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明朝經濟狀況
明朝的農業發展無論是產量還是生產工具,都高於宋元時期,為明朝中葉開始的人口穩步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自明朝初年起,以江南地區為代表的手工業高度發展,促進了市場經濟化和城市化。然而明朝推行「重農抑商」的原則,使得商業受到了一定的壓制。另外明朝推行的嚴厲的海禁政策,使得產生了大規模的走私貿易和海盜行為。隨著明朝紙幣「大明寶鈔」的流通失敗,整個貨幣體系轉向為以白銀為主。日本和拉丁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也進一步促進了明朝經濟的發展。明嘉靖、萬曆時候,各地出賣絲綢、酒肉、蔬果、煙草、農作物、瓷器等商品不計其數,外國的不少東西,如歐洲的西洋鍾,美洲的煙草,中國城市都有賣。當時商業大都會有北京、南京、揚州、蘇州、廣州、西安、成都等,著名的商業集團有徽商、川陝商、蘇商、京畿商、粵商等,在世界上,明朝是16世紀、17世紀時期手工業、經濟最繁華的國家之一。
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全國耕地面積大量增加.到洪武二十四年,國家稅糧收入是元代的2倍.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松江是全國棉紡織業中心,蘇州,杭州的絲織業發達,景德鎮的青花瓷器暢銷國內,遵化是全國最大的冶鐵中心,福建,廣東,南京等地的造船業發展迅速.南京,北京商業興盛,是當時最繁榮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