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龍海石碼經濟怎麼樣

龍海石碼經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4-02-06 04:15:48

㈠ 龍海石碼晚上那條街比較熱鬧

龍海石碼晚上的人民路和工農路交叉路口附近比較熱鬧。特點是路面寬,交通方便,人流量大。公園路也相當繁華,路面相對狹窄。如果您在這找店面,需要根據自己經營的特點,反復觀察特殊需求。

㈡ 龍海的經濟概況

2014年,龍海市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62.4億元,增長12.4%;公共財政總收入33.17億元,增長12.2%,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8.82億元,增長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1.5億元,增長29.7%;規模工業總產值538.7億元,增長17%;外貿出口4.9億美元,增長19%;實際利用外資9998萬美元,增長7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5億元,增長1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4元,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55元,增長11.5%。 漢代,市境就有牛耕技術。龍溪建縣前後的六朝,本地農民和南來移民在九龍江下游開辟了片片田園。唐開漳後,軍民開山辟埭,擴大稻田蔗圃,推廣中原的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宋興水利、墾埭田、改農具、護耕牛,引占城良種稻在龍溪推廣,甘蔗種植亦比唐代普遍。明代除擴大耕地、續修水利外,耕作技術上掌握農時季節、改良土壤、引進良種等,甘薯、花生、煙草於明中後期引進。清代引進番鴨和吐綬雞。民國時期始用氮素化肥。
龍溪、海澄兩市農村歷來常受戰亂破壞,農民則受勢家豪強壓榨,賴以生產生活的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封建地主階級手中,備受地租、高利貸雙重剝削之苦。農具簡陋,耕作粗放,作物產量低,豐年還可維生,災年就得枵腹,甚至逃離故土。自明末至民國38年,市境糧食不能自給,常靠外來糧食接濟。
建國後,進行土地改革,摧毀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耕者有其田,解放了生產力。開展農業互助合作,引導農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強農業耕作栽培技術指導,做到災年保收成,常年增產豐收。1956年,水稻平均單產龍溪市為540.5公斤,海澄市為503公斤,實現「水稻千斤市」。1957年,兩市糧食總產193273噸,比1949年123057噸增長57.06%。民食餘裕,戶戶年年爭先交售愛國糧。
1958年,生產計劃高指標,生產措施瞎指揮,上報產量浮誇風,收益分配搞平調,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加上1959年「8.23」、1960年「6.9」特大風、水災害,造成五穀歉收。1961年全市糧食總產140610噸,比1957年減產27.25%。貫徹國民經濟調整方針後,農村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並舉,恢復社員自留地和家庭副業,先後引進水稻矮稈良種和良種豬,生產全面發展。糧食總產1963年為196079噸,略超1957年;1965年為232510噸,比1957年增長20.30%。
1966~1976年,限制農民多種經營,農業生產又一次受到嚴重干擾。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總產量、總產值出現波浪式起伏,十年間未能得到發展。1978年全市糧食總產312408噸,平均畝產811公斤,跨「雙綱」。
1980年後,農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自主經營經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為提高。在耕作技術措施上,實現糧食一年三熟三高產的改制,機耕面積占可機耕面積的90%以上,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採用配方施肥、化學除草、葯物治蟲;同時發展金定鴨、瘦肉型豬、食用菌蘑菇等創匯農業,農業生產量和總產值直線上升。1989~1991年,糧食畝產噸糧「三連冠」。1991年,全市農業總產值為9.51億元,比1978年增長1.44倍。農、林、牧、副、漁產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100∶2∶13∶3∶9變為1991年的100∶3∶40∶4∶26。糧食總產35.66萬噸,畝產為1033公斤,比1978年增長14.15%和27.37%。
2010年,龍海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7.89億元,增長4.1%。其中,農業產值24.01億元,增長3.6%。 龍溪建縣時,境內就有紡織、冶煉、造船、制鹽、制陶等手工業作坊。唐代北方匠人南來,帶來了先進的手工業生產技術。兩宋時期手工業蓬勃發展,著名東溪窯和扶瑤的陶瓷、漳產葛布、吉貝布名聞遐邇,山區冶煉產鐵,沿海制鹽業興起。元代漳州設雜造局專管手工業生產,官營的紡織工場已具相當規模。明代手工業突飛猛進,至明中葉,縣境內已有紡織、爐冶、窯冶、製糖、造船、釀酒、糧油、曬鹽、食品加工、竹木器等行業;龍溪「城闉之內,百工鱗集,機抒爐錘,手心俱應」,漳絨成為朝廷貢品。海澄「家家蔗煮糖」,已能煉製成白糖、冰糖。嘉靖十二年(1533年),縣內匠戶502家,丁口2190人。清朝末期,出現華福機製糖廠和金永和煤礦公司二個近代工業企業。民國時期,龍溪、海澄兩縣工業、手工業發展緩慢。
1950年,龍溪、海澄兩縣工業產值共1292萬元,占工農業產值13.65%。1951年兩縣接管7個廠、場,始有國營工業。1953~1956年,兩縣對私營工業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原有154家私營工業企業,有85家轉為國營,66家轉為公私合營,3家組成生產小組。從業人員1356人;手工業生產者原5413人,組成55個生產合作社,16個公私合營廠、場,64個生產小組。1956年後,兩縣工業圍繞農業生產創辦廠、場,新建4個工廠。1957年,兩縣工業產值共2522萬元,比1950年增長近一倍,占工農業總產值17.18%。
1958年,號召「大辦工業」、「大煉鋼鐵」,兩縣國營工業猛增至111家,職工14821人,年工業產值4463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28.58%,由於工業發展過快,出現國民經濟比例失調,1961年後一些工業企業被迫下馬,國營工廠減為65個,職工9593人。1962年全縣工業產值降為2490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26.07%。「文化大革命」中,工廠大多停產鬧「革命」,個體手工業被取締,工業生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工業產值由前16年的平均遞增16.6%降為4.6%。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工業經過「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發生根本性變化,擺脫了自然經濟就地取材、就地用人、就地銷售的束縛,增強商品經濟和經濟效益觀念。1984年後,工業主管部門轉變職能,逐步實行政企分開,擴大企業自主權,實行承包責任制,經營上跨出市境,走向全國、走上國際;在國營企業主渠道的指導下,大力發展集體企業、個體企業、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形成多渠道、多方位競爭機制。1991年,全市市屬工業企業發展至255家,職工15765人,固定資產原值16059萬元,工業產值112490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53.24%。
2010年,龍海市完成工業總產值757.09億元,可比價增長26.1%;實現工業增加值194.00億元,增長18.2%,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5.2%,拉動全市經濟增長10.2個百分點。 唐宋時期,龍溪縣城漳州是閩南主要商業貿易中心。縣境內的天寶、石美、月港、海滄等地也形成較大的市集。農業經濟的發展,促進加工業的興起紡織、陶瓷業已相當發達,並有煉銀、鐵、銅等作坊。因地處九龍江沿岸,並臨海濱,境內有多處貿易港口,龍溪縣與內地及東南沿海各地經濟貿易往來十分頻繁。
元代,實行民族壓迫政策,兵連禍結,商業蕭條。明代,政府採取有利於生產力發展措施。至明代中葉,龍溪商品經濟恢復發展,月港對外貿易興盛。明正統至萬曆年間,龍溪、海澄兩縣商業貿易達到鼎盛時期,重要港口石碼、月港、石美、海滄、白水、浮宮等地成為閩西南貨物集散地,尤以海澄月港商賈雲集,繁華甲一方。天啟四年(1624年),西方殖民者侵擾、掠奪,海運梗塞,商業貿易衰落。
清初,龍溪、海澄兩縣遭受多次「遷界」的影響,致「海濱數十里,幾無人煙」,石碼、海澄成為廢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後,政府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生產力得到發展,商業日趨繁榮,大小集市貿易點50個,年貿易額800萬兩銀元。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龍溪、海澄、石碼先後設置商務會(後改稱商會)。民國初期,軍閥混戰,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掠奪,商業一度衰退。此後隨著民族工業的興起,愛國僑胞、台胞投資興辦企業。商業貿易再度復甦,石碼成為貨物「吐納口」,閩西南大部貨物均由此轉運廈門港銷往沿海省市及南洋各地,抗日戰爭期間,石碼一度成為內地與淪陷區廈門的貿易中轉站,商業畸形發展。民國35年後,通貨惡性膨脹,不少商戶倒閉,商業再度凋零。
1949年12月,廈門貿易公司在石碼設立經營處,是龍溪、海澄兩縣建國後第一家國營商業。1952年,兩縣相繼建立25個供銷合作社及百貨、貿易、專賣等9個國營專業公司,並有私營商業3031家。1954~1956年,完成對私營商業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兩縣國營商業公司20家,供銷合作社下屬有4個經理部,18個基層社,有1000多個合作商店、門市部、代銷點、收購點。1957年兩縣社會商業零售額4016萬元,其中國營佔32%,集體佔40.4%,公私合營佔26.4%,個體僅佔1.1%。1958年後,將合作商店「過渡」為國營商業,撤銷專業公司,實行政企合一,同時限制自由市場,取締個體商業。「文化大革命」期間,商業機構再度合並,商業經濟被視為滋生資本主義的土壤,集市關閉,商業受挫。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改革、開放、搞活的政策,建立和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多條流通渠道,多種經營方式的商業體制,加強國營商業的建設、積極扶持和發展集體、個體商業。國營商業及供銷合作社先後對所屬企業實行擴大經營管理權,並對700多個經營單位實行各種不同類型的經營承包責任制。1991年全市有商業、飲食服務業網點9007個,從業人員18816人,其中國營網點226個,人員2535人;集體862個,4080人;個體7879個,12201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6.3億元,其中國營佔29.8%,集體佔24.7%,個體佔45.5%,市場繁榮,商品經濟迅速發展。
2010年,龍海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11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4.60億元,增長43.4%;限額以下零售額65.50億元,增長12.2%。在限額以上貿易業中,商品銷售額27.19億元,增長42.4%;住宿餐飲業營業額1.31億元,增長39.8%;消費品零售額4.60億元,增長43.4%。

閱讀全文

與龍海石碼經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到老年該如何科學健康吃肉 瀏覽:210
老樁幸福樹冬天怎麼保暖 瀏覽:80
你還知道哪些古人刻若讀書的故事 瀏覽:822
愛情觀提綱怎麼寫 瀏覽:493
福能健康管理中心體檢做哪些項目 瀏覽:102
古代才女為什麼出現愛情 瀏覽:797
如何抓好好經濟工作 瀏覽:387
怎麼樣步入婚姻 瀏覽:322
哪個城市幸福指數排名 瀏覽:250
讀了小麻雀的故事有什麼感受 瀏覽:408
什麼才是圓滿健康 瀏覽:411
幸福熊茶吧機質量如何 瀏覽:700
父母的婚姻關系怎麼解決 瀏覽:103
幸福之約怎麼寫 瀏覽:802
古代愛情電視劇都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98
講故事時如何講的抑揚頓挫 瀏覽:498
婚姻有點甜橙光幣可以買什麼 瀏覽:46
外交部的健康包都有什麼 瀏覽:279
古怪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269
怎麼才能在婚姻期內立案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