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做好計劃經濟

如何做好計劃經濟

發布時間:2023-12-13 22:17:17

A. 什麼叫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是生產由統一安排、產品由統一分配的經濟方式,市場經濟則是生產由各個生產主自己安排,生產主之間互相交換產品的經濟方式。這兩個概念可以這樣簡單地理解:沒有商品交換就是計劃經濟,有商品交換就是市場經濟。

計劃經濟下,生產什麼、生產多少由社會的某個部門根據社會和人民的需求來統一安排,或由企業的某個部門根據市場需求來統一安排,生產完畢,產品的分配也是統一分配的。分配方式有按勞分配、按需分配和按資分配三種。

例如,美國一家生產斧頭的企業,經過市場調查,決定生產1萬把斧頭,那麼要生產多少毛坯、多少斧頭、多少斧頭柄,則由主管生產的部門安排到各個車間進行生產,這就是按市場需求以及生產需求進行計劃的。當生產完畢或銷售完畢進行分配的時候,假設1萬把斧頭總售價是5萬元,總原料成本是1萬元,資本家留下2萬元,發給工人3萬,那麼這就相當於資本家留下了4000把斧頭,發給工人6000把斧頭,這就是產品分配。資本家或股東們留下的那4000把斧頭是按資分配,發給工人的那6000把斧頭是按勞分配,即根據工人的成績來分配,每個人若干把。

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比,計劃經濟的產生要早得多。不要說自從地球上有了人,可以說自從地球上有了動物,就有了計劃經濟。例如,一個蟻群內就是計劃經濟,一個田鼠也要計劃到冬天必須儲藏多少食物。對於剛剛誕生的原始人來說,每個人的生產就更是計劃經濟了。後來出現了家庭、企業後,家庭和企業內也都是計劃經濟。所以計劃經濟並不新鮮。

可是,現在我們所追求的計劃經濟,指的是一個國家內或全世界內的計劃經濟,即一個國家或全世界的生產都由一個部門來統一安排,這是前所未有的(只在原始共產主義存在過),所以這樣的計劃經濟就是個新生事物了。

當一個國家實行了完全的計劃經濟後,那麼這個國家內就沒有商品交換了(注意:這里指的是這個國家內部沒有商品交換,不排除它和外國交換。如果全世界范圍內實行了計劃經濟,則全世界內國與國之間就沒有商品交換了,其實這時國家已經取消了),這時,這個國家內的生產就由主管生產的部門根據國家和人民的生活需求來安排生產,然後再把產品統一分配給消費者。例如,安排多少人去生產多少武器,安排多少人去生產多少食物,安排多少人去生產多少葯品,安排多少人去生產多少衣服,安排多少人去建造多少住房、多少醫院、多少學校等。生產出來後,把武器分配給軍隊,把食物、衣服、住房分配給人民,把醫葯分配給病者,把教材、學校分配給學生等。這時只存在按勞分配和按需分配,不存在按資分配。

一個國家實行計劃經濟後,雖然內部沒有商品交換了,但是不能表示這個國家對外就沒有商品交換了,所以這個國家也可能生產一些商品去和外國交換。所以計劃經濟國家不一定就不生產商品,關鍵是看和誰交換,是和國內交換,還是和國外交換。

計劃經濟國家裡雖然沒有商品交換,但是不一定就沒有貨幣,貨幣不一定就是商品交換的媒介,所以計劃經濟國家裡可以存在貨幣,不能認為有貨幣就不是計劃經濟。在計劃經濟國家裡,貨幣是產品分配的媒介,不是商品交換的媒介,這是這個貨幣和那個貨幣的本質區別。大家都知道,在產品分配的時候,可以直接分配實物,也可以不直接分配實物,而是發領條,讓每個人拿領條去領,這里,貨幣就相當於領條。在分配大件產品如住房時,可以不用貨幣,直接分配,但是對於針頭線腦的小產品,直接分配就麻煩了,所以還是發貨幣方便。所以計劃經濟國家裡,只要還沒達到完全按需分配的程度,就離不開貨幣。

所以,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計劃經濟,不應該看這個國家內部是不是有商品生產,也不應該看這個國家內是不是有貨幣,而是應該看這個國家內是不是有商品交換。有則是,沒有則不是。

說一個極端的情況。如果一個國家有1億個家庭,有99999999個家庭都合並成公有制了,唯有一個家庭不願意合並,自己單干,那麼這個家庭就要和那個公有制單位發生商品交換,這時,雖然那9千多萬個家庭內部已經沒有商品交換,整體是計劃經濟,那個家庭也是計劃經濟,但是整個國家嚴格起來說還不叫計劃經濟,只能叫市場經濟。然而,因為這時商品交換很少(一個家庭能交換的不過很少),占國民經濟的份額很小,可以忽略,故也可以叫計劃經濟。

那麼,一個國家要實行計劃經濟,需要什麼條件呢?大家都能想像得到,一個私人企業是不會聽從外界部門的安排的,它的產品也不會分配給全體人民的,所以要想讓所有企業都聽從國家的安排,要想讓所有企業的產品都能直接分配給全體人民,,這些企業就必須屬於全體人民所有,所以公有制是實行計劃經濟的充分必要條件。

還有一個極端的情況這里要說說,以幫助大家理解計劃經濟。當一個國家內的所有企業,包括農業、所有土地、所有資源、所有行業都被一個資本家兼並後,那麼這時這個國家內也沒有商品交換了,這時,所有的人,包括總統、軍隊,都是這個資本家的打工者,所有的生產都歸這個資本家統一安排,產品的分配呢,當然也要由這個資本家來分配,所以這時這個國家內也是計劃經濟。這時,各個企業都不講利潤,這個國家也不存在稅收。這時,這個資本家在分配產品時,當然要先給自己留下非常充足的之後,餘下的才能分配給他的打工者們。自然他對生產的安排也是首先要考慮為了自己的需求而生產,然後才會去考慮為其他人的需求而適當生產,同時,他還可能要安排生產一批商品去和外國交換,當然這個交換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己和國內的需求。

到這里,有人可能要問了:「你上面說『公有制是計劃經濟的充分必要條件』,可是這個例子又說全國的企業都歸一個資本家所有時,這個國家也是計劃經濟,是不是有矛盾?」沒有。這個時候,全國所有企業實際都歸那個資本家全家人「公有」,其他人都是局外人。對此,我不想多解釋了,如果有人對這個解釋不理解,也沒多大關系,因為上面那個情況畢竟是個極端的,不可能存在的情況。

知道了什麼叫計劃經濟,那麼下面我們就來澄清一個問題。我們通常好把改革前的那一階段稱為計劃經濟時期,其實這是不嚴格的說法,只是相對於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而言的。因為那段時間里中國內部還有大量的商品交換,例如農業和工業之間的商品交換、全民企業和集體企業之間的商品交換、集體企業和集體企業之間的商品交換,所以那段時間不能叫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那一時期,國家所做的計劃主要是在全民企業內,而且這個計劃還要受市場經濟規律的制約,例如說吧,假設國家想生產許多拖拉機讓農業實現機械化,可是由於許多生產隊買不起,那麼這個計劃就行不通;如果國家想把拖拉機直接分配給各個生產隊,那麼這就要求各個生產隊把糧食等產品直接交給國家,可是當時的公有制還沒達到這個程度,還是行不通,所以我們現在說的當時的所謂計劃經濟的種種弊病其實還都是市場經濟的。鋼鐵里如果夾雜了沙子,強度肯定要大打折扣,可是你不能說這是鋼鐵的弊病,是不是?

那一段時期雖然是市場經濟,但是它和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又有不同。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以家庭或個人為經濟單位——企業是家庭或個人的,最多是幾個股東的——並且維持這樣的情況不變,所以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是靜態的;再說,資本主義的企業也不接受國家的計劃,資本主義里也沒有國家生產計劃(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國家計劃是兩回事)。而改革前的那一段市場經濟,以集體和全民為經濟單位,這個經濟單位比資本主義的經濟單位要大得多,而且這個經濟單位處在不斷增大的過程中——集體的要逐步合並成全民的——所以那一段市場經濟是動態的;還有,那一段的生產有很大一部分由國家的計劃來安排。

大家可以想像:假設家庭內部、企業內部實行市場經濟,丈夫、妻子、孩子之間做交易,企業內各個部門之間做買賣,要亂到到什麼樣子。同樣的,一個社會如果實行市場經濟會亂到什麼樣子,這是有目共睹的吧。

最後要說的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雖然是兩種經濟手段,或者說兩種經濟方式,但是它們還分別代表兩種經濟制度。計劃經濟代表的是公有制,市場經濟代表的是私有制。這就好比,梨樹上只能結梨,梨只能長在梨樹上;蘋果樹上只能結蘋果,蘋果只能長在蘋果樹上,所以梨和蘋果不僅是兩種水果,而且還分別代表兩種樹,梨就代表梨樹,蘋果就代表蘋果樹。如果你不想吃蘋果而想吃梨,就得伐掉蘋果樹栽梨樹

B. 中國為什麼要計劃經濟

這是學習蘇聯老大哥的
計劃經濟說白了就是針對馬克思的理論而來的,認為市場經濟不好,有盲目性,不受控制,而且會產生金融危機,針對市場經濟的不好,從而推出計劃經濟,一切都按照計劃來,從大米到肥皂再到鋼鐵建設等等,一切計劃好,就不存在炒賣,沒有炒賣,經濟也不存在崩盤
但是計劃經濟也有不好的地方,估算容易出錯,下級為了自己的升遷可能會謊報情況,比方說以前經常會聽到超計劃生產了某些產品,這樣就低估的生產力,又比方說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如衣索比亞、烏克蘭等爆發過飢荒,很多時候爆發飢荒的原因是下級為了應對上級的檢查,因為一般幹部升遷都是由上級領導決定的,因此會想法設法在經濟數據上討好上級領導,但是糧食不可能年年豐收甚至年年增產,個別下級幹部會向上級說自己增產了,由於增產,變相需要上交的糧食多了,長此以往,就造成了民間糧食不足的情況出現。
還有就是積極性的問題,做多做少工資都一樣,多少糧票都是一樣計劃好的,就容易打擊經濟性,而且有時候容易出現一些隨機現象影響經濟,但是工資福利需要長期保持一致的話,這樣容易hold不足的。
所以現在改規劃了。。。大致規劃方向,但是也實行市場經濟,發揮市場經濟對資源的配置作用,調動積極性,同時也有國家看著市場避免出現危機。。。

C. 什麼是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相對於市場經濟,是指一種不同於市場經濟的,高度集中的,實現高效率的社會經濟體系。計劃經濟,顧名思義就是有規劃、計劃地發展經濟。

從而避免了市場經濟發展的盲目性、不確定性等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復建設、企業惡性競爭、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產生社會經濟危機等問題。

計劃經濟,或計劃經濟體制,又稱指令型經濟,是對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事先進行計劃的經濟體制。由於幾乎所有計劃經濟體制都依賴於指令性計劃,因此計劃經濟也被稱為指令性經濟。

解決三個基本經濟問題的是政府,所謂的三個經濟問題是指:生產什麼、怎樣生產和為誰生產。而其中大部分的資源是由政府所擁有的,並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資源的,不受市場影響。其餘的三種經濟體系是市場經濟體系、傳統經濟體系和混合經濟體系。


(3)如何做好計劃經濟擴展閱讀


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而是包括既相區別、又相聯系的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計劃體系」,另一部分是「市場體系」。

「計劃體系」 由一千家左右大公司組成的。這些企業規模大、技術復雜、投資數量大,所以從籌備建廠至生產出產品,中間經過很長的時間。因此,大企業要求安全和穩定,這就需要有預測和計劃;

企業為了確保自己的收益,就要控制產品的價格,一些大公司採取一致的行動,達成價格協定,這些被固定下來的價格可以長時期地被預測,同時,由於一個公司的價格又是另一個公司的成本,所以,成本也可以預測。

因為在這部分經濟中,市場競爭被 「計劃原則」代替,實質上是一種計劃經濟。這些由大公司組成的 「計劃體系」 擁有廣泛的權力: 控制產品價格和原材料; 控制產品銷售量; 控制資本來源; 影響和控制政府。

「計劃體系」消滅了貧困,已不存在階級對立,其權力掌握在技術和管理人員手中,公司的目標不是最大限度利潤而是穩定和增長,生產者主權代替了消費者主權。由於 「計劃體系」存在著上述優勢,所以它能憑此剝削 「市場體系」。

D. 我國想要實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應該怎麼做

首先,雖然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短暫實行過計劃經濟,但是就目前的經濟環境來看市場經濟更有利於我國經濟發展。計劃經濟顯示出來很多弊端。第一,計劃經濟下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單一,限制、排斥甚至消滅非公有制經濟;第二,排斥商品貨幣關系,忽視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第三,經濟決策權和管理權高度集中於中央,企業沒有生產經營自主權;第四,政企不分,企業主要靠行政手段管理經濟。第五,分配上搞平均主義,不能體現多勞多得。以上這些弊端,在要求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已經不適用了。

雖然,全面的市場經濟一定會給我國帶來一定的經濟風險,但是,市場經濟在目前的階段仍然有利於我國經濟水平和國際地位的提升。

閱讀全文

與如何做好計劃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公寓第三季羽墨去哪裡了 瀏覽:947
海員健康體檢在連江什麼醫院 瀏覽:439
在哪裡可以看出自己有沒有事業 瀏覽:215
婚姻登記怎麼進行 瀏覽:629
河北唐山事業編考試考什麼 瀏覽:67
我們什麼故事作文 瀏覽:341
航天事業多少周年 瀏覽:644
如何選擇婚姻適合的專業 瀏覽:131
手機動態美女壁紙哪裡下載 瀏覽:416
煙台事業編面試一般最高多少分 瀏覽:453
事業單位多久出考場呢 瀏覽:823
出院陪護健康證明怎麼開 瀏覽:508
幸福里vr怎麼搞的 瀏覽:180
遂川婚姻律師怎麼找 瀏覽:123
如何寫孫悟空故事 瀏覽:411
感到危機的愛情該怎麼辦 瀏覽:843
什麼人的婚姻滿意度最大 瀏覽:679
聽故事和聽音樂有什麼區別 瀏覽:252
如果有女生問什麼是愛情 瀏覽:32
預算經濟技術指標是什麼意思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