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乃萬經濟現狀如何

乃萬經濟現狀如何

發布時間:2024-02-29 13:50:56

❶ 當今世界經濟形勢如何

一、經濟全球化進程不可阻擋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盡管它在進程中會有曲折,會有人反對,但其勢頭不可阻擋。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資本、服務、技術、信息、勞務(人才)在全球范圍內流動空前加快,形成世界統一大市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進入新世紀以後,全球化進程加快,各國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市場自由化的程度越來越高。
之所以說經濟全球化的勢頭不可阻擋,這一進程不會中斷,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兩個輪子一直往前轉,這兩股力量不可阻擋。這就是市場化的力量和網路化的力量,也稱作市場革命和技術革命。
冷戰結束後,世界市場化的規模和速度大大提高。前蘇聯東歐國家走上市場化道路;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步推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市場的控制也大為松動。整個世界的開放度、市場的自由度前所未有。
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突破了地域時空的限制,互聯網使世界各國之間的距離縮小,使商品、資金、技術、信息的流動空前加快,成本空前降低。例如,紐約到倫敦的長途電話費, 2001年時,每3分鍾需1美元,預計到2010年將降到3美分。網路化極大地推動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跨國公司的擴張力量不可阻擋,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哪裡的市場條件適合,哪裡的成本低廉、潛力巨大,它們就往哪裡推進。有研究顯示,全世界已有6.4萬家跨國公司,它們以資金、技術、品牌和銷售網路的優勢馳騁世界市場,它們控制著全球1/3的生產、2/3的國際貿易,70%的技術專利,90%的國際直接投資。這些龐然大物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WTO的成立,統一的國際經濟規則的形成,對民族國家的約束力逐步加強,又大大推動了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
但是,由於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的顯現,南北差距的拉大,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不合理(這些規則是以發達國家為主體制定的),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富國集中,不發達國家有被邊緣化的危險。產業結構的全球整合,使發達國家一部分人失業;工業化的步伐使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世界出現了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
反全球化浪潮的興起提醒世界,全球化進程應當調整,需要反思,應當給全球化「以人情、人道色彩」(歐盟語),應使全球化成為一個共贏共享、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這就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二、世界經濟形成三大主體、三大市場
與經濟全球化一道,區域經濟合作(即區域經濟集團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趨勢。
現在,全世界經濟合作組織大大小小多達140多個,但在世界經濟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佔有最大市場份額的是三大主體: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正在籌劃並形成中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世界經濟的興衰起落,與這三大區域經濟板塊密切相關。
經過五次擴大,歐盟今天已成為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組織。25國人口4.5億,GDP逾10萬億美元,佔世界總GDP的30%。歐盟已建立起歐元區,統一了貨幣,這是目前惟一可以在經濟領域與美國相抗衡的力量。
北美自由貿易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1994年正式建立,人口近4億,GDP 11萬億美元,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它要向南美擴張,美國認為拉美是「一個比歐盟更重要的市場」。如果拉美進入,便可形成一個包括34國、8億人口、佔半個地球的大市場。南美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有一個曲折反復的過程,但這是遲早的事。
一個以雙邊為基礎的東亞自由貿易區網路正在形成。在2000年11月新加坡召開的東盟首腦會議和「10+3」(東盟10國+中日韓3國)首腦非正式會議上,首腦們就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達成共識並使其轉入具體實施。中國與東盟已確定在2010年建立自由貿易區,日本與東盟自由貿易區也將在2012年最終建成。在此基礎上,以「10+3」組成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可望2015年左右建成,並逐步走向建立「東亞經濟共同體」的更宏偉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占東亞地區GDP90%以上的中日韓三國的合作至關重要。一旦東亞自由貿易區建成,將成為擁有佔世界1/3人口,GDP達到7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其規模可與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世界三大經濟板塊之間,相互交叉、相互合作、相互競爭。我國的主要市場、主要貿易夥伴,都在這一范圍。美、歐、日三大家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近一半。因此,密切關注世界三大市場的動向尤其重要。正如有專家所言: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動機、地域分布、組織形式、影響及出現的一系列變化,將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與格局產生決定作用,對世界各國提出新的機遇和挑戰。
三、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四大環境
經濟的發展是要受到環境制約的。對世界經濟發展起重要影響的有四大環境,即政治環境、市場環境、資源環境、生態環境。
1.政治環境對經濟的影響甚為重大。從整個世界政治環境看,對和平發展有利。大國關系進入磋商、協調、合作為主的發展階段,出現了冷戰結束以來相對穩定的時期。但是,局部戰爭、國際恐怖活動、民族與宗教沖突、社會動盪,都使世界經濟發展受到阻礙,不確定的因素增加。
2.市場環境,包括氣候、人文環境、勞動力素質、市場消費潛力、勞工價格、交通通訊條件、企業信譽、政府的經濟貿易投資政策和開放度、法制狀況、辦事效率等等。美國開列的世界新興市場名單,中國、韓國、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南非、波蘭等在市場環境方面佔有一定優勢。投資者總是湧向那些市場開放度高、投資回報率高、經營條件好的地方。
3.資源環境,關繫到生產能否有保障,經營成本能否降低,經濟發展能否持續長遠,是物質基礎。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能源、土地、礦產、水、糧食等自然資源條件的保護、改善與開發。無論是像日本、新加坡這樣的自然資源貧乏的國家,還是像美國、俄羅斯這樣的資源豐富的國家,在發展經濟、制定規劃時,都不能不把資源問題作為前提條件。石油、糧食、水三大戰略資源的安全問題,日益引起各國政府的關注。
4.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工業社會造成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已經影響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全世界有11億人不能用上清潔水。酸雨、沙塵暴、持續高溫等現象的出現,非典、禽流感、瘋牛病等疫病的流行,已為人類敲響了警鍾。世界各國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拿出越來越多的資金用於治理和改善生態環境。要使經濟做到快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就要創造良好的四大環境。
四、科技進步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加速器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和新材料為支柱的高新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當今世界,以發展現代化科技來提升綜合國力,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關注點。日本重提科技立國的口號,歐洲提出加快追趕美國的目標。發達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進入了發展高技術、創立新產業的階段,都在搶占科技制高點。
如果說各種先進工具的誕生,是人類雙手的延伸,那麼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則是人類大腦的延伸。當前正在演進的信息技術革命方興未艾,其巨大效應,美國人把它與300年前的英國產業革命相提並論。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發展的高峰估計可延續到2020年前後,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經濟持續增長、全球化進程加快的強大加速器。21世紀初,世界科技正在四大領域,四個制高點上加快發展並展開激烈競爭。這就是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信息化技術、新材料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
美國科學家認為,今後10年技術變革將超過20世紀百年的總和。科學技術,尤其是高科技,是發展經濟的加速器,是增強國力的關鍵手段,是富國強民的根本,是當代世界綜合國力競爭最重要的武器。專家們認為,在21世紀,一個國家的興衰、經濟的增長,都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它的高科技發展水平。
五、金融在世界經濟中的獨特地位與巨大風險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世界金融市場正朝著全球一體化的方向發展,金融資本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資本在全球的流動,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空前加快,規模巨大。由於各國對外匯管制的放鬆,對本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對外經濟貿易合作的擴大,都為金融資本的迅速進出和自由流動創造了好的條件。目前全球游資高達七八萬億美元,全球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量達1.5萬億到2萬億美元,其中90%以上的交易是短期資本,從事各種投機炒作。金融市場的開放和全球化給各國投資融資發展經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全球金融市場無控制的發展,也帶來極大的不穩定。
金融全球化帶來的問題是,金融危機常常產生連鎖反應,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就是金融危機國際化。墨西哥金融危機,很快蔓延到拉美其他國家;泰國金融風暴很快便波及到東南亞各國以及亞洲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影響到整個世界。金融危機的頻發,提醒世界各國在擴大開放金融市場時注意根據本國的具體條件,循序漸進,提高抵禦金融風暴的能力,加強預防金融危機的管理體系。
六、南北貧富鴻溝擴大影響世界經濟穩定發展
全球化帶來的最大負面效應,便是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這對世界經濟的穩定與未來發展會造成巨大的不利影響。
由於歷史的原因,由於不公平的國際經濟秩序,由於世界發展的不平衡,也由於因民族宗教等問題引發的社會動盪,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50個不發達國家,經濟處於貧困落後狀態,有的已被邊緣化。
據統計,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日本等西方7國,總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1%,但是GDP佔世界總量的65%。而世界其餘地區,人口佔世界的89%,GDP卻僅為世界的35%。全非洲50多個國家,GDP佔世界總量的比例為1%,只相當於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一家的資產。
統計數據還顯示,世界上最富的20%和最窮的20%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1960年為30∶1,1990年為60∶1,1999年為74∶1,現在已達到80∶1。世界人均年收入最低的國家剛果(金)只有90美元,而人均收入最多的瑞士多達37930美元。
外國直接投資也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之間。2000年,世界凈投資達到1.5萬億美元,這筆投資中的82%分配給了發達國家,非洲只分配到1%的外國直接投資。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南北貧富差距拉大,帶來的問題便是社會不穩定、動亂、對富國的不滿和怨恨。
總之,目前世界經濟現狀是西強東弱,北富南窮,北攻南守。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要求南北對話,改變不合理的經濟秩序,減免債務,增加對不發達國家的援助的呼聲日益增高。
七、中國成為牽引世界經濟快車的動力
過去的20多年裡,中國抓住了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加快改革,擴大開放,成為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中受益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和平崛起,是21世紀最具有影響的重大事件。我國的對外貿易總量、實際利用外資數量及國家外匯儲備,均居世界前列。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中國2002年GDP總量為1.2萬億美元,列居世界第6位;按國家統計局9月份提供的數據,2003年中國GDP總量已達到116898億元人民幣。
在世界經濟近五年來平均增長不到3%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以高於8%的速度持續上升。中國經濟已成為帶動亞洲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如今,世界500強企業已有400餘家到中國投資興業,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采購中心、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據商務部外資司8月的信息,近年來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的研發中心快速增加,總數已超過600家。這些研發中心累計投入研發金額約40億美元。這將為我國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跨國公司在華投資起到積極作用。這表明,跨國公司把中國市場看作是全球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中國的跨國公司目前也已是數以千計。正如國際輿論指出的,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進一步增大,成為牽引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
八、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總體向好
世界經濟經過兩年多的低速增長,逐漸從低谷走向復甦,形勢向好。
進入新的世紀初年,由於美國上世紀90年代形成的網路和股市泡沫出了問題,泡沫經濟崩潰,引發了世界三大經濟火車頭美歐日同時減速,世界經濟在2001年、2002年出現低速增長的不景氣局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2000年時,世界經濟增速為4.8%,而到2001年下降到2.4%,2002年為3.0%。世界出現貿易和對外投資雙下降。跨國兼並的勢頭也明顯減弱。
經過近3年的調整,採取降息、減稅、調整結構等一系列措施,到2003年下半年,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出現復甦勢頭。日本經濟也從10年沉睡中醒來,緩慢復甦。亞洲經濟增長強勁,高達7%,是經濟亮點。因此,人們在2003年底稱世界經濟是「開往春天的火車」。
世界經濟的增長目前仍然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泡沫經濟的後遺症(結構性問題)要徹底消除還有待時日,發達國家的失業率仍居高不下,美元貶值疲軟,伊拉克戰爭的後遺症增加了反恐斗爭的難度,世界局勢不穩定,石油價格居高不下,這一切都會對未來世界經濟的增長產生變數和不利影響。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世界經濟在2003年的增長率達到3.2%。同時預計全球經濟增長率 2004年可達4.6%,據稱即將調高為4.9%。這個樂觀的估計能否實現,還有待於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經濟總的發展前景看好。

❷ 如何提現2019年我國經濟狀況

2019 年是新中國成立 70 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這一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更趨復雜,一些經濟的和非經濟的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全球經濟形勢逆轉,由上年的「同步復甦」轉向「同步減速」,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由「加息」 「縮表」轉向了「降息」 「擴表(QE)」,經貿摩擦此起彼伏,保護主義愈演愈烈,英國脫歐、地緣政治以及多地上演的民粹主義都為全球經濟帶來了更大的風險和挑戰。從國內看,中國政府加大逆周期調節、積極實施「六穩」政策1,國民經濟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但從季度來看,經濟增速逐季放緩、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總體概括,2019 年中國經濟運行呈現「兩降兩升一穩」特徵。

「兩降」:一是經濟景氣持續下行,GDP 增速降至 1990 年以來最低。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 GDP 同比增長 6.2%,增速比上年全年放緩 0.4 個百分點,其中一季度增長 6.4%,二季度增長 6.2%,三季度增長 6.0%(圖 1),經濟下行壓力逐季增大。按近期公布的 10 月份宏觀數據推算,2019 年四季度當季 GDP 增速很可能「破六」,預計全年 GDP 增速在 6.1%左右,比上年回落 0.5 個百分點。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根源來自於外部環境收緊和國內經濟的大調整兩個方面:外部環境收緊與全球經濟減速、中美貿易戰升級有關;內部「大調整」既與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結構性因素有關,也與去杠桿、防風險、控房市等政策性因素相關聯。

2019 年經濟形勢回顧與2020年展望

二是經濟效益走弱,工業企業利潤轉正為負。2019 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累計下降 2.1%,而上年同期為增長 14.7%;虧損企業虧損額累計增長 11.4%,同比加快了 5.6 個百分點。與 2018 年鋼鐵、煤炭、有色等能源原材料行業以及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業等行業利潤高增長不同,2019 年工業企業前端、中端和後端的相關行業經營效益都有所惡化。前三季度財政收入增長 3.3%,增速比上年同期放緩 5.4 個百分點;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 5.4%,增速比上年同期放緩 0.3 個百分點。

「兩升」:一是貿易順差大增,外匯儲備增加。由於進口下降幅度大於出口,2019 年貨物和服務貿易順差不僅沒有收窄,而且還有顯著擴大,前三季度為1418 億美元,是上年同期的 5.1 倍。經常項目和直接投資差額占 GDP 的比重也由 2018 年前三季度的 0.75%提高到 2019 年前三季度的 1.67%。10 月末,官方外匯儲備為 3.1 萬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 325 億美元。

二是「豬肉荒」導致消費物價漲幅擴大。前 10 個月 CPI 上漲 2.6%,漲幅比上年同期擴大 0.5 個百分點,預計全年上漲 2.7%左右,在 3%的調控目標之內。CPI 上漲的主因是豬肉價格上漲,前 10 個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 29.7%,10 月當月漲幅更是達到 101.3%。豬肉價格上漲也帶動了牛肉、羊肉等價格上漲,漲幅提高至 2019 年 10 月的 10.2%、11.7%。2019 年前 10 個月,食品價格累計上漲7.4%,漲幅比上年同期擴大 5.8 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累計上漲 1.4%,漲幅比上年同期降收窄了 0.8 個百分點。與 CPI 漲幅擴大不同,受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回落影響,PPI 進入負增長區間,前 10 個月累計下降 0.2%。

「一穩」:即就業穩,調查失業率和就業困難人員均保持穩定。2019 年前 10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 1193 萬人,提前 2 個月完成年初政府確定的 1100 萬以上的預期目標;10 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和 31 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均為 5.1%,低於 5.5%左右的預期目標。2019 年前三季度,就業困難人員數累計 133 萬人,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1. 需求端:三大需求此消彼長,凈出口貢獻率上升

2019 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大,前三季度為 60.5%,但比上年同期降低了 17.5 個百分點,為 2015 年以來最低。同期,投資貢獻率為 19.8%,比上年同期降低 12 個百分點,而凈出口貢獻率由負轉正(19.8%)。三大需求貢獻率的此消彼長(內需貢獻率下降,外需貢獻率上升),不是 2019 年出口變得更快了,而是內需變得更弱了。

2019 年經濟形勢回顧與2020年展望

投資增速創歷史新低,製造業投資是最大拖累。2019 年前 10 個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長 5.2%,創下歷史新低(圖 3)。具體特徵有:一是基建投資表現不及預期。2019 年基建投資增速在專項債發力情況下逐漸企穩回升,1-10 月基建投資累計增長 4.2%,較上年同期小幅加快 2.34 個百分點。但基建「需求大而融資不足」現象突出,制約基建投資增長。二是製造業投資持續低迷。1-10 月製造業投資累計增長 2.6%,較上年同期大幅放緩 6.5 個百分點。三是房地產投資保持韌性。2019 年 1-10 月房地產投資累計增長 10.3%,較上年同期加快 0.6個百分點。四是投資增速區域分化明顯。中部地區投資增速領跑全國,2019 年前 10 月累計增長 9.3%,東北地區投資增速跌入負增長區間。此外,投資增速還呈現「南強北弱」格局,1-10 月,浙江、廣東和湖南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 10.1%、11.3%和 10.1%,而吉林、北京和黑龍江增速分別為-15.9%、0.8%和3%。

消費增速總體回落,汽車消費延續負增長。2019 年 1-10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長 8.1%,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 1.1 個百分點(圖 5)。主要特徵如下:一是汽車消費是 2019 年消費減速的主要拖累。1-10 月,汽車消費累計拉低消費增速 0.9 個百分點;扣除汽車外的消費累計增長 9%。與汽車消費放緩同步,石油及製品類消費僅增長 1%,增速比上年同期放緩了 13.6 個百分點。二是城鎮消費增長放緩較多,鄉村消費基本穩定,低收入市場消費潛力初顯。1-10 月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長9%,高於城鎮消費增速1.1個百分點(圖6)。比如,2019 年京東「雙十一」當天下單新用戶中 72%來自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等低收入市場,低收入市場下單用戶數同比增長 104%。三是必需品消費保持穩定,非必需品消費減速。在經濟景氣程度降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逐步放緩的情況下,居民更多地放棄非必需品消費,維持必需品消費。比如,1-10 月通訊器材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消費分別增長 8%和 5.4%,增速均較上年同期放緩 2.4 個百分點;而糧油食品類增長 10.4%,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 0.4 個百分點。

2019 年經濟形勢回顧與2020年展望

對外出口走弱,對美、日等主要貿易夥伴出口下降。2019 年以來,全球經濟放緩趨勢更加明顯,中美貿易摩擦實質影響持續顯現, 1-10 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和進口累計增速分別為-0.2%和-5.1%,分別較上年同期放緩 12.6 和 25.3個百分點。一是對美出口增速大幅下降。2019 年 1-10 月對美出口增速為-11.3%,較上年同期下降 24.6 個百分點。對美出口下滑導致我國前三大貿易夥伴順序發生變化,歐盟仍為第一,東盟超越美國成為第二大貿易夥伴。二是對新興經濟體出口增速較快。2019 年 1-10 月對東盟出口增速為 10.4%。三是貿易結構優化勢頭持續。2019 年 1-10 月,一般貿易出口增長 8.5%,佔比較上年同期提高 1.9 個百分點至 58.2%,對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 97.6%。

2. 供給端:製造業和服務業同步放緩

受國內外需求放緩影響,2019 年工業生產持續放緩。前 10 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 5.6%,較上年同期放緩 0.8 個百分點(圖 9)。工業對 GDP增長的貢獻率從上年同期的 32.5%降至 2019 年前三季度的 30.9%。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5.5%左右,較上年放緩 0.7 個百分點左右。

2019 年工業運行主要特徵:一是上游、中游工業行業增速回升,下遊行業繼續放緩。與上年有所放緩不同,2019 年中游製造業行業增加值平均增速明顯回升。其中,受房地產投資較快增長、基建投資企穩回升以及上年低基數等影響,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加工業、有色金屬加工業等在上年增速回升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分別從上年同期的 4%、6.4%、6.5%上升到 2019年前 10 個月的 9%、9.7%、9.9%;金屬製品業、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儀器儀表等製造業增速則在上年放緩的基礎上明顯回升,分別從上年同期的 3.7%、2.8%、6.7%、6%上升到 2019 年前 10 個月的 5.7%、9.8%、10.1%、10.8%。上游采礦業也延續回升態勢,從上年同期的 2%上升到 2019 年前 10 個月的 4.5%。下游消費品等製造業行業則延續放緩態勢,這也體現了終端需求的疲弱。

二是中美貿易摩擦疊加全球經濟放緩,外部環境趨緊對工業行業的負面影響明顯增大。2018 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在波動中升級,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的產品范圍擴大、稅率提高。涉及的通信計算機及電子設備、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傢具、皮革製鞋、紡織服裝、文教娛樂用品等製造業增加值增速均較上年出現明顯回落(圖 11)。2019 年前 10 個月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累計僅增長 1.8%,增速較上年同期降低 6.8 個百分點。

三是采礦、石油加工、化學製品、非金屬礦物製品、黑色金屬加工、汽車6 大行業利潤大幅回落,帶動工業企業盈利負增長。受需求放緩、PPI 漲幅回落等因素影響,2019 年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由正轉負,前 9 個月累計增速為-2.1%,比上年同期降低 16.8 個百分點(圖 12)。這主要在於采礦業、石油加工業、化學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加工業等上年利潤高增長的行業利潤增速大幅回落(圖 13)。比如,采礦業利潤增速從上年同期的 50%降至 2019 年前三季度的 3.1%;石油加工業在油價中樞下行和終端產品降價綜合影響下,利潤增速從上年同期的 30.8%降至 2019 年前三季度的-53.5%;黑色金屬加工業受成本上升等影響,利潤增速從上年同期的 71.1%降至 2019 年前三季度的-41.8%。同時汽車生產與銷售放緩,汽車製造業利潤增速也從上年的-4.7%進一步降至2019年前三季度-16.6%。這6個行業的利潤占規模以上工業行業的比重為 37.5%,其利潤增速的降低對工業整體利潤增速負面影響較大。與此相對應,食品、煙草、傢具、文娛等消費品製造業,以及運輸、電氣機械等設備製造業的利潤增速則明顯回升。

生產生活低迷背景下服務業增速繼續放緩。2019 年以來服務業增加值增速繼續放緩,前三季度同比增長 7%,較上年同期放緩 0.7 個百分點。10 月當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 6.6%,處於歷史同期低位。預計全年服務業增長 7%左右,較上年放緩 0.6 個百分點左右。

生活性服務業總體增速放緩,對 GDP 累計同比貢獻率降低。2019 年前三季度,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對 GDP 累計同比貢獻率合計為14.3%,較上年同期降低 1.3 個百分點。受消費疲弱影響,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增速均有所回落。批發和零售業增速從上年同期的 6.5%放緩至 2019 年前三季度的 5.8%,這主要受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放緩影響,前三季度消費中商品零售同比增長 7.9%,較上年同期回落 1.2 個百分點。而消費中餐飲收入增速小幅回落,2019 年前三季度較上年同期回落 0.2 個百分點至 9.4%,這也使得住宿餐飲業回落幅度相對較小,2019 年前三季度較上年同期回落 0.3個百分點至 6.4%。四季度消費難有起色,預計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增長繼續放緩。受房地產銷售放緩影響,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速從上年同期的 4.4%降至2019 年前三季度的 3.1%。近期受房企融資收緊背景下企業促銷影響,房地產銷售趨於改善,加之上年同期低基數(2%),預計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速四季度或有金融業增速回升帶動生產性服務業貢獻回升。2019 年前三季度,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四個行業對 GDP 累計同比貢獻率合計為 30.6%,較上年同期回升 1 個百分點。這主要是金融業增速回升帶動。受貸款較快增長、股票市場成交金額回升、債券發行加快等因素影響,金融業增加值增速明顯回升,2019 年前三季度較上年同期回升 3.3 個百分點至 7.1%。值得關注的是,2019 年下半年之後,受需求低迷影響貸款增長乏力,貸款余額增速從上半年的 13%降至 10 月的12.4%,債券發行也有所減速,金融業增加值增速有所回落。由於 2019 年四季度同期基數明顯提高,預計金融業增速將繼續回落。伴隨工業生產活動的放緩,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速繼續回落,2019 年前三季度較上年同期回落 0.5 個百分點至 7.4%。四季度在工業疲弱、上年高基數背景下其增長難有改善。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雖然增長 19.8%,但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了 11.4 個百分點。在生產活動低迷的情況下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速也降至2019 年前三季度的 8%,較上年同期回落 1.5 個百分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一是房地產去庫存進展良好。10 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 6.6%。二是去杠桿進展順利。9 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 0.3 個百分點。三是補短板進程加快。1-10 月份,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環境監測及治理服務投資分別增長 37.4%和 32.7%。微觀企業活力增強,1-9 月,日均新登記企業達 1.99 萬戶。四是新動能不斷壯大。前三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 8.4%和 8.7%,分別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 2.8 個和 3.1 個百分點;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 14.1%,比上年同期提高 0.7 個百分點。

❸ 內蒙古的經濟現在處於什麼現狀將如何發展

一)農牧民收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第一產業收入仍占絕對比重。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4631元、4667元、4601元、4265元,均超過當年全區農牧民純收入水平(2989元),也超過當年全國農民純收入水平(3225元),比2001年分別增加2070元、2109元、2343元、1686元,年均增長15.9%、16.2%、19.5%、13.4%,比全國平均增速8.3%高出7.6個百分點、7.9個百分點、11.2個百分點和5.1個百分點。從收入來源情況看,收入結構比較單一,一產業收入占純收入比重分別達到62%、56%、57%和81%。

(二)非農收入貢獻加大,但地區間差異明顯。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農牧民非農收入(包括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分別達到1750元、2042元、1981元、829元,比2001年增加了580元、1125元、1268元、565元,對五年農牧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8%、43.5%、54%、33%,比「九五」時期都有較大增長,但和全國平均水平(65%以上)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另外,從四市非農經濟發展來看,呈現不平衡狀態。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非農收入占純收入比重分別為37.8%、43%、43.7%、19.4%,與2001年相比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包頭市增加了11個百分點、10個百分點和7.9個百分點,呼和浩特市下降7.9個百分點。

(三)工資性收入是非農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農村牧區二三產業發展十分薄弱。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農牧民工資性收入為1047元、1018元、1365元、463元,比2001年增加378元、590元、883元、243元,除巴盟外其他三市農牧民得到的工資性收入均超過全區平均水平,鄂爾多斯市農牧民工資性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工資性收入占非農收入比例都達到了50%以上,鄂爾多斯市達到60%以上,工資性收入是非農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與此同時,二三產業收入占非農收入比例均在15%以下,對農牧民收入增長的貢獻微弱。

可以看出,目前內蒙古西部非農經濟發展,主要是以輸出人力資源獲取勞務收入為主,真正經營性非農收入很少,非農經濟發展仍處於較低水平狀態。

二、影響內蒙古非農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一)產業結構嚴重農牧化。內蒙古人均耕地8.3畝,是全國的人均耕地的3倍;人均草牧場122畝,位居全國首位。農牧業資源具有比較優勢,一產業具有較高的比較效益。調研所及的四個市第一產業收入都占絕對優勢,非農牧收入只佔19%到43%。巴彥淖爾市第一產業的收入比重雖然逐年下降,但2005年仍高達81%,收入的主要來源仍然是第一產業尤其是種植業。即使工業化較快的鄂爾多斯市目前農牧民仍有近六成收入來自第一產業,非農收入比重較全國平均水平還低16個百分點。呼市近年由於奶牛養殖業的迅猛發展,一產業占農牧民收入的比重還有較大幅度上升。嚴重農化的產業結構,說明了內蒙古農村非農行業的發展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二)思想觀念相對滯後。農牧業資源豐富帶來另一個問題是農牧民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推進非農業產業經營過程中,部分基層領導就農業抓農業,對於二、三產業的發展在思想上認識不夠,一些地區農牧民外出打工的積極性不高。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白銀腦包鎮新興村農民劉金牛認為現在生活「豬肉不誤吃,燒酒不誤喝,日子過得順溜」, 「兒子出去不省心、女兒出去不放心」,不如留在身邊。

(三)農村二三產業發展融資困難。內蒙古縣域經濟發展較慢,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帶動作用十分有限。包頭固陽縣域內缺乏馬鈴薯加工企業,商品薯全部以鮮薯外運,該縣金山鎮紅崖灣村農民僅鮮薯運費一項就比在當地銷售多支出90多萬元。同時,農村牧區二三產業發展受融資難等問題的困擾,不僅發展壯大困難,有的生存也成了問題。鄂爾多斯東勝區的移民村和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白銀腦包鎮有創業計劃的農牧民都反映貸不到款,貸款沒有渠道;國家設立的創業貸款只給城市下崗職工,而農牧民就地興辦二三產業或進城創業都不能享受該項貸款。此外,對合法經營的農村牧區流動性小商小販,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免於工商登記和收取有關稅費等優惠政策沒有完全落實,有的地方仍在收取管理費。

(四)農村勞動力轉移基礎工作落後,外出打工組織化程度低,進城務工環境仍有待改善。農牧民務工的組織領導系統、信息系統、維權系統未完全建立,農牧民打工70%靠自發,政府組織職能不到位。農牧民工子女上學,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仍未納入打工城市統籌范圍。呼市賽罕區的雙樹村村民說,劃歸市區後,所交養老保險費與原城市居民一樣多,但領取養老保險金少200多元,原城市居民是每月650元,他們只能領到418元。賽罕區大台什烏盟籍打工村民子女上學不能享受到教育「兩免一補」。為城市蓋樓房的烏盟人,打工十幾年也買不到當地一套住房,只能租南房居住。在北京等外地城市打工的農牧民再到其他城市或返鄉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公積金帳戶不能跟著轉移,社保基金管理有待進一步改善。

(五)農村牧區職業技術教育培訓滯後。全區職業技術學校很多已並入普通學校,現有的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缺乏與專業相適應的教師、實驗室、實訓場地、教學儀器設備,辦學成本較高,難以滿足教學要求。鄂爾多斯市旗縣區前些年教育改革把職業技校都並入普通高中,致使各旗縣區沒有一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而工業化步伐的加快使鄂爾多斯技工用工缺口大大增加,其他三市也不同程度存在類似情況。四市農村牧區相當一部分中、高考落榜生重新回到農村牧區務農,增加了農牧民的數量,需要社會高度關注,加強就業培訓,但目前除鄂爾多斯市外,對這部分新增農牧民的職業技術教育培訓還沒有做出有效安排。

目前國家對農牧民轉移培訓的補貼量小、標准低,難以滿足對農牧民進行有效培訓的需要。由於農牧民自籌能力弱,而大多數旗縣區又沒有安排轉移培訓的配套資金,每人300元的補助資金只是杯水車薪,只能開展一些引導性和簡單工種培訓,難以根據市場需求組織開展訂單、技能性要求高的培訓,導致培訓質量不高,效益不明顯。據呼市教育局測算,2006年市教育局直屬的6所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中住校的農村學生每年每人支付的學費、生活費約3900元,而2006年國家和自治區資助中等職業學校貧困家庭學生助學金最高每生1000元。「陽光工程」只有國家補貼300元,時間是15天到3個月,根本滿足不了掌握就業本領的需要。四市都有召不到生源的現象,有的十五天的培訓,時間過半、人走一半,培訓質量大打折扣。

另外培訓資源分散,有關農牧民的培訓工程分散在科技、教育、勞動就業、扶貧、農牧業等多個部門,四市呼籲整合農牧民培訓資源。

三、有效增加非農收入的對策建議

繼續堅持自治區七屆、八屆黨代會以來形成的戰略思路,解決農牧業問題在非農牧產業上下功夫、解決農村牧區問題在加快推進城鎮化上下功夫、解決農牧民問題在減少農牧業人口和轉移農牧民上下功夫。充分運用第二次農業普查的成果,在此基礎上制定發展規劃,做出科學決策。徹底摸清內蒙古農村牧區勞動力就業結構、產業結構和農牧民收入結構、投資意向等家底。從調查情況看,有效增加內蒙古農牧民非農牧收入。

(一)繼續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三化」互動戰略,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

一是加快推進農村牧區工業化進程。把推進農村牧區工業化作為今後五年的重點工作,努力提高二三產業中農村牧區勞動力就業的比重、提高二三產業在農村牧區經濟中的比重、提高二三產業收入在農牧民收入中的比重,加快推進農村牧區工業化進程。重點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制定綜合配套政策措施,使農村牧區二三產業發展有規劃、有目標、有重點、有措施、有檢查、有考核,並列入各級政府農村牧區工作的考核指標。

二是以發展縣域經濟為重點,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把帶動農牧民收入增長最直接最就近的縣域經濟作為最重要的載體和平檯布局謀劃農村牧區經濟。將非農牧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點。著眼於農村牧區勞動力的轉移和增收,圍繞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農牧民轉移培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農村牧區人口的轉移創造條件。合理區劃農牧業資源,實施禁止開發區內的農村牧區人口轉移工作。

三是大力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巴彥淖爾市和呼和浩特市的農牧業產業化發展實踐證明,龍頭企業帶動下的一產業有旺盛的生命力。巴彥淖爾市2005年一產業給農牧民帶來的收入就超過了全國農民平均收入的水平,達到3400元左右;呼和浩特市一產業給農牧民帶來的收入也達到近3000元,功在產業化。要通過發展農村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帶動關聯產業群的發展,將產業優勢和產品優勢化為農民的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

(二)大力改善進城務工農牧民就業環境,維護農牧民工合法權益,拓寬勞動就業渠道,發展勞務經濟,有效增加農牧民務工收入。要制定農村牧區人口轉移的具體優惠政策,使轉移後的農村牧區人口降低進城後的生存成本,在生活、就業、住房、社會保障、子女入學入托等所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綜合出台加強部門協調的意見,責成農牧民工辦出台政策,並牽頭監督現行農牧民工工作政策執行情況:由自治區勞動保障廳執行的《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5號)等18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由自治區發改委執行的《關於進一步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跨地區就業和進城務工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的通知》(發改價格[2004]1405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教育廳執行的《關於教育系統貫徹<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教職成[2006]6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科技廳執行的《關於落實<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中有關科技培訓和產業發展工作要求的通知》(國科辦農社字[2006]26號)等3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司法廳執行的《關於為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通知》(司發通[2004]159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由財政廳執行的《關於將農民工管理等有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支出范圍有關問題的通知》(財預[2003]561號)等5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農牧業廳執行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項目管理辦法》(農科教[2004]4號)等3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執行的《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資廳發法規[2006]28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中國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執行的《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改進和加強對農民工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銀發 [2006]287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工商局執行的《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工商個字[2006]75號)等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局執行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令第三號)等4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團委執行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等等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對實施狀況進行評估、完善配套銜接、營造農牧民工務工的整體良好氛圍。

教育廳和財政廳要研究解決教育「兩免一補」覆蓋到進城農牧民與在村農牧民同享的政策辦法及加大教育資源投資力度,讓農牧民工子女能上得起學的問題。社保局和財政廳要研究解決穩定就業的農牧民工納入所在城鎮的社保范圍,同時允許保留和參加戶籍所在地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政策措施。建設廳和發改委、財政廳要研究解決為農牧民建設適用住房問題。農牧民工辦和農牧業廳要依法保障進城務工農牧民工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發展勞務經濟,有效增加農牧民務工收入。

(三)加強農牧民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培養新型農牧民。

要抓好農村牧區職業教育,變以追求升學為主要目標為追求就業為主要目標。擴大職業教育規模,設置實用的專業課程,使學生能系統地掌握實用技術,畢業後能盡快就業。

增加農牧民職業技術教育投入,提高職業教育補助標准。建議將戶籍在農村牧區、參加中高考的初高中落榜生全部送到職業技術學校上學,使其將來具備進入城鎮從事二三產業的技能,其學費由政府買單。據自治區扶貧辦多次調研結果,培訓一名市場認可、能夠就業的技術工人,最起碼需要1000―1500元的投入。鄂爾多斯在國家補貼300元的基礎上,將陽光工程的補貼由市、旗縣兩級擴大補貼600元,達到每人900元。建議自治區再增加補貼300元,使有條件的地方,轉移培訓的補貼達到每人1200元。

整合教育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將民營學校納入國民教育;將現有分散在各部門的針對農牧民培訓的資源整合使用,產生合力,要建立農牧民工培訓的聯席會議制度,使農牧民工培訓有組織、有機構、有經費、有場所、有保障。

(四)深化農村牧區經營體制改革,發展現代農牧業,充分挖掘農牧產業內部增收潛力。內蒙古農牧民人均佔有耕地草牧場等農牧業資源有較大的相對優勢,即使實現超過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平均水平,在國家惠農政策的支持下,第一產業仍然是今後相當長時間內蒙古農牧民增收的主渠道和最現實的選擇。要在穩定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基礎上,依法推進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農牧業規模經營;大力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牧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積極推進農牧業科技進步,提高科技貢獻率,努力提高農牧業機械化水平,提高農牧業生產效率。充分挖掘內蒙古農牧業資源優勢和農牧產業內部增收潛力,發展現代農牧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

(五)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和財政支農支牧力度;切實解決農牧民興辦二三產業融資難的問題;加快轉變縣鄉政府職能改革,為提高農牧民非農牧收入創造良好環境。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徵用土地對農牧民的補償政策,加大退耕還林補貼、糧食補貼、購買農機具補貼和良種補貼,控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幅度,規范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嚴防農牧民的負擔反彈,使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不留死角,增加農牧民政策性和財產性收入。

自治區財政要拿出一定數量資金對農牧民興辦二三產業,農村牧區農畜產品加工、流通中小企業進行貼息貸款,促其發展壯大,為農牧民增加非農收入拓展渠道。

縣鄉財政改革後,核心任務就是轉變政府職能,鄉政府不再承擔稅收任務,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為農牧民增收致富提供服務上,為提高農牧民非農牧收入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❹ 國民經濟發展的現狀如何對此怎麼看呢

我們要說清楚如今的發展究竟如何?首先應該先弄明白一個問題,即如何判斷一個社會發展是否進步的標准或叫定義後再回過頭來就比較好的談論如今的發展如何這一問題了。

那麼,判斷一個社會發展是否進步的標准或叫定義是什麼?我認為主要有兩條:

首先就是這個社會要能夠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為了更好地發展社會生產力,以解決人們的吃、喝、穿、住等問題。從根本上說,就是為了更快更好地發展社會生產力。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如果搞唯GDP,經濟指標上去了,人民的生活,特別是人民的生活質量也應得到相應改善。例如,至今為止全國還有6億人口月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老百姓的住房難、教育難、看病難、養老難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應該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並逐一加以解決,這應是當務之急。因此,我們看一個社會的進步如何,僅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不夠的,必須相應的是應看到人民的物質生活質量水平是否有著不斷的不同程度的提高。

除此以外,人民還有享受教育、文化、科學、藝術、宗教等方面的需要,還有參加社會活動和政治活動等方面的需要,人的權利和價值的實現,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等等,社會越發展越是要求如此。只有這樣,才能證明社會發展是越來越走向文明和進步!

❺ 近20多年日本的GDP,幾乎沒什麼明顯變化,日本的經濟現狀究竟如何

近二十多年日本的GDP幾乎沒什麼明顯變化,看起來似乎日本的經濟陷入了常年的低迷。但其實日本的經濟,還是還依然是亞洲甚至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因為他們的人均GDP一直都在穩定的增長中。

日本是一個小國,資源也是很少的,但是日本卻成為了亞洲最有錢的國家之一。是因為日本有三項優勢,其中技術是日本的高端核心技術,是在全世界都很有名的。日本有一堆在國際上的大企業,日本製造是技術與質量的代名詞。而且日本是一個很注重國民的教育和素質問題,所以日本所擁有的優勢,使日本從客觀的角度上說,他依然是亞洲乃至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❻ 如何理解中國當前的經濟現狀

如何正確認識當前中國國內經濟發展形勢
摘要 在現今的中國就業壓力巨大 全球GDP大幅度下滑 而中國依然穩中求進 但這
不意味著危機就不存在 相反這正是危機四伏的時刻 近幾年中綜合國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即使在這樣的時刻不能放鬆自己的思想 居安思危仔細分析經濟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
一 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
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成效日益明顯經過30多年的發
展,中國綜合合國力得到了較大提高,經濟總量上升。中國的發展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國際事務中具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處於一片低靡狀態,中國也不例外,當年的經濟增長率下降了幾個百分點,失業率陡增,出口額下降。為此在2010年中國推出四萬億的投資計劃,在大量的政府支出的支撐下,從國內角度出發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實現了正增長。目前國民經濟總體形勢良好,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向外看,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還在不斷顯現,世界經濟復甦一波三折,脆弱的市場信心更不易恢復,極易導致國際外匯、證券、大宗商品等市場持續波動,全球經濟增長低迷可能還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向內看,我國經濟趨穩的基礎尚不穩固,擴大有效需求面臨不少制約因素,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實現全年農業豐收尚存在不確定因素,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我國正處於由政策刺激驅動向市場內生驅動的關鍵時刻。

閱讀全文

與乃萬經濟現狀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國家的美女易容變裝最好看 瀏覽:243
直銷引導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338
屬蛇女需要什麼樣的愛情 瀏覽:527
華夏幸福深圳賣多少錢 瀏覽:377
山西紅葉美女櫻多少錢 瀏覽:506
大學期間怎麼經濟自由的 瀏覽:44
有哪些好看的愛情英文電影 瀏覽:516
馬雲叫你如何跟另一半經營好婚姻 瀏覽:381
異地婚姻想離婚的時候怎麼辦 瀏覽:819
廣西人吃酸筍有什麼故事嗎 瀏覽:897
淄博健康碼在哪裡填 瀏覽:729
幸福樹芽是怎麼長出來的 瀏覽:119
酷拽大美女你現在在哪裡 瀏覽:659
愛情樹有哪些品種 瀏覽:828
狗的婚姻指數是多少 瀏覽:829
火影忍者手游愛情哥怎麼打 瀏覽:887
你知道中國哪個地方的美女最多嗎 瀏覽:863
怎麼用講故事說服人 瀏覽:581
講述宇宙起源的故事是哪個故事 瀏覽:483
怎麼下載故事劇 瀏覽: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