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為什麼中國經濟要進行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啊還有怎樣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呢
中國經濟這駕疾馳30年的馬車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結構長期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現在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失衡;農業基礎薄弱、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後,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城鎮化、中西部地區發展滯後。
資源消耗偏高,環境壓力加大等。專家指出,當前世界經濟正處於結構大調整時期,無論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都希望通過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也要抓住這次機遇,完成自身的經濟結構轉型和升級。
(1)經濟發展是如何改變社會結構的擴展閱讀:
(1)從一定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來考察,則主要通過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經濟成分的比重和構成來表現。
(2)從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再生產的各個方面的組成和構造考察,則包括產業結構(如一、二、三次產業的構成,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構成等)、分配結構(如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及其內部的結構等)、交換結構(如價格結構、進出口結構等)、消費結構、技術結構、勞動力結構等。
(3)從所包含的范圍來考察,則可分為國民經濟總體結構、部門結構、地區結構,以及企業結構等。
(4)從不同角度進行專門研究的需要來考察,又可分為經濟組織結構、產品結構、人員結構、就業結構、投資結構、能源結構、材料結構,等等。
㈡ 19涓栫邯40-70騫翠唬錛屼腑鍥界ぞ浼氱殑緇忔祹緇撴瀯鍙戠敓浜嗗摢浜涘彉鍖栵紵鍙樺寲鐨勫師鍥犳槸浠楹
緇忔祹緇撴瀯浠庡畬鍏ㄧ殑鑷緇欒嚜瓚崇殑鑷鐒剁粡嫻寮濮嬪悜孌栨皯鍦扮粡嫻,璧勬湰涓諱箟甯傚満緇忔祹杞鍖杶
鍘熷洜錛1銆佸栧浗璧勬湰涓諱箟鐨勪鏡鐣ヤ嬌寰椾腑鍥借嚜鐒剁粡嫻庨愭笎瑙d綋
2銆佷腑鍥界殑鑼躲佷笣絳夌墿鍝佺殑鍑哄彛瀹㈣備笂淇冭繘浜鍟嗗搧緇忔祹鐨勫彂灞曪紝鐡﹁В浜嗚嚜鐒剁粡嫻
3銆媧嬪姟榪愬姩鐨勫紑灞曚篃鎺ㄥ姩灝佸緩緇忔祹鐨勮В浣
4銆19涓栫邯鍏涓冨嶮騫翠唬錛屼腑鍥芥皯鏃忚祫鏈涓諱箟璇炵敓錛岃祫鏈涓諱箟鐢熶駭鏂瑰紡鍦ㄤ腑鍥藉嚭鐜皛
㈢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表現在哪些方面
表現:
①鴉片戰爭後,隨著外國商品的大量湧入,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②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方式,中國近代企業誕生。
③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原因:
①鴉片戰爭後,中國被捲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之中,外國資本主義生產力的沖擊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主要原因。
②中國絲、茶等農副土特產品大量出口,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瓦解著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
③在洋務運動中,中國出現的第一批近代企業,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④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經濟瓦解的過程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誕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中國出現。
㈣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發生怎樣的變化
一,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鴉片戰爭後,隨著外國商品的大量湧入,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二,近代工業的創辦。洋務運動過程中,洋務派引進了西方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方式,創辦了一批近代工業。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業利潤的刺激和洋務運動的誘導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㈤ 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經歷了哪三個主要階段
一、中國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
1.鴉片戰爭以後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
2.第二次鴉片戰爭後
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向內地,方便了它們傾銷商品、掠奪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使中國難以抵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
3.甲午中日戰爭後
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
二、中國近代工業的興起
1.近代軍事工業的創辦
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設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經營的天津機器製造局。
2.近代民用工業的創辦
洋務運動後期,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洋務派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規模較大的有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設立的開平煤礦、張之洞在湖北設立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等。
三、近代外來企業在中國的發展
1.鴉片戰爭後,來華商船增多,為了維修船舶,外商投資擅自設立船塢。為掠奪中國的原料和勞動力,外商創辦了各種加工廠,如磚茶廠、繅絲廠等。
2.從19世紀60年代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在中國投資經營輪船公司,如美國旗昌輪船公司、英國太古輪船公司等。
3.甲午中日戰爭後,由於《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其他列強援引「利益均沾」的條款,爭先恐後在中國開設工廠。這些廠礦企業的特點是:資金充足,規模大,技術新,管理先進,產量高,成本低;在中國近代廠礦企業中,居於壟斷地位。這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4.《辛丑條約》簽訂後,帝國主義擴大了在華投資辦廠的規模。
5.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帝國主義擴大對華資本輸出,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金融財政和重工業。
6.1938年,日本在中國成立「華北開發會社」與「華中振興會社」。日本侵略者將礦業、鋼鐵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等定為「統制」事業,由日本公司專營。
7.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不同情況接收了帝國主義在華企業,肅清了帝國主義在華經濟侵略勢力。
8.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採取合資經營、外商獨資經營等多種形式吸收外資。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在中國發展起來。
四、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歸宿
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
(1)條件: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一方面摧殘了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截斷了中國資本主義獨立發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分解著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擴大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某些客觀條件和可能。
(2)標志: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開始引進外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機器,投資於近代企業,中國資本主義工業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興起。如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縣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都是早期著名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2.初步發展(19世紀末)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客觀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清政府為了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出現了一個興辦工業的浪潮。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
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1912~1919年)
(1)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②辛亥革命使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南京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激發了他們投資近代工業的熱情。③民國初年出現各種實業團體,形成了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新熱潮。
(3)特徵:這一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雖然取得較大的發展,但仍然受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徵,主要表現為:
①民族工業的發展主要是在輕工業方面,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②民族資本與外國資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國主義的控制下,民族工業不可能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③民族資本與封建經濟相比,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絕對優勢,這使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極大的束縛。一些資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業投資的同時,並不放棄土地和其他封建剝削。
4.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挫折
(1)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實行統制經濟政策,民族資本受到官僚資本的擠壓和摧殘。
(2)解放戰爭時期,美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形成獨佔地位,這對中國的民族資本是個毀滅性的打擊。
5.中國民族資本的歸宿
新中國建立後,合理調整工商業,使民族資本又獲得一次大發展。1953~1956年,我國完成了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民族資本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5)經濟發展是如何改變社會結構的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工業是指在1840~1949年間在中國設立的使用機器和機械動力生產的製造工業,中國近代工業主要的特徵是短暫、快速、發展迅猛。
近代工業的發展雖然已取得了很大成績,也基本把中國推進了近代社會的大門,但由於這個進程不是中國近代因素不斷積累的結果,而是在西方資本主義沖擊下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因此它一開始就呈現出了有違近代工業發展一般規律的畸形特徵。
㈥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表現在哪些方面其原因有哪些
一、小農經濟解體
1.原因
(1)主要原因:資本主義的入侵。
(2)前提條件:國內市場的擴大。
(3)自身局限:小農經濟自身的脆弱性和落後性,抵擋不了先進的資本主義經濟的沖擊。
2.表現:鴉片戰爭前,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中國一直占統治地位。鴉片戰爭後,在外國商品的沖擊下,傳統的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開始解體。
3.影響:
(1)自然經濟是封建社會的基礎。自然經濟的解體、商品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沖擊著封建制度。
(2)為民族經濟的發展准備了自由勞動力、市場和資金,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3)是列強侵華的結果之一。中國社會的商品化程度雖然增加了,但是中國逐漸依附於世界資本主義體系
㈦ 急急急 從19世紀40~70年代,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19世紀40-70年代,應該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外國侵略者強迫中國開放通商口岸,降低關稅,擴大商品輸出,使得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在19世紀60年代起加快了解體。
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對小農經濟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瓦解了自然經濟的基礎,破壞了城市手工業和農民的家庭手工業;另一方面又促進了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自然經濟的破壞,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華僑等,投資於近代工礦企業;部分手工工場開始採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走向: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在客觀上刺激了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但外國資本主義和中國的封建勢力不會任民族工業自由發展,相反,它們對民族工業進行壓迫和束縛。因此,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道路艱難而曲折。
㈧ 緇忔祹鍙戝睍甯︽潵鐨勭粡嫻庣粨鏋勫拰紺句細緇撴瀯鐨勫彉鍖栧寘鎷鍝浜涖
榪欎簺鍙樺寲鍖呮嫭錛
1錛浜т笟緇撴瀯鐨勪笉鏂浼樺寲銆備富瑕佽〃鐜頒負浜т笟緇撴瀯鐨勫彉鍖栥
2錛屽煄甯傚寲榪涚▼鐨勯愭ユ帹榪涖
3錛屽箍澶у眳姘戠敓媧繪按騫崇殑鎸佺畫鎻愰珮銆
4錛屽浗姘戞敹鍏ュ垎閰嶇姸鍐電殑閫愭ユ敼鍠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