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哪些國家的經濟過於依賴國外

哪些國家的經濟過於依賴國外

發布時間:2024-03-17 11:48:26

㈠ 日本為什麼能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強國我們可以得哪些啟示

日本國是個國土面積較小的島國,國內資源貧乏,能源和礦產資源等主要依賴國外進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經濟又受到嚴重破壞,1950年其工業產值僅占資本主義世界的1.4%。但是經過短暫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其國民生產總值和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於1952年和1955年就已分別恢復到戰前的水平。之後經濟發展很快,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在五十年代達22.8%,六十年代達11.1%,七十年代為5.3%,這些都顯著高於同時期美國與西歐各國的發展速度。其中1955~1973年是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到六十年代末,日本就已成為除美國和蘇聯之外的世界第三經濟大國。1979年其國民生產總值達9,739億美元,已接近蘇聯10,855億美元的水平,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大大高於蘇聯,為蘇聯的2.1倍。 1980年底,日本黃金外匯儲備為蘇聯的4.9倍。日本工業在世界工業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從四十年代的1.2%上升到八十年代初的10%。與此同時,日本外貿的出口值也增長很快,成為僅次於美國和聯邦德國的世界第三大貿易國。

戰後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是受制於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又在具體的、特定的國內外條件下出現的。從國際環境看,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是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大發展時期,世界市場上的石油,工業原料和農產品產量激增,供應充足,且價格低廉,這為資源貧乏的日本提供了極為有利的原料條件;同時,戰後新獨立的國家和其它一些發展中國家為發展民族工業也迫切要求從國際市場上購買各種機器設備,使日本的工業產品有了廣闊的世界市場;日本利用其它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無暇東顧之機,其經濟勢力首先佔領東南亞市場,並以此為基礎不斷擴大其世界市場。國際有利環境也表現在美國的扶植上。戰後初期,美國大量的各種形式的「援助」和「貸款」成了日本發展經濟的重要資金來源;又由於美國侵略朝鮮和印度支那戰爭的需要,對日本的軍事訂貨驟增,這對日本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也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滋養」,通過發戰爭財,為日本經濟發展積累了資金。國際有利環境還在於戰後適逢世界性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本工業設備雖在戰時受到破壞或已十分陳舊,但戰後則積極引進歐美先進技術,迅速更新設備,從而可以更快地提高勞動生產率。但是,日本經濟能夠順利發展主要還是取決於國內條件。首先,日本原有經濟基礎較強,戰前其經濟發展速度就高於其它資本主義國家。其次,日本一貫重視人材開發,重視教育,充分發揮本國擁有豐富的、文化科學素質高的人材資源優勢,以及工資較歐美國家為低的優勢,使其產品質量高、成本低,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第三,日本發揮其地理環境和地理位置優勢,也是其經濟發展的重大動力。尤其利用島國位置和太平洋沿岸的優良港灣,填海造陸,新建大型工業基地,挖築深水港,廣建專業碼頭,使大型油輪、礦料專用船等能長驅直入,為以低運費從國外大量運入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大量輸出工業製成品提供了方便條件,這對日本這個加工貿易型國家是至關重要的。第四,一般認為,日本人民生活勤儉,儲蓄率極高,為國家經濟發展積累了資金,也促進了本國的經濟發展。第五,戰後日本軍費開支少(僅占其財政支出的不到1%),有利於集中人力、財力、物力發展經濟。此外,戰後初期,日本在政治、經濟上進行了一些改革,政治局勢比較穩定,歷屆政府對科學管理經濟的重視,各項開發經濟政策的實施以及公共設施的修建等等,都有力地推動了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

日本是資源貧脊的國家,又是二戰戰敗國。但是戰後日本經濟發展
很快,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經濟恢復期(1945—1955年)。1945
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告投降。戰爭毀滅了日本42 %
的國民財富,失去了殖民地。當時經濟一片混亂,物價飛漲,大量失業,
通貨膨脹。藉助佔領軍的巨大影響力,日本政府提出了「增加生產以平
息通貨膨脹,穩定國民生活」的政策,進行了經濟和社會的民主化改革。
1949年基本穩定了通貨膨脹,1959年經濟開始恢復,1953年接近戰前水
平。二是高速增長期(1955—1973年)。18年間國民生產總值(GNP )
增加了12.5倍,人均國民收入增長10倍多,年均增長9.8%。1966 年追
超英國,1967年追超法國,1968年追超西德,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僅次於
美國,成為亞洲新巨人,引起全球經濟界的注目,被稱為「世界經濟奇
跡」。三是中速增長期(1974—1991年)。受兩次石油危機的打擊,日
本經濟進入中速增長期。靠貿易立國的日本經濟被迫加快產業結構的重
組和調整,重化工結構轉向知識密集型產品結構。這期間GNP年均增長4
.3%,比高速增長期下降一半。四是20世紀末的經濟危機期。進入1992
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出現經濟危機,1992—1998年實際GNP 年均增
長率僅為1%,其中1997、1998兩年出現負增長, 但目前仍是世界經濟
大國。
戰後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騰飛,原因是多方面的。國際條件自然不
容忽視。就日本國內因素而言,日本AOTS組織把日本經濟發展成功的幾
個重要原因歸結為「政府、產業界、勞動界的協調關系,廣義的技術革
新,勞動力的質與量,企業家精神,儲蓄和經濟政策」六個方面。東京
大學教授橋本壽郎在《戰後日本經濟》一書中這樣分析日本企業的經營
目標:(附圖表一說明)
附:(圖表一)
最受重視的經營目標(單位:%)

1972年 1975年 1980年 1985年新產品開發 24.6 20.4 38.7 57.4現有主要產品市場佔有率的擴大 45.4 34.1 33.8 12.7與地域社會的協調 0.6 0.2 0.0 0.0出口、海外機構的增強 1.5 3.2 1.3 2.2合理化、省力化 15.8 27.6 16.9 13.2人員削減 0.6 4.4 0.4 1.5職工福利的提高 0.0 0.2 0.0 0.0經營多角化 5.5 1.1 3.7 11.8消費者服務的強化 0.4 0.6 0.2 0.0產品線的縮短 0.0 0.2 0.0 0.2自身資本充實 5.5 8.0 5.0 1.0

這次,我參加中組部組織的赴日本市場經濟研修班,通過聽講座、
政府機構和企業實地研修以及民間交流,對日本經濟主體強烈的技術創
新追求有了進一步的感受;對江總書記提出的「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以我國建設技術創新體系,推進全社會的科技進步
有了進一步的思索。
一、日本經濟主體技術創新特點分析
日本的經濟主體,主要是指政府、企業和家庭三個方面。
經濟主體技術創新,即廣義的技術革新。是指日本經濟主體從各自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市場經濟競爭和經
濟國際化競爭的要求,推進技術進步。其特點有:
1、長期性。戰後日本經濟從復甦到振興, 其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
長期地、穩定地致力於推進技術創新。技術創新貫穿各時期的全過程,
可謂契而不舍,常抓不懈。
據日本總務廳統計局《科學技術研究調查報告》數據顯示,研究和
開發經費(R&D)1975年是3兆日元,1989年達到11.8兆日元,每年平穩
增長。1991年到1994年又上了一個台階,達到13.1~13.9兆日元。1995
~1996年又上升到14.4~14.9兆日元。1975年到1996年的21年間,日本
的研究和開發經費(R&D)增加了四倍,平均每年增長19%。其佔GDP的
比重,1975年是1.95%,1996年達到2.96%,21年間提高了1.01個百分
點。
日本AOTS組織是這樣分析日本的技術戰略的:「日本的技術戰略基
本上帶有積極的革新意向,可以說經常注意吸收革新的外國技術。尤其
是與歐美差距較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段時間,通過合資、技術轉
讓、技術合作等方式,十分注意技術上的追趕」。
2、前瞻性。日本經濟主體把科技發展擺在優先和突出的位置, 其
經濟發展戰略從最早提出的教育立國到貿易立國到現在的科技立國,經
歷了「三部曲」的演變。科學技術廳歸屬總理府直管。從1975年以來的
數據分析,日本研究和開發經費的增長高於當年GDP 增長是一條剛性原
則。與西方發達家相比R&D經費在1975年與德國、英國、 法國大體相近
,都是2~3兆日元,但從1979年開始,與德、英、法三國明顯地拉開了
差距。1995年,日本R&D經費是英國的3.2倍,是德國的1.76倍,是法國
的5.9倍。與美國的差距也在縮小。1975年美國高於日本 7.6 兆日元,
1995年僅多2.8兆日元。 我們在朝日茨場工場實地研修注意到這些大企
業、大集團不僅致力於品質的改良、服務體系的創新,而且依靠科技進
步去創造100%無公害化工廠,設法順應21 世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3、漸進性。戰後日本技術創新是個漸進的過程。期間, 經歷了不
同的時期,並有不同的技術創新內容和不同的配套政策,強力施行。戰
後日本經濟恢復元氣之初,就開始致力於發展當時被稱為世界先進技術
的重工業(鋼鐵、化學、機械工業),且大量引進和開發適用新技術,
追求規模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以價格和質量管理為競爭手段的
產品國際化。當時,日本還制定了企業合理化、產業振興和新興產業政
策。機械產業中,中小企業生產技術相對落後,生產設備老化,日本為了機械工業的振興,制定了機械產業振興臨時措施法,並相應地制定了
扶持政策。石油危機以後,日本的重化工業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產業的
技術進步圍繞「產業結構知識集約化」來加以推進。板坂元先生在《日
本之窗》一書中提到:「第一次石油危機以後,與原材料加工業相比,
日本更重視發展高度加工型工業,實現了向大量應用電子技術的商品的
生產轉換。於是集成電路取代了曾是日本支柱的鋼鐵,備受矚目」,「
通過引進自動化裝置及電子化提高生產力」,「增強了高級裝配產業(
汽車、電子)的國際競爭力」。這期間「由於技術革新的影響,從七十
年代起,作為一種廣范圍技術的電氣化、生命工程、新原材料得以快速
發展」。1992年,隨著泡沫經濟的破裂,出現經濟危機後,日本進一步
緩和規劃,採取較靈活、自由的政策,加大政府和金融的扶持力度,發
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環保型、節能型、高新技術型產業的發展。這種
漸進型技術進步的推進,順應了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要求,成為日本經
濟發展的推動力。
4、實效性。 日本技術創新的一個很顯著的特點是在注重基礎研究
的同時,更注重實用新型技術的開發應用和推廣。科技與經濟必須緊密
結合,否則,經濟就沒有活力。採用高新技術的目的是為了產業化。經
濟的發展為科技的進步創造了舞台,而科技的進步則進一步地促進了經
濟的發展。有一組數據會使我們理解什麼是日本的「拿來主義」:在基
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的費用比上,日本基礎研究費用比例佔14
.1%,美國是15.2%,法國是21%,而在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中,日本
是最高的,佔85.9%,美國是84.8%,德國是78.9%,法國是79%。可
見,日本不把重點放在基礎研究上,而在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中大得其
利。從知識結構的人員布局中,也可以看出,日本對技術進步的重視。
在日本,我們見到汽車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已開始大規模商業化生產和使
用,經進一步了解,原來這項技術是美國軍隊系統開發出來的,而在日
本已經民用化,開始了商業化使用。AOTS組織以並行工程學方法來概括
日本技術開發的實效特徵:「日本企業的技術力量不僅在生產中,在研
究開發階段也很有特色。研究開發的方法也體現了日本式經營的獨到之
處。例如日本企業認為由小組進行的研究開發匯集了集體性的創造,比
僅僅依靠個人的開發更有成效。企業內的研究機構與現場接觸密切,特
別容易安排產品的研究和生產准備同步進行」。
5、整體性。日本的技術創新整體推進,上下聯動,合力興科。 政
府倡導科技立國,在經費上支持,在政策上扶持,在規劃上優先。我們
見習的崎玉縣川口市傳統產業是鑄造件和花卉二大產業。為調整產業結
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川口市政府爭取國家批准,設立了產業集中活
性化地區,建立川口市產業振興公社。還設立扶持政策,比如,設立個
別融資、中小企業設備資金5億日元, 中小企業技術高度化設備資金15
億日元,新產品開發振興資金3000萬日元。神戶市傳統的產業主要是食
品、鋼鐵、一般機械、輸送機械、電力機械、橡膠工業六大產業。1995
年孤神大地震後,圍繞產業振興計劃,市政府集中設立了三個團地。一
是西神工業區,主要由西神工業城和神戶尖端科技城兩部分構成。西神
工業城匯集以尖端的電子機械工業為中心的正在茁壯成長的新型產業,
規劃面積275公頃,政府事業費用680億日元;神戶尖端科技城把集聚尖
端技術產業為中心的研究開發型產業作為目標,規劃面積94萬公頃,事
業費用 450億日元。二是復興產業區,正在興建流通系統、工業系統、
研究開發系統的新型產業區,規劃面積245公頃。 三是海島人工島和元
甲人工島,主要是城市綜合功能。我們在研修過程中,強烈地感受到各
地政府執著地致力於推進創新、創造,促進高新技術發展,目標明確,
力度也很大。作為經濟主體的企業,確實也擔當了技術創新的主體,對
日本經濟發展貢獻很大。日本1996年R&D經費總額中,產業部門佔了74.
5%,政府機構佔了20%,大學佔了5%,民營研究機構佔了0. 5%,可
見產業部門特別是大公司、大企業在技術創新中起了主導作用。眾所周
知,日本的汽車工業起步要比歐美晚幾十年,但到1980年日本的汽車產
量超過了美國,居世界第一位。1990年日本汽車產量佔全世界28%,為
對付石油危機和消除汽車對環境的排放污染,日本不斷研製開發出有競
爭力的排氣污染小、油耗低、自動化程度高的新型汽車。如:豐田公司
研究開發已走向全球化,在美國、歐洲、本國設立了一流設施、一流人
才的技術開發中心和設計中心。豐田公司國內主要設事務所27個,專門
研究開發機構4個。27個高效事務所從業人員4.96萬人,專業用於R&D的
人員是4380人,佔8.8%。豐田公司在昭和56年設立豐田工業大學, 培
養技術人才。這家公司真正做到了「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我們經常
要求企業開發新產品要試制一代、儲備一代、生產一代,形象的說法是
「嘴裡吃一個,手裡拿一個,腦里想一個」,而在豐田公司確實是在這
樣行動的。
二、對我國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
中國是充滿活力和希望的國家。黨的第二代、第三代領導集體為我
們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
力。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必須面向經濟建設。江總書
記明確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在科教興國戰略的總體指導下
,我國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日趨成熟和完善。借鑒日本技術創新的成功
經驗,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思考如下:
1、要增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緊迫感。 同世界先進發達國家相比
,現在我們總體上勞動生產率還不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並不先進,國
民的文化和教育也有待提高。落後是要挨打的,無論歷史還是現實都給
我們敲響了警鍾。發展經濟必須大力推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增強把科
教興國戰略轉化為全民行動的緊迫感。必須在全社會弘揚尊重知識、尊
重人才的優秀傳統。每個人創造力的發揮是我們民族振興、繁榮、富強
的希望所在。
2、要把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納入法制的軌道。 日本非常重視科技立
法,平成7年11月15日日本通過了《科學技術基本法》共五章「18 條」
,從法律上對地方政府明確了技術進步的職責要求,對推進研究開發、
科學技術基本計劃等科技重要內容從法律上予以保障。但我國僅有單項
科技立法,比如《技術合同法》、《環境保護法》等等。我國有必要制
定整體推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法律,從制度上保證技術創新事業能長
期、穩定推進。
3、加大全社會的科技投入。首先,政府要加大對科技的投入, 建
立從中央到地方的技術創新基金。我國R&D的經費與日本的差距很大,
R&D佔GDP的比重只有0.3%,而日本佔到3%。雖然各地政府方方面面的
建設任務都很重,但我以為政府要把R&D經費安排剛性化, 要像搞「兩
彈一星」和863計劃那樣,寧願少搞一點建設,少出一點「政績」, 也
要保證技術創新的經費安排。其次,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是我國技
術創新的主力。國家要從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手段扶持和推進企業
技術進步;企業增加科技投入也是市場經濟競爭的必然要求。政府對企
業的技術開發資金要加強監督,該提的要提足,要逐步推行企業技術開
發資金的使用高於本企業的經濟增長。第三,要動用全社會力量加大科
技投入。投入不僅僅是資金的投入,還有其他形態的物質投入和腦力資
源投入。要在機制上搞活,讓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的巨大技術、人材資
源釋放出來。民營企業有資金,但往往找不到有市場有效益的項目,而
科研單位、高校往往是有項目卻沒有足夠的或者是商品化生產的投入資
金。二者結合,揚長避短,走股份和聯合開發的道路可以加速成果轉化,
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很多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有各種技術問題,但本企
業技術力量又有限,因此企業要與高校、科研單位聯姻聯合攻關,把他
們的腦力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4、加大技術創新的政策體系建設。市場經濟決不是一盤散沙, 需
要加強宏觀產業政策的指導。日本在這方面有成功的範例。我國產業政
策在體現扶優限劣上有待完善和強化。另外,由於財政體制和地方保護
主義傾向,高科技產業也要避免一哄而上、重復建設。如:我國VCD 生
產一哄而上,已成為高科技產業重復建設的典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也需要適度的計劃調節,放任自流是不恰當的。
當前我國大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和大量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金融部門的扶
持也有待於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當今世界經濟國際化日趨明顯,借
鑒日本「拿來主義」的做法,加強對外技術交流和合作,並從政策上研
究如何吸引出國留學人員、海外僑胞力量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無疑是
必要的。
日本著名的歐姆株式會社副社長增田英樹先生在講演《歐姆龍公司
的經營理念》時說:「機器能做的事就讓機器去做,人類應該從事更富
有創造性的活動」。我把這句話作為本文的結束語,與更多的人共勉。
【參考文獻】:
(1)日本科學技術廳科技政策匯編《科學技術要覽》1998年版
(2)橋本壽朗《日本經濟論》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3)板坂元《日本之窗》新訂版 3A出版社
(4)AOTS講義《日本經濟》
(5)橋本壽朗《戰後日本經濟》講義
(6)中山真一《日本的產業政策》講義
(7)增島俊之《日本的行政改革》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8)中兼和津次《中國經濟發展展望》講義
(9)川口市政府《日本地域商業振興》講義
(10)增田英樹《歐姆龍的企業經營理論》講座
(11)朝日啤酒公司茨城工場《企業活動與地域共生》講義
(12)田中一昭《國有企業的民營化與緩和規劃》講義
(13)奧村洋彥《日本的金融、市場經濟與金融危機》講義
(14)神戶市政府《物流高度化基礎設施》講義
(15)吳家政、吳照雲主編《增強企業活力與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經濟管理出版社
(16)下川浩一《日本的企業發展史》

㈡ 該國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國際市場是哪個國家

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就非常高。我覺得我國其實就高度依賴國際市場。如果不出口會有大量人失業。

我國2002年外貿依存度為51%,2003年為60.2%,2004年外貿依存度超過70%。
通常來說,外貿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被稱為外貿依存度。而達到百分之五六十的外貿依存度應該就需要我們謹慎看待了。美國、日本這兩個分別排名第一、第二的經濟強國,他們的外貿依存度一直低於20%。其他像傳統西方經濟強國,比如法國、英國、德國,他們的外貿依存度也很少有高於30%的。僅僅是德國曾經有一段時間外貿依存度較高,但歐盟作為一個穩定的經濟「實體」,其經濟抗風險的能力很強,所以從屬於歐盟經濟圈的德國外貿依存度不可和我們國家相比

㈢ 有人說日本的經濟,科技,工業依賴於美國。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誰占據了美國市場,誰就是占據了世界市場。日本商品要佔據世界市場,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佔領美國市場。70年代開始日本企業就積極進攻美國市場,到了80年代末,日本已經控制了美國市場,當時美國人說,二戰日本沒有戰勝美國,現在日本以和平手段戰勝了美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本田,雅馬哈,川崎,鈴木四大摩托車巨頭擊垮了歐美傳統摩托車企業。日本依賴的是美國的消費市場。日本是商家,美國是買家。日本賺美國的錢。

科技方面,日本到不是完全依賴美國,日本積極與各國合作,日本人最擅長就是改良別人的發明,變成自己的技術。比如馬自達獨門技術「轉子發動機」。世界唯一的不是氣缸的汽車發動機。轉子發動機是德國人發明的但技術不成熟不實用,但日本買下來後,馬自達潛心研發改良,世界獨一家。現在轉子發動機技術最成熟的就是日本。這只是個例子,說明日本對科技方面是博採眾長的,不完全依賴美國。

工業方面,原材料產地基本被美國控制,比如中東的石油,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加拿大的木材,東南亞的橡膠等等都是在美國的勢力控制中。所以在原材料產地上,日本需要美國給他開綠燈。保護其海上生命線。二戰日本打美國最主要的動機就是美國對日本經濟封鎖,石油禁運。日本依賴美國勢力范圍下的資源。

㈣ 蒙古國的消息一直很少,他們的生活水平如何

蒙古國的消息一直很少,他們的生活水平如何?蒙古國是一個經濟不發達的國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極低,下面給大家分幾個方面介紹一下,朋友們可以參考以下內容:

三、蒙古國基礎建設能力不足,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頓:

蒙古國不僅僅工業和農業發展緩慢,同時他們的基礎建設能力不足,因此蒙古國的老百姓收入極少,生活十分困頓,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處於貧困線以下。

閱讀全文

與哪些國家的經濟過於依賴國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民間故事裡面的狼外婆怎麼畫 瀏覽:786
事業單位報名為什麼找不到文山州 瀏覽:338
婚姻法的婚內財產怎麼界定 瀏覽:749
大班健康科學教案我從哪裡來 瀏覽:259
如何走出渣男的婚姻 瀏覽:965
花都區職業健康體檢有哪些單位 瀏覽:611
三甲醫院的健康證怎麼辦 瀏覽:299
美女問喬任梁什麼樣子 瀏覽:910
誠信的故事有哪些短篇100字 瀏覽:838
做事業總管幹什麼活 瀏覽:615
什麼決定幸福程度 瀏覽:702
教師在班群分享故事要怎麼說 瀏覽:787
4代表愛情什麼 瀏覽:667
遠嫁有了孩子過得不幸福怎麼辦 瀏覽:387
事業單位有多少 瀏覽:725
越南國家美女有多少 瀏覽:343
生日屬於什麼婚姻 瀏覽:815
浙江歐美女裝加盟費是多少 瀏覽:745
小橋斷了該怎麼修補童話故事 瀏覽:476
沒有什麼東西能代表愛情 瀏覽: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