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國際與國內的創意經濟現狀如何

國際與國內的創意經濟現狀如何

發布時間:2024-04-22 07:26:11

❶ 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我們有哪些經驗和問題

繼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以後,黨的十七大報告又進一步明確提出「文化軟實力」的概念,並明確強調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在文化軟實力提升和文化影響力增強的過程中,當今時代與過去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盡管依靠政府主導、政府補貼的傳統「文化交流」模式仍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文化出口的意義變得更為重要。
發達國家在依靠文化出口提升文化軟實力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早在「一戰」期間,美國便極力推動本國電影佔領世界電影市場;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在《關於文化外交的新構想》中,明確提出「動漫外交」戰略;2006年1月17日,韓國總理李海瓚主持會議,專門討論的是「韓流」產品世界化問題。美國大片、日本動漫、「韓流」電視劇等等,都是在國際文化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文化產品,這些文化產品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依靠的恰恰是文化出口的方式,它們能夠佔領世界文化市場,其中當然有著政府這只「看不見的手」的背後推動,但更重要的是文化產品本身的強大競爭力。
第二,大城市(尤其是首都城市)在一國文化影響力提升過程中發揮著領頭羊的作用。
吉布森等人的研究表明,當代文化生產在城鄉之間有著巨大的差別,在就業、投資、產業集結等方面,大都市佔據主導地位,並且,首都城市遠遠高於非首都的其他都市。在美國,50%以上的文化產業從業人員集中在人口100萬以上的都市裡,更嚴格地說,主要是集中在兩個中心:紐約和洛杉磯。1998年,悉尼在文化產業方面提供的就業機會佔到整個澳大利亞的30%以上,而悉尼文化產業的產值佔到整個澳大利亞的32.2%。 從就業方面看,倫敦占整個英國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的26.9% 。瑞典的文化經濟從業人員(佔全國職位總數的9%)大多集中在斯德格爾摩 。在日本,東京文化產業的從業人數占日本文化產業就業總數的16%。進入21 世紀以後,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更是呈現出跨國資本運作、產業結構高度提升、產業分布組群化態勢,在一些國際性的大都市周邊產生出帶有全球意義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北京未來的工作重點。2006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為812億元,佔GDP比重10.3%,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北京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作為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首都城市,北京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一個正確選擇。在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向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面向國際市場、推動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提升,會對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
一、北京增強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競爭力優勢明顯
(一)豐富、多元的文化資源
作為一個有著800 多年建都史、2000多年歷史的城市,北京有著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北京不僅有故宮、頤和園等豐富的以物質為載體的文化,更有京劇、曲藝、美術工藝、傳統醫葯、民俗等燦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使北京有了自己獨特的符號,有了可供挖掘的歷史文化金礦。除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外,北京也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交匯處,並在這種多元交匯中呈現出獨特的文化特色。北京有以中關村為代表的數字等高科技文化,有全國最大規模的書畫、古玩等藝術品市場,更有全國最高水平的文體演出盛事。
豐富、多元的文化資源,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北京諸多文化行業在全國獨占鰲頭:北京地區出版的圖書約佔全國總量的1/2,音像製品佔1/3,期刊佔1/4,報紙佔1/5,電視劇出品(部)集數和電影產量佔全國1/3 以上。在出口方面,北京文化創意產品出口規模也日益擴大,尤其是軟體、圖書、影視等行業的產品出口量居全國前列。2001年北京文化產品出口量約佔全國的30%;2004年約佔40%,年增幅20%以上。2006年北京實現海關軟體出口3.56億美元,佔全國海關軟體出口的1/3。
(二)創新能力全國領先
創新能力是當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北京作為全國首都,不僅具有豐富、多元的文化資源,在科技創新、知識創新等方面也都位居全國前列。在專利授權量方面,2000年北京的專利授權量為5905件,2006年為11238件,增長了90.2%,其中發明專利2000年為1074件,2006年為3864件,增長了259.8%;在科技獎項獲得方面,2005年,北京地區共獲國家科學技術獎75項(通用項目),占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總數247項(通用項目)的30.4%。
北京的知識創新能力大大高於其它地區。在R&D投入上,2005年,北京科研機構共獲得科技活動經費735億元,佔全國科技經費的14%,高居全國各地區之首。另外,北京的R&D投入逐年遞增, 2006年達到5.8%,超出了同期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在科研項目上,北京地區近年來承擔了大量的國家級科研項目,各項研究項目排名和經費使用均為全國第一。2004年承擔的基礎研究計劃158項,佔全國的41.7%,使用經費4.8億元,佔全國的46.1%;承擔的863計劃1227項,佔全國的 32.1%,使用經費27.9億元,佔全國的30.0%;承擔攻關計劃716項,佔全國的35.1%,使用經費20.0億元,佔全國的13.4%;承擔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176項,佔全國的12%,使用經費1.1億元,佔全國的13.4%。總之,北京的知識創新能力強大,在全國的優勢十分明顯。
(三)豐富的文化創意人才資源
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 創意資源豐富, 聚集了一大批享譽全國的文化名人、文學家、藝術家和大量創意人才。全國有400多個科技信息類研究院所及科技信息網路中心,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地區。北京地區擁有獨立信息機構50多個,佔全國的10.7%。根據《2006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的數據,2005年北京地區擁有高等院校89所,科研機構350所,有科研活動的單位數目6481家,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有254家。北京市的人力科技資源佔全國總科技人力資源的9.24%,其中高校科研人員和科研機構人員數量高居全國第一,遠遠超過其他地區。此外,北京每10萬人中,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有1.7萬人,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北京兩院院士有706人;北京擁有全國1/3的研究生院、國家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北京培養的博士後佔全國的1/3。豐富的文化創意人才資源,為北京做大做強文化創意產業, 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堅強的後盾。
(四)首都優勢
北京作為首都,意味著被賦予了一個代表中國的象徵符號,這個符號給北京帶來的是一種巨大的吸引力和輻射力。首都優勢是北京所特有的財富,是國內任何城市不可比擬、無法相爭的無形資產。首先,首都優勢為北京帶來了巨大的「注意力」資源,這種「注意力」資源在當代社會可以形成一種強大的無形資產。其次,首都優勢為北京帶來了龐大的各種消費人流,其中,國內外高端人士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龐大的高端人員流動數量,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再次,首都優勢為北京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形態的發展提供契機。如北京近年來興起的會展業、總部經濟,包括2008 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帶來的奧運經濟,主要是靠首都優勢實現的。
(五)文化創意機構數量眾多,文化創意集聚區初具規模
《北京藍皮書》的相關數據表明,目前在全國573 家出版社中,有237 家在北京,佔全國出版社總量的41.36%,而從出版量、種類上,北京市的圖書出版業所佔比例將近全國的一半,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提高。由於北京擁有全國最集中的作者資源、媒體宣傳資源和市場影響力,近年來,全國各地出版發行集團都紛紛北上,在北京建立分支機構,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在北京成立貝貝特公司、長江文藝出版社成立北京發行中心、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成立世紀文景圖書公司等,這些都已經成為全國性的知名品牌。此外,相當一批外地的民營圖書公司,也將企業總部遷往北京或在北京開展業務,如山東世紀天鴻、廣東天時音像、福建廈門光合作用書房,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文化工作室等。
北京目前已經形成了海淀園的中關村文化創意產業先導基地、石景山數字娛樂產業基地、雍和文化園、電子城798 文化基地、北京DRC 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等多個創意產業集聚區。另外,東城區文化產業園區、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三辰卡通動漫網游產業基地、朝陽公園文化園區等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正在規劃建設之中。
(六)奧運機遇
加拿大學者約翰·弗里德曼指出:「奧運會已經遠遠不只是(像始創時那樣)關乎運動技能,至少從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開始,它已經變成了一樁大買賣。奧運會不僅把整個世界的注意力引向主辦城市,而且正如所期盼的那樣,在當地零售商、旅店以及其他服務者的口袋裡留下了上億的美鈔。」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不僅能夠為北京帶來巨大的直接經濟效益,更有長遠的後續影響。奧運會使世界的目光集中在北京,為展示北京傳統和東方文化神韻,擴大國際交流,推動北京文化創意產業與國際對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發展的不足與隱憂
在北京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近年來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國際影響力有了較大提升。但是,與紐約、東京、巴黎等國際化大都市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在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一)戰略定位有待明確,整體戰略布局尚未形成
在全球化語境中,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應以世界大都市作為參照與直接競爭對象。因此,面向全球的、整體性的文化創意產業戰略定位、戰略布局非常重要。目前,北京市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已經開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就整體而言,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國際化定位尚不明確,整體戰略布局尚未形成。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在區域、全球應處於何種位置?面對倫敦、紐約、東京等文化創意產業發達的國際大都市,北京應採取何種戰略步驟以應對其競爭?在起步較晚的情況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如何發揮後發優勢?等等,對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戰略定位、發展路徑和實施步驟。
(二)文化創意產業主體實力較弱,國際競爭力不足
企業是文化產品的製造者和推廣者,也是文化市場的開拓者,是文化市場的主體和跨國經營的承擔者。沒有名牌的企業就不可能打開國際文化貿易的局面,更不可能形成國際文化的競爭力。競爭,實際上是企業實力和創造力的一種較量,培育和造就名牌文化創意企業是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任務之一,唯有下工夫培育一批文化的名牌企業,才能擔當起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競爭的重任。目前,北京的部分文化創意企業已經初具規模,在國內市場居於領先地位。但是,如果放眼全球,將時代華納、迪斯尼等大型跨國集團作為比照對象,這些企業無論在規模、效益還是品牌方面,都難以與之直接競爭。
(三)配套服務有待健全
目前,我國文化創意企業大多將眼光放在國內市場,原因有三:第一,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文化市場已經形成了龐大的規模,僅面向國內市場便可獲得足夠利潤;第二,由於文化歷史悠久和前期市場培育不足的原因,我國文化產品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往往遭受較大的文化折扣,文化企業採取外向型發展會面臨較大的風險;第三,我國文化創意企業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普遍缺乏資金、信息、管理經驗和業務渠道,難以參與國際競爭。因此,我國外向型文化出口企業至今仍難以形成規模,難以獲取規模經濟效益,而規模經濟效益恰恰是文化產品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北京集中了大量的文化創意企業,這些企業在北京市場也面臨嚴峻的競爭壓力,有很多企業迫切需要立足北京、面向國際市場,但是,由於政府有關部門配套服務不夠完善,使得它們在走向國際市場時面臨資源、渠道、資金、法律服務等方面的諸多問題。
三、增強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的對策建議
(一)從城市營銷的高度,制定增強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的整體戰略
全球化時代,城市間競爭日益加劇。在這種情況下,城市營銷的理念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大城市的重視。「城市營銷」概念來源於菲利普·科特勒的「國家營銷」概念。科特勒認為,國家其實是由消費者、製造商、供應商和分銷商的實際行為結合而成的一個整體。因此,國家也可以根據自身優勢,像一個企業那樣用心經營。由國家營銷概念衍生而來的城市營銷也力求將城市視為一個企業,將城市各種資源、產品和城市整體形象以現代市場營銷的方法進行推廣。
城市營銷是一個綜合概念,它是包括城市資源、產品、企業、品牌、文化氛圍、投資環境乃至城市形象的全方位的營銷。城市營銷有三種主要的營銷方式:一是「景點」營銷,二是「項目」營銷,三是系統整體營銷。無論「景點」還是「項目」,都是靜態的、局部的城市營銷方式,只有系統整體營銷才能真正體現城市整體形象和特徵。
當今時代,在城市系統整體營銷過程中,文化創意產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首先,隨著當代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城市(尤其是國際大都市)至關重要的產業型態。第二,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能以直觀形象的方式體現城市風貌和城市精神。第三,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強大的整合作用,可以形成相關產業鏈,從而帶動相關產業鏈的整體營銷。第四,文化創意產業對良好創意的孵化作用,也會為城市營銷方式的更新產生推動。
目前,在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已經充分認識到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意義,但並未將其與城市營銷的整體進行整合。我們認為,在政策指定和實際運作過程中,應從城市營銷的高度,制定增強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的整體戰略,解決觀念、機制和策略三個層面的問題。
在觀念層面,應該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觀與城市營銷觀念結合起來。在文化創意產業戰略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城市」的整體意識和「營銷」意識。文化創意產業強調創意的核心地位,強調它在城市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城市形象提升過程中的整合效應,這是它與文化產業概念不同的關鍵所在。文化創意產業戰略的制定和實施,也要始終貫穿北京作為一個「城市」的整體意識。「營銷」意識就是要變被動為主動,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真正把城市整體形象「營銷」出去。就國內目前的情況來看,對營銷和貿易環節的忽視是一個普遍問題。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必須充分貫穿營銷意識,將推動北京文化創意產品走向國內和國際市場作為重要戰略環節。
在機制層面,應充分建立相關激勵機制和制約機制,推動表現北京城市形象的文化創意產品「走出去」。在目前中國文化貿易出於嚴重逆差的情況下,北京文化創意產品「走出去」既關乎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也會對其他城市和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起到示範作用。建立鼓勵相關文化創意產品「走出去」的激勵機制,同時建立防止內部企業惡性競爭的制約機制。鼓勵充分體現北京形象的文化創意產品生產,對好的文化創意產品給予獎勵或補貼。建立相關協調機制,打破行業間、產業間的各種壁壘,以文化創意產業為龍頭,以相關產業鏈為主體,以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和創造力為目標,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牢固樹立「北京創意」的品牌。
在策略層面,在挖掘本市傳統文化資源的同時,也應充分運用現代媒體和現代市場策略。北京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這是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優勢,也是北京城市營銷過程中的重點所在。在大眾文化成為主要文化型態、文化貿易成為大勢所趨的時代,這種傳統文化資源優勢必須與現代媒體相結合,以此激活傳統文化資源,並通過現代市場營銷策略使之為世界所認知和了解。在文化創意產品的生產策略上,應強調以現代方式激活傳統文化資源。在市場策略上,應變被動的「請進來」為「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在品牌策略上,應變單純的產品品牌為「北京品牌」,以體現北京城市形象為核心,形成相關的系列品牌。
(二)盡快落實各項鼓勵政策
自北京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以來,出台了各種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鼓勵政策。在2006年10月發布的《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中,對促進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出口採取了出口退(免)稅、獎勵優秀出口企業、培育營銷網路體系等各個方面的鼓勵政策。從現有情況看,這些鼓勵政策仍存在著規定不完善、落實不到位等種種不足。有關部門應根據產業、企業的現實,盡快落實資金、稅收、法律援助、咨詢服務等有關政策,使得各種鼓勵不僅僅停留在文字上。
(三)整合產業資源,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對接,形成合力
從已有的經驗來看,那些具有強大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文化創意產品,並不僅僅是因為產品本身的優勢。在走向國際市場的初期,其背後往往存在政治和經濟這兩只「看不見的手」的強力推動。在政治推動方面,發達國家往往通過政治壓力促使目標市場國開放本國文化市場,比如,美國便是利用WTO談判等手段極力推動本國文化產品出口。在經濟方面,那些國際競爭力強大的文化創意產品背後往往有著其他產業資本的推動,索尼、哥倫比亞、迪斯尼等大型跨國集團是這方面最好的例證,它們都是以強大的經濟實力為依託,使得文化創意產品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發揮「火車頭」的作用。由此可見,沒有強大的政治經濟力量作為依託,文化創意產品很難在國際市場「一枝獨秀」。
由於綜合國力和中國發展理念等方面的原因,北京文化創意產品在增強國際影響力的過程中,藉助政治壓力不太現實。較為現實的做法是: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的對接,吸納其他產業領域的資金、營銷網路等資源,形成合力。這樣,一方面可以解決文化創意產品與服務走出去過程中急待解決的各種資源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發揮文化創意產業的「火車頭」作用,形成完整產業鏈條,從而實現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雙贏。
(四)完善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機制,為國際貿易人才轉軌提供便利
龍永圖先生在談到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幾個關鍵問題時指出,中國文化產業「需要有國外生活、工作背景,取得過成功經驗的,比較熟悉國外的製作方式、營銷渠道、發行放映的人才」 。相關人才缺乏,已經成為制約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提升的瓶頸之一,北京也不例外。
目前,北京有多家高校開設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國際文化貿易等相關專業課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相關專業的設置過程中,我們更多地是注重相關文化、傳媒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培養,在與經濟、貿易對接方面存在較大欠缺。今後,在專業和課程設置方面,應著力解決文化與經濟、貿易的對接,培養真正的「復合型」人才。
在完善相關專業和課程設置的同時,也應為外貿人才的交流、轉向提供便利。與文化貿易相比,我國在其他產品貿易方面的經驗和成就更多。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經驗積累,我國在農產品、紡織品等領域擁有大量能夠熟練從事國際貿易和應對相關問題的高端人才。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對外文化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充分利用其他領域已經成長起來的貿易人才是一條值得嘗試的捷徑。對內,可聯合文化、外貿等有關部門,對優秀貿易人才進行登記備案,根據其意向選擇對其進行文化創意產業的有關培訓;對外,可由政府部門牽線,促成國內機構與國外文化企業的聯合、交流,邀請有關人員為國內非文化產業方面的高端貿易人才進行培訓。另外,也可設立專門的培訓和資格認證考試,定期組織其他領域的國際貿易人才參加。
(五)明確目標市場定位,針對目標市場加強調研與合作
一般物質產品的消費具有人類共通性,比如,中國紡織品物美價廉,這一點對於所有國家都是如此——不管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非洲落後國家。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將按照同一質量標准進行生產的紡織品出口到不同國家。然而,對於文化創意產品來說則並非如此。文化創意產品以其中蘊涵的文化內容為根本,文化創意產品的內容若與目標市場國的價值觀、審美趣味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馳,該文化產品就不可能在目標市場國取得成功。因此,在推動北京文化創意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應首先明確目標市場定位,並針對目標市場加強調研與合作。
早在1927年,美國商務部便發布過一份由駐華使領館人員提供的中國市場調研報告,該報告對「中國電影趣味」的把握相當細致,特別提醒製片人「三角戀愛和兩代人沖突的題材因違反傳統倫理而不受中國人歡迎」,還將「大團圓」、「善惡分明」等歸納為美國電影能夠占據中國市場的原因。對目標市場國文化習慣、文化市場的深入了解,是美國文化產品能夠風靡世界的原因之一。
在推動北京文化創意產品走出去的過程中,也必須有針對性地了解目標市場國的文化習慣和文化市場狀況,做到有的放矢,根據目標市場國的實際情況製作、發行文化產品,從而做到事半功倍,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在具體措施方面,可組建專業性調研機構,對世界各國文化市場進行深入調研,定期發布各國市場調研報告,供業界參考;在行政審批的過程中,也可將歸國後提供演出總結報告、參展總結報告等國外市場信息作為條件,收集國外文化市場的有關情況,既方便管理部門的宏觀統籌,也能在以後的有關申請中向申請企業提供建議和指導。
中國古人雲:「借勢勝於造勢,借力強於發力。」加強與目標市場國的合作,挖掘合作方的資源優勢,為我所用,將對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著力培育一批國際知名的大型文化創意企業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文化貿易的主導地位開始從一國政府轉向跨國公司。新聞集團、時代華納、迪斯尼等大型跨國文化集團在國際文化市場中的壟斷地位十分明顯。在規模經濟效應的作用下,這些大型跨國集團可以集中資本、技術和人才的優勢,形成具有知識產權的產品鏈,然後以多種形式向全球的文化市場大量推出,獲得競爭的優勢。在跨國公司成為全球文化貿易真正主體的今天,國際文化市場競爭也成為一種「巨人」之間的競爭,如果沒有自己的大型跨國文化公司,將難以真正實現「走出去」的戰略目標。
鑒於北京市文化創意企業規模普遍不大,綜合實力不強的問題,應鼓勵本地企業之間、本地企業與國外企業之間的並購、重組,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企業集團。在企業整合充足的過程中,應將行政性整合與市場整合加以統一,使企業整合之後真正能夠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益,改變國內文化企業整合的政府運作模式,以免形成「大而不強」的局面。

閱讀全文

與國際與國內的創意經濟現狀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發生洪水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瀏覽:222
省考經濟學怎麼樣 瀏覽:306
還有哪些古人學習的故事 瀏覽:419
陽邏幸福人家在哪個小區 瀏覽:626
愛情故事有哪些渣男 瀏覽:622
幸福在哪拼音怎麼寫 瀏覽:123
股份經濟合作社什麼性質 瀏覽:832
事業編眼睛怎麼體檢 瀏覽:464
一個溫馨幸福的家怎麼畫 瀏覽:388
還有哪些小英雄的故事的題目 瀏覽:287
過去四大美女都是什麼臉型 瀏覽:59
權杖7正位事業上是什麼意思 瀏覽:511
事業編7級如何進到6級 瀏覽:721
為什麼自律的人是幸福的 瀏覽:359
濱湖區漁港經濟怎麼樣 瀏覽:471
如何避開現代婚姻的傷害 瀏覽:89
寓言故事卡通簡筆畫怎麼畫 瀏覽:946
幸福苗圃一平方多少錢 瀏覽:82
中國古代愛情詩有哪些類型 瀏覽:661
事業單位報到證丟失了怎麼辦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