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及其內容
基本規律是商品二因素、勞動二重性和商品價值量。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價值與價值。
2、勞動二重性: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
3、商品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力的關系。商品價值量與勞動復雜程度的關系。
商品經濟,「自然經濟」的對立物,是商品的生產、交換、出售的總和。商品經濟是指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經濟形式,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
商品經濟最早產生於第二次社會分工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並進一步擴大,在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時出現了商品經濟的重要媒介——商人。
(1)如何進行商品經濟擴展閱讀:
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存在有兩個一般條件:一是社會分工;第二,生產資料和產品由不同的物質利益所擁有。
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產的一般基礎。生產資料和產品屬於不同的物質利益,這是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決定性條件。這一決定性條件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伴隨著家庭和私有制的出現而出現,並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從事不同產品生產的不同產權主體之間進行需求交換的唯一可接受的方式就是等價交換。這樣,產品就表現為商品,商品交換就發生了。
商品經濟生產和發展的兩個基本條件都與社會生產力有關,並最終會隨著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而自行消失。因此,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是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根本經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