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怎麼樣
從新世紀開始,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今後五到十年,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時期。今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十五」計劃提出了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奮斗目標、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闡述了國家戰略意圖,明確了政府工作重點,展示了新世紀初中國發展的美好前景。
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必須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這是「十五」計劃的主題。發展是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最重要最關鍵的問題。過去兩千年的大部分時間里,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最發達的經濟體,經濟總量長期佔世界的四分之一強。十九世紀初,由於中國閉關自守,外強入侵,錯過了工業革命的歷史機遇,經濟一落千丈,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特別是1979年實行改革開放之後,才取得令人矚目的經濟發展。事實證明,只有快速發展,才能逐步縮小我們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才能解決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十五」期間,我們有條件實現年均增長7%。按照這個速度,到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12.5萬億元左右,人均GDP達到9400元。這將為到2010年使GDP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堅實基礎。
在新世紀要實現新發展,必須採取新思路,積極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調整的重點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產業結構,二是地區結構,三是城鄉結構。產業結構不合理,競爭力不強,是影響經濟持續增長的突出問題。我們將針對農業生產率低下,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落後等問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第一產業,按照市場需求,大力調整農產品的品種結構,加快發展畜牧水產品,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和效益。第二產業,加快工業改組改造,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努力提高工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第三產業,重點是加快發展服務業,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拓展領域,提高水平。
大力發展信息、金融、會計、咨詢、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和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通過五年的努力,到2005年,第三產業所佔比重,將由目前的33%提高到36%,而第一產業所佔比重,由16%降到13%。在結構調整中,要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長遠發展創造條件。公路方面,繼續保持較大的建設規模。重點建設貫通全國的「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完善西部地區公路和省際高等級公路網。5年內,新增公路通車里程20萬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萬公里。鐵路方面,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重點建設和改造「八縱八橫」鐵路主通道和西部鐵路網。計劃建設7000公里新線,4000公里復線。到2005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將增加到7.5萬公里。世界屋脊的青藏鐵路正在建設,還將開工建設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鐵路。電力方面,計劃新建一批水電站,坑口火電站和核電工程,新開工電站規模7700萬千瓦。以實現全國聯網為目標,建設骨幹輸電線路6萬公里。以改善農村電網的輸電能力為目標,建設低壓輸電線路13萬公里。石油天然氣和石油化工方面,計劃新增加石油開采能力9500萬噸,天然氣開采能力370億立方米。新建或擴建400萬噸的乙烯生產規模,同時增加合成纖維、合成樹脂和合成橡膠的生產能力。
地區結構不合理,東西部發展差距拉大,成為我們新時期必須抓緊解決的重大課題。目前西部的發展水平明顯落後於東部,西部地區人均GDP約500美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00多美元。因此,我們要加快西部開發,合理調整地區經濟布局,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西部大開發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統籌規劃,科學論證,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今後一個時期,重點是加快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城鎮化水平低,城鄉結構不合理,是制約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只有36%,城鎮化水平不僅低於高收入國家,也低於中等收入國家。農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也是造成生產力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推進城鎮化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城鎮化要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發育程度相適應,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道路。
科技進步和創新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我們要適應全球科技革命的要求,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十五」期間,中國將努力提高科技持續創新能力,實現技術跨越式發展,加快開發能夠推動結構升級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積極推進高技術研究,重點攻克高速寬頻網、高性能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生物晶元、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特種功能材料、納米材料等新材料技術,以及先進製造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關系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也是世界各國普遍追求的目標。我們已充分認識到在資源和生態環境方面面臨的嚴峻形勢,特別是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面積增加,近岸海域水質有所惡化,不少城市空氣污染比較嚴重。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我們將認真對待和解決這些問題。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依法保護和合理使用土地、森林、草原、海洋和礦產資源,重視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決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到2005年,森林覆蓋率由目前的16.5%提高到18%左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35%,加大環境保護和治理力度,提高城鄉環境質量,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創造優美的環境。
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歸根到底要靠改革。中國將繼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健全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規范上市、中外合資和相互參股等多種形式,實行股份制。繼續轉變政府職能和改善宏觀調控,為各類企業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支持、鼓勵和引導私營、個體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進一步開放市場,堅決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積極推進電力、通信、鐵路、民航等壟斷性行業體制改革,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建立和完善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
中國即將加入世貿組織,這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融入世界經濟。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們的發展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同時,我們也充分認識到,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會有一段艱苦歷程。但我相信,通過積極准備和有效工作,我們一定會克服困難,未來前景是光明的。我們將適應全球化發展的新形勢,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進一步推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按照入世承諾,加快相關管理體制的調整,進一步熟悉和適應世貿組織的規則及要求。積極參與多邊貿易體系和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積極引進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努力實現大宗產品和重要資源進口來源多元化。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擴大開放領域和地域,有步驟地推進金融、保險、電信、貿易、旅遊等服務領域的開放。我們要繼續改善投資環境,依法保護投資者權益。積極吸收外資特別是跨國公司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參與西部大開發。女士們、先生們:
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巨大的市場、開放的政策和穩定的政治環境,將給世界各國的企業家創造無限商機。我們熱忱歡迎各國朋友抓住機遇,來華投資,創業發展。我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一個更加開放、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中國將為世界及亞太地區的繁榮和穩定做出新的貢獻。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創21世紀更加美好的未來。
還有重要問題,中央不管甘肅,甘肅不管慶陽,使所在慶陽的長慶油田被陝西人搞去,八家咀砂礦被陝北人弄去,慶陽的領導為了錢出賣慶陽人民。
❷ 中國經濟無懼風浪激流勇進,我國經濟未來的發展發現如何
今天是7月20日,根據最新消息報道,我們國家的經濟上半年處於不斷蔽手伏穩步發展的態勢,疫情給我們國家帶來的不利影響也在逐漸恢復中,我們國家在防控疫情的過程中,也讓世界看到了東方的大國正在進步,我們國家在世界范圍內的國際地位提高了,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懼怕風浪,我們國家未來的經濟發展將會是怎麼樣的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❸ 全球經濟未來的發展會怎樣
1. 美國金融危機: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引發了全球經濟的惡化,但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2. 國際石油價格:由於國際石油市場的復雜跡陪顫性,許多國家都亂頌無法控制石油價格的波動。
3. 全球氣候變化:全球氣候變化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許多國家都無法解決它。
4. 全球經濟不平等:全球經濟不平等姿敗是一個持久的問題,許多國家都無法解決它。
5. 全球金融體系:全球金融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許多國家都無法控制它。
❹ 中國在世界經濟中越來越舉足輕重,中國經濟現狀怎麼樣前景如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越來越發達,在我們的社會生活當中,我們發現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也得益於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逐漸變強,科技實力逐漸提高,帶給我們人民的利益。中國在世界經濟中越來越舉足輕重,我們也看到中國經濟的現狀非常穩定,並且穩中求進。這或許是我們人民所期待的局面,並且我們也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
中國人口基數大,中國的年輕人也非常的優秀。他們在生活當中勇於擔當時代重任,因此,我們也看到,中國美好的發展前景。中國在世界經濟中越來越舉足輕重,中國經濟現狀在穩中求進,並且我們也看到,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美好趨勢,這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
❺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總趨勢
一、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
所謂經濟全球化,是指在不斷發展的科技革命和生產國際化的推動下,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相互滲透日益加深,各國生產、流通、分配等領域緊密聯系,向一體化方向發展的歷史過程。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高度發展的產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科技革命推動的結果,它是與信息經濟相適應的,其形成是歷史發展的客觀過程。
二、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
綜合國力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和潛力以及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集中表現為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它是衡量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尺度,反映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內力以及在國際社會發揮影響力的外力的總能力。
冷戰結束後,經濟因素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大國實力較量的主戰場轉向經濟領域。為了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和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各種不同類型的國家都在進行調整、探索、完善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體制,從而增強綜合國力。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對經濟具有決定性作用,經濟競爭其實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因此,圍繞著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
三、新科技革命產生深遠影響,經濟信息化加速發展
科學技術進步是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歷史進步的主要動力。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動一下,各國經濟增長方式由「外延式」向「內涵式」轉化,追求數量和速度的增長方式將讓位於追求質量和效益的增長方式。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相對減少,而對科學技術、信息和人的素質的依賴程度大大加強。
新科技革命還引發了世界性的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因技術水平高低不同,從勞動密集型到資本密集型,再到高科技的知識和信息密集型產業,依次從發達國家向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及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形成新的國際分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