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廣西和廣東距離那麼近,為何經濟發展差距那麼大
原因:
1:廣西古代歷史上經濟發展比廣東遲。
2:近代廣東又比廣西早,近代廣東就發展了近代工業,開放通商口岸,開通對
外貿易,廣西的沒有。
3:廣東地區屬沿海開放區,改革開放時就·設立經濟特區,還有香港澳門靠近,投資多,還有國家政策的優惠。
4:廣西的教育落後,教育是根本。所以導致整體素質跟不上人家。
『貳』 為什麼四川省成都市與省內其他地市州經濟發展差距那麼大
先說答案:這是由四川的客觀發展條件和四川工業的發展 歷史 造成的結果。
先說四川的客觀發展條件。我們其實知道,成都沒做大之前,大量的務工人員外流到以東南沿海為主的省份。給大家先看一張9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表格:
上表其實可以看到,一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前,成都市下屬區縣市的並不像現在這么強,甚至下面的德陽地區在全省前10強都可以佔有4個席位,當時成都市在國內的吸引力明顯就不足。
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頭兵,如何吸引國內乃至全球大企業到四川發展?
做大做強成都市,是四川在發展道路上做出的選擇。
一干多支是四川的城市發展戰略。
沒有干,哪來的支?
為什麼要一干多支啊?因為先天地形和產業布局的影響。
地形就不多說了,成都平原主要就是成都市各區縣及德陽、綿陽、雅安、樂山、眉山等地的部分區域。成都平原東西最寬僅80公里,東有龍泉山,西有龍門山,成都最低點海拔380米,最高點5300米,整個高差接近5000米,比阿爾卑斯山還高一百多米……想不到吧。涼山州首府,縣級市西昌也在平原上,但也不完全是這樣。其餘城市要麼是丘陵,要麼是山谷。
地形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前期投入巨大,光是平整土地就要花很多錢,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近年來宜賓市為了拓展空間付出了多少。
地形帶來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交通建設成本高,相應通行成本也就增加,對企業來說不是好事。
地形帶來的第三個問題就是人口分布。別看四川8000餘萬人,成都佔了2000萬,除開三個民族自治州,剩下的17個地級市,最多也才600多萬人,大部分都是300萬左右。以3、4百萬人口,提供一兩千億的gdp,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人均,應該跟全國大部分地區差不多的,小部分指的是沿海,沒法比。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高附加值的產業越來越往資金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產業集中,資金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又偏好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全世界都這樣。同樣是金融,紐約華爾街,倫敦金融城,和北京上海比其地位如何?同樣是電子信息產業,加州矽谷,廣東深圳,誰又更具有主導力,賺更多錢?在國內,深圳和成都,在it和軟體上,誰更有吸引力?
對於省內其他市來說,要錢沒錢,要人也沒多少人,要地也困難,與外界交通成本又高,這時候能有啥產業留下來?基本是服務本地的企業,其次是對成本敏感但是對時間不敏感的企業,第三是對人才需求不強烈的企業。這基本上就沒啥賺錢的行業了。
做大做強成都,其實是利用成都的中心城市優勢,吸引高附加值產業和龍頭產業,然後再利用產業鏈,把種子撒到周邊地級市去。
比如 汽車 ,成都的車廠我知道的有:一汽大眾,一汽豐田,東風雪鐵龍,吉利與沃爾沃,很多零部件配套就可以輻射到周邊去了,如一汽廣漢基地正在建設中。
四川的發展模式不同於東部,東部是先有資源集中,再有人口集中,先讓大家看到那裡有錢可賺(打工),再往那個地方集中,逐漸做大。四川先天條件不足,只能先集中人口,再吸引產業,先讓大家看到那裡有錢可賺(有市場),再往那裡轉移產業,和沿海地區的發展順序是反的。
在這種戰略下,把成都培養成主幹,培育一部分高附加值企業,同時把配套企業分布到其他城市,同時各個地級市再復制一遍這個主幹-分支的模式給下面縣城,這就是一干多支。不然的話,成都空盪盪,其他地級市更加空盪盪,都跑到沿海地區打工去了,四川就只是一個記憶中的老家,那還談什麼發展?
再來談談 歷史 原因。成都市與省內其他地市州經濟發展差距那麼大 , 還有個 歷史 原因:
80年代拆分地級市用力過猛,把四川省幾條成熟工業帶全拆了,破壞了工業集中化發展的規律,也破壞了其他城市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地形再好,平原再平,農業再豐收,都不是成都能夠大發展的決勝條件,不然印度早就是世界第一富了。
後來,四川僅有成都通過逐步吞並周邊十幾個工業縣,完成了工業帶整合。
重慶通過直轄也整合了周邊數個工業城市,然後形成連片工業帶發展了起來。
並不是四川沒有其他城市可以發展了,工業集中化,就是成都能獨霸「富有「的真相。
要知道,建設一條工業帶是非常非常昂貴的事,哪怕是21世紀的今天,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具備這個能力,三線建設這種大規模工業布局的好事,恐怕今後100年內也不會再有了。
第一個,成都工業帶(轄區合並而成) 得益於成都市自80年代起,從周邊吞並了溫江專區,及其他專區的幾個工業縣,當前由3縣5市12區總共20個組合而成,為四川最大的地級行政單位,也是目前四川最完整的工業帶。
這是成都發展的核心基礎,也是成都能制霸四川的最大本錢。
90年代重慶直轄,獲得了萬州、合川兩個重要的節點型工業城市,外加整合永川、涪陵等幾個三線工業城市,與重慶本身強悍的工業體系疊加,構成了連片完整的工業帶。
至今,重慶發展為長江中上游第一大工業城市。連各方面條件更佳的武漢市也比不過重慶的工業產值。武漢輸就輸在三線的工業底子上。
重慶直轄後能快速發展,核心邏輯就是這一大片工業帶的整合,80年代的拆分,重慶同樣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也是80年代重慶怨氣沖天的根源,幸好有長江三峽帶來的轄區擴大,陰差陽錯整合了周邊工業帶,不然重慶發展上也同樣會處處受限。
上面是兩個通過後期吞並成功整合發展的案例,請看下面至今還是七零八落的失敗典型。
第三個,川北工業帶(拆分失敗的典型)得益於三線建設,這曾經是四川第一大工業帶,在工業上是可以手撕成都、腳踢重慶的存在。
在更久的 歷史 上,這一地區的三台,梓潼,綿陽照樣是川內富裕之地,歷朝歷代的豪華陵墓、陪葬品說明一切,跟成都比並不輸太多,某些特別時期甚至比成都還強。
80年代拆分綿陽,分出廣元、德陽、遂寧三個地級市,恰好把川北工業帶一拆為三,把涪江工業帶一拆為二,這個T字型工業帶恰恰以綿陽為中心。
拆分後,除了德陽拿到的家底最厚實,遂寧只有射洪具備工業底子,廣元除了劍閣及采礦業有點點底子,基本可以算是農業城市了。
歷史 上,綿陽地區長期穩坐四川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由三個縣輪流做莊,分別是三台(潼川或梓州)、梓潼、綿陽(涪縣或潼州),哥仨誰把持出川節點誰就是中心。
至今,川北的涪江鐵路線都還無法開工建設,轄區四分五裂,無法統一協作。GDP不及成渝零頭也不奇怪。
第四個,沱江工業帶(最破碎化的工業帶)包括現在的資陽、內江、自貢,這三個地級市非常小,其中自貢的工業底蘊最好,哥仨本身與宜賓瀘州的長江沿岸工業帶相輔相成,是南向東出的分布形態,不整合都是失策,何況還拆的越來越小。
而今看來,自貢也基本快廢了,逼得自貢開始大搞 旅遊 了,宜賓瀘州依託長江航道,反而工業發展得還越來越好。
第五個,岷江工業帶(覆水難收型) 80年代從樂山拆分出眉山,讓本就不太強的樂山工業雪上加霜,眉山本身又太小,離成都太近,只能跟著成都做點配套的事情,甚至眉山想直接並入成都去,連區號都改了也沒成功。
自此,樂山五通橋附近的工業帶半死不活,現在基本也快敗落得差不多了。
包括現在的南充、廣安、達州,
為什麼最吃虧呢?
1,區位優勢不強,三線沒成重點,工業基礎本就薄弱。
2,萬州劃給重慶,丟失了東向通道的可能,只能下重慶去繞道出川,這對達州尤其不利。
3,重慶工業體系太過強大,基本封死了南充、廣安發展工業的前途。這也是哥仨不得不輸出最多勞動力給重慶的原因。
所以最後說一句,成都做大做強後,下面地級市要想有大的發展,地級市還得重新整合。
『叄』 浙江省浙北和浙南之間的經濟水平相差有多大這又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說到全仔灶蔽國省份的經濟發達程度對比,沿海那些省份顯然經濟實力更強。這不僅是因為它們有著更為便利的航運優勢,而且也是改革開放較早的省份,浙江省就是其中之一。不過這個省份有一點有較大爭議,就是其區域發展不平衡。像浙東和浙西,一個是沿海區域,一個是內陸區域,其經濟發展狀況相差很大。
像原來那些經濟特區,所在地可能還算不上一個城市,經過多年的發展,其經濟規模已經躍居全國前幾。在人辯仿員流動更加頻繁的時期,一個城市獲得快速發展,在於能夠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在這一點上,浙南正逐漸縮小和浙北的差距。
『肆』 通稱兩廣的廣西,廣東 為什麼經濟差距這么大
主要因為以下幾點:
1、政策因素
在中國這樣一個政策影響力大過天的國家,國家政策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決定性的。長期缺乏國家政策支持是廣西如今大幅落後於廣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改革開放之初,廣東就擁有了深圳、珠海、汕頭等經濟特區,同時廣州、湛江均為沿海開放城市。
相比之下,廣西僅有北海一個開放城市,也只是近些年國家經濟逐步發展後,才有了東盟自貿區和北部灣經濟區的地區政策,而這相比廣東,確實差距很大。
2、商業氛圍與開放程度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最主要的就是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從中觀察,越是開放的地區,越是具有創業精神的地區,其經濟發展水平相應地也就越高。在歷史上,廣東就是商業氛圍極其濃厚的地區,悠久的商業培育了發達的市民社會,相對於讀書學習,廣東地區在很大程度上更看重個人在經濟上的成就,而這也就鼓勵了他們從小賺錢的商業意識。
而相比之下,廣西的社會氛圍較為保守,較為缺乏敢想敢乾的精神,盡管廣西的博白等地由於較為靠近廣東的原因社會風氣相對開放,多外出闖盪,但整體上,廣西整個社會的思想相較於廣東而言還不夠開放。
3、地理位置
盡管廣東、廣西在位置上毗鄰,但其地理位置還是有許多區別。廣東海岸線漫長,港口眾多,為其發展外向型經濟奠定了基礎,眾多港口為其物資集散,發展航運、物流等行業提供了幫助。臨近港澳台外加開放型港口,為其帶來了大量的華人華僑投資,而伴隨這些投資而來的除了資金還有管理、技術、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全方位革新。
相比之下,廣西南部與越南接壤,邊境是非較多且其他地區多數是內陸地區,對外溝通不變,缺乏大規模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條件,落後於廣州也就不足為奇。
4、區域地位
廣東和廣西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由其省會和首府影響,廣州是中國的南大門,華南地區的核心城市,是華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城市覆蓋和服務的范圍廣泛,相比之下,廣西首府南寧城市級別較低,輻射覆蓋面較小,對資源的集聚和吸引能力不如廣州,這也是廣西經濟較廣東落後的重要因素。
5、社會文化因素
廣西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民族成分復雜,各種方言、民族語言交織,其邁向現代社會的步伐相對較為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