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體制是什麼意思用通俗的話解釋。和經濟制度有什麼聯系
經濟體制(Economic Structure) 指在一定區域內(通常為一個國家)制定並執行經濟決策的各種機制的總和。通常指國家經濟組織的形式,它規定了國家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各經濟部門之間的關系,並通過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來調控或影響社會經濟流動的范圍、內容和方式等。有相輔相成的聯系,社會制度決定經濟體制!二者不可分離!
2. 什麼叫經濟體制
什麼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有什麼不同?什麼是計劃經濟?
指以國家指令性計劃來配置資源的經濟形式.計劃經濟被當作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徵,是傳統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一個基本原理.這種觀點的邏輯推理是:社會化大生產把國民經濟各部門連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因而客觀上要求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
2、自然經濟 是人類社會最初的經濟形態,它同較低的生產能力水平相適應、以人身附關系為基礎,以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為特徵,一般的商品交換是為買而賣,直接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產者自身消費的需要。
=============================
什麼叫市場經濟呢?大概一百個經濟學家可以提出一百零一種以上的說法。有人說,市場經濟就是私有制的經濟;有人說,市場經濟就是價值經濟。還有說是自發性的經濟、競爭的經濟、優勝劣汰的經濟、信用經濟、法制經濟等等。
應當說,這些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包括「私有制」的說法。但是這些說法都像是「盲人摸象」,都只觸及一個局部,都沒有總體的概括力。
什麼是市場經濟?其實很簡單。市場經濟就是按等價原則進行交換的經濟。
市場經濟得以存在和發展,其根本基礎首先在於分工的普遍化。我們說,沒有工業化就不會有市場經濟。為什麼呢?因為工業化、大機器生產才能造就社會普遍分工的物質基礎。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不需要交換。最多是一家之內的兩口子交換產品。農業文明時代,農村婦女天天晚上摸黑納鞋底也供不上一家人穿鞋。用機器生產,一個工人一天能縫100雙鞋。現在工藝又改進了,不用縫制了,用膠粘。一個工人一天能粘1000雙鞋。生產這么多鞋,當然不是他自己穿,或者給他家人穿,或者給他老闆穿。干什麼用呢?用於出售。就是交換。
分工還不是市場經濟的唯一基礎。可分工引起的交換並非只有出售一種方式。計劃經濟下也有分工,但大量的產品是「計劃調撥」的。不是真正的出售。因為「一大二公」體制下的傳統理論認為,大家都是一家人,用不著算計那麼清楚。「肉爛在鍋里」。誰多誰少不都是「國家」的嗎?或者說是「勞動者共同所有」的嗎?我們在改革的初期就開始力圖打破「大鍋飯」。但那個時候所說的「大鍋飯」主要指企業中「干好乾壞一個樣」的平均主義分配製度。
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形成 為了把蘇聯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成就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
來,1936年召開的第八次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了蘇聯新憲法。新憲法規定,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
家,它的經濟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制,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它的政治基礎是
各級勞動者代表蘇維埃。新憲法的頒布,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蘇聯的確立,也標志著斯大林時
期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體制的形成。
以史實為依據進行思考,應怎樣正確評價斯大林時期形成的高度集中
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體制。
斯大林時期的經濟政治體制,在經濟方面的特點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否定價值規律
和市場機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貨幣關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經濟;在政治方面的特點是:權力高度集
中,黨政不分,缺少群眾監督。
這種高度集中的體制是同蘇聯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基本適應的,在歷史上起過積極的
作用。蘇聯在二三十年代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這種體制之下取得的。但是,這種體制有嚴重的缺
點和弊端,後來越來越阻礙蘇聯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政治體制的改革。
隨著斯大林在蘇聯最高領袖地位的牢固確立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斯大林的威望空
前提高,到30年代,對他的個人崇拜已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
1929年,蘇聯舉國上下慶祝斯大林50壽辰,一些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文章稱頌斯大林是活著的列
寧,甚至不惜歪曲事實頌揚斯大林的功績。個人崇拜之風越演越烈,逐漸成為一種政治思潮。斯大
林被本為神明、真理的化身,當作偶像頂禮膜拜。1938年,經斯大林親自審定,出版了《聯共(布)
黨史簡明教程》,把個人崇拜從歷史上和理論上完全確定下來。個人崇拜現象的出現,是與高度集
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分不開的。個人權力過大,缺少監督機制。此外,還有其社會經濟基礎和認識根
源,小生產經濟和農民意識是個人崇拜的溫床。當然,還有斯大林個人的原因。
當個人崇拜的風氣盛行時,斯大林的一些錯誤觀點和作法,對蘇聯社會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消
極影響。例如,斯大林關於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越來越尖銳化的理論,造成了階級斗爭嚴重擴大
化。1936年至1939年間,蘇聯進行了大清洗運動,大批無辜的黨、政、軍優秀領導人和著名知識分
子,以至普通幹部和群眾遭到了殘酷的鎮壓和迫害,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的破壞和踐踏。
希望採納
3. 經濟體制是什麼意思農村經濟體制為什麼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求一個通俗點的解釋
經濟體制(Economicsystem) 指在一定區域內(通常為一個國家)制定並執行經濟決策的各種機制的總和。通常指國家經濟組織的形式,它規定了國家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各經濟部門之間的關系,並通過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來調控或影響社會經濟流動的范圍、內容和方式等。社會的經濟關系,即參與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各個單位、各個個人的地位和他們之間的利益關系,就是通過這樣的體系表現出來。
三大改造以後以後,我國在農村實行的就是單一的公有制經濟體制,尤其是人民公社化以後,農業生產高度集中,一切財產公有,吃大鍋飯的局面嚴重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阻礙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而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則是對這一經濟體制的一次重大調整,農民可以通過承包合同獲得自主經營的土地,農業生產由以前的集體經營變成了農戶個體經營,農民只要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就都是自己的,大大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使得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
所以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農村經濟體制的重大變革。
4. 什麼是經濟體制,什麼是經濟制度,二者有何區別
經濟體制是指一定社會生產關系藉以實現的形式,即生產關系的具體組織形式和經濟管理制度,反映社會經濟採取的資源配置方式。
經濟制度是指一定社會屬於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它反映生產關系的性質,是區分不同社會形態的基本依據。
區別
一是含義不同:1.經濟制度通常是指一定社會佔主導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即經濟基礎。廣義的經濟制度還指一定社會經濟部門或一個方面的具體制度,如工業、農業制度等。教材是從狹義取意。2.經濟體制是指建立在一定生產關系基礎上的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等的總稱。
二是外延不同:1.經濟制度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這是其核心和基礎;還包括分配製度。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包括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又包括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2.經濟體制主要包括經濟制度、經濟運行機制、市場體系、政府調控體系、產權制度、財政金融體制等。3.在不同的經濟體制下經濟運行機制不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機制包括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經營機制、價格供求競爭等市場運行機制、以經濟法律行政為主要手段的宏觀調控機制等。
三是與社會性質的關系不同:經濟制度是區別不同社會形態的基本依據,反映著經濟最本質的社會特徵。經濟體制、經濟運行機制本身不具有獨立的社會屬性,只是在它們與不同的經濟制度相結合時才表現出不同的性質。正因為如此,同一經濟制度的國家可以實行不同的經濟體制,有不同的經濟運行機制;不同經濟制度的國家也可以實行相同的經濟體制,有相同的經濟運行機制。
四是歷史類型不同:由於經濟制度直接與社會性質相聯系,反映和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可按社會屬性分為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而經濟體制、經濟運行機制直接與經濟形態相聯系,因而基本歷史類型包括自然經濟、商品經濟、產品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其中商品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又可分為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兩類。
5. 什麼叫計劃經濟體制 什麼叫市場經濟體制 通俗點解釋
市場經濟體制是指以市場機製作為配置社會資源基本手段的一種經濟體制。它是高度發達的、與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系的大商品經濟,其最基本的特徵是經濟資源商品化、經濟關系貨幣化、市場價格自由化和經濟系統開放化。
計劃經濟是根據政府計劃調節經濟活動的經濟運行體制。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計劃,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計劃地安排重大經濟活動,引導和調節經濟運行方向。資源的分配,包括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都由政府計劃決定。
(5)如何通俗的理解經濟體制擴展閱讀:
計劃經濟體制的特點:
1、在集中統一的原則下,強調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的結合。
1949年冬到1950年春,中國政府在提出並實行統一財政經濟工作的方針時,強調了高度的集中統一。這是在當時急需穩定物價,克服財政困難等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客觀要求。
2、以計劃管理為主,同時重視市場管理。
建國之初,中國政府曾著力對經濟實行完全的計劃管理。然而,客觀上始終存在著商品市場。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規律並沒有完全取代價值規律,也就不可能用產品經濟完全取代商品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