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發展循環經濟有哪些實例
一、我國循環經濟的內涵、目標與衡量標准
對於循環經濟的內涵的認識,我們不能僅僅局限於對「循環」二字的字面理解,而應該從經濟層面,從人類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的關系角度,對循環經濟產生的歷史背景進行更深刻的分析。
這里我首先給出一個實例,看看循環經濟在一個企業層次上是什麼內涵。我國有一個啤酒廠,它每天都排放大量COD、純鹼含量很高的污水,根據環保法,它每年必須繳納幾十萬元的排污費,對於一個競爭領域的中型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為了提高經濟效益,企業作了如下供作。
1、對原來的電力系統和所有設備進行了技術改造,降低了單位產出的電力、原材料消耗;
2、對所有包裝物進行回收,每年獲得一筆廢舊物資銷售收入;
3、投資建立了純鹼回收系統,每年回收純鹼40噸,可以不端循環使用,節約了一筆成本開支。
4、對制啤酒的麥糟進行回收用於製造高效有機肥,每年有一大筆銷售收入;
5、投資建立一個日處理廢水2000噸的廢水處理設施,使企業內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5%,節約了新水的使用,大大減少了污水排放,降低了污水排污費;
這樣做的投入產出效果是:總投資600萬元,每年增加效益約100萬元,增加了20多個就業崗位,減少了50%的廢水排放,節約了10%的電力消耗,增加了數千噸的高有機肥產品供給,啤酒產量不變。
企業這樣做的原始動力來自於比較高的污染排放費和追求經濟效益。
這個案例就是一個啤酒廠發展循環經濟的內涵和目標。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把中國的循環經濟內涵和目標在技術和經濟兩個層次上進行界定。在技術層面上,循環經濟就是要在生產實踐中,通過生產技術與資源節約技術相融合,減少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最高效率地節約使用資源;通過清潔生產技術和環境保護技術的融合,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排放;通過各種廢棄物綜合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在最大程度上實現物質資源的循環使用;通過對所有垃圾的無害化處理,追求實現生態環境的永久平衡。目標是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在經濟層面上,循環經濟是一種新的制度安排和經濟運行機制,是政府通過收取污染排放費(實質是環境稅),把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看成稀缺的社會大眾共有資源,納入到經濟循環過程之中參與定價和利益分配的結果。它改變了生產的社會成本與私人獲利的不對稱性,使外部成本內部化;改變了環保企業治理生態環境的內部成本與外部獲利的不對稱性,使外部效益內部化,最終目標是實現經濟增長、就業增加、資源供給與生態環境多方共贏,實現了社會福利的最大化和社會公平。
按照對循環經濟內涵和目標的上述界定,衡量社會經濟活動是否滿足循環經濟模式要求的標准有兩方面。
第一方面是技術效率標准,可用原始資源與環境的生產率、單位產出的污染排放強度、物質資源的循環利用率等指標來測定。第二方面是經濟標准,可用生態環境在制度上是否進入了經濟循環體系、企業的外部性是否得到了承認和計量等指標來衡量。當然,具體的判定標准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循環經濟模式不是目的,它是解決資源與環境壓力的一種生產方式。它要求進行制度變革。
二、發展循環經濟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與作用
中央對循環經濟的定位是建立在對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功能認識基礎上的。中國是一個人口巨型大國,人均資源擁有量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中國與美國的國土面積大體相當,但我們的人口是美國的4.5倍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進入了全面工業化的進程,黨的十六大已經明確了我國到2020年的總體發展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戰略。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 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完成以後,再用十年,到2030年我們應該全面實現工業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就意味著,我們要用50年時間走過發達國家150年的工業化歷程,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過程在我國在時間尺度上要被壓縮掉三分之二。未來20年內,中國經濟未來面臨著城市化加快、經濟增長具有內在沖動力並由重化工產業主導、就業壓力巨大、資源供給短缺、環境污染總量增大等一系列挑戰,這決定了中國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在時間尺度上和空間尺度上具有極高的強度,這種強度世界上前所未有,污染類型復合重疊,治理難度極大。要實現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將是十分艱巨的任務。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就是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完成這個任務的戰略選擇。
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我國不可能像循環經濟概念的發源地德國和日本那樣,將注意力首先集中於廢棄物管理與循環利用上。因此,循環經濟的內涵在中國被擴展了,不僅僅局限於「閉環」(循環的同義語)生產模式上,節約利用資源、短缺資源替代和清潔生產,從源頭上減輕資源與環境壓力,也被納入了循環經濟概念之內。盡管在學術上這種擴展並不嚴格,但卻有利於在實踐上制定綜合性政策與法律體系,簡化行政程序,增強政策的可操作性,有利於推進環境保護與節約資源,有利於建立節約型社會,避免法律法規體系過於繁雜。
從實踐上看,以節約利用資源、循環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將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再生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為外在表現形式的循環經濟模式,是在對環境經濟、生態經濟進行深化和揚棄的基礎上產生的,在中國國家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很多從事地方經濟工作的領導同志對於如何推進新型工業化感覺無從做起,我認為,循環經濟是新興工業化的核心之一,循環經濟做好了,新興工業化也就完成了一半。因為新興工業化不僅需要通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用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產業結構,同時,我們也必須用循環經濟模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循環經濟模式改造傳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也有資源消耗和污染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循環經濟是新興工業化的高級形式。這也表明了循環經濟在國家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三、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進展與優先領域
從2000年國家環保總局開始倡導和推動循環經濟發展以來,循環經濟在我國已經取得了迅速的發展。目前,我國已有20多個省(市)在不同領域和層次上積極探索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特別是經國家環保總局批准設立的遼寧循環經濟示範省、貴陽循環經濟示範市、以及7個生態建設示範省開展了較全面和系統的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
總體上,各地循環經濟試驗示範的成功做法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政府重視,組織領導有保障,實施機制正確。第二,統一部署,規劃先行,示範引路。第三,因地制宜,模式多樣,內容豐富,涉及了企業、工業園區和區域三個層面,包括了工業、農業、服務業、資源綜合利用等行業,覆蓋了生產和消費兩大領域。
循環經濟涉及到所有的經濟活動和消費領域。但是,由於我們還處於循環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發展循環經濟也需要大量投入,需要在資源開發、資源替代與循環利用資源之間進行比較和優化選擇,不能像搞運動一樣的全面鋪開。因此,近期內應該選擇若干優先領域加大推進力度,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選擇發展循環經濟的優先領域應該遵循以下四原則:
第一、「四統一原則」,即,市場效益、就業、循環利用資源與環境保護「四統一」原則。實踐表明,一些產業領域和某些產業組織方式可以實現「四統一」,對於這樣的領域和產業組織方式,政府要制定明確的政策予以大力支持。這樣的領域主要表現為大量的具體項目,存在於許多產業行業內。這需要通過政策引導,激發廣大企業的積極性去發展。例如,廢舊輪胎處理和資源再生,用於製造高級防噪音地板和其它建材,即可解決廢舊輪胎帶來的污染,又可以增加就業,還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類似這樣的領域應該優先扶持發展。
第二、「遏制雙高原則」,即,治理「雙高行業」原則。雙高行業指高污染排放和高原始資源消耗行業。例如,冶金、化工、造紙等行業,是包括能源在內的原始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的行業,應該優先發展循環經濟模式。這些行業資源利用率提高了,污染下降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這樣的領域政府應通過嚴格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去推進。
第三、「抑短原則」,即,抑制資源短缺程度最大而進口難度高的資源使用原則。這樣的領域可以通過價格形成機制和政策去推進資源的節約利用和循環利用。例如,中國的水資源總體上極為短缺,又難以通過進口的方式解決,因此,水的循環利用應作為優先推進領域。
第四、「成熟技術原則」,即加速推進已經具有成熟循環利用資源的技術應用與推廣擴散原則。例如,造紙黑液的回收利用,鋼鐵企業循環用水,居民小區中水循環利用都已經具有較為成熟的技術,應優先推進。
第五、「規模經濟原則」,即推進企業規模生產和區域循環經濟網路原則。循環經濟的資源消耗減量化本身必須建立在規模經濟的基礎之上。應該在產業政策上促進企業規模化生產,沒有規模經濟就不可能實現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最小化。同時,必須優先推進循環經濟地域化規模經濟網路。循環經濟要求企業在一定空間內集聚,以便形成產業循環鏈條,實現循環利用資源的區域性規模化,從而實現循環經濟在地域上的規模經濟。從這個意義上說,循環經濟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推進產業的區域集聚化,才能形成規模化的專業循環經濟企業。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難度大,也與產業分布過於分散化、小型化,不利於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綜合處理有重要關系。在這方面,山東省的經驗值得推廣借鑒。山東省早在幾年前就全部關閉了生產能力在5萬噸以下的小造紙廠,由政府支持建立了一批具有處理造紙黑液和循環用水能力的大型造紙廠,其結果是紙的產量增加了,經濟規模擴張了,排放的COD等污染物卻下降了。這一例證說明,經濟增長並不一定帶來污染排放總量的上升。如果做得好,我們可以實現經濟翻兩番而環境得到改善的目標。
四、當前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障礙和對策措施
我國目前全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包括觀念認識、制度環境、法律與政策、管理體制、技術支撐和外部推動力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在觀念認識方面,主要問題是一些地方政府和職能管理部門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戰略意義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其根本原因是重經濟增長,輕資源環境保護,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力,片面政績觀作怪。認識問題的另一種表現是對循環經濟內涵的理解存在偏差,要麼將循環經濟簡單化為廢棄物綜合利用,或清潔生產及污染防治;要麼將循環經濟等同於可持續發展概念,外延無限擴大,任務不明確,實踐無抓手。許多消費文化和價值觀也是帶有很強的物質享樂主義和擺闊炫耀的痕跡。
在制度方面,現有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價格體系、稅收體系、財政金融規制等基本經濟制度和部分宏觀產業政策仍是服務於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制度和政策,是阻礙循環經濟發展的最基本的制約因素。
在法律與政策方面,相關的法律和政策嚴重缺位,管理體制尚沒有明確建立,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外在動力和內在利益機制沒有普遍形成。另外,我國尚處於較低發展階段,循環經濟依賴的先進生產技術和關鍵鏈接技術還不能適應循環經濟發展的需要。
針對上述障礙和制約因素,各級政府需要有步驟地採取有效對策,做好以下5個方面的工作,逐步為循環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第一,提高認識,科學把握其內涵
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就必須使各級政府的認識水平提高到兩個戰略高度。一是發展循環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內在要求,是黨和國家經濟主流工作的重要內容;二是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有效途徑,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具體體現。要堅持正確的政績觀,將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保護並重。同時,決策者、企業家和公眾正確理解循環經濟的科學內涵也至關重要,它關繫到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問題。因此,在2005年,有必要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普及循環經濟知識,統一對循環經濟的認識。
第二,創新制度,落實政策
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我們對現有的經濟制度進行改革和創新,重點要做好六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幹部政績考核制度,將資源效率和環境保護納入幹部政績考核制度中,並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價和任用幹部的重要標准,樹立科學的政績觀;二是對現有宏觀經濟目標體系進行改造,揚起單純的速度調控目標,更加重視增長的質量和協調性,逐步建立起有利於激勵循環經濟發展的產業、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體系;三是引入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明確生產者、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四是建立和完善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和實踐循環經濟激勵機制。如,建立資源與環境信息透明制度,發揮非政府環保組織的作用等機制。五是盡快制定出台循環經濟政策目錄和鼓勵支持的產品目錄。六是建立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投融資機制。
盡管很多學者都正確地指出,循環經濟發展必須依靠市場機制才具有生命力,但是,由於循環經濟發展首先以解決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為目標,即,以解決經濟發展的外部性公益效益為目標,因此,沒有政府和立法機構的強力干預,沒有制度創新,市場機制無法充分發揮作用。
從國內外的實踐來看,發展循環經濟首先必須由立法機構和政府制定一系列強制性的法律和政策規則,規范企業和消費者的市場行為;其次,政府必須充分利用市場手段,通過懲罰和獎勵雙重激勵措施,把外部性轉變內部性;第三,必須藉助於經濟倫理和生態倫理相結合的新的社會道德約束。因為市場經濟是建立在一定道德基礎上的有規則的經濟,今天的市場經濟早已經脫離了原始的自由放任狀態。對於一個處於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的發展中大國來說,符合循環經濟發展的市場規則的建立和制度的創新比技術更重要。
在今天的中國,追求經濟增長和物質財富的佔有與消費是社會大眾的基本索求,就業的壓力和利益的追求成為推動資源消費和環境污染的內在力量。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道德倫理體系尚沒有建立起來並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之前,市場的力量只會強化「理性經濟人」的動機和行為,公共利益無法自動實現。因此,政府作為公共產品的供給者,作為公共資源擁有者的代表,必須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立法機構和政府發揮作用的方式不是直接作為微觀的主體加入循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而是通過制度安排,制定法律、法規和政策,激勵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循環經濟模式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有法律、法規和政策都應該在規范企業市場行為的同時,使得生產者追求利潤的目標不與發展循環經濟相矛盾。
第三,搞好規劃,抓好試點
制定規劃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基礎。國家應盡快制定循環經濟發展中長期戰略規劃,並將其全面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之中。這樣,循環經濟理念才能發揮全局性的戰略作用,才能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流,才能將循環經濟提到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戰略高度,才能將循環經濟落到實處。
在規劃基礎上,抓好試點示範工作。目前應逐步擴大試點的范圍,在重點企業、行業、工業園區和重點省(市)繼續穩步推進循環經濟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選擇一批重要的生活和工業廢棄物,建立廢棄資源循環型產業園區。通過試點,總結不同層次、不同領域循環經濟發展的模式和政策需求,提出按照循環經濟模式建設和改造工業園區以及城市發展的思路,為加快循環經濟發展提供借鑒和指導。
第四,建立循環經濟科技支撐體系
循環經濟是建立在技術進步和創新支撐體繫上的高端化經濟模式,需要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生產技術和產業鏈接技術支撐體系。加強循環經濟技術研究與開發,國家應為此設立專項資金和適當調整現有科技資金的使用方向,加大投入,引導科研機構開展循環經濟技術研究,努力突破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重點研發具有普遍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產業鏈延長和相關產業鏈接技術、資源再生利用技術等。
第五,強化環境監管,提高開展循環經濟實踐的外在動力
發展循環經濟要與環境保護的日常工作緊密結合,發揮環保部門的環境執法和監督作用。要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依法嚴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耗水、不符合循環經濟理念的項目,加快淘汰落後工藝、設備和技術;在污染控制工作中,特別要加強對化工、冶金、印染、食品、造紙等重污染行業的生產全過程和排污的控制,建立完善的排污、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要按照《清潔生產促進法》的要求,對重點污染行業、企業進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制定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強度、控制污染排放的詳細計劃;在廢棄物處理、處置管理中要貫徹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加強廢棄的減量、回收和循環利用;在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生態省(市)建設中,要以循環經濟理念規劃和建設區域經濟,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資源合理開發、生態產業發展、生態文明培育有機結合起來。
㈡ 一個以城市綜合廢棄物利用為主的循環經濟產業園規劃3000到5000畝主要是做什麼的
循環經濟產業園目前也是比較熱門的項目,每一個產業園都有自身側重的產業和功能定位。以目前國內規劃和建成的一些循環經濟產業園為例,做的產業有金屬回收利用,比如鉛,銅,鐵,鋁等。有城市垃圾處理,比如垃圾發電廠。有工業用水和城市污水回收處理後再利用等。
所以,題目所說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具體做什麼工作,還需要看園區建設時的功能定位,可以看看園區的規劃報告或者設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