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是什麼
伴隨著美國幾家銀行的倒閉和股市的迅速下跌,金融危機儼然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形勢一片暗淡,再加上歐洲債務危機禍起蕭牆,愈演愈烈,長時間沒有得到好轉和明朗,致使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出口量縮減,企業倒閉,裁員潮,工作難找,工資低等問題困擾著廣大民眾。政府出台多種對策來解決問題,幫助人民群眾和各大企業度過難關。
今年以來,歐債危機從希臘向西班牙等大國蔓延,發達經濟體增長乏力,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回落,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使得我國經濟下行風險加大,特別是4月份以來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呈全面趨弱態勢,就業形勢進一步惡化,出口量存在下降態勢,而物價上漲壓力明顯減緩,國際收支趨向平衡。展望下半年,在「穩增長」預調微調政策效應顯現、房地產市場企穩等因素影響下,我國經濟有望逐步企穩回升,初步預計,上半年及全年GDP分別增長7.6%和8.1%左右,CPI分別上漲3.4%和3%左右。我國應妥善處理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著力落實結構性減稅,加大企業技改投入,增強經濟穩定增長的後勁。
進入2012年,物價高位滑落,企業融資成本增加,工廠開工率不足,出口量減少,庫存量增加,失業率上升。截止目前,鋼鐵價格、水泥價格、煤炭價格、生豬價格有了連續5個月降低。資金鏈的斷裂,房地產開發商迎來一輪又一輪的倒閉潮。央行年內有過三次下調准備金率、降低存貸款利率,以應對增速下滑的中國經濟。6月份物價指數為2.2%,再創新低,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為7.6%,三年來首次跌破8%,中國經濟增速的回穩或將推遲。
值此艱難時刻,關鍵是鼓起勇氣和信心,這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危機是挑戰,也是機遇。
經濟全球化經過調整後,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持續深入發展,各國經濟互相之間的依存性不斷上升。全球資本與生產技術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帶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重大而深刻的變化。
當前世界經濟對我國有以下影響:1、世界經濟保持增長,我國外貿市場空間仍較大,但近期出口量又有了下滑。2、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對我加工貿易影響顯著,一般貿易保持高速增長。3、主要經濟體失業率高企加劇了世界經濟摩擦的風險,歐美等國對我發起的貿易摩擦多由失業部門發起。4、油價高企加劇了我國的進口成本,可能導致我國生產企業成本高企。
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較強,經濟仍具備實現平穩快速增長的有利條件。但也應看到,經濟運行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因素,財政政策是繼續加大調控力度,還是繼續保持原有的增長率,陷入兩難。並且,一些長期性的矛盾和問題還有待通過深層次的改革和調整來加以解決。
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短期難有所改善,外部需求恢復增長需要較長時期。世界各大主要經濟體均出現不同程度增長停滯。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呈現復甦艱難的跡象,目前仍面臨失業率飆升、財政赤字劇增和消費不振等諸多挑戰,經濟刺激計劃也將收縮或陸續退出,經濟全面復甦將是一個曲折而漫長的過程。因此,增長率放緩的中國經濟恢復期或將推遲。
經濟形勢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大
當前,雖然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減小,西班牙卻因國內銀行危機被迫提出接受外部援助的請求,歐債危機呈現進一步擴散和惡化的趨勢,歐元區大部分國家同時深陷債務與景氣「雙重危機」境地。美國失業率出現反彈,消費者信心下降,經濟復甦動力不足。新興經濟體面臨結構調整壓力,經濟減速超過預期。因此,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我國經濟發展的外圍環境依然嚴峻。
2、消費需求持續低迷
今年以來消費增勢不盡如人意。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名義和實際增速分別為14.5%和10.9%,同比分別下降2.1和0.7個百分點。消費增速減緩主要受到汽車、家用電器和石油及製品等大額商品銷售不景氣的影響。初步測算,1-5月限額以上企業汽車、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石油及製品銷售額分別下拉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約0.48、0.56和1.54個百分點。在經濟減速的同時,消費需求以更快的速度減緩,說明結構調整沒有朝預期方向發展,廣大居民對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新期盼沒有得以滿足,不利於轉變發展方式,擴大消費任重道遠。
3、房地產調控面臨兩難境地
經過兩年多的嚴格調控,我國房價過快上漲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連續出現負增長,房地產業的泡沫不斷得到擠壓。但是,過去幾次房地產調控越調房價越高的經歷,使我國房地產政策有可能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局,降息傳遞出貨幣政策轉向寬松的政策信號,使得房地產市場預期發生較大改變。盡管有關部門一再強調房地產調控政策取向不變,但居民半信半疑,居民購房意願明顯增強,5月份以來住宅成交量和土地出讓成交量環比明顯上升。當前,房地產調控面臨兩難困境,一方面,為了防止經濟減速過於明顯,需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房地產成交量放大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房地產調控尚未取得根本性成效,一旦房地產成交量連續放大有可能帶動房價和土地成交價回升,似乎再次驗證「塔西倫陷阱」效果,房價反彈將使民眾再次失望,房地產調控有前功盡棄的風險。
4、企業轉型升級困難重重
目前我國工業增速減慢,一方面受到出口減少、國內需求不旺的影響,另一方面在於企業發展缺乏技術創新、缺乏新的增長引擎。發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和風險大的特點,而目前大多數工業企業都面臨「去庫存化」和「去產能化」的雙重壓力,在企業經營困難普遍、實現利潤大幅降低的情況下,產業轉型升級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製造業的結構優化和調整依然處於陣痛期。
5、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效率不明顯。
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為7.6%,上半年為7.8%,為三年來首次破8%。6月份物價指數為2.2%,再創新低。年內有過三次降低存貸款利率、下調銀行准備金率,以應對經濟增長放緩。此外:
A。房地產價格的回落,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抑制房地產價格的途徑和辦法,主要是通過國家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實行的。換句話說,之所以房地產價格會降低,是由於有了央行的收緊市場流動性的手段。房地產房價價格走低,將會使得商品價格、物價水平同樣走低;
B。央行收緊了信貸規模和流動性,就會迫使市場價格降低,降低的市場價格不僅僅是房地產價格,同時還會使得鋼材價格、煤炭價格、水泥價格等品種物資價格同步降低,社會用電量也在降低;
C。央行增加准備金率,收緊銀根就使得市場流動性資金量減少,從而就降低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的活力;上調大型銀行存貸款利率,就使得企業融資成本增加,企業融資成本的增加,就使得企業整個生產成本的增加。這兩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產性企業、商業性流通企業就會不堪重負,難以為繼。前個時候,就有部分房地產企業由於資金鏈斷裂,出現經營者「逃遁」、「跑路」的現象。
並不是房地產價格的降低,就必然會導致中國經濟增速下滑,而是通過國家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在起作用。這是一個原因多種結果的因果關系和連鎖反應。
B. 分析我國當前經濟環境是怎樣的
1、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發展既面臨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要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深化全方位對外開放,妥善應對外部環境變化,促進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2、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當前,世界經濟基本面良好,主要經濟體保持增長。今年上半年,美國經濟按年率計增長4.1%。日本經濟穩健增長,通貨緊縮狀況基本消除。歐盟經濟預計全年將增長2.1%,增速快於去年。
3、發展中國家經濟繼續較快增長,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大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推動效應進一步顯現。國際貿易保持較快發展,新一輪跨國並購方興未艾,國際直接投資規模繼續擴大。據聯合國預測,全年世界經濟增速將達3.6%。
C. 怎樣看待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壓力與挑戰
當前的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進入了可控、相對平衡的運行區間。在外需疲軟、內需回落、房地產調整及深層次結構變動的力量綜合作用下,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劇。然而,「新常態」並不是只有困難、挑戰和風險,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因此,中國經濟「新常態」孕育著一個正在崛起的國家擁抱新經濟體系的宏大發展機遇。第一,大改革與大調整的機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不僅暴露了世界經濟面臨巨大的結構性問題,同時也宣告了鑲嵌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中國傳統增長模式走到了盡頭。高投資帶來的高能耗與高污染、收入分配差距帶來的社會經濟沖突以及過度管制帶來的創新不足已經成為中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足和民族復興的絆腳石。人民深深認識到,大改革和大調整是重構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基石的唯一選擇。這種「大改革」與「大調整」共識的形成是「新常態」帶給中國經濟下一輪發展的最大禮物,在世界性結構改革的大浪潮中給予了中國良好的機遇期。第二,大消費、大市場與構建「大國經濟效應」的機遇。中國在GDP穩居世界第二位的同時,其市場份額和消費規模也大幅度提升,中國需求成為世界需求最為重要的決定因素,「大國經濟效應」開始全面顯現。一是在市場上出現全面的規模效應和范圍效應,生產效率的提升有效對沖著各種成本的上升,使中國在世界市場的份額並沒有下降;二是消費開始上台階,中國消費規模依然按照每年平均13%的速度增長,中國開始從「世界工廠」轉向「世界市場」。三是中國的「世界工廠」開始與中國的「世界市場」相對接,在內外貿一體化的作用下使中國經濟的穩定性和抵抗世界經濟波動的能力大幅度上揚。第三,「大縱深」與構建多元增長極的機遇。雖然到2014年年底,中國各類產業結構的指標已經標志著中國經濟開始向後工業化階段轉化,工業化紅利開始衰竭。但是,一定要看到中國經濟縱深的厚度和寬度,即「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區」雖然開始全面轉向服務業驅動,但廣大的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工業化依然處於高速發展的中期階段。這不僅為東部產業升級提供有效的騰挪空間,也為中西部加速發展提供了契機。因此,中國產業的梯度大轉移不僅大大延緩了中國工業化紅利消退的速度,同時通過構建多元化的增長極使中國空間布局更加科學。第四,「大人才」與構建第二次人口紅利的機遇。劉易斯拐點的到來和老齡社會的逼近意味著中國傳統的人口紅利開始消退。但必須注意的是,目前「招工難」和「用工貴」問題主要凸顯在農民工領域。中國的就業格局是「大學生就業難」與「民工荒」相並存。每年700多萬大學生畢業壓力已經使大學生就業起薪與農民工平均工資開始拉平。而這恰恰是中國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的關鍵,這說明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已經為中國產業升級准備了大量高素質、低成本的產業後備大軍。以大學生和人力資源為核心的第二次人口紅利開始替代以農民工和低端勞動力為核心的傳統人口紅利。第五,「大創新」與構建技術紅利的機遇。仔細梳理中國技術創新發展的各類指標,我們會發現,在粗放式發展模式走到盡頭的同時,中國創新發展模式已經嶄露頭角:一是專利申請大幅度提升,於2013年達到257.7萬,增速為15.9%,佔世界總數的32.1%,居世界第一;二是R&D經費支出突破低水平閥值,於2014年達到GDP的2.09%,增速達12.4%,進入高速度、中等強度階段;三是技術市場活躍程度大幅度提升,2013年技術市場交易額達到7469億元,增速達到16%;四是高技術產品出口大幅增長,總額達到6603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30%;五是國外發表的科技論文在2013年已接近30萬篇,邁入世界科技論文大國的行列;六是中國擁有世界最龐大的科學技術研究人員。上述這些參數說明,只要進一步進行科技體制改革和鼓勵各類創新創業活動,中國技術創新紅利必將逐步實現。「中國製造」開始向「中國創新」轉型,從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向知識密集產業過渡。第六,「大升級」與構建升級版中國經濟的機遇。在市場、技術、人力等多方面的作用下,中國經濟開始出現全面升級的勢頭:一是在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時,消費開始出現大幅度升級,開始從過去30年的以吃穿住行為主體的工業化消費轉向以高端製成品和服務消費為主的後工業化消費;二是產業在需求拉動下,開始大幅度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業、由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知識與技術密集型產業。中國升級版經濟的雛形開始顯現。第七,「大開放」與中國經濟全球布局的機遇。中國經濟實力的全面提升以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給予中國前所未有的進行大開放和全球布局的機遇。一是中國開始從「商品輸出時代」轉向更為高級的「資本輸出時代」,海外並購突飛猛進,其平均增速超過30%,對外投資總量2014年已突破1000億美元;二是以區域性自由貿易區的構建全面強化中國開放的板塊效應;三是以「一帶一路」為核心中國空間戰略與開放戰略全面對接,並通過互聯互通打造中國新的國際合作格局;四是以金磚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國際金融機構的構建,打破歐美一統國際金融的格局。這些拓展有效擴張了中國資源配置的空間以及盈利模式,必將把中國發展帶入新階段。當然,要很好把握上述七大機遇,將各種戰略機遇轉化為真正的增長和發展,這不僅需要我們有效解決「新常態」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挑戰,同時還需要我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上構建出適合下一輪經濟發展的制度體系。
D. 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帶來更多機遇,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如何
眾所周知,我國的經濟發展成就在世界都非常矚目,就經濟的發展來看,中國的發展在世界上都是靠前的地位,那麼就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而言,在中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也深刻地影響了世界的經濟發展,並且帶來了更多的機遇,那麼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究竟如何呢?下面就讓小編來介紹一下吧。
相信中國的經濟形勢在正確的經濟戰略指導下仍然能夠邁向比較良好的發展態勢,世界經濟的發展也影響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世界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