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有長江經濟圈,沒有黃河經濟圈。差別這么大
自古人類逐水而居,有豐富的水資源便會形成人類聚集,而長江是我國流量最豐富的江河,所以聚集在長江兩岸的人非常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大量城市,最終形成了經濟圈。
長江經濟圈主要是指長江中下游,入海口位置的幾大城市所共同組成的。這一地區水資源豐富,並且城市都是沿江而建,依託於長江這條黃金水道進行海船運貿易十分的發達。
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後與世界接軌,通過船隻貿易,便可以帶游有效的促進經濟發展,雖然這些城市都不沿海,但是通過長江可以源源不斷的到達海上,所以這些城市發展非常好,也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長三角經濟圈。
而黃河我們大家都知道, 歷史 上黃河的入海口並不是在當前的山東東營,而也是在江蘇省境內,大概位於現今的淮安市以東區域。
因為黃河所含泥沙量比較大,所以 歷史 上黃河下游洪水泛濫嚴重,這便影響黃河沿岸的人類聚集,最終也不會形成大型城鎮。
雖說當前黃河奪山東境內的大清河在東營入海以後,也會形成三角洲,但更多是濕地環境,沒有航運功能。
最後,上面說了,顫行皮黃河含的泥沙量比較大,從中上游開始所攜帶的泥沙便不斷的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在下游地區便形成了地上河,這完全沒有通航的可能性。
加之黃河流域支流非常少,不能對黃河進行有效的水資源補充,而且在中游地區有瀑布大型落差,這使得黃河連最小的通航能力都不具備,最終也不會形成經濟三角洲。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長江和黃河
就算到了交通運輸十分發達的現代,內河航運依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經濟帶」(又稱經濟圈或經濟區),通常是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交通運輸和商品流通為脈絡,具有發達的內部經濟聯系,並在全國經濟聯系中擔負某種專門化職能的地域生產綜合體。從經濟帶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發現,交通運輸的發達與便捷,對於經濟帶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經濟帶的范圍越大,對於交通運輸的要求就越高,越需要有能夠完整串聯整個經濟帶的交通運輸方式。
長江經濟帶區域圖
因此,如果要以河流水系為單位形成經濟帶,那麼必定需要通過河流的航運功能來串聯流域內的各個城市,從而加強彼此間的聯系,實現人流和物流的暢通。長江經濟帶的形成就是依託長江極其支流的龐大水運能力,把長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眾多城市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總面積205萬平方千米,人口總數和國內生產總值均超全國的40%。
長江航道
目前長江經濟帶形成了「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其中一軸就是長江黃金水道,也是最重要的依託。我們再來看北方的黃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我國著名的母親河,全長5464千米,流經9個省區。但是,黃河的年平均徑流量只有580億立方米,只有長江的十分之一,而且水位季節變化極大,加上黃河含沙量極大,下遊河床淤積,形成地上河,河口三角洲也不斷淤積生長,加上冬季河流結冰封凍,以及時有凌汛發生。這一切,使得黃河幾乎沒有航運的價值,是一條航運能力極弱的河流。由於沒有了黃河航運的依託,也就無法形成「黃河經濟帶」了。
長江經濟帶
一是 歷史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後,黃河流域戰亂頻繁,而同時期的長江流域,以南京為都城的東吳、東晉、宋、齊、梁、陳,連續三百年,政治穩定、文化繁榮,經濟發達,史稱六朝時期,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六朝之後的隋唐雖然建都西安,政治中心北遷,但是經濟中心還是在長江中下游,也就是唐朝設立的江南道,這一區域發展到清朝時期的江南省,GDP已經佔到全國的2/3強。隋煬帝拚命修建大運河的目的,就是為了聯通南北中心,也方便南方物資運往首都,決不是為了煙花三月下揚州。二是自然。黃河泥沙多就不說了,冬天還有冰封期,夏天又常常洪水泛濫,甚至決堤,因此下游至入海口 歷史 上曾多次改道。那麼經濟圈的位置也會跟著改變,成員自然也會變。所以現在的黃河流域沒有龍頭,沒有領頭羊,核心城市也不多,經濟圈又從何談起呢?!
首先我們來看下長江經濟圈到底是算哪些地方?從官方定義看,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茄差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其GDP總量佔了全國的40%,可能這一帶的經濟實力也有多強。
經濟圈,又叫作大城市群、城市群集合、大經濟區, 想必這個時候,大家已經明白了為什麼有長江經濟圈,而沒有黃河經濟圈的原因了。很簡單,由於黃河地處我國北方,從南北朝開始,我國經濟中心就開始南移,再加上北方氣候、環境等,導致目前北方地區的經濟實力比較弱。
以今年前三季度而言,我國10強城市,目前僅有北京一家,其它都是南方,其中長江經濟圈就包括上海、蘇州、杭州、南京、武漢、成都、重慶七家。反觀黃河經濟圈,除了山東、河南兩大省份之外,其它省份經濟實力明顯跟不上。
再從大城市看,全國10強城市一個也沒有,20強城市僅有濟南、青島、鄭州三大城市,連西安在今年前三季度也僅僅處於21。說了這么多你應該明白了吧,簡單的說,黃河沿線的經濟不行,達不到經濟圈的要求。
長江從青海出發,經過雲南,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浙江,上海,一路到進入大海,比較直,一年四季有水流,而且流經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把這些經濟份量極重的大城市還有眾多中小城市貫穿起來,經濟影響大,所以有長江經濟圈。黃河同樣流經幾個省,但有個大幾字彎,一路不怎麼直,還有枯水期,水流不穩定,不利於運輸,加上流經的大中城市沒有長江的多,多種原因導致沒有黃河經濟圈。
我認為長江與黃河最大的差別就在於航運,長江便於運輸,你就看看長江與黃河那個能通大的船,通的遠。就知道為什麼沒有黃河經濟圈了。在現在海權時代,長江流域是僅次於沿海地區的,黃河區域沒有這優勢。
黃河經濟圈是有的,
河套經濟圈,
它很不穩定,
黃河經濟圈以大豆,高梁,小米,土豆,地瓜為基礎,
以豆腐,豆渣,豆粕,豆餅,高粱米,高梁酒,高梁桿,為主要農產,
喂馬,喂騾子,喂驢,喂黃牛,騾耕地,
吃豬,驢肉,
種植油桐,核桃,棗,山楂
燒土磚,土瓦,
河南河北陝西,
漢,晉,隨,唐,都是黃河黃曲經濟圈,
由於長年支持西都長安,生態破壞嚴重,
唐代之後五代遼宋戰亂生態退化。
西連河西走廊,東接內地。
黃河流域的城市和省份,現在經濟發展不行,本身尋求突破的主觀意願小,國家政策和投資,也相對少。自然還不會有經濟區。
依託黃河的經濟帶是有的,其實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就是發源於黃河流域的河洛文明與長江文化融合形成的,幾千年來,黃河流域的洛陽,開封,西安一直是中國的經濟政治中心,只是到了蒙古和滿清兩個異族朝代,為了同時兼顧統治中國和北方游牧地區,重心才離開中原到了北方邊地,又因為近現代,海洋貿易興起,陸路絲綢之路衰落,才導致與陸地絲綢之路銜接的西安洛陽衰落,以及沿海沿江的東南地區崛起
很簡單,黃河沒有航運價值
Ⅱ 黃河上遊民族生態經濟協作區是指哪三個城市為核心
黃河上遊民族生態經濟協作區是指蘭州、西寧、銀川三個城市為核心。
近年來,青海、甘肅、寧夏三地構成黃河上游經濟帶,是指以蘭州、西寧、銀川三個城市為核心,沿黃河上游布局的沿黃經濟地帶和院海蘭新經濟地帶的交匯處區域。又稱為「蘭西銀經濟區」、「西蘭銀經濟區」。
西寧、蘭州、銀川等城市是西北的經濟高地,又是以亞歐大陸橋為依託的西隴海蘭新經濟區的一部分。白銀、中衛、吳忠、青銅峽、靈武等城市鑲嵌在黃河沿岸,把西寧經濟區、蘭州區、銀川經濟區連接起來,以此造就西北經濟增長的帶頭地區,具有現實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黃河上遊民族生態經濟協作區的優勢:
區域內自然資源豐富,水資源、礦產資源、有色金屬、天然氣、石油、草原資源均位居全國前列;經濟區科技實力雄厚,有較大的熟練產業工人群體,勞動力資源豐富;同時,農業條件較好,是我國糧食、畜牧品、中葯材等的重要生產基地。
工業基礎相對雄厚,又處於西北區域的國家級交通樞紐位置,戰略地位十分突出。
Ⅲ 黃河水在經濟方面可用於什麼
「所謂黃河經濟,就是依託黃河優勢,開發、利用黃河資源,直接地或間接地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多層次、全方位、開放性、綜合性的經濟」。
「發展黃河經濟,就是通過深度開發、利用黃河之源,在大力發展農業的同時,帶動其他各業的發展,增強寧夏經濟的整體實力,推動全區的兩個文明建
一軸——新亞歐大陸橋國際大通道
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經濟帶的一軸也就是它的發展主軸,將黃河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所在。黃河經濟帶一軸將以亞歐新大陸橋通道為依託,以沿線城市為支撐,打造成為一條高質量發展經濟帶。黃河經濟帶一軸主要包括沿線的河南商丘、開封、鄭州、洛陽、三門峽、陝西渭南、西安、咸陽、寶雞、甘肅天水、定西、蘭州等主要城市。黃河經濟帶一軸沿線城市將以先進製造業為主導,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一軸還將代表黃河經濟帶參與全國的經濟分工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