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才能使我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1.如何使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推動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發展起來,經濟總量大幅度躍升,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也越來越注重「好」。黨的十七大就明確提出了要促進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提出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是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為前提的;提出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並不意味著發展速度問題無足輕重;提出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也是進一步發展的迫切要求。
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未來經濟目標,關鍵在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而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就要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環保節能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加快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完善鼓勵技術創新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法制保障,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市場環境。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注重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使全社會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各方面創新人才大量涌現。
(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全面部署經濟建設時,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取得重大進展,作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的關鍵。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僅是兩個字的改變,而是包含了更加豐富的內容,在涵蓋經濟增長方式的同時,體現了對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理念上的深化,道路上的拓展,國際環境認識上的提升。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我們要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發展理念上要正確處理快與好的關系,不僅要繼續保持國民經濟快速發展,而且要更加註重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努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在發展道路上要根本改變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來支持經濟增長,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三)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帶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中,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現代化新格局。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嚴格保護耕地,增加農業投入,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增加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發展鄉鎮企業,壯大縣域經濟,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提高扶貧開發水平。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改革集體林權制度。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揮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
(四)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黨的十七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並指出,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況且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以對國家、對民族、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五)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
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六)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推進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合作經濟。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七)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是構築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重要路徑。因而創新利用外資方式是提高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迫切需要。要著眼於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引導跨國並購向優化產業結構方向發展,放寬中西部地區外資進入的行業限制。完善並購環境,建立跨國並購的法律體系;繼續優化軟硬體環境建設,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支持外資研發機構與我國企業和科研院校開展合作,更好地發揮技術共享、合作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溢出效應;鼓勵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外包企業承接本公司集團和其他企業的外包業務,提高我國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水平;有效利用境外資本市場,鼓勵具備條件的境外機構參股國內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逐步擴大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規模。
終上所述,要保持我國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健全現代市場體系,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㈡ 旅遊業的發展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1. 積極影響:
(1)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帶動和促進第三產業發展,促進社會進步;
(2)增強國家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向世界輸出民族文化,加深外國人對自身歷史文化的了解。
2. 負面影響:
(1)過度開發旅遊資源可能導致國家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
(2)片面追求旅遊業可能導致國民經濟結構發展不平衡,這將極大地影響國民經濟,不利於國民經濟的穩定。
拓展資料: 一.旅遊經濟特點:
1.經濟寬松
近年來,隨著經濟改革和發展,國家和地方財政收入大幅增加,人民收入也在不斷增加。因此,一方面,更多的資金可以用於發展旅遊業所需的資本投資,另一方面,居民旅遊消費支出也有很大的增長潛力,這些有利的市場條件為彎做中國旅遊業未來幾年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發展空間。
2.政策成熟
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和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地方政府也積極維護和促進旅遊業的發展。西部圓坦大開發戰略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作為根本出發點和切入點。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也為旅遊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導。
3.建設發展
近年來,國家把生態環境建設,結構調整和資源開發結合起來,不斷加強自然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制定了國家生態環境建設規劃,,要求地方各級政府明確建設目標、任務和重點,全面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精心組織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實施退耕還林等工程。堅持生態環境建設與水利水電資源、林牧業、旅遊資源開發相結合的原則,從根本上保證了旅遊業的發展。
4.地方旅遊
以深圳為代表的國內旅遊經濟產業在短短幾年內發展迅速。世界文化主公園、世界之窗等獨具特色的優秀旅遊景點,在國內旅遊發埋腔衡展中發揮了創新和引領作用。每年都會接待大量的國內外遊客,這不僅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也讓人們看到了旅遊經濟在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所有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都是旅遊發達地區。海南、深圳、珠海、東莞、上海、大連、青島等著名旅遊區積極維護和培育旅遊經濟發展。尤其是大連近年來越來越出名,被稱為「北方的香港」。
㈢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兩個毫不動搖的內容是什麼
兩個「毫不動搖」,即「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和 「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人口眾多,經濟底子薄,生產力水平低、多層次、發展不平衡,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要正確處理兩者關系,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
「兩個毫不動搖」,是20多年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也是進一步推進改革發展的可靠保證。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就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就是解放和促進生產力發展,就是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對此我們應當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有更加自覺的行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樣一個偉大創舉,既不是簡單復制國外市場社會主義的理念和理論,也不是照搬西方新自由主義「葯方」和思維。客觀來說,社會主義能否搞市場經濟,西方許多國家和理論界也曾經做過很多探索、實驗和假設。
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以主張「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為基調,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為很多轉型國家開出所謂的「華盛頓共識」的葯方,結果導致了經濟停滯、社會混亂的歷史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