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增長經濟

如何增長經濟

發布時間:2022-01-20 04:09:14

㈠ 如何促進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狹義指GDP增長。增長屬於宏觀經濟范疇。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經濟增長率的高低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實力增長速度的標志。決定經濟增長的直接因素:投資量、勞動量、生產率水平。用現價計算的GDP,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規模,用不變價計算的GDP可以用來計算經濟增長的速度。
增長政策也稱作「積極財政政策」。國家可以採取擴張性的利息、稅收、財政和匯率政策來增加經濟增長,但是每一種政策的作用都有其局限性。而且這些政策在本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發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出這一理論的凱恩斯也被稱為「資本主義的救星」,但是其作用越來越受到質疑。
1、調整利率政策
降低中央銀行利率從而降低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這一政策將鼓勵公司貸款,這一部分貸款必將轉化為投資或資金流周轉,即消費。這一政策還可以降低通貨緊縮的危險。經濟學家非常害怕通貨緊縮,因為它將會帶來經濟衰退,並且當利率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後將導致市面上流動性不足的情況。當通貨緊縮到來的時候,人們趨向於減少消費,因為通貨緊縮的特徵是價格降低,那麼控制當前消費就有可能節省開支。但是降低利息又會增加通貨膨脹或流動性過剩的危險。
2、稅收政策
降低個人或公司稅率。這種措施和降息一樣會促進公司投資和個人消費。個人消費的增加又反過通過創造需求來促進公司的發展。但是這樣做的危險是增加財政赤字。但是增加財政赤字不是必然的,因為稅率降低了,但是經濟增長了,征稅的基數擴大了,關於它們之間的關系相見稅收。
3、財政政策
增加國家財政開支。這一措施將會同時創造就業機會、需求、有時會吸引投資。首先政府開支本身就是投資工程項目,這些項目創造了就業和對其他行業的需求,這些從業者又產生了新的需求,以此類推,理論上可以創造數倍於政府投資本身的經濟增長。這一政策相對於利息政策來說還具有如下優勢:加息的時候人們會把多餘的錢用於存款而不用於消費或者投資;而在增加財政開支的時候,我們確信增加的收入會大部分轉變成消費以滿足從業者的基本需求。另外人們處於個人應付經濟危機也必須有足夠的存款,具體數額根據國傢具體的經濟局勢和社會保障情況各不相同。這一政策的缺點是擴大財政赤字,並且由於公共投資的目的必須明確,而且其效率經常受到質疑。
4、匯率政策
降低本國貨幣的匯率(低匯率政策,匯率,對低匯率政策的支持和反對意見,中央銀行如何調節本國貨幣的匯率)。這個政策將會增加出口,因為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變得更加便宜。出口的增加將會使生產商增加投資和創造就業機會從而也增加消費。缺陷在於,本國上在國際上的價格最終是由生產商決定的,如果生產商同時提價,則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並且進口商品的價格會相應變得很高。長期實施低匯率政策會導致通貨膨脹。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㈡ 經濟如何增長的

經濟如何增長的?

1)「中國」——從世界范圍來看,是不是世界都處於經濟增長?
答:並不能這么絕對的說,因為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一個國家的增長會影響另儀國家,但對於沒有經濟一體化的國家或者地區舊難說了,因為他 們跟世界經濟隔絕或者聯系很少,他們是獨立的經濟體.例如朝鮮,世界他的周遍國家都經濟增長,而他的經濟卻是一塌糊塗.
(2)「新」——也就是說以前有過一輪經濟增長,什麼時間?
(3)「一輪」——怎樣開始?中期如何?怎樣結束?怎麼樣才能算一輪?
答:每個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體都有其經濟周期,即復甦--增長--成熟--衰退--低谷.中國也不例外,"新"是指中國經濟又開始進入了本輪經濟周期的增長階段.這里說的可能抽象了點,因為中國經濟非常有活力,這種周期並不明顯,因為即使衰退期中國經濟也是增長的,只不過相對其他階段增長慢了些.
(4)「經濟增長」——什麼是經濟增長?是不是所有東西都漲價?目前我們老百姓看得到的是:股市在漲,房市在漲,生活消費品在漲,工資也在漲。
答: 經濟生活中,一條主線就是供給和需求,供給主要是生產方面,需求主要是消費.消費擴大就會帶動投資的擴大,比如社會上消費某種商品多了,就會刺激廠商擴大投資生產出更多的東西來滿足消費,這樣如此循環,導致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消費的增長,即經濟的增長.經濟增長階段消費和生產都很旺盛,這就導致各種產品和資源相對需求而言相對的少了所以漲價,同樣人力資源也在漲價,工資上升.

經濟增長是不是意味著銀行存款要縮水?本人存銀行的那幾萬元錢是不是要拿出來投股市,房市或其它什麼的?搞點什麼最好呢?
答:經濟增長,企業由於擴大投資而貸款增加,而居民由於消費而存款減少,這導致銀行利率的上升.銀行存款是要減少的.我建議你搞點房地產,因為國家正准備整治股市過熱,但房地產在中國的決大部分都行市很好.

㈢ 如何促進經濟發展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培養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使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創新人才大量涌現。

(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三)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嚴格保護耕地,增加農業投入,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發展鄉鎮企業,壯大縣域經濟,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揮億萬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

(四)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

(五)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六)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推進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合作經濟。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㈣ 經濟到底如何發展

誰說的啊 經濟的增長是創造出來的物品的增長 是GDP的增長 二樓的說的經濟學研究的是配置稀缺資源這個沒錯 但你配置它幹嘛 當然是要更有效率地生產 你說經濟沒有增長那如何解釋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 不要說和唐宋時比了 就是在10年前 家有電腦的坐在這上網的也是少數呀

一國生活的水平取決於它所生產的物品和勞務 那兩個人並不是把貨幣換來換去 而是在生產交換物品和勞務 就是創造國內生產總值GDP GDP越高生活水平越好 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是勞動創造了價值
貨幣只是一般等價物 國家印刷的 沒有國家的法律規定貨幣只是廢紙一張
所以你要理解經濟的增長是因為生產創造出來的東西多了

要區分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范疇。。。考察現金的流動是在家庭和企業之間循環的 家庭向企業提供勞動力 企業向家庭支付工資 共同生產了物品 然後這些物品又被企業賣給家庭 家庭向企業支付貨幣購買物品
要注意的一點是企業也是由家庭組成創立的 市場上無數個企業和家庭共同生產了物品構成了整體宏觀經濟 用來交換的錢的總量是不變的 但是家庭和企業生產的物品多了 這種情況下一單位貨幣所能購買的物品多了 也就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不足 通貨緊縮 所以國家有必要每年根據多生產的物品(GDP)增發相應的貨幣 (當然要准確衡量GDP是不可能的,一不小心發多了就通膨了^-^ 不過現實的經濟比我說的復雜多了,通膨的原因沒那麼簡單)

所以說我們的社會是個專業化分工的社會 在自然經濟的時代每個家庭都是自給自足一個家庭要生產供整個家庭要用的全部物品:食物,衣服。。。但形成企業分工合作後,有的人專門生產食物有的人專門生產衣服 這樣比所有的物品都由自己生產的效率要高 創造的GDP就更多 當然這些多生產出來的就以貨幣這種一般等價物的形式來交換 大家的生活也就更好了。。

至於一樓理解的那個分工合作的觀點沒錯 但是空出來的人並沒有去挖黃金 現在大部分國家都廢除金本位了 也就是說在以前你拿多少單位的貨幣到國庫去可以兌換多少單位貨幣 但是現在貨幣就是法定貨幣國家不讓你兌換了 為什麼呢 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進行宏觀調控 他想印多少貨幣就可以印多少了這樣可以實行貨幣政策控制通貨膨脹和緊縮 這在金本位的制度下是不可能的

本來國家大部分的人都是從事農業的但因為分工只要一小部分人就可以養活全國人口 那麼空出來的這些人到哪去了呢 就是到第三產業服務業去了 所以在發達國家的第一產業比重是很小的第三產業的比重是很大的 這就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呀~~~
你說的 人人都有很多存摺,但卻沒有足夠的黃金來提取 應該改成沒有足夠的物品來提取 這樣才是通貨膨脹的真正原因~^-^

㈤ 如何實現GDP增長

想要虛的話就吹泡沫,像房地產,多建建基礎建設,建了修,修了拆,拆完再建,GDP馬上就上去了,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要想實實在在地提高GDP,就得擴大內需,老百姓有錢消費了,GDP自然就上去了,也順民意,社會才會進步,國家才會發達。

㈥ 經濟是怎麼增長的

國家每年印的鈔票是現金,也就是M0,而大家手裡的鈔票可以是存款或者這其他,這就是廣義貨幣M2,這個可以用貨幣乘數來實現.比如你在銀行存十元錢,銀行留兩元做准備金,其他八元放貸出去,那麼總共實際上就有18元的廣義貨幣,最終產生的貨幣量是乘以准備金率的倒數 。實際上,最近幾年我們國家的M2都是百分之二十幾的增長速度。
另外關於經濟增長的原理,動力等,可以參考古典經濟增長模型。

㈦ 從宏觀經濟角度,如何促進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模型的一個基本特徵是,Y是各種投入要素的非減函數。在這樣的假設下。有效促進GDP增長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 有效增加資本投入。因此現代社會,金融業是GDP增長的關鍵行業,通過金融業可以把分散的資金籌集起來,集中投入到各種產業中去促進Y的增長。同時企業的經營模式也發生了變化,更多的企業通過股份制的組織模式,從社會直接吸引資金投入到企業的發展中去。
2. 增加勞動投入。這里的投入有兩層意思,一是增加投入的數量,二是增加投入的勞動力素質。隨著信息經濟逐步替代傳統經濟,勞動力組織的提升越來越稱為GDP增長的重要因素。
3. 增加其他因素投入。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土地,二是技術水平。一個國家的可利用土地面積雖然有限,但是可以通用國際合作等其他方式,從其他國家獲得土地使用權,用於增加Y。技術進步是現代社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可以通過政府投資或者補貼等多種方式,調動企業和社會資源提高技術水平。當然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會影響到經濟增長, 但是目前看來這兩個因素促進GDP增長的作用更明顯。

㈧ 如何促進經濟增長

財政政策:財政投資促進經濟發展
貨幣政策:通過銀行信貸資金推動經濟發展
窗口指導:通過政策引導經濟增長和發展。

㈨ 經濟是如何增長的

顯然,你陷入一個重要的誤區。貨幣的增長並不等同於財富的增長,貨幣的增長也不等同於經濟的增長。印錢只是為了商品流通的方便,錢只是一個用於商品交換的工具,只是一般等價物的反應。
我們所說的經濟增長,是在扣除中間投入(包括勞動力、原材料等)耗費後的實際產出,這也可以從GDP核算中生產法的公式可以看出,生產法GDP = 總產出 – 中間投入,而這里的總產出與中間投入都是用貨幣來衡量的,而為什麼GDP的單位是貨幣呢,也就是多少多少億元呢,這是為了衡量的方便。總不能說我們今年經濟比去年經濟增長了5萬億噸蘋果...
試想一下,在原始社會,貨幣還沒有出現,難道就沒有經濟了嗎?貨幣生產之前的物物交換也是經濟活動.
所以說,無限印鈔只會帶來通貨膨脹,經濟的發展需要從政府到企業乃至每一個勞動者和社會的每一個生產環節,精心組織、通力配合,搞好生產與服務,才能實現真正的價值的增長。

㈩ 怎樣才能實現經濟穩定增長

轉變政府職能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製度保障來源:求是魏禮群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國經濟和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具有現實的緊迫性和長期的戰略意義。從根本上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僅要靠思想教育和輿論引導,更要靠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來推動。而加快政府自身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則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一、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負有重大責任我國在制定「九五」規劃時就明確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問題,黨的十七大又進一步提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任務。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有所進展,但從總體上看,問題仍比較突出。集中表現為:一是發展結構不合理,主要是產業層次低,城鄉、地區發展不協調,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投資消費關系失衡;二是經營方式粗放,投入多、消耗高、效益低,付出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過大。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存在的問題,既同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有關,也同我國經濟發展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有關,更同政府職能轉變滯後有關。政府的職能和行為決定著政府管理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形式,政府作為公共權力行使者、政策措施制定者、經濟活動管理者、國有資產所有者、改革創新組織者所具有的特殊地位,決定了政府對經濟發展方式具有廣泛的、重要的影響和作用。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就必須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從國際發展經驗來看,經濟發展方式既受特定發展階段以及資源稟賦條件等客觀因素決定,也受發展觀與發展戰略導向、管理體制和政策安排等因素影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既可以是自發的漸進的歷史過程,也可以是政府自覺推動的戰略性轉變過程。對於不同的國家來說,需要根據自己的國情採取合適的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形式。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大多屬於市場推動的過程,但政府也實施了一定的干預,通過制定發展戰略和政策,完善各種法律和制度,規范市場進入標准和市場主體行為,保證市場競爭的有序進行;政府大力投資於科技、教育、衛生和其他公共領域以改善勞動者的素質,加速人力資本的積累;通過稅收、財政轉移支付等經濟手段調節社會分配。對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的作用和經驗,我們還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借鑒其有益之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決策高效、組織有力、能夠集中力量大事的優勢,我們要發揮這個比較優勢來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隨著經濟發展規模的擴大和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在逐漸變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部分任務將逐步由市場自行解決。當前,我國市場經濟仍處在發育和完善的階段。在這樣的情況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包括調整產業結構,協調內需與外需關系、投資與消費關系、城鄉關系、區域關系,協調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還需要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和管理的重要作用。從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需要自覺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比較優勢的功效,來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制度安排,需要把政府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國際金融危機以後,我國經濟發展一度陷入嚴重困難,實際上是經濟發展方式受到了沖擊。當前,經濟發展中許多粗放經營、結構失衡等深層的矛盾和問題都同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密切相關,迫切需要加快突破一些影響和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環節和制度。經濟社會生活中潛在的風險也要求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因此,只有進一步轉變和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才能有力地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二、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著力形成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制度和環境從根本上來說,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就是要合理界定和健全政府職責體系,正確行使政府職能。具體來說,就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宏觀調控與市場監管,從制度上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就是更加註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維護良好社會秩序。當前,應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從制度上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要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和制度,著力提高宏觀調控和管理水平,為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營造良好的環境。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情況下,尤其要加強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包括發揮國家規劃、計劃、產業政策和信息服務的導向作用,完善市場准入制度和標准規范,糾正片面追求增長速度而忽視結構、質量和效益的現象,淘汰落後產能和防止產能過剩,促進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鼓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城鄉、地區協調發展。要增強宏觀調控的前瞻性、科學性、針對性,健全宏觀調控制度。宏觀管理還要體現出中央的決策權威,確保中央政令暢通和宏觀調控決策有效。同時,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以利於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創造一個有效率的市場環境更具有基礎意義,要完善市場體制和競爭機制。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優化結構、節約資源、提高效益的基礎,必須使企業充分行使生產經營自主權。目前的問題是:政府及有關部門仍然管了不少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審核事項還過多,有些地方政府仍然代替企業招商引資,決定建設項目,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計生產成本,不講經濟效益。因此,必須切實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讓企業真正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促進和保護公平競爭,發揮好市場機制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力的推動作用。這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所在。第二,加快財政稅收和價格體制改革,著力形成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財稅制度和價格機制。財政、稅收、價格手段是促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直接最有效的經濟手段。要實行有利於發展方式轉變、科技進步和資源能源節約的財稅制度,加快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改革,加快建立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公共財政體制,重點是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機制,使財政資金地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創新,支持社會建設和改善民生,地向節能減排、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領域傾斜,並建立長效機制和制度保障。第三,健全優化經濟結構的政策體系,鼓勵依靠自主創新促進發展。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政策,促進經濟增長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帶動,靠科技進步和智力開發支撐推動。特別是要推進生產要素組合方式和生產結構調整,逐步實現從低成本擴張模式轉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擴張模式,從高消耗、高污染增長模式轉向低碳化、綠色化清潔生產、可持續增長模式。調整產業政策,大力推動工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加快改造傳統產業,淘汰污染嚴重的產業,發展現代農業和第三產業,尤其是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選准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戰略調整。建立統籌城鄉發展的制度體系,有序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為城鎮化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互相促進、協調發展創造條件。這不僅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選擇。有序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是擴大內需的持久動力,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載體。為此,要建立和完善統籌城鄉的土地利用和建設規劃制度、產業布局和產業協調制度、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和公共服務制度、人力資源開發和勞動就業制度、社會保障和社會管理制度、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制度等,為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創造條件。第四,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強化政府的再分配職能。當前,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已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因此,強化政府的再分配職能,加大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力度,是當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環節。既需要通過發展經濟做大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又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把「蛋糕」分好,讓全體人民合理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舉措。總的方向和原則是,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應更加註重公平。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改變企業「利潤侵蝕工資現象」,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維護勞動者權益。深化壟斷行業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要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提高社會保障的統籌層次,重點解決低收入階層的失業、醫療、養老等問題。創造條件讓的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倡導健康的財富理念,積極推動社會慈善事業發展。要通過擴大轉移支付、強化稅收調節、整頓分配秩序,努力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第五,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建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激勵約束制度。推動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政績評價導向具有關鍵意義。政績考核評價既要看經濟增長的速度,更要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注重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還要注重社會進步和公共服務水平提高。要堅決改變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總量擴張的考核評價制度,切實把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社會公正、公平和改善民生,加強就業、社會保障、教育、衛生和公共服務建設,作為重要標准納入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中,並實行政府績效評價和行政問責制。這樣,才能引導各級政府把的精力和資源投入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形成有利於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機制,形成有利於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和公共服務的機制。三、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政府要有效行使職能,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有更大作為,必須處理好以下四個關系。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既要重視發揮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作用,又要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兩手都要用,都要硬,都要發揮應有的作用。關鍵是在實際工作中要把兩者結合好,還需要結合具體發展階段和發展領域有所側重。當前,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如何淘汰落後過剩產能和促進產品升級換代。為此,政府既要重視運用經濟手段引導資源配置,又要輔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消除各種制約和影響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體制機制,健全統一、公平、公開競爭和優勝劣汰的機制,從而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政府科學管理和市場公平競爭的制度保障。要處理好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的關系。近年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造成的外需嚴重下滑,政府增加投資以擴大國內需求,這是完全必要的,實踐效果也是好的。在經濟企穩向好之後,政府投資力度可以作適當調整,要地考慮促進民間投資,以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和活力。最近,國務院制定了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門應認真貫徹落實。要進一步明確界定政府投資范圍,進一步解決民間投資准入難的問題。要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深化傳統壟斷行業和領域改革開放,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通過聯合重組等方式壯大實力。建立健全民間投資服務體系,為民間投資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要處理好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正確發揮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兩個積極性,需要合理和清晰劃分中央與地方的職能和事務,健全財力和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各級政府要按照加快職能轉變的要求,結合實際,突出管理和服務重點。中央政府要加強經濟社會事務的宏觀調控、引導和管理,進一步減少和下放具體管理事項,把的精力轉到制定戰略規劃、政策法規和標准體繫上,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和市場統一。地方政府要確保中央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加強對本地區經濟社會事務的統籌協調,強化執行和執法監管職責,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安定,促進經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要加快省直管縣體制改革,探索地方政府層級改革的路徑。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把保持中央財政調控能力與擴大地方財力結合起來。加快投資體制改革,適當簡化和下放投資項目審批權,中央政府集中力量解決涉及國家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強化投資活動監管。要完善引導全社會投資活動的體制與機制,推進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方式的創新。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的關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發展的強大動力;既是拉動消費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要更加註重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堅持把公共資源配置地向民生領域傾斜,擴大公共服務,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讓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切實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當前,特別要圍繞促進就業考慮經濟和社會發展,確定政府投資和引導社會投資方向。同時,要下更大決心集中財力建立與我國現階段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制度。(作者: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責任編輯:孫丹)(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如何增長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多少愛情輸在聊天記錄 瀏覽:444
哪些游戲可以看美女的 瀏覽:579
事業單位登記服務中心是什麼機構 瀏覽:47
儒家有哪些名人故事 瀏覽:952
什麼時候流行稱呼美女 瀏覽:740
考生健康檢測申請表在哪裡 瀏覽:720
美女的雞公是什麼樣的 瀏覽:35
怎麼自編故事100字 瀏覽:406
英雄繪本故事怎麼畫 瀏覽:64
我國第三季度經濟大約多少 瀏覽:165
如何促進就業健康發展 瀏覽:133
大山裡的美女有哪些 瀏覽:422
洋務事業的興辦企業有哪些 瀏覽:742
和大人一起讀寓言故事應注意什麼 瀏覽:707
事業編跟上級吵架怎麼緩和 瀏覽:582
美女怎麼有這么多汗的 瀏覽:628
婚姻變淡了怎麼辦 瀏覽:907
美女門牙疼痛是什麼原因 瀏覽:23
幸福城公租房什麼時候交房 瀏覽:128
蒙古語草原美女怎麼說 瀏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