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鐵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1.影響區域的『同城化發展
高速鐵路拉近了沿路地區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城鄉之間和城際之間的距離。初步實現了『同城化。『同城化最主要的目標是加強相鄰區域,相鄰城市之間的經濟合作。如果實現不同城市間的交流暢通,就能使各城市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在很多公共基礎設施上就能夠做到盡量的節約,不耗費多餘的資源和材料,還能實現各城市之間的產業互補。『同城化的實現可以促近各地區之間的技術流、信息流、人才流和資金流的快速流通。並且在流通的過程中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進而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萌發和發展。比如說:休閑娛樂業、金融業和旅遊業等。『同城化的實現在促飢返使信息和資金流通之外還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減少了兩個城市的生活成本。對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2.推動經濟總量持續增長
沿線城市的GDP 指標隨著高速鐵路建成到運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比如說:京滬高鐵的運行帶動沿線的經濟發展,對沿線城市的經濟貢獻率是3.45%。高鐵的建成到運營對區域經濟起著很重要的促進作用,這就側面體現了高鐵投資的收益效果。也是高鐵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直接經濟成果。高速鐵路的優勢在於降低運輸成本、節省運輸時間。能夠增加沿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規模,加大沿線城市的開發力度,提升土地升值的潛力。還能夠推動科學的進步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高鐵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的影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明顯。高速鐵路建成後,沿線會設立一大批的中小城市群,有利於城市帶動農村的發展,讓農村快速實現城鎮化。還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沿線區域與外界的人員、物資、技術、商品的流通。學習新的資本投入方式,改善投資的環境,形成一個全新的經濟發展產業群。為我國的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打下了基礎。
3. 保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有著耕地少、人口多、資源儲量大,但是人均佔有少,開采難度大這樣一個基本國情。中國想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還受森鎮到很多方面的影響和阻礙。環境的快速惡化、資源越發短缺、生態逐漸失衡制約著中國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高速鐵路有很多的優勢,污染小、佔地此肢粗省、運能大、能耗低等優勢能讓高速鐵路被廣泛運用。高速鐵路具有適應性強、全天候的技術經濟優勢。高速鐵路是中長距離運輸中最有節約特性的一種綠色環保型交通運輸方式,公路和航路則不具備這樣的特性。高速鐵路的建設到運營完全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要求,能夠有效的促進沿線地區的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4. 解決社會就業問題
高速鐵路的修建到投入運營,能夠給沿線地區帶去很多就業崗位, 6 499 人的就業問題可以由1億元的鐵路投資來解決。鐵路建築業的就業人數除外,還能為社會解決5 349 人的就業問題。例如:京滬鐵路的建設在建設時期一共提供了60多萬個就業崗位,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的就業問題。站在長遠計劃的角度來看,高鐵的建設還會促使農村剩餘勞動力轉向第二、第三產業。這樣一來就可以提高人們的居民收入,很好地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問題。
5.形成走廊經濟帶
高速鐵路能夠促使沿線區域的大中小城市連接在一起,很大尺度的改變空間范圍和產業結構,形成一個整體經濟走廊或者交通走廊。採用上述可以說明,京滬高速鐵路的運營,將山東半島環渤海經濟圈和全國的經濟管理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所處的京津唐經濟圈和全國最繁榮、經濟很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形成一體的京滬大都市帶。促進三個經濟圈的各個地區間的交流,加深了三個經濟圈之間的聯系。根據自身所具備的的資源優勢,去優化布局,致力改善華北區的整個投資環境。可以有效的增加對外資的吸引力,加強對東部地區甚至全國的覆蓋和帶動。
6.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高速鐵路的建設到運營,深深的影響著第二產業的產值。這種影響主要因為高速鐵路的投資很高,對建材和鋼鐵的需求很大,帶動沿線地區的建築業和工業的發展。高速鐵路的建設對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同樣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對於第二產業來說,高速鐵路發揮的作用相對較少。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圍繞高速鐵路的規劃新城和站點建設去帶動當地的服務業和旅遊業的發展,使得高速鐵路的建設到運營對第三產業的拉動產生正面影響。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高速鐵路對第三產業的影響越來越大,明顯超過了第二產業。高速鐵路的建設會導致沿線區域的產業布局發生變化,促使產業布局不斷完善,加快產業調整步伐。京滬高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建設京滬高鐵的時候,沿線區域的三大產業結構,在高鐵建成之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產值轉向了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產值均有所下降。
❷ 著力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融合發展
加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新時代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形成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布局的重大舉措。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支撐。川渝兩地要從頂層設計、政策供給、要素配置、利益協調方面發力,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融合發展。
立足國家戰略方針,促進產城融合發展。一是立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整體規劃,推動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結合成渝地區發展階段和比較優勢,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帶動新型城鎮化,以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助推產業和人口集聚,努力實現城鄉互動、產業融合。加快出台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全國性5G樞紐、製造業樞紐、科技創新中心樞紐、金融產業樞紐建設規劃,促進高科技產業極化效應形成,帶動成渝地區汽車製造、電子裝配等傳統產業融合發展。二是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統一規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空間布局,增進成渝地區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協同創新、市場統一、制度安排等領域的互動,推進交通、能源、信息等主要基礎設施的對接;構築以軌道交通為主的現代綜合交通網路,加快實現互聯互通,促進要素流動,為產業發展賦能。三是著眼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提高產業融合發展質量。發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西部產業發展中的優勢,規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實現由「成渝製造」向「成渝創造」轉型,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城市群。
強化公共政策供給,提升產業協同發展水平。一是發揮好財稅政策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融合發展的引導和扶持功能。加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對產業協同發展、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投資力度,同時考慮到成渝地區間經濟實力、產業基礎和要素稟賦差異,根據各自產業定位,設立專業化的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對落戶共建園區重點區域內、有利於提升產業發展質量的企業予以扶持。稅收方面,推進涉稅數據共享,降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制度交易成本。二是依託川渝金融資源優勢,拓展金融服務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持作用。鼓勵兩地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展銀行資金直接進入股權和資本市場試點,打通資本市場與信貸市場的通道,拓寬成渝地區企業融資渠道;建立完善信用評價體系和擔保體系,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爭取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銀團、國際金融機構等資金支持,確保成渝地區私企與國企平等享受金融資源,為成渝地區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三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項目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要積極推進PPP等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和運營;加快發展直接融資,加強與各類風險投資基金合作。對於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開發區內的企業產品,政府采購時給予優先支持。
優化市場配置功能,提高要素全域配置效率。一是打破成渝地區產業融合發展的市場壁壘。實現成渝地區產業融合發展,關鍵在於實踐競爭優先理念,尊重市場作用。必須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區域市場體系,打破行政壁壘,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形成分工有序的區域良性發展機制。二是實施產業空間分區規劃指引。統籌規劃配套完善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優勢傳統產業園區等多層次、全方位的產業空間載體,促進產業集聚化、高端化發展。以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等為依託,促進在自貿區建設、口岸、物流等領域加強合作,推動國家級新區協同開放,以重點區域開放提升成渝地區資源要素利用水平。三是發揮交通物流設施在產業融合發展中的作用。聯動海關、鐵路等相關部門,促進貨源組織、口岸服務、一體通關、硬體設施共享的合作,縮短「雙核」間時空距離;共同拓展四川、重慶經廣西、雲南至東盟的國際道路跨境運輸線路,降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融合發展的交易成本。
完善利益協調機制,確保雙城共享發展紅利。一是建立政府內部協作機制,破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的流動壁壘。重構兩地產業價值鏈,避免產業過度同構、重復投資,合理配置資源,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利益協調機制力度,削弱各種壁壘,加速產業資源的區域流動,提高資源市場化配置效率。二是建立區域外部聯動機制。以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為目的,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聯動,由點到面向外擴散發展,產業間彼此取長補短,避免出現同質現象,進一步深化區域之間的分工與合作,更好地實現成渝地區產業間協同發展。三是強化區域產業融合發展利益協調硬約束。產業融合的實現以相應工業園區為載體,要加強雙城經濟、產業園區等合作發展平台建設。要加強產業融合發展利益協調,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製度保障。
❸ 三小時經濟圈是什麼
主要是以某些大城市為中心,以高速公路和高鐵等交通載體為樞紐,創建一個巨大的經濟商圈。在這個經濟商圈中,高速公路和高鐵等交通載體帶給我們的不但是運輸的快捷,更多的是經濟的繁榮和城市的快速發展。「N小時經濟圈」是高鐵時代帶來的一個新經濟學概念,高鐵的效率和舒適度,帶動人的快速流動,人的流動又帶動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大流動,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比如:成都-重慶-西安三小時經濟圈。
❹ 滇中經濟圈的戰略定位
建設以昆明為中心,包括曲靖、玉溪和楚雄的滇中城市經濟圈,使之成為重要的區域性國際交通樞紐,全國重要的旅遊、文化、能源和商貿物流基地,以化工、有色冶煉加工、生物為重點的區域性資源深加工基地,承接產業轉移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規劃建設橋頭堡滇中產業聚集區,引領和帶動全省外向型特色優勢產業基地建設。不斷增強滇中城市經濟圈的綜合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使之成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核心區域。大力推進滇中城市經濟圈一體化建設,加快滇南、滇西城市群發展,合理引導滇東南、滇西南、滇西北、滇東北城市布局。 滇中經濟圈將如何發展呢?規劃的思路為,構築一核、兩軸、三圈、四極、五通道的空間結構。即:形成一個核心,發展兩條軸線,構建三個圈層,培育四個增長極,發揮五大通道優勢。
一核:以現代新昆明(一湖四片)為核心,范圍包括昆明主城、呈貢新城、晉城——新街新城及昆陽——海口新城。該區域是昆明城市功能重組和集聚新興城市功能的重點區域。 兩軸:包括滇中東西、南北兩條重點發展軸,是滇中城市和產業一體化建設的綜合廊道,是中國陸路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必由通道。 三圈:以環滇中城市的公路網、鐵路網和軌道交通網的建設為基礎,構築「極核圈層」、「帶動圈層」及「輻射圈層」三大圈層結構,加快滇中城市經濟圈的形成,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四極:曲靖、玉溪、楚雄、武定(祿勸)四大城市增長極。東部——曲靖增長極,以構建珠江源大城市為目標。南部——玉溪增長極,以加快昆玉一體化進程為目標。西部——楚雄增長極,以加強和提升城市聚集力為目標。北部——武定祿勸增長極,為彌補滇中經濟圈城市鏈條中的塌陷環節,將武定、祿勸兩縣合並規劃建設成為一個生態化新興產業示範(組團)城市。 五通道:以昆明為核心,呈放射狀的五大通道,通過鐵路、公路網溝通內陸,連接東南亞、南亞。滇東北通道,以昆明經曲靖至上海的滬昆鐵路和滬昆高速公路為基礎,連川、渝、黔,直接與成渝經濟帶相接。滇西北通道,以昆明至成都的成昆鐵路和昆永高速公路為基礎,面向川、藏和金沙江上游,與關中城市群呼應。滇西南國際通道,以昆明經楚雄至大理並延伸至瑞麗和緬甸的第三亞歐大陸橋西南通道(泛亞鐵路西線重要部分)為基礎,是中國走向南亞、印度洋最便捷的陸路通道。滇南國際通道,以昆明經玉溪至河口、磨憨的泛亞鐵路東、中線和昆河、昆曼高速公路為基礎,並延伸至越南河內、海防和泰國曼谷。滇東南通道,以昆明至南寧的雲桂鐵路、昆衡高速公路為基礎,經過泛亞鐵路可直達越南、泰國、緬甸等東盟國家 2012年內實現昆明到曲靖60分鍾
據稱,2012年內崑曲城際列車可望實現昆明到曲靖60分鍾,昆明到宣威80分鍾。5年後,隨著時速高達350公里滬昆高鐵的建成,崑曲間的「距離」將進一步縮短,市民出行將更加便利、快捷。
圍繞建成滇中一小時城市圈的要求,充分發揮交通先行的引導作用,共同做好兩市交通骨幹網路建設。以實現高速化、網路化為目標,以加強關鍵工程和斷頭路段建設為重點,加快兩市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新型綜合運輸體系,發揮好地處滇中的區位優勢。同時,加大國省干線G320線富源至昆明段建設,努力推進南昆鐵路擴能改造,加快滬昆高鐵、渝昆高鐵新建工作,優化路網結構,提高路網質量,增強運營靈活性,實施滇中城際高速鐵路建設。另外,科學布局兩市公交線路、站場和公交換乘樞紐,不斷擴大「崑曲公交」覆蓋面與規模,形成一體化的公交網路,為兩市居民提供快捷便利的同城化客運服務,降低群眾公交出行成本,加快推進公共交通一卡通。 建立資金流動和銀行結算新體系
突破限制一體化發展的體制障礙,共同致力於建立透明、便利、規范的投資促進機制,營造統一、公平、開放、有序的市場環境和高效、優質的服務環境,推進市場一體化,培育區域性商貿、物流、金融和公共產品等共同市場,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各類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合理布局崑曲海關的分支機構和保稅區。
加強兩市金融機構市場開拓,創新金融服務,引導駐昆金融機構到曲靖設立分支機構開展業務,進一步搞活兩地資金融通,抓住國家將雲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納入人民幣結算試點范圍的歷史機遇,加快改善金融業軟硬體環境,發展各類金融機構,豐富金融產品,健全金融體系,著力構建與東盟國家之間實用、便捷、高效、互惠互利的資金流動和銀行結算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