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家宏觀調控的三種手段的區別是什麼
A.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的措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國家在宏觀調控中最常用的經濟手段。此外,還可以通過制定和實施經濟規劃、計劃等來實現宏觀調控。
B.法律手段。是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一方面,國家通過經濟立法,規范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另一方面,國家通過經濟司法活動,打擊各種經濟違法犯罪行為。
C.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採取帶強制性的命令、指示、規定等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
區別:
1.任務不同,經濟手段的任務在於合理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杠桿,促進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則主要是規范生產經營者的活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調節國家、企業和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維護經濟活動參加者的合法權益。
2.調控范圍不同,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調節市場上經濟活動主體的一切經濟活動;行政手段的運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圍和限度內。
3.特點不同,經濟手段具有戰略性、宏觀性、指導性和間接性的特點。這表現在它確定的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總量調控、重大結構調整和生產力的布局。
4.執行的主體不同,執行經濟手段的有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執行法律手段的國家機關有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而行政機關則是執行行政手段的唯一機關。
5.地位不同,宏觀調控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
6.發展趨勢不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宏觀調控中的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將不斷得到強化,而行政手段則逐步趨向縮減(但不會最終消失)。
拓展資料:
1.政府宏觀調控也叫國家宏觀調控。政府宏觀調控或國家宏觀調控是以政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通過行政手段與經濟手段(主要是財政手段),實現以經濟主體為主導、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關系為核心、經濟結構平衡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行為。政府宏觀調控是系統工程。對稱型反周期調控,是政府宏觀調控的本質;制定對稱型產業政策,是政府宏觀調控的核心;財政手段,是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途徑。
2.政府宏觀調控是小商品經濟發展到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發展到知識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常態化的政府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特徵。政府宏觀調控不同於政府幹預經濟,也不同於計劃經濟。政府宏觀調控主要通過制定對稱型產業政策來實現。
⑵ 綆榪扮粡嫻庢墜孌靛強鍏跺熀鏈鐗瑰緛銆
1. 緇忔祹鎵嬫靛畾涔夛細鍥藉惰繍鐢ㄥ悇綾葷粡嫻庢潬鏉嗭紝閫氳繃璋冩暣涓嶅悓緇忔祹涓諱綋鐨勫埄鐩婂叧緋伙紝寮曞間紒涓氬拰鍏朵粬緇忔祹瀹炰綋閬靛驚鍥藉剁殑鍙戝睍鎴樼暐錛屼互瀹炵幇緇忔祹鍜岀ぞ浼氱洰鏍囥
2. 緇忔祹鎵嬫電壒鐐癸細
- 闈炲己鍒舵э細緇忔祹鎵嬫典富瑕佷緷闈犵粡嫻庡埄鐩婄殑椹卞姩錛岃岄潪鐩存帴寮哄埗鎵ц屻
- 浠峰煎艦寮忥細榪欎簺鎵嬫甸氬父浠ヤ環鍊肩殑褰㈠紡鍑虹幇錛屽備環鏍箋佺◣鏀躲佽ˉ璐寸瓑銆
- 鐗╄川鍒╃泭鍘熷垯錛氬叾鏍稿績鍦ㄤ簬紜淇濆浗瀹躲佷紒涓氬拰涓浜轟箣闂寸殑鐗╄川鍒╃泭寰楀埌鍚堢悊鐨勫崗璋冨拰鍒嗛厤銆
⑶ 政治中怎樣區分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
一、《條例》、《辦法》、《意見》等字眼屬於行政手段。
宏觀調控手段分為: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經濟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影響;
法律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法規;
行政手段則是政府發布的經濟命令。
二、區別如下:
1、含義不同。
(1)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
(2)法律手段是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律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3)行政手段則是國家通過行政機關,採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行政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
2、內容不同。
(1)經濟手段包括經濟計劃和經濟政策。經濟計劃是由國家統一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是國家從宏觀上引導和調控經濟運行的基本依據。
(2)經濟政策是指政府指導和影響經濟活動所規定並付諸實施的一切准則和措施,它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信貸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價格政策、匯率政策、稅收政策等。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經濟立法、經濟執法和法律監督。
(3)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指標、行政規章制度和條例。
3、任務不同。
(1)經濟手段的任務在於合理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搞好經濟發展預測,總量調控、重大結構調整和生產力的合理布局規劃,集中必要的物力財力進行重點建設,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杠桿,促進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
(2)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則主要是規范生產經營者的活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調節國家、企業和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維護經濟活動參加者的合法權益。
4、調控范圍不同。
(1)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調節市場上經濟活動主體的一切經濟活動;
(2)行政手段的運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圍和限度內。
比如,在生產領域,對一些不符合國家投資結構政策和技術政策要求的產品要用行政加以干預;在社會分配領域要側重國民收入再分配,以實現社會公平;在交換領域,政府要運用行政手段強制人們遵守市場規則,以保證市場公平競爭;在消費領域則著重調節社會消費基金總額,如工資總額,社會集團購買力等,防止消費基金增長過快。
5、特點不同。
(1)經濟手段具有戰略性、宏觀性、指導性和間接性的特點。這表現在它確定的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總量調控、重大結構調整和生產力的布局,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杠桿,通過調整市場主體的經濟利益來影響和調節各種經濟活動。
(2)法律手段對經濟主體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和嚴格的強制性,對經濟運行的調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明確的規定性。
(3)行政手段具有直接、快速和強制性的特點,它的作用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呈垂直性。行政手段是國家直接向企業下達指令性計劃或規范企業行為的指令,它通過行政系統上下級隸屬關系的強制力量進行。在嚴重通貨膨脹、經濟結構失衡等非常時期,間接的經濟手段難以產生快速強烈的效應,此時動用嚴厲的行政手段往往能立竿見影。
6、執行的主體不同。
(1)執行經濟手段的主體有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
(2)執行法律手段的國家機關有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
(3)而行政機關則是執行行政手段的唯一機關。
7、地位不同。
宏觀調控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
8、發展趨勢不同。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宏觀調控中的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將不斷得到強化,而行政手段則逐步趨向縮減(但不會最終消失)。
9、實例區分。
(1)稅收政策、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產品購銷政策、價格政策、扶貧政策、產業政策等。如:國家恢復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2)法律手段如: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系統在2000年春節熱銷商品中查獲假冒偽劣「五糧液」「劍南春」酒,承德「露露」「大白兔」奶糖等假冒偽劣商品價值200多萬元.
(3)行政手段如:政府下令關閉污染嚴重的小煤窯、小油田等
(3)國家戰略為什麼是經濟手段擴展閱讀:
1、經濟手段:這是指政府在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藉助於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經濟杠桿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等,通過媒體宣傳,達到調控目的。
2、法律手段: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過經濟立法和司法,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通過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護公有財產、個人財產,維護各種所有制經濟、各個經濟組織和社會成員個人的合法權益;調整各種經濟組織之間橫向和縱向的關系,保證經濟運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內容包括經濟司法和經濟立法兩個方面。經濟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各種經濟法規,保護市場主體權益;經濟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機關按照法律規定的制度、程序,對經濟案件進行檢察和審理的活動,維護市場秩序,懲罰和制裁經濟犯罪。
3、行政手段:這是依靠行政機構,採取強制性的命令、指示、規定等行政方式來調節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權威性、縱向性、無償性及速效性等特點。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還不能放棄必要的行政手段。因為計劃手段、經濟手段的調節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計劃手段有相對穩定性,不能靈活地調節經濟活動;
經濟手段具有短期性、滯後性和調節後果的不確定性。當計劃、經濟手段的調節都無效時,就只能採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當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失調或社會經濟某一領域失控時,運用行政手段調節將能更迅速地扭轉失控,更快地恢復正常的經濟秩序。當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規的手段,不可濫用,必須在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加以運用。
⑷ 經濟手段包括哪些內容
經濟手段包括經濟杠桿與經濟政策和計劃,其中經濟杠桿: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利率、匯率、工資、資金等。
1、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
2、經濟杠桿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
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國家在宏觀調控中最常用的經濟手段。
4、經濟政策如國家制定和實施的開發性扶貧政。國家制定和實施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年規劃、五年計劃、年度計劃等,不僅指明了發展的目標、任務、重點,而且有相應的措施保證。
(4)國家戰略為什麼是經濟手段擴展閱讀:
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分為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1、經濟手段包括財政政策和計劃,經濟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法律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法規;行政手段則是政府發布的經濟命令。
2、國家宏觀調控,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觀的宏觀調控體系,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
3、用經濟手段調節經濟主要是指:由政府制定並貫徹實施各種宏觀經濟政策;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杠桿來具體落實這些政策。
4、用法律手段調節經濟主要是指:圍繞著市場制度和規則的建設,進行必要的立法和執法,目的是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的目標和任務,需要通過制定和貫徹各項宏觀經濟政策來加以實現。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中,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最為重要,其他各項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都要依託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運用。
⑸ 經濟調節手段有哪些
宏觀經濟調控目標的實現,必須藉助於宏觀調控手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的手段主要有國家計劃、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1國家計劃它的主要任務是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和經濟政策,解決市場機制解決不了的問題。國家計劃的重點是合理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搞好經濟發展預測,總量調控、重大經濟結構調整和生產力的合理布局規劃,集中必要的物力財力進行重點建設,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杠桿,促進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國家計劃要以市場為基礎,總體上應當是指導性的計劃。
1.2經濟手段經濟手段是通過具體的宏觀經濟政策來實施的。它是整個宏觀經濟調控的主體。政府在確定了一定時期的經濟發展目標以後,制定相應的經濟政策,並通過選擇相應的經濟杠桿來具體實施相應的經濟政策。
1.3法律手段法律手段對經濟主體具有普遍的約束性和嚴格的強制性,它為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保護和穩定有序的外部條件,懲罰各種違法經營行為,保證經濟運行的正常秩序。
1.4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以行政權威的強制力,直接調節和控制經濟活動,具有強制性、垂直性和權威性等特點。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行政手段調節經濟相應減少。宏觀經濟調控的各種手段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又都有自身的局限性,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很有必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2.建立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宏觀調控是一種政府的經濟管理行為,其作用是對有關國民經濟總量變數和總量關系的調控,這種功能只能是中央政府才具備。中央政府調控經濟的決策、指令,必須通過地方政府的組織體系貫徹和實施。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的重點是:建立計劃、金融、財政之間相互配合和制約,能夠綜合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和正確運用經濟杠桿的機制。
2.1加強和完善金融杠桿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
2.2改善和強化財稅對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能力。
2.3加強和完善國家指導性計劃的管理職能
⑹ 經濟手段在國家對外關系中的地位與作用是什麼
經濟手段:這是指政府在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藉助於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經濟杠桿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等。也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的措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國家在宏觀調控中最常用的經濟手段。國家還可以通過制定和實施經濟發展規劃,計劃等。對經濟活動參與者進行引導,以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全球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國與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方向發展,國際形勢總體穩定。
對外關系的重點,我們過去時是以政治關系為主。特別是在冷戰時期,我們往往是站在與兩個超級大國針鋒相對的立場上開展一系列的對外關系活動。中國重返聯合國後,對外關系是按照三個世界的劃分作為對外政策的依據,將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帶入國際交往中,以凡是兩個越級大國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凡是兩個越級大國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這樣的基本思維定勢開展對外關系,這當然是當時特定的國際形勢和環境所決定的。而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更多地融入世界大家庭,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後,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國際關系中最主要的關系是經濟關系,將意識形態的不同觀點帶入對外交往不利於對外關系的發展。
我國自從國內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後,自然對外關系的重心也隨之轉移,並在對外經濟交往中充分認識到加入WTO有利於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利於平等互利,便於解決經濟爭端和矛盾。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經濟范圍的擴大,經濟實力的增強,自然也產生更多的經濟糾紛和矛盾。我國目前對外關系中經濟方面的問題佔了主要方面。特別是在人民幣的升值,貿易順差,知識產權、反傾銷方面的爭端一直不斷。我們在解決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還有更多工作要做。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不少企業要到海外投資,不少個人出境旅遊和進行商貿活動,這都需要政府對此考慮保護利益。目前我國的對外關繫上還是以外交部為大本營。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應當考慮以外交部和商務部作為對外關系處理的兩大部門,各有側重點。今後的對外關系應當將重點轉移到經濟上來。駐外使節和使館人員可考慮以從事經濟的人員為主,將商務部的、海關作為派遣人員基地,讓更多懂國際經濟關系的人員從事對外工作。
當然說對外關系的重點是經濟關系並非要模糊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立場,但政治格局和立場的基點是經濟利益。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挑起的政治、軍事沖突,背後都是經濟利益。如美國以反恐的名義攻打伊拉克,其實是為了石油。當前中國應當進一步加強與俄羅斯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要發展世界的多極格局,使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方向發展,我們應當加強與俄羅斯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這有兩國內在的經濟利益互補性要求,也是外部強權政治逼迫的形勢;穩定與東盟的經濟合作關系,穩定與東盟的關系有利於限制印度的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加強與韓朝聯系牽制日本;加強與歐盟關系爭取技術進步需要;同美國保持聯系,維護經濟政治利益;遠交非洲,長遠考慮中國利益。中國應當充分運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發出自己的聲音。要充分運用經濟、外交和軍事的綜合力量來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
當然國際關系是紛繁復雜的,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也是不可避免的。如西方國家對中國人權的批評,既有政治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因素,也有我們自身存在的不足。不足的我們要改進,但實行雙重標准我們要堅決反對。我國過去曾將意識形態的思維帶入對外關系,顯然是對發展經濟不利的,今天我們已經轉變了這個觀念,因而進一步促進了國際間的經濟合作,發展了經濟。但今天在國際上西方仍有人以冷戰思維,以意識形態方面的標准開展對外交往,國際政治舞台今年接連上演了幾幕事涉中國、以「價值觀」為主旋律的「小夜曲」:8月,時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利用出訪印度等亞洲三國之機,提出日本要推行「價值觀外交」; 10月底,德國總理默克爾同樣借出訪印度之機,提出要改變德國以往「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政策」,推行「價值觀外交」。最突出的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將個人經歷和情感帶入國際關系中,強化了意識形態方面的觀念,貼近美國,疏遠俄羅斯和中國。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和警惕。但冷戰思維最終還是經濟利益關系,因此我國對外關系以經濟關系為重點的原則不應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