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經濟體制,什麼是經濟制度,二者有何區別
經濟體制是指一定社會生產關系藉以實現的形式,即生產關系的具體組織形式和經濟管理制度,反映社會經濟採取的資源配置方式。
經濟制度是指一定社會屬於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它反映生產關系的性質,是區分不同社會形態的基本依據。
區別
一是含義不同:1.經濟制度通常是指一定社會佔主導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即經濟基礎。廣義的經濟制度還指一定社會經濟部門或一個方面的具體制度,如工業、農業制度等。教材是從狹義取意。2.經濟體制是指建立在一定生產關系基礎上的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等的總稱。
二是外延不同:1.經濟制度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這是其核心和基礎;還包括分配製度。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包括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又包括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2.經濟體制主要包括經濟制度、經濟運行機制、市場體系、政府調控體系、產權制度、財政金融體制等。3.在不同的經濟體制下經濟運行機制不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機制包括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經營機制、價格供求競爭等市場運行機制、以經濟法律行政為主要手段的宏觀調控機制等。
三是與社會性質的關系不同:經濟制度是區別不同社會形態的基本依據,反映著經濟最本質的社會特徵。經濟體制、經濟運行機制本身不具有獨立的社會屬性,只是在它們與不同的經濟制度相結合時才表現出不同的性質。正因為如此,同一經濟制度的國家可以實行不同的經濟體制,有不同的經濟運行機制;不同經濟制度的國家也可以實行相同的經濟體制,有相同的經濟運行機制。
四是歷史類型不同:由於經濟制度直接與社會性質相聯系,反映和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可按社會屬性分為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而經濟體制、經濟運行機制直接與經濟形態相聯系,因而基本歷史類型包括自然經濟、商品經濟、產品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其中商品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又可分為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兩類。
② 什麼是經濟體制分為幾種類型
經濟體制是指在一定區域內(通常為一個國家)制定並執行經濟決策的各種機制的總和。通常是一國國民經濟的管理制度及運行方式。是一定經濟制度下國家組織生產、流通和分配的具體形式或者說就是一個國家經濟制度的具體形式。社會的經濟關系,即參與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各個單位、各個個人的地位和他們之間的利益關系,就是通過這樣的體系表現出來。
經濟體制除了指整個國民經濟的管理體制外,還包括各行各業如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等等各自的管理體制,此外各個不同企業的企業管理體制也屬於經濟體制的范圍。
經濟體制的功能表現
確定經濟行為主體的權利范圍,對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起協調作用。
·確定經濟主體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對經濟當事人不符合社會整體效率的行為發揮約束作用。
·確定利益分享規則,對經濟主體行為發揮激勵功能。
·確定信息交流結構,對經濟運行發揮信息功能
經濟體制優劣的評價標准
經濟體制優劣的評價標准,應當是資源是否得到了合理配置和利用,人們近期和長遠需求是否以最少的資源得到最大的滿足。
經濟體制的構成要素及其組合
經濟體製作為系統化的制度安排,總是由各種具體的經濟制度按照一定的聯系方式而構成有機的整體。
我們把經濟體制理解為資源佔有方式與資源配置方式的有機組合,任何經濟體制都由三類制度構成:
1.資源佔有制度安排
這里包括所有制、利益關系和動力機制三組制度。
2.資源配置的制度安排
資源配置的出發點也是所有制或產權制度。
3.經濟運行的支持系統
主要是兩方面:一是信息系統;二是監督一協調系統。如果沒有這兩類系統,經濟運行過程必然發生紊亂,或摩擦,從而阻礙甚至窒息經濟體制的活力。經濟體制的構成要素有三個層次:
核心要素,是所有制或產權制度;
支配要素,包括決策結構和利益結構;
運行要素,包括組織結構、動力結構、信息結構和協調(監督)結構。
經濟體制的分類
按資源佔有方式或按照所有制形式劃分經濟體制
這是通常採用的方式,這種方式也往往用於區分社會基本制度或經濟制度,如馬克思把西歐社會的發展歷程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就是以所有制方式為基本准則的。
按所有制劃分經濟體制
往往與意識形態聯系在一起,即「所有制十運行機制十意識形態=某種主義的經濟制度」。熊彼特把經濟體制分為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三類。哈姆把經濟體制分為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和自由社會主義三類。
按資源配置方式分類
·瑞典的艾登姆等也按照資源集中配置還是分散配置,把經濟分成三類:
1.完全集中的模式——CC模式
2.完全分散的體制模式——CD模式
3.中間模式
·埃岡·紐伯格等人認為,經濟體制包括決策結構、信息結構和動力結構三方面,並以決策作為主要標准,把經濟體制分成以下幾類:傳統體制、分散市場、集中市場、計劃市場、分散計劃、集中計劃幾類。
·1985年,亞諾什·科爾奈在中國參加「宏觀經濟管理國際研討會」時,提出了按行政協調與市場協調兩種方式劃分經濟體制的主張。
按資源佔有方式與資源配置方式的組合分類
經濟體制是資源佔有方式與資源配置方式的組合,資源佔有方式可抽象為公有制與私有制兩種,資源配置方式可抽象為計劃配置與市場配置兩種,這樣,就可把經濟體制劃分為四大類:
·公有制計劃經濟體制
·私有制計劃經濟體制
·公有制市場經濟體制
·私有制市場經濟體制
這四類體制可以基本反映現實體制模式。但私有制計劃經濟體制在現實中沒有相應的體制實例。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上的市場經濟國家在引人計劃機制中並未放棄市場機制,因而這類體制可稱之為私有制為主導的計劃市場經濟體制。
我國現行的經濟體制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徵。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根據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要求,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公有資產占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國有經濟比重減少一些,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集體所有制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經濟可以體現共同致富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分散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要支持、鼓勵和幫助城鄉多種形式集體經濟的發展。這對發揮公有制經濟的主體作用意義重大。
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利用。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也適用於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於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城鄉大量出現的多種多樣的股份合作制經濟,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導,不斷總結經驗,使之逐步完善。提倡和鼓勵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勞動者的資本聯合為主的集體經濟。
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發揮主導作用。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絕大多數國有大型企業改制為多元股東的公司。改善國有企業股本結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形成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增強企業活力。發展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探索現代企業制度下職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徑。繼續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要繼續健康發展。
③ 經濟體制是什麼
經濟是指某一地區(通常是一個國家)制定和實施經濟決策的各種機制的總和。通常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模式。它是在一定經濟制度下由國家組織的生產、流通和分配的特定形式,或者說是國家經濟制度的特定形式。社會經濟關系,即參與經濟活動的各方面、單位和個人的地位及其利益,都是通過這樣一個體系表現出來的。
經濟除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管理體制外,還包括各行各業各自的管理體制,如農業、工業、商業、交通等。此外,不同企業的企業管理制度也屬於經濟制度的范圍。
經濟的功能表現
確定經濟行為主體的權利范圍,對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起著協調作用。
確定經濟主體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對經濟當事人不符合社會整體效率的行為起到約束作用。
確定利益分享規則,對經濟主體的行為起到激勵作用。
確定信息交換結構,充分發揮經濟運行的信息功能。
經濟優劣的評價標准
經濟系統的評價標准應該是資源是否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是否以最少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們的短期和長期需求。
經濟系統的要素及其組合
經濟作為一種系統的制度安排,總是由各種具體的經濟制度按照一定的聯系方式組成的有機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