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正確看待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
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
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5%,較第二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第三季度經過季節調整的環比增長率為1.6%,較二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分產業來看,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3.6%、5.3%和7.9%,較二季度變化0.4、-0.7和0.1個百分點,從中可見,主要是第二產業因素導致經濟整體增速放緩。
1、從行業構成看
由於新產業和新商業模式發展迅速,帶動相關行業的增加值增長較快,佔比不斷提高。
2、從投資領域看
製造業投資持續改善並支撐了總投資回升。今年9月投資較8月回升0.1個百分點,結束了此前連續6個月的增速下降。細分項目來看,9月製造業投資增長強勁,較8月大幅回升1.2個百分點至8.7%,連續第6個月回升,成為近期宏觀經濟發展中的亮點。
3、從消費增速看
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2%,較8月回升0.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居民消費持續升級,前三季度服務性消費比重為50.2%,比2017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在社會消費品零售中,消費升級類商品保持較快增長。
4、從對外貿易領域看
受前期匯率下跌、集中出口等因素影響,9月出口增速超預期抬升。9月出口同比增長14.5%,較8月提高5.4個百分點。從出口方向來看,對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出口均有改善,對日本、歐盟和美國出口分別增長10.6、9.0和0.8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放緩是短期需求減弱與中期結構調整疊加的結果
當前,中國經濟減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短期周期性因素來看,世界經濟復甦低於預期,中國外需明顯不足,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持續大幅升值進一步抑制出口增長;企業盈利前景不佳以及去庫存化等因素導致投資出現減速;房地產和汽車兩大消費龍頭市場調整導致消費穩中略降。
從中期結構性因素來看,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換擋的壓力和結構調整的陣痛相互交織,新興產業增長難以彌補傳統產業下降的影響,要素投入支撐作用減弱,結構升級要求提高,化解過剩產能、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等都會影響經濟增速。
從體制機制因素來看,中國政府大力推進簡政放權,但是改革尚未到位,各部門、各地方行政效率較低影響到政策落實。此外,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懶政不作為現象,穩增長政策執行不到位。
㈡ 中國經濟好於預期體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經濟好於預期,體現在統計數據令人喜出望外。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主要指標超預期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長6.9%,好於市場預期的6.8%;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6%,好於預期的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4%,好於預期的10.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好於預期的6.7%。面對一系列向好數據,國內外權威機構在評估中國經濟表現時,主基調積極正面,並用「宏觀經濟穩定」「保持強勁增長」「外部需求旺盛」等語句來描述,以此作為調高中國經濟預測的解釋。中國經濟的穩中向好與世界經濟的廣泛復甦,兩者形成共振,產生溢出效應,助推各界的樂觀判斷。
中國經濟好於預期,體現在經濟增長韌性足有後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力推進,引導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增長動能不斷轉化。在經濟結構方面,我國服務業已成為最大產業,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今年上半年服務業的增速快於第二產業增速1.3個百分點,服務業占經濟的比重達到54.1%,高於第二產業14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3.4%,穩居「三駕馬車」之首;在增長動能方面,今年前8個月,全國新登記企業399萬戶,同比增長12%,全國近萬家新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投產。同期,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裝備製造業增長11.4%,增速均明顯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這表明,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進,「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深化,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日益壯大、新增長點不斷涌現。各市場主體為適應市場需求和提升自身素質而努力改造升級,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帶來了新動能加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