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次新型肺炎,到底對城市的經濟影響有多大
這次的新型肺炎對我們城市的經濟影響是非常大的,有利的也有弊的,但總體來說是弊大於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4,實體店,線下娛樂行業
我們再來看看那些實體店和線下的娛樂行業,這時候如果你出門,你可以去留意看一下,一條街都有好幾家貼著“出租,轉讓”的字樣,還有很多店直接就是關門的,其實看了心裡真的很不是滋味。
我們這里有一家酒吧,平日里生意火爆,就在3月份時我們當地的一家媒體采訪,他們還表示疫情過後要開始加大營銷,不但不會裁員,還會招聘員工,可是一個月後再經過那家店時,卻發現他們也撐不下去了。
㈡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 提下:你認為怎樣才能使我國經濟的損失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已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確診病例,截至5月5日累計確診病例超370萬人,死亡病例超25萬人。因疫情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將2020年全球GDP增速預測從1月份的3.3%下調6.3個百分點至-3%,為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經濟衰退。世界銀行也將東亞-太平洋地區2020年GDP增速預測從2019年的5.8%放緩至2.1%。
疫情對全球經濟運行產生明顯影響。首先,各國採取了封城、停工、隔離等措施,基本停止了必需品生產以外的經濟活動,經濟陷於停滯。其次,國際貿易嚴重萎縮,降低全球經濟潛在增速。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貿易將縮水13%至32%,可能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水平,而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進一步帶動外需下降,給外貿部門帶來較大壓力。第三,大部分產業短期「休克」,對全球供應鏈關鍵節點造成影響。近幾十年來,全球一體化大生產成為全球經濟增長重要來源,各國經濟活動停滯容易引發全球供應鏈受阻甚至中斷。第四,疫情還影響了全球投資者預期,國際金融市場「黑天鵝」事件頻發。3月份美股大幅下跌四次觸發熔斷機制,4月20日國際原油期貨結算價歷史上首次跌至負值,金融風險與實體經濟低迷疊加共振。
疫情對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一是企業生產經營安排受到影響。春節假期延長、延遲復工減少了有效工作日,部分省市限制交通也影響了生產所需的人員和物資流動,有關損失已在一季度GDP增速中體現。二是需求面指標同比放緩。今年以來,零售、餐飲、旅遊等消費支出明顯下降,疫情還深刻影響了經濟主體行為,特別是消費者可能較長時間減少到商場、影院等人流密集場所的消費。三是外部輸入型風險將繼續沖擊國內經濟。國際貿易受阻的狀況短期難以改善,外需可能繼續下降,進一步拉低我國經濟增速。總的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多措並舉,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達產,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一季度末,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接近全面復工,全國多地餐飲、酒店等企業也陸續恢復營業,交通物流進一步恢復。3月份以來經濟數據已有所好轉。
但也需關注以下風險,一是全球疫情持續時間及負面影響可能超預期。歐美發達國家疫情仍然嚴重,重啟經濟的努力效果需要觀察。部分發展中經濟體、農產品出口國新增確診上升較快,全球疫情未來走勢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二是主要經濟體高度寬松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效果和溢出效應需密切關注。貨幣和財政政策僅能對沖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未來全球經濟復甦態勢及金融形勢根本上仍取決於疫情防控進展,非常規政策的負作用也會逐步顯現。三是國內經濟仍面臨較多挑戰。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居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上升,產業鏈復工復產的協同配合有待增強,主要農副產品保供穩價需不斷夯實。四是我國國際收支和跨境資金流動也存在不確定性。一方面,主要經濟體央行大幅放鬆貨幣政策加之我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領先,人民幣資產較高的收益和相對的安全性可能吸引跨境資金流入。另一方面,外需持續走弱、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也可能引起出口減少和跨境資金流出。
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把握好政策出台的力度、節奏和重點,處理好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防風險、控通脹的關系,保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並略高,以適度的貨幣增長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多渠道做好穩預期工作。加強國際政策協調,有效防控國際疫情的影響。同時,堅持底線思維,對可能的外部風險保持高度警惕,前瞻性做好政策儲備,促進國民經濟穩健運行。
㈢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有什麼經濟影響
一、可能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疫情出現後,盡管各國採取措施應對疫情蔓延,包括對疫情嚴重地區採取入境管制、旅行禁令、取消大型賽事、停工停產等措施,但仍有可能演變為一場「大級友耐別疫病」。全球正常的生產貿易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加大全球經濟下行者帆壓力,甚至造成衰退。
二、全球市場震盪。全球疫情加速擴散引發恐慌情緒,全球主要股指下跌。過去一周,歐洲斯托克50指數、倫敦金融時報股價指數、巴黎CAC40指數、法蘭克福DAX指數等均暴跌11%~12%左右,美國道瓊斯從近期最高點已暴跌14%,美股恐慌指數(VIX)一周內翻倍。雖然疫情對股市的沖擊是短暫的,但若疫情持首告雹續蔓延,全球股市將進一步受挫。
三、沖擊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全球化生產和交易網路中,疫情防控帶來的停工減產及延遲復工,將加大全球供應鏈風險。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是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樞紐,2019年中國製造業佔全球製造業總產出的比重約為30.9%。2020年2月,中國PMI大幅下降。
四、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勢力借勢猖獗。在發達國家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西方一些國家政客從狹隘的政黨和個人利益出發,操縱輿論和民意,一些國家出現種族、民族、國別等身份歧視。
五、疫情全球持續擴散。如果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疫情控制不好,全球經濟有可能遭遇重創,其嚴重程度可能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之後的歐債危機,國際貿易可能衰退,全球產業分工體系或將受到破壞。
㈣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國內多個行業都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其中對餐飲業、旅遊業、交通運輸業、教育行業等行業的沖擊可以說是最大的。
疫情期間,國內絕大多數省市均關閉了餐飲業,餐飲消費收入成斷崖式下跌,部分餐飲門店破產倒閉。旅遊業進入了「冬眠」期,國內各大旅遊景點遊客稀少,賓館遊客入住率跌入谷底。
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採取封城,封路和封居住小區等策略後,人員出行受到限制,鐵路交通,航空運輸,公路客運均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另外國際航班班次也大為減少,交通運輸業經濟損失較大。
對進出口型企業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進口零部件進來難,出口零部件難出去的矛盾和問題較為突出,部分出口型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也是較大的,其中,對教育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時至今日,除初三因要中考開學外,幼兒園、小學、初一和初二開學的極少;高中除高三學生大多恢復了上課外,高一、高二學生也大多未開學;大學開學率仍舊不高。
對文化和體育界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原定體育賽事因疫情被取消或延期舉行;原定文藝演出大多由直播改為錄播,現場觀眾席基本上無觀眾。另外,疫情較重地區因大多數醫院病房都改造為新冠肺炎病房,非新冠肺炎患者就醫難的問題比較突出,這類患者因醫療資源擠兌。
有少數人未能及時住進醫院就醫,導致個別患者病情加重而去世,這一點是比較遺憾的,有點令人惋惜。另外,民眾的就業率有所下降,降低薪資在部分企業還時有體現,造成部分百姓收入有所減少,甚至極少數人至今還無收入來源,只能靠政府的救濟度日。
其他方面:
另外,受疫情影響,國內人口流動相對偏少,少數企業用工短缺的矛盾和問題比較突出,等等。這些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㈤ 二十項重點舉措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了哪些影響
㈥ 境外新冠肺炎的不斷增長將會對全球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世界經濟體會發生轉移、經濟格局會重新洗牌、經濟發展會迎來新的機遇。“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未來會更好吧!
病情時期,世界經濟下落是有跡可循的,但是這次病情結束後,民眾消費會有一段爆發期,即簡單點就是憋久了得放肆一下,雖然是短時間的。
㈦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經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了控制疫情,國家採取了停工停產、居家隔離等一些政策,很多人面臨失業,給我國的實體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沖擊。
實體經濟,指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立身之本,是人通過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創造的經濟。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
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經濟產生的影響:
1.我國第一季度的GDP同比下降6.8%(國家統計局),開創自改革開放以來最低的增幅。
4.由於疫情,不能出省甚至出市,有很多有疫情的地區採取就地隔離,對旅遊業的經濟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5.在當時的疫情之下,我國的製造業也面臨巨大的困難。疫情先是降低國民的消費熱度,比如疫情造成國內服裝需求量減少,於是服裝行業陷入困境。零售品銷售額巨幅下降,輕工業受影響。從需求端來看,紡織服裝,電子商品、傢具、家電需求量下降,從供給端來看,廠房勞動密集型高,所在地處於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大省,這是製造業要面臨的問題。
6.雖然在短期內,餐飲業會面臨破產、倒閉等問題。但長期來看,餐飲、旅遊、文娛這些服務業所受的長期影響不是特別大,畢竟,即便現有的企業虧損倒閉,也動搖不了服務業的根本,因為一旦疫情過去,這些行業的需求還是會重新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