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部性是如何引起市場失靈的解決外部性問題的方案是什麼
市場失靈時滯市場機制不能按照人們的意願有效地配置資源,正是由於市場經濟無法達到最優的資源配置,需要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干預,以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市場失靈的原因主要有:壟斷、公共產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外部性在現實經濟中廣泛存在。無論是正的外部性還是負的外部性,都會導致市場失靈,影響市場對資源的配置。由於外部性使得資源配置缺乏效率,在現實經濟中,市場參與者和公共部門都以各種方式對外部性進行治理,從而使資源配置達到或接近社會要求的最優水平。方法:政府可以採用直接管制、稅收和補貼等方式來解決外部性問題。對於具有負的外部性的行為,政府可以征稅,稅額的大小應該等於該行為給社會帶來的損失。對於具有正確的外部性的行為,政府可以給予補貼,
在有負外部性時,從私人角度看,市場調節是有利的,但從社會角度看,不是資源配置最優。這就是外部性引起的市場失靈。
外部性又稱外部效應,指某種經濟活動給與這項活動無關的主體帶來的影響,這就是說,這些活動會產生一些不由生產者或消費者承擔的成本(稱為負外部性),或不由生產者或消費者獲得的利益(稱為正外部性)。
在有負外部性時,社會邊際成本大於私人邊際成本,但私人邊際利益與社會邊際利益仍然相同,所以,當私人邊際成本=私人邊際利益時,社會邊際成本大於社會邊際利益。這時,從私人角度看,市場調節是有利的,但從社會角度看,不是資源配置最優。這就是外部性引起的市場失靈。
例如,建在河邊的工廠排出的廢水污染了河流對他人造成損害。工廠排廢水是為了生產產品賺錢,工廠同購買它的產品的顧客之間的關系是金錢交換關系,但工廠由此造成的對他人的損害卻可能無需向他人支付任何賠償費。
這種影響就是工廠生產的外部影響。從私人來看資源配置最優,但從社會來看並不是資源配置最優。
(1)經濟學外部性對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絕大多數經濟學教科書都講到,外部性可以分為外部經濟(或稱正外部經濟效應、正外部性)和外部不經濟(或稱負外部經濟效應、負外部性)。
外部經濟就是一些人的生產或消費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又無法向後者收費的現象;外部不經濟就是一些人的生產或消費使另一些人受損而前者無法補償後者的現象。
進一步進行細分,外部效應又可以分成八種類型:
1、生產者對生產者的外部經濟,如水果園園主與養蜂場場主的關系;
2、生產者對消費者的外部經濟,如花園式廠房對周圍居民區居民的影響;
3、消費者對生產者的外部經濟,如居住環境的改善大大增加生產性投資;
4、消費者對消費者的外部經濟,如私人花園對過路人的影響;
5、生產者對生產者的外部不經濟,如上游的化工廠對下游漁場的污染;
6、生產者對消費者的外部不經濟,如建築施工對夜間休息的居民的影響;
7、消費者對生產者的外部不經濟,如空調的雜訊對隔壁牙醫的看病帶來的影響;
8、消費者對消費者的外部不經濟,如隔壁鄰居放聲高歌影響自己的休息。
B. 如何解決經濟外部性的問題
明晰產權,減少技術外部性區域經濟活動外部性意味著經濟主體收益或成本與社會收益或社會成本不一致,經濟活動缺乏效率。要減少區際外部性,需要根據外部性的不同類型採取不同措施。 科斯認為,市場存在外部性主要是因為市場機制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或者是因為沒有明確界定產權,或者是由於政府人為的干預,使資源定價太低或存在補貼。因此,問題的解決要依靠完善市場、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功能,也就是說,要明確產權,產權所有人可以通過私人談判或法律訴訟來解決外部性問題,而無需政府的人為干預。經濟活動外部性的產生也是由眾多經濟個體行為造成的,因此,減少該外部性首先要減少個體的外部性,明確各種「商品」的所有權。 通過有效界定產權,消除經濟活動外部性和經濟行為主體的機會主義行為(或「搭便車」行為) 。但一切私有產權都不是完全和絕對有效的,從而都在產權的邊界處留下了一塊公共區域。雖然界定產權有成本,但是著眼減少外部性,必須加強對「公地」的管理,而完善經營管理制度是其中的必要內容。 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需要各經濟體之間通力合作,以協調利益沖突,提供一種持續性、制度化的激勵機制,把人們的最大化活動直接融入到促進經濟增長的生產性活動中去。比如,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過程中,需要明確長江上中下游的管理權責利,通過中下游地區對上游的對口支援、財政轉移支付,以及上游以生態資本入股中下游受益區域的經濟建設等方式,使上中下游地區都成為長江上游經濟帶和生態屏障的共建主體。 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減少資金外部性從競爭角度來說,適度的資金外部性有利於提高經濟體的創新能力,提升經濟發展水平;然而過度的資金外部性,往往是惡性競爭的反應,是對經濟體資源的浪費。實際上,在經濟體生產領域的沖突中,資金外部性是一個極其關鍵的原因,因此有必要通過經濟政策減少經濟活動的資金外部性。資金外部性是市場交換的「副產品」,其作用是通過價格機制傳導到其他區域。經濟發展的關聯性是經濟重要規律之一。在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的今天,各經濟體之間發展的關聯性越來越強、關聯程度越來越高,價格傳導作用越來越廣泛。價格形成依賴供求關系,而後者又依賴於各個經濟體,經濟體之間的有效合作因而成為供求結構合理降低資金外部性的前提。因此,克服資金外部性一方面要求各經濟體之間加強橫向聯系,充分了解其他經濟體的發展戰略及產業政策,自覺避免經濟發展戰略趨同與產業同構,圍繞自身優勢,著力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另一方面要求各經濟體的政府部門,必須統籌發展,指導、督促制定經濟發展規劃和戰略,協調經濟發展的矛盾,減少資金外部性。
C. 如何解決經濟外部性的問題
(一)明晰產權。區域經濟活動外部性意味著經濟主體收益或成本與社會收益或社會成本不一致,經濟活動缺乏效率。要減少區際外部性,需要根據外部性的不同類型採取不同措施。通過有效界定產權,消除經濟活動外部性和經濟行為主體的機會主義行為(或「搭便車」行為) 。但一切私有產權都不是完全和絕對有效的,從而都在產權的邊界處留下了一塊公共區域。
(二)協調區域經濟發展。從競爭角度來說,適度的資金外部性有利於提高經濟體的創新能力,提升經濟發展水平;然而過度的資金外部性,往往是惡性競爭的反應,是對經濟體資源的浪費。實際上,在經濟體生產領域的沖突中,資金外部性是一個極其關鍵的原因,因此有必要通過經濟政策減少經濟活動的資金外部性。資金外部性是市場交換的「副產品」,其作用是通過價格機制傳導到其他區域。經濟發展的關聯性是經濟重要規律之一。在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的今天,各經濟體之間發展的關聯性越來越強、關聯程度越來越高,價格傳導作用越來越廣泛。價格形成依賴供求關系,而後者又依賴於各個經濟體,經濟體之間的有效合作因而成為供求結構合理降低資金外部性的前提。因此,克服資金外部性一方面要求各經濟體之間加強橫向聯系,充分了解其他經濟體的發展戰略及產業政策,自覺避免經濟發展戰略趨同與產業同構,圍繞自身優勢,著力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另一方面要求各經濟體的政府部門,必須統籌發展,指導、督促制定經濟發展規劃和戰略,協調經濟發展的矛盾,減少資金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