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徽北部(皖北)六市即阜陽、蚌埠、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哪個城市發展的好或者更有潛力
蚌埠目前經濟發展得最好,因為是安徽老四市之一,基礎比較好,同時也是皖北交通樞紐,所以未來發展也不會差。阜陽近年來發展很快,同時規劃上是皖西北的高鐵樞紐,發展潛力很大,但是工業基礎比較薄弱,下面的縣有點窮。亳州、宿州主城區都比較弱,但是下面的縣比阜陽的稍微好一點。淮南淮北都是煤城,以前比較有錢但是現在經濟停滯了,亟待轉型。看了好多回答,感覺大多數都在宣傳自己的家鄉,但是真正答到點子上的人卻不多。皖北本身是欠發達地區,雖然各市發展還是存在差距,但是總的來說難兄難弟,大家需要團結一點。
『貳』 安徽蕭縣的經濟水平怎麼樣
蕭縣位於安徽省最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古為蕭國,春秋時附屬於宋,秦置蕭縣,隋唐至清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由江蘇省劃歸安徽省,沿革至今。總面積1871平方公里,大部分為平原,東南部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嶺。人口130萬,轄18鎮5鄉708個行政村。開放的蕭縣日益顯現出其特有的發展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蕭縣緊靠徐州都市經濟圈中心城市徐州市,縣城距京航運河30公里、徐州觀音機場50公里、連雲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門」之稱。東臨京滬鐵路,隴海、徐阜鐵路縱橫穿過,連霍、合徐兩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310、311兩條國道和三條省道及星羅棋布的縣鄉道路形成的交通網路與周邊地區緊緊相連,承東啟西,南引北聯,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名優農產品基地眾多。蕭縣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年日照時數為2220至2480小時,年均氣溫14.4℃,年均無霜期208.3天,年均降雨量811.2毫米。蕭縣植被保存完好,工業污染程度低,具有生產加工綠色食品的自然條件。耕地面積10萬公頃,農作物主要有小麥、棉花、大豆、玉米、山芋及花生、芝麻等。全縣水果掛果面積50萬畝,主要有葡萄、蘋果、梨、黃白桃、巴斗杏、柿子、櫻桃、山楂等。孫圩子胡蘿卜、閆集黑皮冬瓜、馬井韭青韭黃、聖泉蕭國聖桃、黃河故道水晶梨、龍城石榴、新莊黃牛、黃口三元雜交豬、丁里華英鴨等名優農產品種養基地聞名全國。
——礦產資源豐富,水電供應充足。蕭縣為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已探明煤炭儲量 7.5億噸,現有17對礦井,年產能力120萬噸;探明石油儲量 7億噸,煤層氣儲量1000億立方米,石灰岩儲量30億噸;鐵礦石、瓷石、高嶺土等儲量可觀。蕭縣南北分屬淮、黃河水系,地下水量為2.6億立方米,水質優良,生產、生活用水充足。電力供應屬華東電網,設施完善,境內有11萬伏以上變電所2個,生產生活供電充足。
——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蕭縣工業發展歷史久遠,歷經滄桑。公元9年,出現鑄造銀、銅質錢幣的造錢工廠;北宋年間,開始出現陶瓷生產,神宗元豐年間,開始出現小煤窯,蘇東坡曾作《石炭歌》贊之。改革開放以來,蕭縣工業在調整和機制創新中快速發展,現有48個縣屬工業企業,近2萬家鄉鎮企業,廣東錦豐、江蘇維維、山東新汶、安徽古井、深圳康達爾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相繼來蕭投資。2003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7億元(1990年不變價),形成了煤炭開采、農副產品加工、建材、造紙、釀酒、化工、紡織、機械製造等八大主導產業,有較強的協作配套能力。經省政府批准,在連霍、合徐兩條高速公路交匯處設立的佔地500餘畝的工業園區,是蕭縣對外開放的窗口、體制改革的實驗區,現已成為國內外客商投資的熱土,是蕭縣工業發展的新亮點。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蕭縣春秋時期為蕭國地,秦置蕭縣。自古有「文獻之邦」之美譽,風騷人物薈翠,春秋三賢(閔子騫、顓孫子張、顏子柳)皆孔門高足;今為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全縣擅長丹青者2萬餘人,其中劉開渠、朱德群、王肇民、蕭龍士、卓然、吳燃等為國內外著名的藝術大師,各種風格的書畫作品猶如繁星璀璨,縣城書畫藝術一條街集書畫創作、裝裱、展覽、交易、鑒賞於一體,成為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吸引國內外書畫愛好者紛至沓來,投資近億元的書畫藝術博覽城已完成規劃設計。突出的人文優勢同時孕育了美食的醇厚和芳香,蕭縣飲食文化聞名大江南北,「蕭縣羊肉湯」、「皇藏峪蘑菇雞」、「聖泉寺燒全羊」等各種風味小吃成了黃淮地區城鄉人們的美味佳餚。
——旅遊資源豐富,特色獨具。蕭縣古跡遍布,千年古剎天門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固水庫、漢墓群、宋朝的古窖群遺跡、閔之騫鞭打蘆花處、三讓徐州的賢人陶謙墓、南朝宋國開國皇帝劉裕故里、蘇軾發現煤炭處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眾多,交相輝映;皇藏峪自然保護區於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審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0年被國家文物保護委員會授予「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稱號,是皖北地區正在崛起的旅遊熱點,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0萬餘人次。景區內有地球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落葉闊葉林帶,動植物種類繁多,總面積20平方公里,山、水、泉、澗等自然景觀渾然一體,小氣候明顯,素有「幽谷聖地」、「淮海佳境」之稱。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有漢高祖劉邦稱帝前為躲避秦追兵藏身的皇藏洞,以及美人洞、果老洞、仙人床、拔劍泉、蘇軾祈雪處、閔子祠等,山中瑞雲寺於199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確定為佛教重點寺院;淮海戰役總前委指揮部遺址蔡窪、「蕭泗銅靈」抗日戰爭紀念館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生產生活設施完善,人居環境良好。蕭縣民風淳樸,社會治安穩定,郵電通訊發達,醫療衛生、環保、廣播電視和教育等社會事業發展迅速,旅遊、物流、金融、商貿、房地產等行業全面發展,服務規模不斷擴大。2003年,蕭縣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設示範縣。
『叄』 皖北和皖南的差距大嗎
我是皖北的,皖南地區也經常去,本人本著不黑不吹的原則說說兩地的差別,題目叫「差距」有引起地域攻擊的嫌疑,各位不要上當。
1、經濟差別
安徽除了合肥,基本上每個每個市的經濟發展相差不是太大,人均上皖南大於皖北,但是都是經濟落後地區,一句話都是窮地方,本地的勞動力外流,特別是高層次人才,能有多少留在當地的,不都在發達地區嗎。皖南的也不要嘲笑皖北窮了,八十步笑百步,不怕別的發達省份笑話。
有人說皖南農村房子比皖北農村好,這只是建築風格的不同,談不上好壞之分,北方粗狂南方精巧,造價一樣不便宜。以我老家為例,農村基本看不到一層的低矮房屋了,基本是2層的樓房加寬敞的院子,南方的房子造型別致,紅瓦亮磚,看起來比北方漂亮。
2、地域差別
皖北多平原丘陵,皖南多山地,是以淮河還是以長江為界劃分皖南和皖北呢,但是是典型的南方北方的差別。
3、人的差別
有人說皖北人懶,那絕對是主觀臆斷,哪裡都有懶人,懶人要不餓死了、要不流浪要飯去了、要不寄生在別人身上了,現在有幾個懶人,誰家不是一年到頭辛勤勞作。我們老家農村的農忙時回家勞作,農閑時外出務工,一年到頭難得有清閑時刻。我相信哪裡都有好吃懶做的人。
皖北人熱情直爽大氣,皖南人細膩精巧,這點我上學時深有體會,皖北人相對來說更易於皖南人相處吧,皖南人心眼多。
4、飲食差別
皖北以麵食,皖南以稻米,說白了就是吃饅頭和吃米飯的。這是有地域差別決定的,從小養成的飲食習慣,還有人拿這嘲笑皖北人,得多無聊啊。
皖北飯菜粗放,皖南精巧,這也是人的性格決定的吧,和素養談不上關系。
皖南人喜食臘腸、臘肉等肉製品,皖北人多喜食新鮮肉製品,這可能和氣候有關吧。
5、文化差別
方言差別大,皖北更接近普通話,南方更不易聽懂,所謂的「南蠻北侉」即是如此吧。
皖南的「徽州文化」婉約清新,青山綠河、小橋細水、粉牆黛瓦;皖北的「晉楚遺風」豪邁大氣、民風彪悍、武人不息、麥浪滾滾。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都是中國人,你噴我我噴你有什麼意思呢?這個題目的提問者就別有用心,想引導南北爭執互相攻擊,真沒意思,就是一個市的還有差別呢,別說一個省了。放下各自迷一般的優越感,齊頭並進才是真的。
皖南,安徽省南部的簡稱,建國後指安徽省長江以南地區,包括黃山、蕪湖、馬鞍山、銅陵、宣城、池州6市。
皖北,安徽省北部的簡稱,現指安徽淮河以北地區,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陽、淮南、亳州6個省轄市。
皖南代表的文化是徽州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是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皖北代表的文化是楚漢文化、淮河文化、老莊文化,由於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各種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
皖南和皖北這兩個地區雖同屬安徽,但差異挺大,一個是山區,一個是平原。皖北講中原官話,皖南則講吳語或者贛語。分屬兩個地區的人,要是不講普通話,兩者之間可能完全聽不懂。而民風上也有差異,皖北很彪悍,皖南則比較溫和的。
皖南是安徽省重要的經濟、文化和 旅遊 中心。靠近長江三角洲地區,與蘇南、浙北相連,是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
皖北多能源城市,這幾年都不行了,污染破壞環境不說,產能較落後,致使整體的經濟,人文環境都不好。但是也算是在進步的。皖南環境好, 旅遊 資源也很豐富,帶動了很多產業。
皖南和皖北在很多方面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夠體會出來。
皖南,和皖北差距我認為不大,差距大的只是人均GDP而已,從城市上建設根本看不出差距,從皖南和皖北農村就能看出了差距,為什麼皖北農村比皖南農村差,一是皖北地處於皖北平原,農村人都靠種地為生。二是皖北農村人口多,自然窮人也就多了,也不是每個皖北農村人都窮的,如果要拿皖北農村蓋樓比皖南農村樓覺得不比皖南農村差,皖北農村現在蓋樓都是基本上三間三層,四間三層。像皖南農村樓房基本上都是兩間兩層,兩間三層的。不過黃山市農村有點像浙江省農村水平,黃山市山區農村都是三間四層,三間五層的。三是,皖北人都是靠地為生,出去打工又要顧及家裡莊稼地,像有的家裡有勞動力的可以不回家,像家裡沒有勞動力了,在外面沒干幾個月又要回家收莊稼。我認為差距不大,皖北城市普遍比皖南城市人口多的多,所以差距在人均GDP。
我是安徽蚌埠人,現在在合肥求學。
我來說說個人的看法吧,
首先皖南有合肥蕪湖銅陵三個經濟強市,總體來說經濟還是比皖北要強的,安徽整體都是城市帶動農村發現的模式,而皖北農村佔比要比皖南的農村比要多。皖北經濟模式以及文化還是稍微落後皖南的,但是總體來說皖南也並沒有強到多過分。
皖北有老經濟強市蚌埠,交通發達。還有近年來發展飛快的大人口城市阜陽,南京經濟圈滁州,也相繼連接入華中經濟圈,長江三角經濟圈。
皖北的發現也是進去了快車道,現在看是皖北落後與皖南,可發展皖北的勁頭來說,未來10年追平還有超越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當然,現在來看皖北比皖南起碼落後2年。
本人是合肥滴,宣城女婿,作為一個走過宣城,蕪湖,蚌埠,阜陽,淮北,淮南的人,差異還是很大的,不光是從經濟,人文,環境還是各個方面,皖南整體好過皖北太多了,雖然說出來可能要被人噴,但是安徽的名聲在外不好很大一部分歸功於皖北的貢獻,當然了,最大願望還是希望安徽經濟全力發展,人口素質全面提高,全力追趕那些經濟強省,此生不悔安徽人,加油吧
我是河南人,對於皖南和皖北的差異,最直觀的感受就是:
皖北人跟臨近的河南人是一種北方文化類型,而皖南人則跟江浙算是接近的類型,屬於南方文化類型。
這兩者不僅是地理上的差別,皖南丘陵山地,北部廣袤平原,更有文化上的巨大差異。和江蘇一樣,蘇南蘇北也差異巨大,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蘇北和蘇南的巨大文化差異。
當然皖南有南方的細膩柔美,皖北有北方的粗獷硬朗。
歷史 上皖南是江南省屬地,此地區從漢朝開始就屬於繁華之地,文化和經濟繁榮,橫貫中國,才子佳人匯集,成了中國 歷史 上人文薈萃之地。徽州為代表的徽州文化是這一區域的代表, 歷史 上的徽商也主要指的是皖南地區,這一地區的也是中國文化和經濟版圖中的精髓。
而 歷史 上的皖北,位於華北平原南部邊緣,在經濟和文化交流上同中原地區更為密切。
而以河南東部,東南部和皖北為核心的地區在東漢以前也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區域,同樣是經濟文化繁榮,人文薈萃之地。 汝南郡,潁川郡,潁州郡都是 歷史 上的望郡,為現在中國南方漢族移民的主要來源區域。 但是後期黃河流域戰亂頻繁,水文環境急劇惡化,此地成了流寇聚集之地。說這些沒有歧視的意思,因為我老家也在這一地區。明朝時以汝南為中心的華北南部經濟文化還算中溜。到了清朝,多次水患讓此地民不聊生,千里逃亡西北和江浙。太平天國起義時豫南和皖北的捻軍主力就是來源於此地。平輿人陳大喜帶領此地區人民同南方太平軍呼應,反抗清王朝統治。可以說, 皖北人民和豫東南人民是共患難的兄弟 。
曾經我在老家縣城看到一個皖牌號的 汽車 ,車停了之後,一個年輕人下來用普通話問路。那時候我還在高中,沒說過普通話,所以就用河南話回應,他立馬改口說方言了!然後還說:原來咱方言一樣啊!即使在廣東中山打工時,阜陽人,亳州人也和豫南人都混居在一起,以老鄉互稱。
皖南皖北的差異還體現在經濟方面。皖北農業為主,經濟相對落後,和豫南差不多;皖南工農業並重,經濟發達。在大家的印象中,平原經濟發展應該比較好,這種感覺往往是錯誤的。中國平原地區經濟並不一定好。只有「有大氣象」的地區經濟才好。
而華北平原主要的平原地區都是沃野千里,也因此成為了中國人口的密集地區。而現代工業發展必須要保證原材料和糧食供應,所以,豫南和皖北成了大規模城市化的禁區。不是這一地區發展不起來,而是中國長遠發展規劃中這一地區就只是糧食生產區域,食品加工區域。而這一區域的人們仍然在期望著自己的家鄉有朝一日能夠像沿海一樣發達。
皖北和皖南的差異巨大,但是長期的文化經濟交流也讓兩地互通互融,雖有各種摩擦,卻不影響兩地人對安徽這個名稱的認同!希望兩地能夠共同發展,合作交流發展才能成就未來。
首先人長得就不一樣。。地道的皖南人,頭小,臉小,看去精明。。皖北人,頭大臉大,身材魁梧一些,看去敦厚一些。。
再說氣候,皖南溫潤潮濕,到了合肥就乾燥了。。所以皖北城市普遍乾燥,灰大,綠化維護成本高,所以城市綠化不行。。皖北四季不分明,春秋天短暫。。這么說吧,皖南早上起來臉是滑的,到了北邊是糙的。。
說說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水平,皖南自然紋理優勢很大,山水相伴,所以城市很秀氣,城市衛生也很好,馬鞍山銅陵蕪湖都是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黃山,宣城,池州,安慶也都很乾凈。。皖南城市的綠植密度,路面的黑化,道路標志線,路口的導向設置,路牌,卡口的監控密度,都要好很多。。
談談人的性格,人文素質。。皖北人直率些,感覺厚道些。皖南說江淮官話的馬蕪銅宣等地人說話就道道多,感覺油嘴滑舌的,臟話零碎多。。說吳語徽語地區的人,普遍不善言辭,性格內向。。皖北人個人衛生不是太講究,馬路街道,飯店,賓館,衛生差很多,尤其自來水的水鹼太大,只能燒礦泉水泡茶。。皖北的生意人直爽些,生意很容易談成,但也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翻臉,寧願損失生意也要賭口氣。。皖南人生意上精明的多,吵歸吵,生意歸生意,認熟不認生。。再說說誠信,皖北阜陽,亳州,淮南一帶部分生意人誠信較差,做生意做事耍無賴不講規矩。。宿州,淮北一帶的生意人人誠實可靠些。。皖南,沿江的地區蕪湖,安慶人刁滑的很,包括附近的銅陵,馬鞍山,池州不講誠信的生意人多一些。。山區里的黃山,宣城一帶的誠信就好很多。。
經濟上,皖南皖北城市裡收入差距不是特別大,皖南也就馬鞍山銅陵蕪湖收入高一點,平均也就高個一千多。。但是皖南比皖北要均富的多。。皖北貧富差距太大,尤其農村裡窮人不光多,而且窮的真的很窮。。但是皖北富的又超級富,比如阜陽,富人真的超級富。。皖北農村的外出江浙滬福建廣東務工的太多,所以收入也不會太低,過年看消費就體現了。。
一個跑遍安徽每一個縣的生意人寫的我的一點感受。。
差異巨大,差別巨大!我國很多省份皆是如此,比如陝西、江蘇、廣東。
無論經濟、文化、教育、醫療、民生,還是口碑、國民性,皖北比皖南要差兩個檔次,用時間來衡量的話,應該在十年以上。我就是皖北人,在合肥讀的大學,對此深有體會。
皖南的經濟,像蕪湖、馬鞍山等,與江浙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但皖北的經濟,像阜陽、毫州、宿州一帶,似乎比貴州、雲南還要差,人均GDP低得讓人發指。
再說一個更大的差別,教育。我在1998年考到渦陽縣最好的一中,當年,渦陽一中考取本科的只有三個人。全縣一百多萬人口,考上本科的只有十來個。後來,因為大學擴招,縣教育局下了決心抓高考,才不斷進步。但總的來說,皖北二千多萬人口,在出人才方面,甚至比不上皖南只有十幾萬人口的績溪、休寧等小縣。這在明清時期的科舉就是如此。
其他方面,比如說,醫療、道路、城建、居民生活水平,皖北比皖南也是地下與天上的差別。
皖北是平原,皖南多山,按理說不應該這樣啊!在宋代以前,皖北的確是非常厲害的,經濟、文化等都不錯,出的人才也很多。但自從黃河泛濫、改道奪淮之後,皖北就成了多災之地,經濟再也發展不起來,其他方面也就跟著差了。到了元末,皖北成了農民起義的大本營,那時倒是出了一批人才,但主要是軍政方面的。
建國後,皖北的定位是搞好農業,工商業沒有發展起來,與皖南的差距進一步拉大,當地人只好出去打工。不過,近些年皖北在奮起直追,希望商杭、鄭合高鐵修通之後,能夠趕上全國的步伐。
家鄉雖差,但我還是熱愛它,也希望能為它的發展貢獻一點力。更希望做個好人,成就一番事業,能為家鄉爭得一份光彩。
安徽的皖南是指其長江以南地區,包括蕪湖、馬鞍山、宣城、銅陵、池州、黃山六個城市,皖北則是指其淮河以北地區,包括宿州、淮北、亳州、蚌埠、阜陽等幾個城市。
氣候上皖北屬於溫帶氣候,空氣比較乾燥,農作物主要是以小麥為主,皖南則屬於亞熱帶氣候,空氣比較濕潤,農作物主要是以水稻和茶葉為主,因此飲食上皖北主要吃麵食,皖南則主要是吃米飯,地形上皖南大多數都是丘陵和山地,山清水秀,地廣人稀,而皖北則多是一望無際的平原,不是村莊就是農田,人口比較稠密。
語言文化上,皖北講得的是中原官話,與河南、山東相似,整個皖北地區方言基本都可以互通,而皖南方言相對比較復雜,大部分講得都是江淮官話,部分講得是吳方言和徽語,還有小部分講得是中原官話,部分地區十里不同音,即使講得是同一種方言,不同地區之間也不能互通。皖北人剽悍豪爽,皖南人則溫和細膩。
經濟發展上,皖南一些城市的經濟總量不如皖北一些城市,但是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皖南城市明顯高於皖北城市。皖北地區人口流失十分嚴重,皖南地區人口流失較輕。安徽其實也是一個散裝省份,皖南和皖北整體上差距很大。
我是皖南涇縣人,也在皖北呆過,皖南沿江城市就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內陸宣城加黃山,總人口基數還沒有一個阜陽市人口多,皖南又是 旅遊 大市,緊靠江浙滬,飲食習慣也差不多,皖北就不一樣,人口多,資源少,偶爾還來個天災,所以說皖北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