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幫我解釋一下宏觀經濟學裡面的「平衡預算財政的思想」,應付考試,謝謝,能用上再追加200分
平衡預算財政
Balanced Budget
平衡預算財政 政府的財政措施,包括支出即收入兩個城面。政府支出包括國防、教育文化、公共建設、償付公債利息等項目,收入面主要是各種稅收及公營事業盈餘繳庫兩大項。當收支相等時,稱為 平衡預算。
一、單式預算和復式預算
(一)單式預算
單式預算是傳統的預算組織形式,它是在預算年度內將全部的預算收入和支出匯列於單一的預算收支表格內,而不區分各類預算收支的經濟性質。
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世界各國所普遍採用的是單式預算組織形式。當時西方各國信奉的是古典經濟學派的經濟理論。人們反對政府幹預經濟,主張縮小政府職能,壓縮政府開支,在財政上提倡預算收支平衡,反對財政赤字。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單式預算組織形式對監督政府預算行為和控制收支規模,維持預算收支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單式預算的優點是綜合性強、結構簡單、便於操作。它把全部的預算收支匯集到一個預算收支平衡表中,明確地、完整地反映財政收支活動的全貌。所以便於立法機構的審議和社會公眾監督。但是,單式預算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點:(1)沒有按經濟性質的不同區分預算收支,因此就不能反映各項收支之間的對應關系,不利於經濟分析和宏觀經濟調控。(2)各項收入加總和各項支出加總,然後進行總量平衡,看不出預算赤字是發生在哪個方面,容易掩蓋了預算赤字的真實狀況。(3)經常性收支和債務性收支混在一起,容易造成經常性支出和建設性支出的相互擠占,不利於考核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正因為單式預算對應性弱、透明度低,不利於政府進行有選擇的宏觀經濟調控和不利於經濟效率分析這些缺點的存在,所以,不少的國家放棄了這一預算組織形式,轉而採用了復式預算,或者對單式預算進行了改進。
(二)復式預算
1.復式預算的概念
復式預算是在預算年度內,把全部的預算收支按其經濟性質的不同,分別匯編於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預算。世界各國通常的做法是分為經常性預算和資本性預算。這里應該注意的是,各國復式預算的具體結構各有差異,各個分預算的稱謂也不相同,即使是採用兩式結構的復式預算,有的是截然分開,也有的是交叉使用。
2.復式預算的優缺點
復式預算相比於單式預算明顯地存在著一些優點:(1)對應性強。在同一個預算年度內,把所有的預算收支按其不同的經濟性質、不同的來源和用途,分別匯編於不同的收支對照表中,以特定的收入用於特定的支出,使收支之間保持穩定的對應關系。(2)透明度高。復式預算的各個分預算之間是相對獨立的,一般不能相互混淆,資金不能相互擠占,自成一體,自求平衡。各分預算的年終結余或赤字明確,增強了預算的透明度,其結轉要經過一定的規程,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預算體系。(3)預算結構清晰,便於分類管理和控制。復式預算把預算收支按經濟性質劃分得具體、明確,這便於政府採取各種不同的預算政策,加強對各類預算收支的分類管理,有利於控制預算資金的流向和流量,也有利於對經常性支出不合理增長的制約和對資本性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但是,復式預算也有一些缺點。這主要表現在復式預算的各分預算之間的劃分標准上難以掌握。實行復式預算要求,對每項預算收支必須進行定性分類,以便於分別列入不同的分預算之中。這無論在預算管理,還是在技術處理上,都是有高標准要求的。從我國近十年的實踐看,尚屬一個難點。此外,復式預算自身對資本預算的規模沒有量的限制,而資本預算有相當一部分資金是來源於借債。如果借口投資需要而大量舉債,資本預算必然膨脹,容易造成國債規模失控。
3.我國復式預算制度的實行情況及其改進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是採用單式預算組織形式。但自改革開放之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國民經濟的分配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國家財政也日益壯大起來。同時,國家對經濟管理和財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這種發展變化的要求,1991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家預算管理條例》,規定從1992年起國家預算按復式預算編制。於是,財政部在1992年對我國的國家預算、中央預算和部分省市預算開始試編。1994年我國出台的《預演算法》中規定,「中央預算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按照復式預算編制。復式預算的編制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這就是說,我國從1995年開始,各級政府都要編制復式預算。雖然我國實行復式預算制的實施步驟相當緩慢,但從試行,到立法,再到全面推開,這本身就是預算管理和管理思想上的一種進步。目前,我國所採用的復式預算結構是兩式結構:經常性預算和建設性預算。經常性預算收入是國家以社會管理者的身份取得的各項稅收收入和其他一般性收入;經常性預算支出是國家用於維持政務活動、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發展各項事業、以及用於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開支。建設性預算收入是經常性預算結余、專項建設性收入;建設性支出是指國家預算中各項經濟建設活動的支出。
我國實行復式預算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主要表現在實行復式預算有利於健全財政職能,能夠提高財政分配的透明度和強化預算約束機制,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對其他各項財經改革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我國現行復式預算制度在實行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1)目前所實行的復式預算結構比較粗略,還不適應進一步加強財政預算管理的要求。(2)有些政府收支活動尚未反映在復式預算中,如各種專項基金。(3)不能有效控制債務規模。在建設性預算中,建設性支出基本上都是通過舉債來彌補,而建設性支出需求是無限的,這樣債務規模不好控制。(4)目前的復式預算分類方法不夠明了,難以考察其經濟效益,還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有鑒於此,我國財政理論界和實踐界就現行復式預算提出了許多改進方案或完善我國現行復式預算的基本思路。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改進和規范復式預算制度,建立政府公共預算和國有資產經營預算,並可根據需要建立社會保障預算和其他預算。」還有的主張,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進程和我國的財稅體制已經進行了重大改革的情況,參照其他國家的做法,結合政府預算收支分類的改革,在現有復式預算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其基本思路是:(1)仍然是兩式結構,但把原來的建設性預算改稱為資本性預算,即經常性預算和資本性預算。(2)經常性預算收入主要包括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稅收收入與原來的內容沒有多大變化。非稅收入主要包括行政性收費、專項收入、地方上解收入、其他收入。將地方上解收入不再單獨作為一個層次反映。地方的上解上級支出作為地方上解收入的負項反映。經常性支出主要包括十個部分:即國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事業發展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對外援助支出、專項支出、付息支出、其他支出、預備費、補助地方支出。(3)資本性預算收入主要包括三部分:即經常性預算結余、資本性收入(即非稅收入中的基金收入、國有資產收益等)、債務收入。資本性支出主要包括兩部分:即經濟建設支出和環境保護支出。(4)經常性預算不能出現赤字。為了控制債務規模,在資本性預算下列出債務收入的依存度和債務規模佔GDP的比重兩個指標。
二、增量預算和零基預算
(一)增量預算
從內容和計量上的差別作為依據來劃分,政府預算可分為增量預算和零基預算。增量預算是指財政收支計劃指標是在以前財政年度的基礎上,按新財政年度的經濟發展情況和財政經濟政策要求,加以計算和調整後而形成的預算。它與零基預算是對應的。事實上,零基預算通常只用於具體收支項目,還未成為一種確定的編制政府預算的一般方法。從世界各國的預算實踐中看,無論是單式預算還是復式預算,主要仍採用增量預演算法。至於其他各種類型的預算,有些是屬於政府預算政策或管理方式方面的代名詞,如國民經濟預算、充分就業預算、通貨膨脹預算、財政風險預算等;有些是某項或多項財政收支指標的測定方法,或預算執行情況的考核方法,如中長期預算、項目預算、行動預算、績效預算等。我國的政府預算無論是單式預算還是復式預算,也主要是採用增量預算。同時在現階段某些具體項目計劃上也採用零基預算方法,並且其使用范圍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這與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合理地吸收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預算形式和管理方法有關。
(二)零基預算
1.零基預算的基本概念
零基預算是指在編制年度預算時,不依以往年度的預算收支量為基礎,對每個部門的工作計劃進行全面地重新審核和測算,來確定各部門所需資金而形成的預算。理解這一概念要把握三點:(1)簡單地說,零基預算就是在編制預算時一切從零開始。(2)嚴格地說,是指在編制年度預算時,對每個部門的工作計劃進行全面審核,然後再確定各部門的資金量。也就是說,不僅對年度內新增任務進行審核,而且要對以前年度確定的項目進行審核。(3)在評估過程中,有的項目可能是一切從零開始;但大多數情況是對原方案做一些修訂。
2.預算的基本要素
零基預算有三個基本要素,即決策單位、一攬子決策和排序。這是編制零基預算過程中的關鍵步驟。(1)決策單位。這是零基預算的基本單位,也是基本預算單位。在採用零基預演算法編制預算時,可以用一個項目作為一個決策單位,也可用一個部門的一個機構作為決策單位。例如,在核定某個部門預算時,該部門所屬單位就可以作為基本的決策單位。(2)一攬子決策。在確定了決策單位之後,每一個決策單位的負責人都要對他所負責的活動進行分析,考慮提供不同服務水平的影響,以及不同服務水平所需要的經費,將上述活動匯集成文字資料就是一攬子決策。決策單位的負責人應該針對所負責的任務,根據經費開支的不同,為決策者提供幾個不同的方案,並指出這幾個方案的服務水平。(3)排序。排序是在制定出一攬子決策方案以後,決策單位根據本部門或機構的職責,將對本部門影響最大的方案,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呈送給決策單位的管理層。各決策單位的管理者對每一個由決策單位負責人呈送上來的一攬子決策賦予相應的價值,編制「排序表」,標明每一決策所需人力和資金。
3.零基預算的國際經驗及其對我們的啟示
零基預算起源於美國,在國際上有重要的影響。1979年卡特出任美國總統,聯邦政府決定全面採用零基預演算法編制預算。卡特政府宣稱,編制預算將不僅集中於新的計劃,而且對正在進行計劃的所有預算申請,也都將從零加以審核。不必需和過時的活動將被結束,資金將重新調撥給重要計劃。許多州政府紛紛效法。到1982年大約有18個州採用了零基預算編製法。此後,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也陸續採用了這一預算編制方法。但是,由於零基預算編制要從基層單位做起,需要層層按照零基預算的原則進行審核,工作量大,並需要強有力的信息數據支持,因此,操作上遇到了很多困難。里根上台以後,認為零基預算是降低費用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做了一些修改之後,繼續實行了零基預算編製法。出於政治上的考慮,里根撇棄了與卡特總統有聯系的零基預算這個名稱。在此之後,從表面上看,零基預算編製法似乎在美國被放棄。但實際上,很多部門,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私營部門,仍然在運用零基預算編製法的一些具體做法。他們放棄的是一些繁瑣的程序和名稱。可見,零基預算是政府公共支出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美國零基預算的實踐,對我們提供了許多重要啟示:(1)零基預算是一個龐大的理論體系,但完全嚴格地按照這個理論體系去付諸於實踐,其信息量要求太高,工作量太大,難以操作。即使在國外也沒有完全按照設計者的要求去做。所以我國應該結合國情,借鑒其合理內核,運用於我國的政府預算管理之中。(2)我國的預算改革,要注意「目標、有效性和效率」三位一體的原則。20世紀70年代以來,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支出規模明顯增大,比20世紀初年預算支出佔GDP的比重提高了一倍。因此各國都期望把政府公共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規模以內。我國自然也不例外。零基預算的理論要求和實踐證明,這三條准則在政府支出管理中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我國的預算改革應該體現出這三條原則的一致性。(3)零基預算是方法,不是目的。它自身存在一些過於繁瑣的弊端,但它的理財思想和某些具體做法頗有先進之處。我們可以與其他預算編制辦法並用,取其長,補其短。
第三節 政府預算的編制、執行與決算
一、政府預算的編制
(一)政府預算編制前的准備工作
1.修訂政府預算收支科目和預算表格
政府預算收支科目是政府預算收支的總分類及明細分類。它系統地反映政府預算收入來源和預算支出方向,是編制預算、辦理繳款、撥款、進行會計核算、財務分析、財政統計等的核算工具。政府預算科目由收入科目和支出科目組成。
目前,我國的政府預算收入科目包括:一般預算收入科目、基金預算收入科目、債務預算收入科目,分為「類」、「款」、「項」、「目」四級。政府預算支出科目與上述分別對應,但分為五級科目,即「類」、「款」、「項」、「目」、「節」。這些不同級別科目之間的關系是:前者是後者的概括和匯總;後者是前者的具體化和補充。為了正確反映政府預算收支的內容,適應預算管理的要求,每年在編制政府預算之前,都必須根據財政經濟發展變化的情況,對政府預算收支科目進行修訂。
預算表格是預算收支指標體系的表現形式。將預算收支數字、相關資料和計算依據等,科學地安排在表格中,就可以清楚地反映出預算的全部內容。由於財政預算管理制度的變化,各個財政年度的預算表格有所不同。在一般情況下,由財政部在上年預算表格的基礎上,對預算年度所適用的預算表格進行修訂。為了便於我國政府預算的匯總,省級政府總預算表格和財務收支計劃,必須由財政部統一制定;省級以下的各級政府總預算、單位預算表格,要在保證中央總體要求的前提下,由省級財政部門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自行擬定。
2.對本年度預算執行情況的預計和分析
各級政府在編制下年度預算之前,要對本年度預算執行情況進行預計和分析。根據當年預算收支的實際執行情況,結合財政經濟發展趨勢,參照歷年的預算收支規律,預計後幾個月的預算收支完成情況,匯總為本年度的預算收支預計數,作為編制下年度預算的重要參考。
對本年度預算執行情況的預計和分析,是確定下年度預算收支指標的基礎。因此,為了使預算收支預計數符合實際,在對本年度執行情況的預計和分析時,要著重於以下三個方面:(1)分析本年度預算實際執行數是否做到應收盡收,有無虛收現象;支出是否有超支,或應支未支現象。(2)分析本年度的後幾個月,有無新的、重大的財經政策出台和其他影響預算收支變化的因素,如工資、價格、稅率、社會保障等方面。(3)分析檢查年初安排的各項增收節支措施的落實情況,取得的實際效果如何。這里應該注意的是,在我國預算改革中,有的地方可能採取標准預算周期制,會有專門編制預算的機構。上述這種分析會有所變化。但基本思路仍有參考價值。
3.定計劃年度預算收支指標
在對本年度預算收支執行情況進行預計和分析的基礎上,財政部要根據國家的方針政策和財政經濟發展狀況,擬定計劃年度政府預算收支控制指標。這對中央本級來說,是收支控制指標;對地方來說,則是指導性地方預算收支任務。這種控制指標經國務院審定後下達,作為各地方、各部門編制年度預算的依據。
預算年度收支控制指標基本上規定了預算收支規模和增減變動,它是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之間預算年度資金分配的初步框架。我國目前的這種做法,有利於政府預算編制工作的順利進行,有利於協調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資金分配的比例關系,有利於協調中央和各地方之間的財政分配關系,以解決地區之間的平衡問題。在各級政府預算的編制之前,做好這項准備工作十分重要。它一方面要體現國家的方針政策,所以要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另一方面這是一項政策性強、業務水平要求很高的工作,所以要運用可靠的數據反復測算,盡力達到預算收支控制指標的准確性。
4.頒發編制政府預算草案的指示、規定
為了使各級政府預算的編制符合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要求,保證政府預算編制的統一性、完整性和准確性,每年在政府預算編制之前,財政部還要對預算編制工作進行具體部署。財政部根據國務院關於編制預算草案的指示精神,擬定關於編制預算草案的具體規定,提出有關預算收支劃分、預算管理方面的具體要求,供各地方、各部門編制預算草案時參照執行。這些指示和規定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不能含混不清。
(二)政府預算的編製程序
現代政府預算的編製程序一般是要經過政府行政部門編制草案、政府財政部門匯總審核、政府首長審核批准、議會審核這么四個大的階段。我國政府預算的編制之前做好上述准備之後,就進入預算編制階段。在政府預算的編制中,應遵循及時性原則、平衡性原則、真實性原則和合理性原則。這是基本要求,並不排除在某些預算年度因國家整體利益的需要而出現不平衡的現象。我國政府預算的編製程序與其他國家的一般程序基本一致。但我國具體實行的是「兩上兩下」的程序。
「一上」是指,基層預算單位編制本單位在預算年度的收支建議數,上報上級部門。上級部門根據國務院關於編制預算的指示和財政部下達的編制預算的具體要求,結合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本部門的具體情況,提出本部門預算年度的收支建議數,上報財政部門。
「一下」是指,財政部門根據政策要求和工作任務,認真審核各主管部門上報來的預算收支建議數,再根據徵收部門報來的財政收入測算數,審核匯總成年度預算收支草案報政府批准。財政部門將政府批準的預算控制數下達到各主管部門,再層層下達到各基層預算單位。
「二上」是指,各主管部門按照下達的預算控制數,根據情況下達到所屬下級預算單位和落實到具體項目,按照財政部門的要求編制本單位預算草案,由主管部門匯編成本部門的部門預算草案上報財政部門。
「二下」是指,財政部門收到各主管部門報來的預算草案後,進行審核匯總,形成本級政府總預算草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政府批准之後,向人民代表大會提交政府預算草案。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批准政府預算草案後,即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預算。財政部門在規定時間內批復部門預算,主管部門接到財政部門批復的預算後,再在規定時間內批復所屬單位預算。
我國實行部門預算改革後,「兩上兩下」的編報辦法不變。
(三)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的內容和測算規定
我國各級政府預算、部門預算和單位預算的收支測算,一般是根據歷年收支情況和下一年度增減變動因素進行。以部門預算為例,它包括一般預算和基金預算。
1.收入預算的內容和測算規定
(1)一般預算收入主要包括上年結轉、財政撥款、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外資金、上級補助收入、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其他收入、用事業基金彌補收支差額等。(2)基金預算收入主要是國家規定的納入預算管理的各項基金。基金收入的測算,首先要確定本部門納入預算管理的基金項目,然後確定影響各基金項目的收入因素。在此基礎上確定部門基金預算收入的總額。上述這兩部分收入,分別列入不同的收入預算表中。
2.支出預算的內容和測算規定
(1)一般預算支出主要分為兩部分,即行政事業支出、生產建設和事業發展支出。行政事業支出這一部分,主要包括行政事業性支出、上繳上級支出、事業單位經營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生產建設和事業發展支出這一部分,主要包括基本建設支出、其他生產建設性支出、事業發展支出三部分。(2)基金預算支出主要是國家規定的納入預算管理的各項基金支出。部門預算基金支出的測算首先要確定本部門納入預算管理的基金項目,然後確定上年基金結余,再考慮各項基金支出的具體需要。部門預算收支測算完成之後,要按照規定填列相應表格,編寫預算說明,報送財政部門。
(四)政府預算的審批
1.財政部門的審核階段。財政部門對各主管部門報來的預算進行認真審核,其審核的主要內容是:年度預算收支是否有赤字、運用預算科目是否正確、預算收支測算是否准確、預算外收支是否平衡、與財政部門下達的預算支出控制指標是否一致、是否按規定編寫預算說明。
2.政府首長的審核階段。各主管部門的預算編報完成並經財政部門審核之後,財政部門應將匯總的部門預算,連同各部門報來的部門預算,送政府首長審批。經行政首長批准之後,送人民代表大會初審。
3.人民代表大會審核階段。人民代表大會對政府預算的審核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是初審階段。財政部門根據行政首長的指示,將政府預算草案報人民代表大會財經委員會進行初步審核。其審核的主要內容是:各項收支安排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預算收支規模是否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一致;國債規模是否合適等方面。財政部門根據人民代表大會財經委員會的意見修改後,報送行政首長批准。第二是審議階段。財政部門正式代表政府向人民代表大會提交預算草案。人民代表就政府預算和部門預算進行審議,最後通過預算草案。
4.政府預算批復階段。財政部門根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預算,在規定的時間內批復部門預算。《預演算法實施條例》規定,財政部要在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預算後的30天內批復中央部門預算;主管部門接到財政部門批復的部門預算後的15天內,批復所屬單位預算。
二、政府預算的執行
政府預算經過批准之後,就進入預算執行階段。正確組織預算執行工作是實現政府預算收支任務的核心工作,是預算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關繫到國家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全面實現;而且,這是一項經常的、細致的、艱苦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國《預演算法》規定,各級預算由本級政府組織執行,具體工作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負責。
(一)預算收入的執行
積極正確地組織預算收入是全面實現政府預算的基礎,是完成各項支出資金需要的保證。我國預算收入的執行是由財政部門統一負責組織,並按各項預算收入的性質和徵收方法,分別由財政機關、稅務機關、海關負責徵收和管理。國家金庫負責預算收入資金的收納和保管。
組織預算收入的執行,重點是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根據組織預算收入的需要,制定相關政策和各種制度,研究和制定組織收入的方法,以節約徵收經費,提高徵收效率。(2)根據預算收入任務和收入計劃,幫助和督促各經管收入的部門、納稅義務人和繳款人努力完成預算收入任務,把一切應繳收入及時地、足額地繳入國庫,保證政府預算收入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增加。同時,要防止單純地為完成預算收入任務而形成「虛收」。(3)經常檢查預算收入執行情況,分析國家法規、政策,以及國家政治經濟情況的發展變化對預算收入的影響,及時解決預算執行中的矛盾和問題,提出加強預算管理、增加收入、改進工作的措施和建議。(4)加強徵收機關和相關部門的分工協作,建立收入直達國庫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堅決糾正預算收入征管中的一些違法亂紀行為,維護國家預算收入的完整性。
(二)預算支出的執行
預算支出執行是在國家統一領導、統一計劃下,由各支出機關具體負責執行。財政部門在組織預算支出執行中處於主導地位。做好預算支出的執行工作應著重於以下幾個方面:(1)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和組織預算支出執行的需要,制定國家預算支出的政策和法規,制定預算支出管理的各種制度和辦法。(2)根據部門預算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用款計劃,准確掌握國庫庫款情況。按照集中支付制度的規定,適時地、正確地把預算資金撥付到用款單位。(3)建立經濟責任制,明確各預算部門和單位的責任,確保預算資金高效和節約使用。(4)在保證重點支出需要的基礎上,根據國庫存款的余額,積極穩妥地推進國庫資金的資本營運,實現預算收支的動態平衡。(5)依法安排預算周轉金,解決季節性資金收支進度不均衡的矛盾,做好資金調度平衡。
(三)預算執行中的調整
在政府預算執行中,由於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會影響到原政府預算的執行。這就有必要進行預算調整,根據新的情況組織新的預算平衡。所以,預算調整是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通過改變預算收入來源和支出用途,以及預算收支規模,組織新的預算平衡的方法。預算調整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全局調整;一種是局部調整。全局調整並不經常發生,只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國家對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作出重大調整時,國家預算才進行全面調整。這實際上等於重新編制一次國家預算。預算的局部調整則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局部調整有以下幾種情況:(1)動用預備費;(2)預算的追加追減;(3)科目流用;(4)預算劃轉。
(四)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
國家預算執行情況是國家政治經濟生活的綜合反映。對此作出科學地分析,可以及時掌握經濟發展和政策的貫徹情況。研究預算執行中的問題和各種有利、不利因素,可以總結經驗教訓,及時地採取相應措施,以保證國家預算收支任務的圓滿實現。
⑵ 國家財政支出有哪些類別構成
財政支出也稱公共財政支出,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為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滿足社會共同需要而進行的財政資金的支付。
其實,財政支出就是國家對財政收入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它是整個財務分配活動的第二階段。
將財政支出的內容進行合理的歸納,這樣就能准確反映和科學分析支出活動的性質、結構、規模以及支出的效益和產生的時間。具體而言,財政支出的分類方法有下列這幾種:
第一,按經濟性質分類
這種方法可將財政支出分為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
所謂生產性支出是指與社會物質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比如支持農村生產支出、農業部門基金支出、企業挖潛改造支出等,而非生產性支出則是指與社會物質生產無直接關系的支出,比如國防支出、武裝警察部隊支出、文教衛生事業支出、扶恤和社會福利救濟支出等等。
第二,按照財政支出是否能直接得到等價的補償分類
這種方法可將財政支出分為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
購買性支出同時又稱為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購買商品和勞務,這主要包括購買日常政務活動所需要的或者進行政府投資所需要的各種物品和勞務的支出,由社會消費性支出和財政投資支出這兩部分組成,是政府的市場性再分配活動。
這種做法能對社會生產和就業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對資源配置有較強的執行能力。在市場上遵循定價交換的原則,因此購買性支出體現的財政活動對政府能形成較強的效益約束。
轉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將一部分財政資金無償地、單方面轉移給居民和其他受益者,它主要包括了社會保障支出和財政補貼兩個組成部分。它是政府的非市場性再分配活動,也對收入分配有比較大的影響,對收入分配有較強的執行能力。
第三,按最終用途分類
從靜態的價值構成上來說,可以將財政支出分為補償性支出,積累性支出和消費性支出三類。
補償性支出主要是對生產過程中固定資產的耗費部分進行彌補的支出,比如,挖潛改造資金。
積累性支出是指最終用於社會擴大再生產和增加社會儲備的支出,比如基本建設支出、工業交通部門基金支出、企業控潛發行支出等,這部分支出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社會擴大再生產的重要保證;
消費性支出是指用於社會福利救濟費等,這部分支出對提高整個社會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可以產生重大作用。
從動態的再生產角度而言,可以將財政支出分為投資性支出和消費性支出。
第四,按財政支出與國家職能關系分類
這種方法可將財政支出分為:
1.經濟建設費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設支出、流動資金支出、地質勘探支出、國家物資儲備支出、工業交通部門基金支出、商貿部門基金支出等;
2.社會文教費支出,包括科學事業費和衛生事業費支出等;
3.行政管理費支出,包括公檢法支出、武警部隊支出等;
4.其它支出,包括國防支出、債務支出、政策性補貼支出等。
第五,按國家預算收支科目分類
可分為一般預算支出、基金預算支出、專用基金支出、資金調撥支出和財政周轉金支出。財政總預算會計對財政支出的核算按國家預算支出科目分類。
第六,按財政支出產生效益的時間分類
這種方法可以將財政支出分為經常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兩類。
這里的經常性支出是指維持公共部門正常運轉或保障人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它是由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社會保障支出這三部分組成的。
它所具備的特點是所使用的消耗會讓社會直接受益或當期受益,直接構成了當期公共物品的成本,按照公平原則中當期公共物品受益與當期公共物品成本相對應的原則,經常性支出可以用稅收的方式進行彌補。
資本性支出是用於購買或生產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久品所需的支出,它們耗費的結果將形成供一年以上的長期使用的固定資產。一般可以用稅收和國債這兩種方式對資本性支出進行補償。
⑶ 宏觀經濟學中,支出包括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嗎
包括
宏觀經濟學中四大支出的凈出口NX
凈出口NX=出口EX-進口IM,是宏觀經濟四大支出(私人消費C、私人投資I、政府購買GP、凈出口NX)中的一部分,前三大支出還比較好理解,可是這個NX明明就是國貿中的順差逆差問題,怎麼會算在支出中呢?就算把它算在宏觀經濟學的范圍內也不應該是支出啊,因為「出口-進口」如果為負,那說明進口>出口,那麼把它說成是支出還可以理解,可是如果「出口-進口」為正,說明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