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育消費需求增長,促進經濟增長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一定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穩步提高居民消費率,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努力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
歷史經驗表明,國內需求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近幾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而消費率特別是居民消費的貢獻率有所降低。雖然從國際比較看,我國居民最終消費支出年均增長7%,遠高於世界平均24%的水平,但問題是近年來我國的投資增長更快,從而使得消費與投資之間出現不協調。從國內消費領域自身情況看,消費結構性矛盾比較明顯,主要是農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消費能力不強,制約了經濟健康發展。因此,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就必須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穩步提高居民消費率,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時期。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穩步提高居民消費率,具備許多有利條件。
一是我國人口眾多,穩步提高居民消費率,促進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將為經濟發展創造龐大的消費需求;二是工業化進程加快,將為經濟發展提供巨大的投資需求;三是城鎮化加速發展,將為經濟發展開辟更為廣闊的內需空間。不過,要使這些有利條件真正成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積極因素,就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報告所提出的各項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註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要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振興裝備製造業,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產業;要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要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總之,要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與消費需求結構升級換代相互適應、相互推動的產業結構與產品結構,改變消費與投資之間的不協調狀況;通過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擴大農村消費市場;通過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形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消費方式與消費結構;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促進居民消費率的穩步提高。
二
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努力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應圍繞著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著力增強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一方面,要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合理控制投資規模;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合理控制投資規模,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要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的要求,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積極推進各方面體制創新,深化財稅、價格、投資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要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防止投資反彈,促使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水平。要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工作,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堅決淘汰落後生產能力。要統籌安排對內對外經濟工作,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堅持以質取勝,增強應對國際市場波動的能力。
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求我們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推進「一村一品」,實現增值增效。要繼續完善現有農業補貼政策,保持農產品價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揮億萬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要著眼興縣富民,著力培育產業支撐,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引導企業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務,增強縣級管理能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要從財政、金融、稅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為小城鎮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鼓勵和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鄉鎮企業發展,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服務業,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不斷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
二是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就業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就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各類中小企業,發展有利於擴大就業的新行業、新產業,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崗位。要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政策,積極培育創業主體,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擴大就業容量。要統籌城市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健全覆蓋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及時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
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具有重要作用。要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要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要提高統籌層次,制定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續辦法。要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建立健全城鄉就業公共服務網路,為外出務工農民免費提供法律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建立工資保障金等制度。要完善勞動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務工農民社會保障制度,依法將務工農民全部納入工傷保險范圍,探索適合務工農民特點的大病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辦法。
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於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分配關系,有利於增加廣大勞動者收入,維護勞動者權益,也有利於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要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標准和最低工資標准,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要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要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要創造機會公平,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保證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B. 農村經濟收入不穩定,怎麼提高農村的整體收入呢
其實我個人認為,農村經濟收入不穩定的根本原因,是農村人思想上沒有認識上去,要想整體提高農村的收入,那麼必須讓農村人從思想上認識上去,與我們現在的社會政策接軌,才能快速的提高他們的收入,因為我們單純的想想,農村人如果只靠種地來維持家裡的經濟收入,那麼他肯定是有限的,比如說一個農民在種苞米,除了環境因素導致苞米增產或減產以外,那麼如果今年苞米的價格貴一點,他就多收入一點,如果便宜一點他就少收入一些,但是上下浮動不會很大,因為他的地只有那麼大,所以想要增加收入,必須從側面的去增加。在此我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了幾點建議分享給農民朋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3、多讀書
雖然有很多農民朋友,在讀書的時候,因為家庭貧困的原因,早早的就輟學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要停止知識的積累,因為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人可以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我建議農民朋友在業余時間也多讀讀書,增長一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