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有經濟,國民經濟,國營經濟分別是什麼意思有啥區別
國有經濟: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一種經濟類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成分。國有經濟是又稱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一種經濟類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成分;
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產投資舉辦的企業,也包括實行企業化經營,國家不再核撥經費或核撥部分經費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經營性活動的社會團體,以及上述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金投資舉辦的企業;
國民經濟:由各行各業構成的各個經濟部門的總和,它的基本構成細胞就是各個企業、事業和行政單位以及居民戶。對國民經濟的觀察可以從靜態和動態兩個角度進行;
從靜態上看,國民經濟是由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各行各業的有經濟利益關系的各單位構成。從動態上看,就是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即依次從生產開始,經過分配,達到最終使用的不斷循環利用過程;
國民經濟是指一個現代國家范圍內各社會生產部門、流通部門和其他經濟部門所構成的互相聯系的總體。工業、農業、建築業、運輸業、郵電業、商業、對外貿易、服務業、城市公用事業等,都是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
國營經濟:是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經濟形式。通過國家投資和對私人企業實行國有化的方法而產生。因國家的性質不同,有資本主義國營經濟和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營經濟即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為滿足全體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服務。
區別:
主體不同:國有經濟,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生產利潤歸國家;國民經濟,生產資料不一定歸國家所有,利潤按勞分配;國營經濟,是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
(1)如何識別國民經濟擴展閱讀:
國有經濟的正確導向
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在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正確導向和對經濟運行整體態勢的控制和影響上。從戰略上對國有經濟布局進行整體調整,既要保持它的一定數量,更要注重整體布局的優化和實力上質的提高。
這種戰略調整,還必須同國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進行。
國營經濟定義:
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並由國家直接經營的經濟。有資本主義國營經濟和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在中國,關系國計民生、影響經濟全局的企業和現代化大工業、交通運輸郵電業、金融保險業以及主要商業等均屬於國營經濟。改革開放後,國家一般不直接經營企業,因而改稱為國有經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有經濟
網路-國民經濟
網路-國營經濟
❷ 國民經濟 國有經濟 國民收入 怎麼區別和聯系 謝謝
國民經濟: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即一國或一個地區的全部經濟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微觀經濟活動(如企業經濟活動)、中觀經濟活動和宏觀經濟活動三個層次的內容。
國有經濟:國有經濟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它由全民所有制經濟、集體所有制經濟等形式組成,是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
所以:國有經濟的含義小於國民經濟的含義
而且二者的主體不同。國有經濟,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生產利潤歸國家。
而國民經濟,生產資料不一定歸國家所有,利潤按勞分配。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總量反應這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高低
而國民收入的概念從經濟學角度看呢,應該是一個屬人的概念,比如所算某國的國民收入時,應該是把所有是這個國籍的人所創造的價值加起來,不管你是在國內工作還是在國外工作。不知講的你明白嗎
❸ 如何查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准於1984年首次發布,分別於1994年和2002年進行修訂,2011年第三次修訂,2017年第四次修訂。該標准由國家統計局起草,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發布,並將於2017年10月1日實施。
其中,A門類為農,林,牧,漁業, 01大類是農業,011中類是穀物種植,包括稻穀種植,小麥種植,玉米種植,其他穀物種植。012中類是豆類,油料和薯類種植,包括豆類種植,油料種植,薯類種植。013中類是棉,麻,糖,煙草種植,包括棉花種植,麻類種植,糖料種植,煙草種植。
014中類是蔬菜,食用菌及園藝作物種植,包括蔬菜種植,食用菌種植,花卉種植,其他園藝作物種植。015中類是水果種植,包括仁果類和核果類水果種植,葡萄種植,柑橘類種植,香蕉等亞熱帶水果種植,其他水果種植。016中類是堅果,含油果,香料和飲料作物種植,包括堅果種植,含油果種植,香料作物種植,茶及其他飲料作物種植等。
❹ 什麼是國民經濟發展
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狹隘的理解是GDP增長速度,廣義上講:國民 國民經濟經濟的發展是以人的全面發展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基礎的,也就是綠色GDP的基本含義。 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不一定會體現在與CPI成正比例關系的,CPI主要受市場的影響和國家經濟政策的影響,區域性也會帶來CPI的變動。因此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不是形成CPI速度增加的唯一因素。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的提高會提高人民群眾的普通生活水平,但是不能夠消除貧富之間的差距,反而會使這種差距更加拉大,簡單的道理就是你增加1000元收入,人家是你的100倍就是使萬元,雖然比例是定數,但是差距數值是在劇增的。簡單的比方,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帶動了房地產事業的發展,其結果就是決大多數的人買不起房子了。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決定性因素不是看國民經濟增長速度,而是看人們的所得與購買力,能夠在經濟增加的情況下,人們的購買力也跟著加強才體現了這個國家是真正的全民發展。 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PriceIndex),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CPI物價指數指標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啟示性,必須慎重把握,因為有時公布了該指標上升,貨幣匯率向好,有時則相反。因為消費物價指數水平表明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也反映經濟的景氣狀況,如果該指數下跌,反映經濟衰退,必然對貨幣匯率走勢不利。但如果消費物價指數上升,匯率是否一定有利好呢?不一定,須看消費物價指數"升幅"如何。倘若該指數升幅溫和,則表示經濟穩定向上,當然對該國貨幣有利,但如果該指數升幅過大卻有不良影響,因為物價指數與購買能力成反比,物價越貴,貨幣的購買能力越低,必然對該國貨幣不利。如果考慮對利率的影響,則該指標對外匯匯率的影響作用更加復雜。當一國的消費物價指數上升時,表明該國的通貨膨脹率上升,亦即是貨幣的購買力減弱,按照購買力平價理論,該國的貨幣應走弱。相反,當一國的消費物價指數下降時,表明該國的通貨膨脹率下降,亦即是貨幣的購買力上升,按照購買力平價理論,該國的貨幣應走強。但是由於各個國家均以控制通貨膨脹為首要任務,通貨膨脹上升同時亦帶來利率上升的機會,因此,反而利好該貨幣。假如通貨膨脹率受到控制而下跌,利率亦同時趨於回落,反而會利淡該地區的貨幣了。降低通貨膨脹率的政策會導致「龍舌蘭酒效應」,這是拉美國家常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