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水深度0到20米有什麼經濟魚類
四大海產分別是 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
方法/步驟
1/4分步閱讀
大黃魚,又叫黃魚、大黃花魚、桂花黃魚、黃瓜魚等,是我國近海主要經濟魚類。大黃魚體延長、側扁、尾柄細長、鱗較小,體呈黃褐色、腹面呈金黃色、各鰭呈黃色或灰黃色、唇為橘紅色。大黃魚為暖溫性近海集群洄遊魚類,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南海、東海和黃海南部。大黃魚主要棲息在80米以內的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層,在4-6月會向近海洄遊產卵,之後分散在沿岸索餌,幼魚主要是以橈足類、糠蝦、燐蝦等浮游動物為食,成魚主要是以各種小型魚類及甲殼動物為食。大黃魚肉質較好,味道也美。大黃魚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不僅對體質虛弱的人和中老年人有很好的食療效果,還能延緩衰老,防治各種癌症。但是,大黃魚不能與中葯、荊芥、蕎麥同食,有哮喘病人和過敏體質的人也應該慎食。
2/4
小黃魚,又叫小黃花魚、小黃瓜等,是我國重要經濟魚類。小黃魚體形似大黃魚,但是頭較長、眼較小、尾柄短而寬、鱗片較大,背部呈灰褐色、腹兩側呈金黃色。小黃魚為暖溫性近海底層結群性洄遊魚類,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渤海、黃海和東海。小黃魚主要棲息在泥質或泥沙底質的海區,冬季會在深海越冬,春季向沿岸洄遊,秋末返回深海,在3-6月會向沿岸洄遊,產卵後分散在近海索餌,主要以糠蝦、毛蝦、小型魚類等為食。小黃魚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是優質的食用魚,富含蛋白質、糖、脂肪、礦物質、維生素A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不僅食用價值高,葯用價值也高,是嬰幼兒及病後體虛者的滋補和食療佳品。
3/4
帶魚,又叫刀魚、牙帶魚肥帶、油帶等。帶魚體型側扁如帶、頭尖口大、無鱗,體表呈銀灰色、背鰭及胸鰭呈淺灰色、尾巴呈暗黑色、魚體上帶有很細小的斑點。帶魚為洄遊性魚類,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國黃海、東海、渤海、南海都有分布。帶魚白天群棲息於海洋中或是下水層,晚上活動於海水底層;有結群排隊的特性,當春天回暖水溫上升時回成群游向近岸,由南至北於生殖回遊,冬天水溫降低時會游向水深處避寒;產卵期很長,一般以4月~6月為主,其次是9月~11月;主要以毛蝦、烏賊、其他小型魚類為食。帶魚肉厚刺少,營養豐富,且為高脂魚類,不僅能補脾、益氣、養肝、暖胃、補氣、養血、澤膚、健美等功效,還能補腦、降低血脂、保護心血管系統、預防高血壓和心肌梗死的作用,是老人、兒童
㈡ 海水養殖的魚類有幾種
海水養殖的魚類主要有河魨、真鯛、黑鯛、鯛、馬面魨、半滑舌蹋、鰻鱺、梭魚、鱸魚、大菱鮃(多寶魚)、石斑魚、大黃魚、小黃魚、石首魚、比目魚、跳跳魚(彈塗魚)等。海水養殖是利用沿海的淺海灘塗養殖海洋水生經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包括淺海養殖、灘塗養殖、港灣養殖等。可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1) 按養殖對象可分為: 魚類、蝦類、蟹類、貝類、藻類、海珍等,而以貝類、藻類最為普遍,蝦類次之;(2) 按集約化程度可分為:粗養、半精養、精養;(3) 按生產方式可分為:單養、混養 (如魚蝦) 和間養 (海帶和貽貝)。海水養殖的對象主要是魚類、蝦蟹類、貝類、藻類以及海參等其他經濟動物。海水養殖是水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海水養殖已經形成大規模生產的經濟品種,魚類有梭魚、鯔魚、尼羅羅非魚、真鯛、黑鯛、石斑魚、鱸魚、大黃魚、美國紅魚、牙鮃、河豚魚等;蝦類有中國對蝦、斑節對蝦、長毛對蝦、墨吉對蝦、日本對蝦和南美白對蝦等;蟹類有鋸緣青蟹、三疣梭子蟹等;貝類有貽貝、扇貝、牡蠣、泥蚶、毛蚶、縊蟶、文蛤、雜色蛤仔和鮑魚等;藻類有海帶、紫菜、裙帶菜、石花菜、江蘺和麒麟菜等。㈢ 有哪些海水魚和淡水魚適合共養市場前景如何
1. 美國紅魚能夠適應淡至1-2‰的鹽度環境,適合在工廠化養殖系統中快速生長,通常只需一年時間即可達到市場規格。
2. 花鱸魚能夠完全適應淡水環境,淡水池塘養殖的產量可達1250公斤/畝,一年便能養成商品魚,但該魚種越冬效果不佳需注意。
3. 鯔鮻魚同樣適合純淡水養殖,能夠適應淡水的環境。
4. 暗紋東方魨在海水中的成魚階段生長,之後洄遊至淡水產卵,其魚苗在秋季後返回海洋。成魚也可在純淡水中養殖。
5. 大西洋鮭(三文魚)和鮭鱒魚是冷水魚類,最高適應水溫為22℃,它們可以在海水網箱或水泥池中進行工廠化養殖,也可以在淡水流水工廠化養殖系統中養殖。
此外,還有幾種淡水魚適合在海水環境中養殖:
1. 羅非魚能夠適應至20‰左右的鹽度,海化後肉質有所提升,更具市場潛力。
2. 虹鱒魚能夠適應海水環境,但需要較長時間的海化過程。
以上建議基於個人觀點,具體市場前景需結合您所在地區的市場實際情況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