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衡量經濟的發展GDP怎麼計算
一、衡量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指標是GDP指標,我國每季都會公布GDP指標及增長情況,統計各省的GDP增長排名。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簡稱,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二、GDP計算方法有三種,分別為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一)生產法是從生產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新創造的價值,是國民經濟各行業在核算期內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的總和,也即國民經濟各行業增加值的總和。用公式表示:增加值 = 總產出 - 中間消耗 。
(二)收入法也稱分配法,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份額以及因從事生產活動向政府支付的份額的角度來反映最終成果的一種計算方法。按照這種計算方法,GDP由全國各行業匯總的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生產稅-生產補貼)、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組成。計算公式為:GDP = 勞動者報酬+ 生產稅凈額+ 固定資產折舊+ 營業盈餘
(三)支出法也稱使用法,顧名思義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內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去向。按照支出法計算,GDP由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增加以及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出口減進口後的差額)五項組成。計算公式為:GDP = 居民消費 + 政府消費 +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 存貨增加+ 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
GDP作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活動總量的測度指標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已被廣泛地應用於政治、經濟、外交、研究等各個領域,深刻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GDP核算也將隨著其不斷完善和細化的過程在宏觀生產數據的生產和專業數據質量檢測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㈡ gdp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gdp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gdp是怎麼計算出來的,GDP還可以通過支出法來計算,所謂的支出法就是大家為了購買貨物或者服務的過程中付出的所有成本。gdp是怎麼計算出來的,下面是相關演算法。
第一、運用生產活動中貨物以及服務的市場價值增值來計算GDP
GDP可以通過生產法來計算,所謂的生產法就是通過計算貨物以及服務在生產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市場價值的增值部分,可以用很簡單的一個公式來表示:GDP = 總產出 - 中間投入。
總產出就是大家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市場價值,而中間投入就是在生產所有貨物和服務的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成本,兩者的差價就是GDP的數值。比如五金店對外銷售了1000元的產品,五金店花費600元采購了這些商品,那麼五金店在這項業務中產生的GDP是400元(1000-600=400元)。
第二、運用整個生產過程中大家獲得的所有收入來計算GDP
GDP也可以通過收入法來計算,所謂的收入法就是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大家獲得所有的收入,包括了勞動收入、政府收入、企業收入等,也可以用很簡單的一個公式來表示:GDP = 勞動者報酬 + 生產稅凈額 + 固定資產折舊 + 營業盈餘。
這種計算方式其實就是對生產活動中各個主體獲得收入進行綜合,在一項業務發生的過程中,不同的主體會獲得不同的收入,我們只要將各個主體的收入加在一起,最終就是GDP的數值。
比如五金店在一個月內產生了30000元的GDP,其中支付給員工的工資是5000元,向政府繳納的稅費是3000元,門店租金為10000元,水電費支出為1000元,對於五金店的利潤為11000元(30000-5000-3000-10000-1000=11000元)。在這個五金店的業務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參與者都獲得了各自的收入。
第三、通過大家為了購買貨物以及服務而付出的總支出來計算GDP
GDP還可以通過支出法來計算,所謂的支出法就是大家為了購買貨物或者服務的過程中付出的所有成本。還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GDP = 最終消費支出 + 資本形成總額 +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 ( 居民消費支出 + 政府消費支出 ) + (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 存貨增加 ) + ( 貨物和服務出口 - 貨物和服務進口 )
運用支出法來計算GDP,其中最終消費支出是針對最終的產品和服務,對於中間產品並不計入。還有房產的銷售,對於二手房的銷售並不計入GDP中,因為二手房只是對房屋的產權進行了轉移,並不是新增的資產,而新房則是從無到有,屬於新增的資產。
GDP的數據來源主要包括兩部分:
一是國家統計調查資料,指由國家統計系統實施的統計調查獲得的各種統計資料,如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等統計調查資料、服務業抽樣調查資料、人口與勞動工資統計資料、價格統計資料等。
二是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記錄資料,主要包括: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保監會、證監會等行政管理部門的相關數據,例如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情況、國家稅務總局分行業的稅收資料等。【來源:知乎】
GDP是如何計算的?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理論上三種方法的核算結果相同。
1、生產法是從生產的角度衡量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新創造價值的一種方法,即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核算期內生產的總產品價值中,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
2、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份額反映最終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按照這種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相加得到。
3、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內產品和服務的最終去向,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與服務凈出口三個部分。
(2)明日之後的經濟機制是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國家統計局每年公布GDP數據計算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初步估計過程、初步核實過程和最終核實過程。初步估計過程一般在每年年終和次年年初進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數據只是一個初步數,這個數據有待於獲得較充分的資料後進行核實。
初步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進行。初步核實所獲得的GDP數據更准確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許多重要資料,因此相應的數據尚需要進一步核實。最終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進行。這時,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種統計資料、會計決算資料和行政管理資料基本齊備。與前一個步驟相比,它運用了更全面、更細致的資料,所以這個GDP數據顯得就更准確些。
此外,GDP數據還需要經過一個歷史數據調整過程,即當發現或產生新的資料來源、新的分類法、更准確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則時,要進行歷史數據調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這是國際慣例。如美國在1929年至1999年之間就進行過11次歷史數據調整。
總之,每個時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階段的含義和特定的價值,不能因為在不同時間公布的數據不同,而懷疑統計數據存在問題。當然,中國在GDP的計算體繫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中國長期採用的原產生於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統計核算體系,從實際情況看,不少地方已經滯後於時代的發展了。
【溯源】
GDP就是一個關於國家或者國民的收入概念。在古代,自然經濟,自給自足為主,國家只考慮賦稅,以田地稅、人頭稅為基本稅,國家並不會考慮國民收入;況且農業經濟,總產量受土地面積和人口限制,統計國民收入也沒有多大意義。到了17世紀的近代,英國的手工業工場發達,對經濟的貢獻度很大,英國開始進入了資本主義階段。手工業工場主家庭出身的威廉.配第,開始思考國民收入問題,最早提出了勞動決定價值的基本原理。他有一句名言: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此後,勞動價值論成為了古典經濟學最重要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也是建立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之上的。勞動價值論的最大爭議和困惑,就是無法很好的解釋價值和價格的脫節現象,後來的新古典經濟學就直接放棄了勞動價值論。至今為止,資本是按照什麼邏輯,成為我們商品的價值一部分,依然爭論不休。
GDP這個概念,誕生於美國。上世紀30年代,美國人遇到了世界經濟危機,政府就想知道老百姓手裡到底有多少錢,後來美國要考慮戰爭,又想知道政府到底能有多少錢打仗。在美國政府的要求下,1933年庫茲涅茨便著手搜集國民經濟核算信息,這就是GDP的前身。由於存在觀點分歧,這個課題後來就跑到凱恩斯手裡了。那個時候凱恩斯正在研究宏觀經濟,他認為經濟危機的本質,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所以凱恩斯認為國民收入要分成兩個部分,投資和消費。你消費不足,經濟就不增長,所以國家要替你消費。
到了1940年,在凱恩斯的帶領下,美國的國民收入統計方法建立了起來。GDP=居民消費+企業投資+政府購買,後來人們又把凈出口考慮了進去,就是今天廣為人知的:GDP = C + I + G +(X-M)。政府購買其實就是政府消費,所以這個GDP就分為三個部分:投資、消費、出口。我們今天常說,經濟增長要靠三駕馬車,就是指這個三駕馬車。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後,GDP開始為世界各國普遍採用。我們國家過去長期實行計劃經濟,主要統計的收入指標是工農業總產值,直到1985年才開始統計GDP。
GNP是GDP的`舊稱,前者被稱為國民生產總值,後者被稱為國內生產總值。GNP是在GDP的統計基礎上,扣除外國在本國的投資和勞務收入,加上本國從國外獲得的投資和勞務收入。兩者的差異其實很小,我們國家目前的GDP大約相當於GNP的99.6%。早期,國際上通行的是GNP,隨著經濟全球化,按「國民」原則統計國民收入越來越不準確。1993年,聯合國統計司正式決定用GDP作為統一的計算口徑。雖然GDP叫做國內生產總值,但是它在概念上從屬於GNP,只不過是縮小了范圍的國民生產總值罷了。
【演算法】
按照定義,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上述定義,源於凱恩斯對GDP的理解,包含消費、投資、政府購買三個環節。它是採用支出法計算的GDP。要想知道這三個環節具體支出了多少,我們必須要知道最終購買了多少。為了防止重復計算,中間產品不能計入,所以這種支出法統計的都是最終產品,也稱最終產品法。
凱恩斯的這個演算法,現實中不怎麼好用。我們很難區分一件商品到底是屬於中間品,還是屬於最終品。比如說糧食,既可能是最終的消費品,直接食用,也可能是中間的產品,用於深加工。再比如說設備,既可以算成最終的資本品,用於銷售;也可以算成中間的資本品,自行製造,內部使用。這樣勢必造成使用的混亂和重復計算。現實中,世界各國基本上都是採用收入法計算GDP。
收入法包括兩小類:一種就是生產法,按照生產和服務的提供單位,分部門進行統計,GDP=工資+稅收+折舊+利潤;還有一種收入法,分要素進行統計,也稱要素成本法,比前者多了點變化,本質上都屬於收入法。最常使用的,就是生產法,統計出來的就是增加值。由於增加值不包含它的中間產品轉移過來的價值,所以沒有重復計算。這種計算方式,沒有採用支出法,不必再計算最終產品,所以再使用GNP的原始定義,把它稱為國民生產總值就不合適了,於是聯合國統計司於1993年,把國民生產總值(GNP)改稱為國民總收入(GNI)。按照這個邏輯,所謂的國內生產總值,嚴格的說,應該叫做國內總收入。
不管是採用支出法,還是收入法,理論上的統計結果應該一致。這個結果反映了凱恩斯主義對於價值的理解。這個理解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以及傳統的經濟學對於價值的理解並不相同。在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中,全部生產分為生產資料的生產和消費資料的生產,也就是所謂的第一部類的生產和第二部類的生產。生產資料的價值需要轉移到消費資料的身上,社會總價值中不能包含生產資料的價值,例如設備等固定資產的價值不能算入社會總價值,不能進行重復計算。反觀凱恩斯,不僅是要將設備等固定資產的價值算入GDP,甚至於政府的公共開支所形成的固定資產也要算入GDP。
㈢ gdp如何計算
一國GDP核算的方法一般有三種,包括生產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生產法簡單來說是計算各個國民經濟部門生產商品、服務的增加值之和;支出法為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的總和;收入法為各個單位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折舊總和。
生產法
生產法計算的標准就是各個核算單位在進行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增加值,也可以說是生產出來的商品或者服務,在扣除了成本之後的增加值,將這些增加值進行簡單的加總之後,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一個國家的GDP。
這種方法由於實際上計算起來會相當困難,產品的價值也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並且並不是所有的生產都會被記錄下來,因此這種方法在實際中很難在大范圍內展開。
支出法
根據宏觀經濟學的理論,一個國家完整的經濟核算應該包括四部門經濟核算:消費(居民)、投資(企業)、政府購買和凈出口。
消費主要是商品和服務的購買支出,比如我們日常生活必需品、耐用消費品和奢侈品,還有諸如醫療、旅遊等的服務,這些都可以納入消費支出。但是特別地,購買房屋、建造住宅不屬於消費,而是被劃分為投資一類。
投資我們很多時候都表示企業類型的生產投資,比如建造廠房、機器設備和上面說的建造房子。投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增加到目前存量資本中的增加量,比如2021年的存量投資為100億元,對比去年的80億元增加了20億元,那麼2021年的GDP核算中,投資部分就應該核定為20億元。
政府作為一個不可忽略的部門,在GDP核算中占據重要地位,政府在基礎投資建設、國防支出、提供教育等等都是作為政府的購買。雖然政府的收入主要來源於稅收,但是按照支出的思路來計算,政府也可以作為參與購買消費商品和服務的角色,並且政府購買在GDP中的佔比也不能忽視,因此必須假如到GDP核算中。
凈出口是進口與出口的差額,進口大於出口則為貿易逆差,凈出口表現為負值;進口小於出口則為貿易順差,凈出口表現為正值。
將上面四個部分加總就是一個國家GDP的大致結果。
收入法計算的思路是將各個部門、各個主體的收入統計起來,從而計算GDP,方法和思路與生產法有一點點的類似。而在我們的統計中,工資收入(勞動力)、利息收入(資本)、租金收入(土地)以及一些利潤、轉移支付、間接稅等等,都是作為計算的對象,主要是前面的幾個重要部分。
在三種計算GDP的方法中,以收入法和支出法的使用較多,在統計的可行性和統計誤差方面也比較好。但是在核算GDP這么大的工程,難免會有誤差和錯漏部門,在使用這些方法的時候還得假如一些誤差的估算,使得整體的誤差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