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9年,我國經濟要針對突出問題打好三大攻堅戰是什麼
作出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是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戰略部署的具體落實,既是客觀形勢要求,也是積極主動應對,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新形勢下經濟規律、執政規律、全球治理規律的深刻把握,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政治意義、民生意義、世界意義~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讓經濟發展更均衡更充分。貧困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集中體現,消除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我們到時候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准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激發貧困人口脫貧內生動力,不僅能促進區域經濟「造血微環境」的修復與形成,也有利於社會大環境的穩定與和諧。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經濟發展更可持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實現騰飛,但毋庸諱言,快速發展過程中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粗放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影響,污染物排放遠遠超過環境容量,導致環境質量急劇下降,一些地方藍天難見、污水橫流,土壤也遭到污染。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發展是硬道理,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推進綠色發展,要從源頭上推動經濟實現綠色轉型,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發展道路~
② 鄉村振興中如何做好產業發展,助農增收,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有七條「之路」
1、必須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2、必須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3、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
4、必須堅持人不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5、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6、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
7、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戓,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任務
到2020年 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 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 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鄉村振興實施主要策略
1、打造區域鄉村振興孵化器。鄉村振興孵化器是政底、企業、農民的共識平台,是產業、產品、資源、主體的組織平台,是供需虧勱的交易平台,也是鄉村文化創意平台,更是綜合服務和孵化平台,是凝聚鄉村振興合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
2、建立農事服務中心。以政底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打造一站式、全託管生產服務中心,真正解決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問題。
3、建立加工物流產業園。組織加工、分類仏儲、智慧物流、定製交易,成為連接供需的高效樞紐。
4、實施品牌鄉村工程。統一區域品牌形象,強化品牌組織,形成品牌體系,保護知識產權,避克惡性競爭,逐步將農特產品、文化產品、旅遊產品也納入其中。
5、構建社群新零售網路。創新社群組織化方式,形成以社區為中心的新消費場景,打造生產端到消費端直接虧勱的渠道,打通農產品從鄉村到城鎮的向上通道,以及消費人群從城鎮到鄉村的向下通道。
6、大力發展田園綜合體。按照土地現狀丌變、生態風貌丌變、農民主體地位丌變的「三個丌變」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資源內生、產融聯結合這「四項原則」,導入生態農業、旅遊體驗、健康養生、文化教育、當地特色這「亐類產業」,挖掘當地資源,延伸公共服務,在美麗鄉村建設基礎上,實現農民就地城鎮化,保證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
7、
創建有靈魂的特色小鎮。以伓秀傳統文化為內核,以社夫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達到人不內心、人不人、人不自然和諧共生,形成人文生態、生產生態、生活生態、環境生態兼具,自治、法治、德治結合,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繁榮鄉村。
8、搭建智慧鄉村和綠色金融平台。以鄉村大數據為基礎,充分利用虧聯網、物聯、區塊鏈等手段,緊緊圍繞鄉村產業和鄉村生活,實現智慧鄉村鏈接智慧城市。以普惠和公益理念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大力弘揚綠色金融、生態金融、共生金融理念,實現金融服務對鄉村產業、鄉村生活全覆蓋。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③ 如何打好中國經濟戰略持久戰和戰術殲滅戰
毛澤東說:「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1]中國共產黨是從大革命失敗後才認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的。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指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2]而後,毛澤東領導了秋義,開始了領導中國革命戰爭的艱難歷程。他通過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起草了古田會議決議,制定了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建立了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從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出發,毛澤東總結了適合我軍作戰的戰略戰術,取得了革命戰爭的勝利。本文擬從人民軍隊戰略戰術的角度探索我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後取得革命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
毛澤東人民軍隊戰略戰術思想產生的背景
毛澤東人民軍隊戰略戰術思想產生的背景之一:是中國的國情。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各地之間缺乏密切的經濟政治聯系,地域廣大,有廣闊的迴旋餘地。有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又經歷過大革命的影響,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中國農民佔中國人口的多數,深受封建地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具有偉大的革命性。而農村敵人力量薄弱,因而共產黨就要到農村去開展土地革命,武裝農民,將一支以農民為主體的軍隊改造成新型的人民軍隊,進行革命戰爭。
毛澤東人民軍隊戰略戰術思想產生的背景之二:是敵強我弱的力量對比。戰略腔銀睜戰術正確與否,直伍歲接關繫到戰爭的勝負。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能夠使我軍以弱勝強,逐步消滅敵人。而錯誤的戰略戰術卻會倒致戰爭失敗,給革命帶來毀滅性損失。正是由於敵強我弱,所以我軍不能和敵人死打硬拚,就要注重以智取勝,以謀殲敵,由敵我力量對比的現實出發探索人民軍隊的戰略戰術。
毛澤東人民軍隊戰略戰術思想產生的背景之三:是中國革命戰爭的豐富實踐。實踐出真知。正確的戰略戰術只能從實踐中來,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研究,上升為對中國革命戰爭的理性認識,形成正確的戰略戰術,並用以指導革命戰爭,再通過實踐加以完善和發展。革命戰爭實踐是檢驗戰略戰術正確與否的唯一標准。
毛澤東人民軍隊戰略戰術思想產生的背景之四: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軍事學說是產生毛澤東人民軍隊戰略戰術思想的重要理論源泉。而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又提供了認識和分析中國革命戰爭的工具。毛澤東立足中國國情,著眼於敵我力量對比的現實,從馬克思主義軍事學說中汲取理論素養,運用唯物辯證法,深刻總結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經驗,經過艱苦的努力,創立了人民軍隊戰略戰術思想,用以指導中國革命戰爭。
毛澤東人民軍隊戰略戰術的基本內容
毛澤東根據中國的國情和敵我力量對比狀況,創造性地制定了人民軍隊的戰略戰術,以此作為中國革命戰爭的指導方針。由於敵強我弱實力對比的差距在較短時間內難以改變,這就決定了中國革命的長期性。這種長期性決定了中國革命戰爭只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採取波浪式前進的方式逐步取得,而不可能一蹙而就。王明「左」傾機會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就在於沒有認識到中國革命長期性特點,盲目提出一九三三年第五次反「圍剿」是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的總決戰,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給革命帶來巨大損失。而實際上直到十五年後(即一九四八年九月)大決戰開始,我軍才有實力和國民黨決戰。因而,我們必須在戰略上認識到中國革命的長期性,以此制定革命戰爭的戰術原則。
毛澤東將戰略和戰術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堅持革命戰略和戰術的辯證統一。我們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在戰略上,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以此鼓舞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全軍指戰員的鬥志。在戰搏配術上要把反動派當作真老虎來看待,一步一步地將其消滅掉,以此來建立我們的策略思想。要將戰略上持久的防禦戰變成戰役上速決的進攻戰,要將我軍在戰略上的劣勢變為戰役、戰鬥上的優勢。
如何將戰略上的劣勢轉變為戰役、戰術上的優勢,這是取得革命戰爭勝利的關健:
①要在內線作戰,即在根據地內作戰。當時「左」傾機會主義者主張「御敵於國門之外」,「不要打爛壇壇罐罐」,在根據地門口和敵人作戰,將敵人消滅於根據地門口。這種設想固然不錯,但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勢必和敵人死打硬拚,消耗實力,被毛澤東諷刺為:「『拚消耗』的主張,對於中國紅軍來說是不適時宜的。『比寶』不是龍王向龍王比,而是乞丐向龍王比,未免滑稽。」[3]正是由於敵強我弱的實力對比差距,如果和敵人拚消耗,將可能導致革命軍隊的被殲滅,或者即使勝利也要遭受巨大損失,付出沉重代價,因而要將敵人放進根據地,利用根據地有利的地理環境,良好的群眾條件,堅壁清野,與敵周旋,運用游擊戰和運動戰,調動敵人,消耗敵人,分散敵人,使敵人筋疲力盡,戰鬥力逐步消弱,以創造殲敵的有利條件。
②要以游擊戰和游擊性的運動戰為主要作戰方法,力戒打消耗戰和陣地戰。由於我軍初創時期,力量弱小,革命根據地也不築固,我軍只能打游擊戰。「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毛澤東根據我軍游擊戰實踐,總結出了著名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十六字訣。當我軍逐步壯大組建成軍團後,毛澤東又將我軍的作戰方法提高到游擊性的運動戰。毛澤東將人的主觀能動性應用於戰爭實踐中,指出我軍的各級指揮員應該洞察敵我雙方實力的對比狀況,熟知革命戰爭的指導規律,在指揮戰爭中做到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和預見性,增強駕馭戰爭的能力。而只有游擊戰和運動戰才能提供這種主動、靈活殲敵的機會和條件。由於我軍缺乏充分的供給,主要靠從前線敵人的繳獲來獲得補充,當時武器裝備極為落後,攻堅能力較差,不具備打陣地戰和消耗戰的條件;而打陣地戰和消耗戰,又會將我軍局限於一地和敵人死打硬拚,難以主動、靈活殲敵而陷於被動地位,這就決定了我軍要避免和敵人打陣地戰和消耗戰。
③集中兵力問題。當敵軍進攻根據地時,為保存我軍實力,往往要將我軍「化整為零」,在根據地內與敵周旋。一旦出現了有利的作戰時機,就要捕捉戰機,迅速布署作戰,採取措施,「化零為整」,集中兵力,將敵包圍殲滅。由於戰機稍縱即逝,只有迅速集中兵力,才能抓住戰機。兵力集結的時間越短,就越容易抓住戰機。這樣,兵力的集結速度就成為戰役能否取得勝利的關健。集中兵力,就是要在作戰時集中超過敵人三倍至五倍的兵力來殲滅敵人。只有集中兵力,才能將戰略上的劣勢轉變為戰術上的優勢,才能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殲滅敵人。當然,如何在兵力分散時保持各部隊之間的通迅聯系,如何加強各部隊之間的協調配合,如何保證部隊行動的迅速、機動,如何保證部隊命令、紀律的嚴格貫徹執行,則是平時組織訓練、演習時的任務。要深入研究在兵力集結過程中的問題和難點,予以重點突破,以保證兵力集結的快捷、及時,做好進行戰役的准備工作。
④關於作戰問題。要慎重初戰。因為初戰打得勝負,直接關繫到部隊的士氣,影響到下一階段的作戰。同時,對敵軍也有較大的影響。初戰大捷,會滅敵銳氣,奪敵心魄,揚我軍威,對其它敵軍也會產生強大的震攝力。因而,初戰要慎之又慎,力求初戰必勝。如果沒有必勝的把握,仗寧可暫時不打,不打無准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打則必勝,戰則必贏。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精心謀劃和做好戰爭的准備工作。要了解敵軍主要指揮員的指揮能力、作戰風格、個人簡歷、脾氣秉性和處事特點,敵軍各部的戰鬥力狀況、武器裝備以及各部之間的配合情況。要選准戰役的突破口。先打弱小、孤立、分散之敵,再打集中強大之敵。因為弱小、孤立、分散之敵比較容易打,能夠確保初戰必勝。將其殲滅後,會對集中強大之敵產生心理震撼,起到挫敵銳氣,瓦解軍心的作用,為下一步作戰創造條件。要打殲滅戰,不要打擊潰戰。毛澤東說:「對於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於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4]打殲滅戰,將敵全殲。這不但沉重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而且會大大提高我軍戰勝敵人的信心和勇氣。即使敵軍將被殲滅的軍隊的番號重新恢復整編,其戰鬥力也已大不如以前。這是加快革命戰爭勝利的必要途徑。要確保殲滅戰的成功,就必須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才能將敵包圍。同時,為防止鄰近之敵增援,還要配備足夠的兵力打援。只有將敵人的援兵擋住,才能保證殲滅戰的成功。打援是殲滅戰能否成功的必要條件。將敵殲滅後,要迅速組織人員清掃戰場,安置俘虜,准備戰役的下一步行動。要做好前後兩次戰斗的銜接工作,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經過長期的革命戰爭,逐步殲滅敵人,不斷擴大根據地,波浪式地前進,最後奪取全國政權。
毛澤東人民軍隊戰略戰術思想的光輝實踐
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毛澤東總結出遊擊戰的十六字訣,築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山以保存實力,下山以發展革命力量。中央革命根據地建立後,毛澤東採取誘敵深入、聲東擊西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指揮紅軍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三次大規模反革命「圍剿」,進一步築固和擴大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粉碎第四次「圍剿」時,雖然毛澤東離開了紅軍領導崗位,但朱德、周恩來仍然按照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指揮紅軍作戰,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第五次反「圍剿」時,博古、李德排斥了毛澤東的正確戰略戰術,採取單純防禦的錯誤的戰略戰術,導致第五次反「圍剿」連連失利。在內線殲敵已經無望的情況下,毛澤東向博古、李德提出以援助十九路軍抗日的名義,將紅軍主力調到國民黨的後方蘇浙閩贛地區,吸引進攻中央蘇區的國民黨軍回援,以打破第五次「圍剿」。後又提出將紅軍主力調至湖南中部,以便於在運動中消滅敵人。這兩次提議均遭到拒絕,紅軍失去了最後打破第五次「圍剿」的機會,只好長征。
長征初期,紅軍突破敵軍四道封鎖線後,由出發時的八萬多人銳減為三萬多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他指揮紅軍四渡赤水,聲東擊西,避實擊虛,在運動中調敵,創造戰機,巧渡金沙江,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取得了在戰略轉移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充分表現了毛澤東爐火純青的軍事指揮藝術。
七七事變後,毛澤東制定了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毛澤東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要經過防禦、相持和反攻三個階段。他將戰略上持久的防禦戰變為戰術上速決的進攻戰,根據敵強我弱的現實狀況,制定了我軍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方針。他在世界戰爭史上首次將游擊戰提高到戰略地位,在敵後大力發展抗日根據地,提出兵民是勝利之本,指導著抗日戰爭的勝利進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成為抗日戰場的主力,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抗日戰爭的實踐雄辯地證明了毛澤東的英明預見。
解放戰爭開始後,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極大鼓舞了解放區軍民戰勝美蔣反動派的信心和勇氣。他提出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作戰目標,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方法,領導解放區軍民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並及時決策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我軍戰略反攻的序幕。轉入戰略反攻後,攻城作戰成為我軍的重要目標。毛澤東總結我軍攻城作戰的經驗,向全軍推廣,以提高我軍的攻堅能力。毛澤東又根據新的戰爭實踐總結出十大軍事原則,用以指導解放戰爭。在粉碎國民黨重點進攻和戰略反攻取得重大勝利的基礎上,適時組織了戰略決戰。在戰略決戰中,首先舉行遼沈戰役,首戰錦州,切斷東北國民黨軍向關內的退路,以保證全殲東北國民黨軍。淮海戰役,首殲黃百韜,我軍以六十萬打敗了國民黨軍八十萬。平津戰役,針對傅作義將軍隊擺成「一字長蛇陣」的態勢,毛澤東制定了「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方針,取得了平津戰役的勝利。三大戰役,殲滅了國民黨軍的精銳主力,為全國的解放奠定了基礎。而後,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向全國進軍,取得了解放戰爭戰爭的勝利。
毛澤東人民軍隊戰略戰術的思想是光輝的,它像燈塔一樣指導著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進程,是無產階級革命戰爭史上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世界軍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立足於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著眼於敵強我弱的現實,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探索代表歷史發展方向但仍然弱小的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如何戰勝落後但仍然強大的反動勢力的戰略戰術。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應用於軍事研究,提供了在實踐中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的最光輝的範例。他不但給世界革命人民指明了發展的方向,而且為被壓迫民族和人民提供了思想武器。因而,毛澤東關於人民軍隊戰略戰術思想具有世界意義。
毛澤東關於人民軍隊的戰略戰術思想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毛澤東堅決反對教條主義,多次教育各級指揮員要根據具體戰場條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把握戰爭指導規律,靈活運用戰略戰術,提高駕馭復雜戰爭的能力。毛澤東根據革命戰爭實踐的發展,我軍攻擊作戰能力的提高,武器裝備的改善,敵我力量對比的變化,正確地實行軍事戰略戰術的轉變,使之適應革命戰爭實踐的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戰略戰術對革命戰爭實踐的能動作用。
當前,由於我軍經過多年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與過去相比已發生巨大變化。我軍的武器裝備有了較大改善,部隊的機械化建設已取得了實質性成就。建立信息化軍隊成為在新形勢下我軍建設的重要目標。但我們也要看到,與某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軍隊相比,我軍在武器裝備方面仍然處於劣勢。毛澤東人民軍隊戰略戰術思想就是以弱勝強的學說,因而在今天對我們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那種借口時代變化和武器裝備改善,認為毛澤東人民軍隊戰略戰術思想過時的觀點是錯誤的。我們要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指導下,從我軍的軍事斗爭需要出發,借鑒外軍的經驗教訓,探索在新形勢下我軍作戰的戰略戰術,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爭。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任務。我們應當努力。
④ 中國如何與美國打經濟戰
中國與美國一直在貿易,但沒有到成為」經濟戰」的程度。中國一直處於貿易順差,美國是貿易逆差。
相關參考:
幾年來,美國對中國的所做所為,特別最近美國的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和穆迪相繼下調了中國評級,炒作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再加上近來美國對日本向市場大量放水而不加以制止,還操縱G20「放縱」日本打貨幣戰,美國財長傑克?盧更是無視中國所取得的改革成就和所做的妥協,公開點名中國「干預匯市」,以此來壓迫人民幣升值。美國這樣的做法,讓我覺得無論是軍事上還是經濟上,我們都應該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表面和平穩定的世界裡,美國正在策劃和正在實施著一個驚天的陰謀,那就是發動一場針對中國的經濟戰,目的是消滅所有能挑戰其霸權的國家,軍事上重返亞太戰略也只是為其發動這場經濟戰服務,而不是真正的與中國真刀真槍大幹一場,這樣代價太大,這不是美國的目的,他真正的目的是運用其綜合實力上的優勢,用非軍事方式(也就是經濟戰爭)來打垮和瓦解中國,使中國再也無力挑戰其霸權。
其實這種方式,美國已經對曾經威脅其霸權地位的國家用過幾次,美國每次發動經濟戰爭都以勝利而告終,從而使其世界霸權得以延續。第一次經濟戰爭的對手是日本,美國利用盟主地位,用一個「廣場協議」迫使日元急速升值,迅速刺破了日本房地產市場這個大泡沫,並沉重打擊了以出口為導向的日本經濟,最終使日本經濟一敗塗地,從此成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徹底成為了美國的走狗;第二次經濟戰爭的對手是前蘇聯,美國利用其強大的經濟實力,誘使前蘇聯與其進行軍備競賽,最終用經濟拖垮了落入其圈套的前蘇聯,使前蘇聯最終解體分裂成十幾個國家,成為了二流國家再也無力挑戰其世界霸權;第三次經濟戰爭的對手是歐盟,由於美國不願看到一個統一強大的歐洲出現,威脅其世界霸權,美國就利用其控制的信用評級機構和國際炒家,對歐洲各國痛下殺手,現在幾年過去了,歐洲還是無法走出危機,甚至面臨解體威脅,這樣歐洲也就無法實現一體化,更無法挑戰美國的世界霸權。以上這幾個就是經濟戰爭的典型戰例,都是沒有硝煙的戰爭,但它的威力卻遠勝常規戰爭,也都做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都是綜合實力更強大的美國取得了最終勝利。如今,放眼世界,能對美國發出挑戰的國家就暫時只有正在崛起的中國了。這第四次經濟戰爭很明顯就是要對中國下手了,因為現在從實力上也只有中國能挑戰其霸權地位,對這點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從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為了維護其霸權,美國是不管你是不是其盟友,都不會手軟,一樣會痛下殺手。由於中國與前面那些對手有所不同,所以只用一種手段,無法打垮中國。況且中國也從前面經濟戰中吸取了教訓,在匯率上,中國怕步日本後塵,始終沒有屈服,中國也不是美國的跟班,所以無法迫使中國簽訂任何人民幣升值的協議;在軍事上,有了前蘇聯的滅亡教訓,中國也不上美國人的當,始終按照自己的步驟來發展軍事,不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不過在貨幣政策上,中國無法奈何得了美國,因為美國有美元霸權,在這方面中國吃了很大的虧,損失巨大,但也無力反擊,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美元無情縮水,這就是美元霸權的威力。
現在美國正在利用其世界霸權,在極力打壓全球反對力量的同時大力扶持安倍政權,對日本政府日益右傾化視而不見。在軍事方面,以美日同盟為基礎,暗中支持日本軍事現代化進程,企圖以日本為先鋒通過製造緊張局勢來牽制中國的發展;在經濟方面,美國公開支持日本的「安倍經濟學」,用扶持日本經濟的方式來打擊中國經濟,甚至放出風來說「安倍經濟學」的失敗會危害世界經濟。於是在這一戰略的支配下,美國操縱歐盟和日本向市場大量放水,大量搜括中國和世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財富。這樣一來,也變相迫使人民幣升值,最近四天人民幣的升值幅度等於去年一年的升幅,從而促使大量熱錢流入中國,據統計,近兩個月來熱錢流入中國的金額高達萬億元,而且是直奔已成泡沫的房地產市場,繼續吹大房地產這個大泡沫直到其破滅。顯然這些錢不是為利而來,是懷有其他目的的,因為中國的房地產已成泡沫,隨時都有可能破掉,這是全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那些逐利資本沒那麼笨,在此敏感時刻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服務於美國對中國進行的經濟戰,企圖內外夾擊在經濟上擊垮中國。除此之外,美國還利用重返亞太戰略,不斷在中國周邊煸風點火,南海爭端、東海爭端和朝核問題都有美國的身影,目的是破壞中國周邊的和平環境,使中國忙於應付,以此來擾亂中國經濟建設,這也是為其經濟戰服務。只要中國經濟垮了,社會就會不穩,就會發生動亂,中國也會由此象前蘇聯那樣解體成幾個或者更多的國家。這樣,中國的問題就象安倍此前向外宣稱的那樣,不用戰爭就解決了。然而,未來會如美日所設想的那樣發展嗎?我想事實終將會給美日開一玩笑,他們的霸權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一天天的的減少,直到最後的終結。
根據目前的國際形勢來分析,雖然地球足夠大,但在美國的眼裡卻容不下一個能挑戰其世界霸權的國家存在,用我們中國話來說就是「一山不能容二虎」。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戰略意圖應該是這樣的:覺得多年來對中國的和平滲透和多年來在中國國內所培植的親西方勢力已成氣候,資本主義憲政已深入人心,至少中國人現在在思想上已有點混亂了,共產主義信仰在執政黨內部也有所動搖,現在是對中國實施最後一擊的時候了。於是,對華經濟戰可以明目張膽公開實施,不用再象過去那樣暗地裡進行了,所以,在貨幣政策上利用美日歐金融霸權,操縱日歐向市場大量注水,讓熱錢大量流入中國,迫使中國發生通貨膨脹,產生資產泡沫;然後再全面圍剿人民幣(這是現在正在進行的戰略),壓迫人民幣加速升值,進而掠奪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所形成的財富,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見人民幣對內貶值而對外卻升值的怪現象了;最後再利用其控制的信用評級機構和國際炒家聯合對中國痛下殺手,迅速撤出前面進入中國的熱錢,引發中國貨幣、匯率雙重危機,直到發生經濟危機,從而刺破中國的大泡沫,最終擊垮中國經濟。進而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導致社會動盪,為最終解體中國埋下伏筆。如果這樣還不行,就再利用其軍事霸權在中國的周邊製造緊張局面,引發經濟混亂,直到把中國經濟搞垮(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就是為這一戰略服務的,並不是為了要和中國決一死戰,這不符合美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