戰爭和戰國時期兼並戰爭的異同

(1)相同點:①都有擴大地盤、掠奪人口的目的。②春秋爭霸和戰國兼並在影響上,都是大吞小、強凌弱,減少了諸侯國數目,加速了奴隸制瓦解和促進了封建制形成。同時不可避免給人民生活、生產造成巨大破壞。

(2)不同點:①戰國兼並具有封建兼並戰爭性質,而春秋爭霸僅是奴隸主大國爭霸戰爭。②春秋爭霸戰爭促進了民族融合,有利於封建因素的成長。而戰國兼並戰爭在轉化為封建統一戰爭後,導致一個封建大帝國產生。

(3)諸侯間的爭霸和兼並戰爭,使諸侯國數目減少,各民族逐步融合,人民都渴望統一,這樣就形成統一的趨。

3、比較春秋改革和戰國變法的不同,並分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

(1)不同:春秋改革的目的是富國強兵,為爭霸奠定基礎;內容為任用賢才,改革內政、生產、軍事;特點是在維護舊制度前提下進行。戰國變法的目的是建立、鞏固地主階級專政,完成統一;內容為廢井田,承認土地私有,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實現中央集權;特點為封建制度取代奴隸制度。

(2)原因:生產力水平不同。春秋時期,奴隸制僅僅開始瓦解;戰國時,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已經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階級力量增強。

4、對諸子百家思想的認識

(1)老子政治思想的實質及影響:

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面對著變革的社會,他的主張實質上代表了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盡管當時沒有統治者會採納他的政治主張,但他的思想在後世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社會動盪之後(特別是在西漢初,其思想一度成為統治思想),社會需要休養生息,老子的無為思想為經濟的恢復,社會的安定、發展作出了貢獻。但無為思想不利於加強中央集權,有消極的一面。

(2)如何認識孔子的階級實質:

教材有言,孔子主張維護周朝的「禮」,主張貴賤有「序」,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面對著社會的變革,顯然孔子同老子一樣代表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所以孔子周遊列國,沒有一個國君採納他的主張,最後鬱郁回到魯國,安心教書育人。

(3)如何評價墨家思想:

墨家反映的是小生產者的利益,主張兼愛非攻有進步的一面,但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在階級社會無法實現。

(4)孟子思想的實質及地位:

孟子主張「仁政」「民貴君輕」,其根本目的不是為百姓考慮,是為統治者長治久安計,他的主張代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但是面對著你死我活的兼並戰爭,如何在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孟子的思想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司馬遷評價孟子說「迂遠而闊於事情」。孟子思想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它是後世「民本」思想的重要來源。

(5)如何認識荀子的唯物思想:

物質決定意識,戰國時期鐵器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反映在荀子思想中便產生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這種思想也極大地鼓舞了人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但這也過分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沒有認識到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古代社會人類對環境的破壞當與此有關。

(6)辯證分析法家的思想及地位:

韓非子的思想:歷史向前發展,今必勝古,主張按現實需要變革;治國「以法為本」「法不阿貴」;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法家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其思想敢於直面大變革、大動盪的社會現實,順應了統一的趨勢,有利於封建制度的建立和鞏固,適應社會現實的需要,所以在各家中只有法家思想在當時是最有用的,各國的改革變法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法治」過度易導致暴政,使階級矛盾激化,應一分為二來評價,以後秦王朝因暴政短命而亡,說明法家思想不能維護統治的長治久安。

② 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是社會要素嗎

是的,政治、經濟、思想文羨畝化是社會要素之一。社會要素是指構成社會的各種因素和要素,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環境等方面。其中,政治磨喊、經濟、思想文化是社會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治是指社會權力關系和政治制度,包括國家、政府、政黨等組織形式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經濟是指社會生產和分配的關系,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生產組織形式和商品交換關系等。
思想文化是指社會思想、信兄游森仰、價值觀念、文化傳承等方面,包括宗教、哲學、藝術、科學等。
這三個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構成了社會的基本要素。它們的變化和發展對整個社會的運轉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③ 經濟、政治、文化之間的關系 是什麼

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2)文化反作用於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響不同民族和國家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同。

④ 經濟、政治、文化三者之間的關系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1、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政治屬於上層建築,它根源於經濟,由經濟基礎決定,並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任何階級或社會集團的政治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和維護本階級或本集團的根本經濟利益。

2、文化由經濟、政治所決定,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一方面經濟是基礎,為政治和文化的發展奠定物質條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發展歸根到底要受到物質文明發展水平的制約。離開了經濟這個基礎,物質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設就因失去基礎而成為一句空話。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經濟處於基礎和中心的地位。

另一方面,一定的社會文化反映著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發展狀況,經濟和政治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3、文化反作用於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作為一種先進的文化,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4)什麼叫經濟政治文化擴展閱讀:

政治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和社會的上層建築,出現在產生階級對立和產生國家的時候,並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同國家相聯系。政治同各種權力主體的利益密切相關。

各種權力主體為獲取和維護自身利益,必然發生各種不同性質和不同程度的沖突,從而決定了政治斗爭總是為某種利益而進行的基本屬性。經濟、社會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利益,權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滿足等,對於各種權力主體來說,都是政治運行的基本動力。

政治作為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現為以國家權力為依託的各種支配行為和以對國家的制約性權力為依託的各種反支配行為,如統治行為、管理行為、參與行為、斗爭行為、領導行為、反政府行為、權威性影響、權力競爭等。這些行為的共同特點是都以利益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強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爭性。

政治作為權力主體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上述特定行為的相互作用。如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管理與參與的關系、權威與服從的關系、相互斗爭的關系等。這些關系又基本上取決於社會經濟關系所具有的必然性。

⑤ 簡述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並說明有什麼意義

任何社會都是經濟、政治和文化的有機結合,文化歷來是社會生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三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經濟是物質生活及生產的過程和活動;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階級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斗爭,其核心是國家政權問題. 三者又緊密相連,相互作用.第一,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又是對它們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經濟、政治.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第二,文化在與經濟的相互交融中體現著越來越突出的文化生產力的作用,具體表現在科學技術與教育事業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各種文化產業的迅速崛起以及文化消費的日益豐富方面.第三,文化在與政治的相互交融中體現著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為了更好地參與政治生活,人們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另一方面,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西方大國藉助文化滲透的方式,推銷其價值觀念,企圖削弱甚至取代別國的民族文化.因此,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就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

⑥ 經濟,文化,政治 ,社會,分別指的是什麼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
文化是非常廣泛和最具有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並支配其行為的社會力量,這個詞一般多用來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
社會即是由人與人形成的關系總和。人類的生產、消費娛樂、政治、教育等,都屬於社會活動范疇。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叫經濟政治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招遠婚姻登記處電話是多少 瀏覽:534
幸福樹爛根怎麼辦用什麼葯 瀏覽:254
日照事業編招考哪裡看 瀏覽:172
美女稱哥是什麼意思 瀏覽:718
天能股份鉛酸事業部待遇怎麼樣 瀏覽:928
男兔婚姻配什麼好 瀏覽:270
事業編剛入職工資壓多久 瀏覽:695
男的說他不幸福什麼意思 瀏覽:932
美女董事長哪些事 瀏覽:530
婚姻挽救心理咨詢多少錢 瀏覽:643
健康證申報不確定目標地怎麼辦 瀏覽:407
健康碼什麼樣才是綠的 瀏覽:992
長江經濟區有哪些 瀏覽:853
為什麼說愛情是一種癌症 瀏覽:870
婚姻家庭經文有哪些 瀏覽:121
余慶縣農業類事業單位筆試有哪些 瀏覽:865
紅色故事有哪些以及感想 瀏覽:422
在遊艇上的愛情電影叫什麼 瀏覽:663
怎麼給自己選擇婚姻 瀏覽:598
茫茫人海我的愛情在哪裡完整版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