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總產出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宏觀經濟變數
總產出是最基本的宏觀經濟變數,其他宏觀經濟變數如消費、儲蓄、投資、稅收、財政支出、進出口等等都是由它派生出來的。
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價值,既包括新增價值,也包括轉移價值。它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的總規模。
計算方式
農林牧漁業總產出採用產品法計算,即凡有產品產量的農產品均按單位產品價格乘產量的方法計算。
工業總產出採用「工廠法」計算。所謂「工廠法」就是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總產出,同一企業內部產品價值不允許重復計算。
建築業總產出包括建築工程產值、設備安裝工程產值、建築物大修理產值、非標准設備製造產值和裝飾裝修產值,可以按兩種方法計算:一種是從施工企業和自營建設單位的建築生產活動角度入手直接計算;另一種是從建築產品所有方的建築工程造價角度入手計算。
B. 在宏觀經濟學中,商品總產量是指
在宏觀經濟學中,商品總產量是指GDP。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按國家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國內生產總值是用最終產品和服務來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和服務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一般根據產品的實際用途,可以把產品分為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所謂最終產品,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人們直接消費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務。
實質GDP和名義GDP通常是不等的(只有數學實質GDP的固定價格的基數年相等),它們之間的關系是:
實質GDP=名義GDP÷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指以基期為100該期間的指數),名義GDP=實質GDP×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至於名義GDP增長率與實質GDP增長率的關系,則是名義GDP增長率=[(1+實質GDP增長率)×(1+本地平減物價指數升幅)×100%]-1。
C. 問一個宏觀經濟學的問題,什麼叫潛在產出它是怎麼樣算出來的呢
潛在GDP(Potential GDP)也稱潛在產出或潛在國民收入。潛在GDP(即國內生產總值),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可供利用的經濟資源在充分利用的條件下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也就是該國在充分就業狀態下所能生產的國內生產總值。這里的國內生產總值就反映了在該時期內的最大產出能力。
算潛在GDP的方法:
潛在產出法(potential output approach ,PO) 也稱邊界生產函數法(frontier proction function) 。索洛殘差法和隱性變數法在估算全要素生產率時,都暗含著一個重要的假設即認為經濟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此時,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就等於技術進步率。
換言之,這兩種方法在估算全要素生產率時,都忽略了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力實現改善( improvement in capacity realization) 即技術效率提升的影響。潛在產出法(potential output approach,PO) 也稱邊界生產函數法(frontier proction function) 正是基於上述考慮提出的。
其基本思路是遵循法雷爾(Farrell ,1957) 的思想,將經濟增長歸為要素投入增長、技術進步和能力實現改善(技術效率提升)三部分,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就等於技術進步率與能力實現率改善之和;估算出能力實現率和技術進步率,便給出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
設Ry , t為產出增長率,RTP,t為技術進步率,CRt 為能力實現率,Ryx,t 為要素投入增長所帶來的產出增長率,RTFP,t為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則有:
Ry,t = RTP,t + ΔCRt + Ryx,t (1)
且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等於技術進步率與能力實現率變化之和,即:
RTFP,t = RTP,t + ΔCRt (2)
能力實現率CRt 測度了現有生產能力的利用程度,反映了現實經濟的生產技術效率,通常利用產出缺口來度量。產出缺口的估算方法很多,目前較為流行的是HP 濾波(Hodrick-Prescott , 1990),它是通過最小化(T 為樣本期):
從而將現實產出的自然對數LnYt 分解為趨勢成分,即潛在產出的自然對數和周期性成分(即產出缺口)。
如前所述,索洛殘差法和隱性變數法估算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就等於技術進步率,鑒於索洛殘差法較為粗糙,所以我們利用隱性變數法估算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作為技術進步率RTP,這樣利用公式(2) 便得到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
潛在產出法最大的優點在於,全面考慮了技術進步和能力實現改善對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影響,且藉助這種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分析經濟增長源泉。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主要體現在它是建立在產出缺口估算基礎上,而無論用何種方法估算產出缺口,都會存在估算誤差,從而導致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估算偏差。
(3)宏觀經濟產量怎麼算擴展閱讀
由於在經濟周期和總需求變數之彰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潛在國內生產總與各年度的名義GDP一般是不相等的。例如在經濟蕭條時期,由於社會購買力不足,名義GDP一般小於潛在GDP的數值;在經濟繁榮時期,過旺的購買力又會導致社會實際總需求超過了社會所提供的潛在總產出水平。這時名義GDP將超過潛在GDP,一般認為,各年度的名義GDP總是圍繞著潛在GDP上下波動的。
潛在的國內生產總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人口的自然增長、資本要素的不斷積累、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增長的。從長期來看,潛在的國內生產總值是一條具有正斜率的曲線,這條曲線代表了該國理論上的經濟增長曲線。
D. 曼昆宏觀經濟學中貨幣數量方程式:MV=PY,P是價格水平,Y是產量(真實GDP),Y不是已經包含價格了嗎
這屬於貨幣數量論:貨幣數量論是關於貨幣數量與物價水平關系的一種理論。貨幣數量論用數量方程式作為分析工具。
數量方程式:MV=PT,式中,M為流通中的貨幣數量,V為貨幣的流通速度,P為一般物價水平,T為社會總交易額。如果用Y代表實際GDP,P代表GDP平減指數,而PY是名義GDP,那麼數量方程式変成:MV=PY
貨幣數量論假設:貨幣流通速度V不変,那麼貨幣數量M的變動必然引起名義GDP的同比例変動。貨幣數量論進一步認為生產要素和生產函數共同決定實際GDP,這樣貨幣數量論意味著,物價水平和貨幣供給同比例變動,也即貨幣增長率決定通貨膨脹率。供參考。
數量方程又稱交易方程
是用來表示交易量與貨幣之間的關系的方程。有以下表示形式:M*V=P*T 其中M是流通中的貨幣數量,V是貨幣的流通速度,P是一般物價水平,T是社會總交易次數。
交易方程直觀地表示了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與一般物價水平之間的關系。如果Y表示實際GDP,P是GDP平減指數,而PY是名義GDP,數量方程變為貨幣*貨幣流通速度=價格*產出,即M*V=P*Y。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數量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