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一國的經濟環境分析要考慮哪些方面
影響我國經濟政策的因素:一、長期因素,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周期性下行,從高位向中位下行似乎是一種趨勢。1、總量方面,經濟增長將從高速向中速轉換。2、在結構方面,中國再想像過去一樣靠高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我國的投資規模已經50萬億了,63.6萬億GDP中有如此大的投資規模,再擴大投資規模將受到空間限制。還有產業結構調整,我國製造業規模發展得過大,再繼續刺激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增長,也受到國際市場和國內需求不足的強烈約束。由於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長期過剩,新興產業成長緩慢,結構調整將面臨劇烈陣痛。在調整過程中,傳統產業首先要淘汰或轉移,這會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而另外一部分人通過創新將會獲益,這種博弈跟過去30多年以來不一樣,過去是各個行業都在擴張做大,大家都能賺錢,差距不過是你賺得多、他賺得少而已。現在,結構調整到了傳統產業被淘汰轉移,會使一部分人喪失就業崗位而利益受損;新興產業成長上升,又使一部分人從發展創新中受益,但由於新興產業成長是慢變數,獲益必須經歷一個過程。因此,本階段產業轉型中,新興產業的成長和擴張,必然要以一部分傳統產業淘汰為代價,比如網路銷售(O2O)給傳統商業帶來極大的沖擊。二、消費增長緩慢。我國需求結構轉換已經爆出好消息,消費佔GDP的比重有了微弱上升,投資的比重下降了。但是,與同等發展水平國家相比,我國的投資佔GDP比重依然太高,居民消費佔GDP比重太低。當前我國遇到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在壓縮「三公」消費之後,私人消費沒有及時補上,造成總消費增長緩慢。壓縮「三公」消費,把以往豪華的、奢侈的、超常規的GDP擠掉,使膨脹的消費消了腫。但消腫以後,私人消費增長填補不了公共消費減少的那一塊,所以總消費「池」的水沒增加多少。當前和今後,我國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投資能不能再增長,而是消費在需求結構轉換中不能實現正常上升。居民消費傾向低影響消費。2014年第四季度央行對50個城市的兩萬居民問卷結果顯示,81.3%居民願意多投資多儲蓄,僅有18.7%的居民傾向消費。這么多人願意多儲蓄,消費增長能加快嗎?儲蓄等於什麼?儲蓄長期等於投資,投資等於產能,產能等於國內消費加出口,當國內消費不足、出口乏力時,我國將面臨嚴重產能過剩壓力。居民消費不足,消費動力不強,關鍵是我們的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還有社會保障水平太低。我國城鄉居民現在面臨的問題,一是沒錢不能消費,二是有錢不敢消費,關鍵是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滯後。實際上,引起中國消費動力不足的關鍵是,有40%的中低收入階層的人,沒有解決消費動力問題。我國40%的中低收入階層,除了日常消費外,一生只能幹四件大事,買房子或建房子,結婚生子,子女教育,看病養老。如果這些人收入水平不提高,後顧之憂解決不了,消費正常增長將是不可能的。我國的GDP絕對不能與美國以及發達國家比,其原因:1、在GDP中我國的投資比重過高,西方國家是消費比重高,GDP中消費比重越高與居民福利距離就越近。因為,消費特別是家庭消費,本身就是居民的直接福利。2、我國的GDP質量差,發達經濟體蓋棟房子一百年不拆,我們蓋一個房子幾十年就拆了;建一座橋一百年不拆,我們有的不到兩年就塌了。3、我國投資中還有許多「高大上」建設,跟居民特別是低收入人群福利太遙遠,大廣場、現代化劇院、豪華政府大樓、摩天大廈、各種現代化會議中心等,給低收入人群帶來的福利是非常少的。所以長期高投資並不能將中國帶向發達的高收入國家行列,必須提高消費在GDP中的比重。當前我國消費和儲蓄比,儲蓄永遠快於消費。過去14年中國總消費增加了5.7倍多,儲蓄增加了8.2倍。消費慢於儲蓄,最後結果只能是儲蓄支撐投資加快增長,投資加快增長加劇產能過剩矛盾。三、落後產能淘汰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成長緩慢,導致經濟增長乏力。從生產投資看,當傳統的產業被淘汰或轉移之後,新興產業成長緩慢,傳統產業改造滯後,導致經濟增長率下滑。落後產能是污染、壞的GDP,當這些壞的GDP被淘汰後,綠色的、好的GDP沒上來,最後經濟增長必然要下滑。因為落後產能淘汰是快變數,產業升級改造和新興產業成長是慢變數,快慢之間必有一段空檔期,在空檔期缺乏接續產業條件下,經濟增長是不會太快的。四、房地產。房地產市場可能不會出現明顯抬頭傾向,一、二線城市可能趨穩,三、四線城市還會延續微弱下行,全國總體趨穩,既不會出現大幅度上升,也不會出現大幅度滑坡。但是,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一般要佔我國總投資的55%以上,製造業不景氣,房地產不回升,總投資也難以有起色,這將直接影響今年經濟增長。
㈡ 市場環境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市場環境分析的方法:
(一)環境機會分析
環境機會是指對公司營銷行為富有吸引力的領域,在這一領域里,該公司將擁有競爭優勢。
公司在每一個特定機會中的成功概率取決於它的業務實力(即獨特的能力)是否與該行業成功所需要的條件相符合。經營最佳的公司將是那些在滿足該行業成功條件中擁有大量競爭優勢的企業,這些優勢形成公司為顧客創造-價值的能力。
(二)環境威脅分析
環境威脅是指環境中一種不利的發展趨勢所形成的挑戰,如果不採取果斷的營銷行動,這種不利趨勢將導致公司市場地位被侵蝕。
公司營銷經理應該在其營銷計劃中把公司所面臨的威脅識別出來。這些威脅應按其嚴重性和出現的可能性分類。左上角的威脅是關鍵性的,因為它們會嚴重地危害公司利益,並且出現的可能性也最大。公司需要為每一個這樣的威脅准備一個應變計劃,這些計劃將預先闡明在威脅出現之前或者當威脅出現時,公司將進行哪些改變。
把某個特定公司所面臨的威脅和機會集中圖解出來,舊能勾勒出整個情況的特徵。有四種可能的結果。一種理想的業務是指擁有很多大好機會,而很少甚至可以避免威脅。一種投機性的業務是大好機會和威脅的出現率同樣高。一種成熟的業務是大好的機會和威脅都很少。最後,一種麻煩的業務是機會很少,威脅卻很大。
市場環境分析方法按系統論和生態學的觀點,企業與外部環境共同形成一個大系統。企業內部與外部環境是這一大系統中的兩個系統,兩者必須相互配合,才能產生系統效應。但從企業角度來看,外部環境這一子系統是企業不能控制的客觀條件,時刻處於變動之中。因此,企業必須經常對自身系統進行調整,才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這正像生態學中生物體與外界環境關系一樣,也遵循「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原則。 外部環境變化對任一個企業產生的影響都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對企業市場營銷有利的因素,即它對企業市場營銷來說是環境機會;二是對企業市場營銷不利的因素,它是對企業市場營銷的環境威脅;三是對該企業市場營銷無影響的因素,企業可以把它視為是中性因素。對機會和威脅,企業必須採取適當的對應措施,才能在環境變化中生存下來。
㈢ 宏觀環境分析包括哪些內容,它的目的是什麼
宏觀環境分析包括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和自然環境、科學技術環境這四個方面的環境分析。
宏觀環境分析常用的模型是PEST模型。
㈣ 經濟環境分析包括哪些a經濟發展階段
這個問題比較寬泛,很宏觀。通常來說,經濟環境是其他一些事項(如證券市場、社會發展狀況等)的「因」,其自身並不經常充當「果」。如果要去判斷經濟環境是好是壞、目前處於何種發展階段這類問題,可考慮從如下方面去考察:1,法律或制度環境是否健全,對經濟活動能施加哪些影響,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2,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哪些東西該政府管,哪些該由市場決定,政府是否認真履行了「可以由市場決定的就交給市場」,不妄加干涉,下放或取消行政審批,嚴格執法,等;3,公司及其他市場參與主體的活動對經濟環境的利弊;4,政治環境,政治是否穩定等;5,經濟發展情況也能從側面說明經濟環境的好壞;6,國際環境,多邊交流或貿易情況;7,歷史,國內習俗,等……
㈤ 宏觀經濟環境包括哪些方面
宏觀經濟環境是指一國或一地區的總體經濟環境。如該地的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總值、國民經濟增長率等反映國民經濟狀況的指標;當地的消費總額、消費結構、居民收入、存款余額、物價指數等描述社會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指標:當地的經濟政策、財政政策、消費政策、金融政策等產業政策方面的情況等。
宏觀經濟環境主要是指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國家法律、經濟發展水平及經濟發展周期。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是指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外匯體制、投資體制、保障體制等方面制定的基本政策。
國家法律主要是指公司法、證券法、稅法及其他經濟運行的法律。在財務管理過程中要依法辦事,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為企業獲取最大的利益。
經濟發展水平主要表現在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能力。在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與在一個非完全競爭市場環境中採取的財務管理策略是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高,往往對市場的調控能力越強。財務管理人員應根據國家的經濟發展判斷市場發育的完善性和可能存在的風險而做出相應的財務對策。
經濟發展周期是指經濟發展存在一個波動的過程,一般經過復甦、繁榮、衰退和蕭條的過程,當經濟周期處於不同的階段時,企業財務管理策略要做相應的變動。
㈥ 社會經濟環境分析
社會經濟環境!
嗨!!!
看看現在的天橋環境吧!
看看現在的貧富差距吧,看看我們的房價吧!都堪比「迪拜」了!
再看看現在的人民警察吧,真的是人民警察啊,要人命的警察啊!
嗨~~~~~
這就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