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濟學家投資虧20%,經濟學家的建議還敢相信嗎
經濟學家的建議本身就不能全盤相信,經濟學家的投資結果也不能和經濟學家本身的能力劃等號。
每當我們看到經濟學家講出一番言論之後,我們總會把經濟學家的言論看得過於重要,同時也會認為經濟學家的言論會直接決定投資結果。當然事實上,宏觀的經濟分析和具體的投資操作本身就是兩碼事。如果一個人依靠經濟學家的言論來做投資決策的話,這只能說明這個人是一名投資新手,這個人後面要走的路還很長。
一、經濟學家投資虧損20%。
這個事情發生在經濟學家姜超身上,姜超本身是中泰資管的首席經濟學家。在姜超公布了自己的實盤結果之後,很多人發現姜超竟然在投資半個月後虧損了20%,這也導致很多人開始質疑姜超本身的學術能力。因為大家普遍覺得經濟學家應該是非常懂經濟的人,不可能在投資的過程中虧錢。
❷ 浠庣粡嫻庡﹁掑害璁蹭負浠涔堜簭鎹熶簡榪樿佺戶緇鐢熶駭
浜詫紝鑰佹澘濂斤紝緇忔祹瀛﹁掑害璁蹭負浠涔堜簭鎹熶簡榪樿佺戶緇鐢熶駭1.浼佷笟瑕佹寔緇緇忚惀錛屽嵆浣挎槸鏆傛椂浜忔崯錛屼篃瑕佸潥鎸佺敓浜э紝鍦ㄧ敓浜т腑闇奼傚彂灞曠殑鏈轟細;
2.浼佷笟鐨勭泩浜忔槸鎸夌収褰撴湡鏀跺叆鍑忓綋鏈熸垚鏈銆佺◣閲戙佽垂鐢ㄨ$畻鐨勶紝褰撳綋鏈熸垚鏈銆佺◣閲戙佽垂鐢ㄥぇ浜庡綋鏈熸敹鍏ョ殑鏃跺欙紝灝變細鍑虹幇浜忔崯銆傝屼紒涓氭垚鏈璐圭敤鏈夊緢澶т竴閮ㄥ垎鏄鍥哄畾鎴愭湰錛屽嵆浣犳棤璁烘槸鍚︾敓浜ч兘浼氬彂鐢熺殑鎴愭湰璐圭敤銆傚潥鎸佺敓浜э紝涓鑸閮芥湁澧炲奸濓紝浼氬噺緙撲紒涓氫簭鎹燂紝鑰屾斁寮冪敓浜э紝浼氫嬌浜忔崯鎵╁ぇ;
3.鏈鍚庤繕鏈変竴涓甯傚満鍥犵礌錛屽傛灉浼佷笟杞繪槗鍋滀駭錛屼細澶卞幓鍘熸湁鐨勫㈡埛緹わ紝瀵逛紒涓氫粖鍚庡彂灞曟槸鑷村懡鐨勬墦鍑
❸ 用所學經濟學原理來解釋,為什麼有的企業虧損但還是繼續營業
這裡面關鍵的是對於虧損的概念理解,在西方微觀經濟學里,一個企業的成本是以機會成本計算的,你題中的虧損的意思是平均收益小於平均成本,而成本中有一部分是沉沒成本(會計賬戶里的固定資產或者長期股權投資什麼的),是企業建立伊始就投入的,這部分成本被一直計算在平均成本裡面。有的企業平均收益雖小於平均成本但是大於平均可變成本(就是扣除了沉沒成本的、後期投入的成本),所以企業現在雖然虧,但是有機會在幾年以後實現盈利。
舉個例子,小明買台機器壓面條花一萬元,第一個月買原料1000元,每包面條賣10元,賣了500包,收益5000元,。所以,小明第一個月虧了6000元(平均一包面條虧12元,平均收益小於平均成本),但是如果第二,三個月小明還是能達到同樣的收益,那麼在第三個月小明就可以實現當月盈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