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經濟轉型是什麼意思
我國從九五計劃開始即提出了經濟轉型問題。
1、1978年前,中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其經濟狀況處於相當困窘的局面。鄧小平同志精闢地概括了「貧窮不等於社會主義」;表現了改革開放的政策高度,被中共中央的決議界定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的基本國策。
2、從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來看,這個主題基本貫穿了轉型和改革的整個過程。在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從一開始就是服務於這個主題;而最終衡量轉型成敗的標志仍然是這個主題。
3、轉型的方向是發展高科技,用科技化帶動產業化。當前的世界經濟是高科技主導下全球一體化經濟,高科技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因此,大力發展高科技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品,提高高科技產品的市場份額和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使高科技產業化是經濟轉型的必然方向。
(1)加快經濟轉變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從四個維度入手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1、從速度型效益轉向質量型效益;
2、從行業之間轉向行業內部生產要素再配置;
3、從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轉向自主創新;
4、從以工業製造業開放為主轉向以服務業的全面對外開放為主。
在需求結構中,過去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現在主要依靠消費,所謂轉型升級就是從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推動經濟增長轉變為主要依靠消費的擴張。
在供給結構中,在工業化快速推進階段,工業製造業的增長決定了經濟增長,現在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服務業發展。
❷ 經濟換擋是什麼意思
主要意思就是指驅動經濟增長的驅動力發生變更。
國際環境依然錯綜復雜,世界經濟復甦動力不足。在經歷30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後,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已經發生了轉折性變化。
首先,人口快速老齡化,勞動年齡人口峰值已過,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目前我國人工成本已經明顯高於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國,與墨西哥等基本相當,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開始向外轉移。
其次,過去推動生產率提升主要靠兩個途徑,一是勞動力從農業部門轉移到非農部門,特別是製造業;二是通過引進外部先進技術實現技術快速突破。目前,這兩個途徑的作用都明顯減弱,農業剩餘勞動力空間已經不大,轉移速度和規模都明顯收縮。同時隨著我國技術的長足進步,部分領域接近國際技術前沿,一些核心技術對方採取嚴格控制難以直接引進,未來生產率提高主要依靠產業內部競爭升級和自我創新。
第三,過去經濟發展受資源環境的約束小,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快速增長,原有發展模式對資源環境的壓力快速凸顯,粗放型、破壞環境資源的發展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抑制。隨著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清新空氣、清潔水質和良好工作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順應人民需求,提供生態產品,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勢在必行。新的發展條件下,供給和需求都發生明顯變化,約束條件不同以往,這些都意味著原來的增長動力必須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要真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發展動力正從要素驅動的增長向創新驅動增長轉變。
以上就是經濟換檔的客觀現實,為此,換檔意味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並創造出新的工作崗位和更大的價值。一些傳統產業需求雖然飽和了,面
臨轉產調整,但一些新興技術、新的業態和新的需求正在涌現,供給創造需求的空間十分巨大。國際上對我們的出口需求增長雖放緩了,但我們利用裝備能力、產業配套能力和資金輸出等優勢,在新一輪國際分工中,迎來了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的歷史機遇。保護環境、治理污染確實會增加成本,但提供需求快速增長的生態產品,走低碳、綠色發展道路,環保技術、新能源等領域則會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我國區域發展差距巨大,2.6億農民工需要轉變為市民,1億城市棚戶區住戶需要新的家園,還有以億計的貧困人口需要走上脫貧致富道路,這些都蘊含著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同
時,我國改革開放的制度紅利繼續釋放,每年有近700萬大學生畢業,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能力,更加深入、更高層次的融入全球分工,創新能力不斷加強,新優勢正在逐步形成,我國存在爭取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高水平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現實可能。
❸ 經濟結構性轉變是什麼意思
經濟結構是泛指。包括產業結構(如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構成等)、分配結構(如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及其內部的結構等)、交換結構(如價格結構、進出口結構等)、消費結構、技術結構、勞動力結構等等。
經濟結構性轉變一般就是指這些比例的變化
❹ 兩會提到的經濟轉型是什麼意思
就是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所謂經濟轉型就是指「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相關改革,加快產業優化升級,對現有產業、企業動力修復,推進供給端和需求端協同發力。化解過剩產能,為新增長動力騰挪出信貸資源、市場空間,從而實現可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