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益林和經濟林的區別是什麼
公益林是供爬山,放鬆,經濟林應該屬於是植種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的水果等的林子。
公益林,也稱生態公益林,是以保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保存物種資源、科學實驗、森林旅遊、國土保安等需要為主要經營目標的森林和灌木林。
其建設、保護和管理由各級人民政府投入為主。
按事權等級劃分為國家生態公益林和地方生態公益林(其中包括省級、市級和縣級)。
公益林分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縣級公益林。
經濟林亦稱「特用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根據其利用部位不同,大致分為 利用種子作為榨油原料的木本油料林,如油茶、油桐、油橄欖、核桃等; 利用樹葉的茶樹林、桑樹林等。
利用樹皮的纖維林和木栓林、如枸樹、栓皮櫟等;利用枝條作編織原料的采條林,如荊條、怪柳等。
利用樹液的橡膠林、漆樹林等。經濟林價值很高,一般實行集約化經營。是綜合開發山區,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重要措施。
營造經濟林應選擇早熟、豐產、優質的品種和類型。
㈡ 地理課堂:經濟林和經濟作物有什麼區別
《森林法》規定經濟林是指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是我國五大林種之一,也是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結合得最好的林種。
經濟作物又稱技術作物、工業原料作物,指具有某種特定經濟用途的農作物。按其用途分為:纖維作物(棉花、麻類、蠶桑)、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等)、糖料作物(甜菜、甘蔗)、飲料作物(茶葉、咖啡、可可)、嗜好作物(煙葉)、葯用作物(人參、貝母等)、熱帶作物(橡膠、椰子、油棕、劍麻)。廣義還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園藝作物。經濟作物具有地域性強、技術性高、經濟價值大和商品率高的特點,對自然條件要求較嚴格,宜於集中進行專門化生產。世界上一些主要經濟作物如棉花、甜菜、甘蔗、麻類及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的集中化與專門化程度均較高。
經濟林主要指林木方面,經濟作物主要指能有使用價值的物種,從上可知,咖啡、可可、橡膠都屬於經濟作物。
㈢ 經濟林是什麼
(forest for special procts)
(謝源孝,徐英寶)
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經濟林樹木的果實、種子、花、葉、皮、根、樹脂、樹液,為食品、輕紡、醫葯和某些重工業提供多種原料,加工提煉可製成數千種油脂、澱粉、糖料、飲料、香料、漆料、蠟料、膠料、鞣料、纖維、葯品等產品,是工農業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資。中國的桐油、生漆、松香、八角、山蒼子油、核桃、板栗、桂皮、杜仲等每年大量出口,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
發展歷史
在有農業生產之前,人類靠食用各類經濟植物的果實為生。1973年在中國浙江省餘姚縣河姆渡村發掘的距今7000年的原始社會遺址中,發現殘遺的植物中除稻穀外,還有成堆的橡子、酸棗等。《詩經》(公元前6世紀中期)有「樹之榛栗」、「八月剝棗」的記載。在《戰國策》(公元前3世紀)中記載:「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由田作,棗栗之富足食於民矣,此所謂天府也。」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1639年)中記述:「今三晉澤沁之間多柿。細民干之以當糧也,中州齊魯亦然。」幾千年來,栗、棗、柿在人民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生漆的利用,在公元前3世紀,《韓非子》一書提到舜、禹在食具及祭具上塗漆。西周時期已用漆塗車輛,並徵收漆林稅。油茶、核桃栽培利用的歷史也都在2000年以上。中國是世界上栽桑養蠶和種茶樹最早的國家。兩千多年前,中國原產的桃、杏和栽桑種茶技術通過「絲綢之路」轉入南亞、中亞和歐洲,對世界經濟植物的開拓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世界各國自古以來也十分重視發展經濟林。早在公元前3000年,希臘人就開始種植油橄欖,從尼羅河流域引種栽培,先後傳入義大利、法國、葡萄牙、土耳其等國,逐漸形成以地中海沿岸為中心的栽培區,至今年產優質木本食油達150萬噸。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拉克等國家發展椰棗的歷史近5000年,所產椰棗不僅是大宗出口商品,還是國內主要食糧。紐西蘭1906年從中國引入中華獼猴桃硬毛變種的種子,經過數十年努力,選育出5個優良品種,種植面積近2000公頃,年產鮮果超過2萬噸,近年出口產值1億美元,已發展成一個新興的栽培水果專業。巴拉圭和阿根廷分別於1928年和1930年引進中國油桐,早已跨入桐油輸出國行列,1984年所產桐油佔世界總產量的29.3%。進入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特別重視栽植和開發利用某些富含維生素C和E,並對心血管病防治有顯著效用的經濟樹木,如沙棘、山楂、刺梨和獼猴桃等,以滿足新時期的發展需要。
中國的經濟林資源
中國有各種經濟價值的經濟樹木約1000多種。已發現的木本油料樹種有200多種,其中產食用油的樹種主要有南方的油茶、騰沖紅花油茶、薄殼核桃、香榧、山核桃、薄殼山核桃、烏欖、椰子等及北方的核桃、山杏、榛子、文冠果、扁桃、花椒等;產工業用油的樹種以油桐、烏桕最為著稱。芳香油樹種約160多種,主要有八角、肉桂、檸檬桉、芸香、樟樹、山蒼子、柏木、冷杉、雲杉等。木本食用樹種有100多種,主要有栗、棗、柿等。木本纖維樹種有200多種,主要有竹、棕櫚、桑、構、山棉皮、雪花皮等。木本鞣料樹種有200多種,著名的有鹽膚木(五倍子蚜寄生在該樹上刺激葉細胞而形成蟲癭,含有單寧酸)、黑荊、橡樹、化香、落葉松等。屬木本葯用樹種著名的有杜仲、肉桂、厚朴等。有些樹種還提供栓皮、松脂、蟲膠、蟲蠟等工業原料。
栽培技術
要使經濟林品質優良並連年獲得高產豐產,必須採取以下幾個技術措施:①在生產規劃布局上,要發揮生物土地資源優勢,突出重點,遠近結合,相對集中,逐步實現生產區域化、專業化、集約化、商品化,為開展機械作業和產品深度加工,建立具有競爭力的栽培、加工和銷售經營體系。②在林地選擇上,一定要使經濟林木的生態學特性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相適應,按自然規律和社會經濟規律,合理利用氣候、土地、樹種等自然資源。③堅持選用良種壯苗或良種嫁接苗。對乾果樹木,應重視砧苗培育,選用理想的矮化砧,增強嫁接苗適生性,以保證接穗優良經濟性狀的發揮。④在造林方法上,要提前整地,挖大穴,栽大苗,施足底肥,寬行窄距,合理密植。⑤在經營管理上,堅持幼林和成林撫育,推行林農間作,以耕代撫。對乾果林和油料林還應加強土壤和水肥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加速低產林改造和老林更新工作,積極推廣高接換種、實膛修剪和疏花疏果等常規技術,以滿足經濟樹木對水、肥、氣、熱(光)的要求,保證經濟林產品的早產、豐產、穩產和優質。
發展前景
就中國而論,隨著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對經濟林產品要求將有一個很大的增長。提高經濟林產品的總產量,一是靠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二是擴大栽培面積。在經濟林生產中,這兩方面的潛力都很大。今後食用油料生產要力爭木本化,以減輕農業負擔。有些國家在食用油料木本化方面,卓有成效。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等地中海沿岸國家,按其全國人口平均,每人佔有橄欖油10~20公斤。馬來西亞從20世紀60年代起步發展油棕,經過20年努力,產量增加25倍,到80年代初,全國人口平均每人年佔有棕油170~190公斤,一躍而為世界最大的油脂出口國。經濟林產品除油料外,其他如食用原料(包括澱粉、糖料)等,也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書目
中南林學院主編:《經濟林栽培學》,中國林業出版社,1983。
㈣ 什麼是經濟林、薪炭林
經濟林是以生產除木材以外的果品、食用油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林產品為主要目的的森林。
薪炭林是指以生產薪炭材和提供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喬木林和灌木林)。薪炭林是一種見效快的再生能源,沒有固定的樹種,幾乎所有樹木均可作燃料。通常多選擇耐乾旱瘠薄、適應性廣、萌芽力強、生長快、再生能力強、耐樵採、燃值高的樹種進行營造和培育經營,一般以硬材闊葉為主,大多實行矮林作業。
㈤ 商品林和經濟林有什麼其別
經濟林是商品林中的一種。
商品林是指以生產木材、薪材、干鮮品和其它工業原料等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森林、林木,包括用材林、經濟林和薪炭林(自留山個人所有的薪材除外)。
薪炭林是指以生產薪炭材和提供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喬木林和灌木林)。
經濟林是指果樹林、食用油料林、飲料林、調(香)料林、葯材林、工業經濟(原料)林。
用材林是指短輪伐期工業原料用材林、速生豐產用材林、一般用材林、天然用材林
㈥ 經濟林是什麼
回答:經濟林亦稱「特用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根據其利用部位不同,大致分為: (1) 利用種子作為榨油原料的木本油料林,如油茶、油桐、油橄欖、核桃等;(2) 利用樹葉的茶樹林、桑樹林等;(3) 利用樹皮的纖維林和木栓林、如枸樹、栓皮櫟等;(4) 利用枝條作編織原料的采條林,如荊條、怪柳等;(5)利用樹液的橡膠林、漆樹林等。
經濟林價值很高,一般實行集約化經營。是綜合開發山區,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重要措施。營造經濟林應選擇早熟、豐產、優質的品種和類型。
延伸:
廣義經濟林是與防護林相對而言,以生產木料或其他林產品直接獲得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它包括特用經濟林、薪炭林等。
狹義經濟林是指利用樹木的果實、種子、樹皮、樹葉、樹汁、樹枝、花蕾、嫩芽等等,以生產油料、干鮮果品、工業原料、葯材及其它副特產品(包括澱粉、油脂、橡膠、葯材、香料、飲料、塗料及果品)為主要經營目的的喬木林和灌木林。
是有特殊經濟價值的林木和果木。如木本糧食林、木本油料、工業原料特用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