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模式與類型有哪些
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模式與類型 :
1、初級產品出口戰略
2、進口替代戰略
3、出口替代戰略
4、工業趕超戰略
5、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戰略
B. 區域發展戰略
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區域發展呈現多樣化的發展態勢。為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通過不斷探索,黨中央研究形成了新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區域發展呈現新動向和新趨勢,區域發展戰略內涵更加豐富(圖7–1)。綜合起來,我國區域發展戰略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從頂層確定了我國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部署。為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中央於1999年做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決策,2003年做出了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決策,2006年做出了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決策,形成了國家關於區域發展的戰略體系。「十一五」規劃綱要將其概括為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簡稱「四大板塊」戰略),即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形成東中西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黨的十八大確定: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1]。
二是主體功能區戰略明確了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格局。2006年,國家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了「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的要求。2010年,國務院印發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2011~2014年,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布了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我國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由「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格局、「七區二十三帶」的農業發展格局和「兩屏三帶」的生態安全格局等三類格局組成。
三是跨國、跨區域經濟帶深化了四大板塊戰略對內對外互聯互通的內涵。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環渤海與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進入新的階段。2014年下半年國務院發布了《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和《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區域發展新棋局雛形顯現。這一新棋局,既有擴大開放的內涵,如「一帶一路」向東連接東北亞、東南亞、澳洲,向西連接中亞、中東、歐洲;也有區域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如長江經濟帶打通了沿長江東部沿海、中部與西部欠發達地區,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東部沿海、中部地區和西部內陸地區連接在一起,珠江—西江經濟帶打通了外接東盟國家、內聯西南中南的通道。
四是重要經濟區是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引領全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在我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的指引下,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以2005年6月21日國務院批准上海浦東新區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為開始,截至2014年9月12日印發《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先後出台了近40項區域發展規劃或總體方案(表7–1)。通過區域發展規劃,一批重要經濟區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成為推動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推動全國經濟持續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級的經濟高地(圖7–2)。重要經濟區是我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成敗的關鍵,關繫到我國經濟發展的未來。
圖7-1 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示意圖
表7-1 近年來國家出台的主要區域發展規劃
續表
圖7-2 全國重要經濟區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