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漢武帝為什麼加強經濟壟斷

漢武帝為什麼加強經濟壟斷

發布時間:2023-12-12 05:06:19

㈠ 漢武帝時期的經濟政策是怎樣的

本文來自:網路知道日報

我們知道,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出現在西漢初期,為後來漢武帝保證近十四年北伐匈奴的基本勝利,實現了「外事四夷」的目標。

實際上,漢武帝時期,除了繼續實施文景兩帝時期的經濟政策,還順應歷史潮流,運用了一系列經濟控制政策對國家進行調控。

那麼,這些經濟政策是怎樣的呢?

改革幣制

為了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打擊大商人,穩定經濟,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發行了五株錢。

要知道,西漢初期的私人的可以鑄錢的,直到景帝時開始禁止,但是武帝登基後,還有很多地方私鑄銅錢。

於是,武帝除了加強中央壟斷鑄幣權,規定盜鑄者一律處死外,在前113年又徹底廢止各級地方政府的鑄幣權,統一由中央的「上林三官」鑄造。

前119年的幣制大改革,更是增加了以銀、錫為材料的「白金」幣和以鹿皮為材料的皮幣,並強制性地將其與銅錢的兌換率規定得畸高。雖然武帝對外宣稱:為了打擊大量貯藏銅錢的富商大賈和諸侯王的勢力,但是最主要還是為了解決財政困難。

鹽鐵官營

說白了,就是政府及國企控制鹽鐵生產銷售,使國家壟斷國計民生意義最重要的手工業和商業的利潤。

前119年,武帝「使孔僅、東郭咸陽乘傳舉行天下鹽鐵,作官府」,就是將私人壟斷的冶鐵、煮鹽業改為國家獨占經營,在全國產鹽鐵的地方設立鹽鐵專賣署,並任命當地的大鹽鐵商為鹽官或鐵官,管理鹽鐵事宜,還規定對私鑄鐵器和煮鹽者處以刑罰,沒收全部生產工具。

一時間,西漢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大增加。

但是,武帝的這種做法卻留下了一大「禍患」--任命當地的大鹽鐵商為鹽官或鐵官,管理鹽鐵事宜。

這樣一來,鹽鐵專營其實就是官商勾結對鹽鐵高額壟斷,雙方共享利潤,卻苦了老百姓。

前98年,武帝又「初榷酒酤」,即將酒作為專賣的對象,這還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

設置平準官、均輸官

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

前110年,武帝採納桑弘羊的建議,在全國實行均輸平準政策。均輸,就是調劑運輸;平準即平衡物價。

政府需要的物資原本都是臨時搶購的,這樣一來勢必會引起物價上漲;地方上交中央的賦稅、貢品,除了來往麻煩外有時價值還趕不上運費;大富商囤積居奇、操縱物價。

於是,武帝命大農令(相當於如今財政部長)統一在各郡、國設均輸官,負責管理、調度、征發賦稅物資,並向首都或各地輸送。,此外,首都設平準官,總管全國運來的財物,除去供皇室貴戚所用外,作為政府資本經營商業。

其他的政策還有重農抑商、整頓財政等。

總之,漢武帝運用經濟控制政策,使政府獲益匪淺,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行。

太初四年(前101年),西漢政府征伐大宛,結果「宛舉國以降,效其器物??烏孫之屬駭膽,請為臣妾。匈奴失魄,奔走循逃??」在此基礎上,武帝下令把亭障從玉門關向西延伸,加強在西域的軍事滲透。在渠犁、輪台屯田,就地解決糧食問題。漢武帝的開邊政策仍在繼續,直到征和三年(前90年),大規模的戰爭才逐漸停止。從元光二年(前134年)至征和三年(前90年),四十多年的時間里為「外征四夷」。

㈡ 漢武帝時期實行了哪些經濟政策這些經濟政策有何利弊呢

西漢帝國在漢武帝在位時期達到了巔峰,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是西漢 歷史 上最鼎盛的時代。

那麼,就來來看看漢武帝採取了哪些經濟政策?

一、幣制改革

《太平御覽·資產部》記載:「建元元年春,行三銖錢。五年春,罷三銖錢,行半兩錢。」

《資治通鑒·漢紀》記載:「是時,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銀、錫,乃以白鹿皮方尺,緣以藻繢,為皮幣,直四十萬。王侯、宗室朝覲聘享必以皮幣薦璧,然後得行。又造銀、錫為白金三品。」

《史記·平準書》記載:「於是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錢旣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錢不得行,諸郡國所前鑄錢皆廢銷之,輸其銅三官。而民之鑄錢益少,計其費不能相當,唯真工大奸乃盜為之。」

漢武帝幣制改革持續了22年,可見對一個龐大的帝國進行幣制改革是有多麼艱辛和復雜。從 三銖錢----半兩錢----白鹿皮幣----白金三品----廢三銖錢和半兩錢----五銖錢, 這六次貨幣改革有何 益處

首先 ,幣制改革消除了西漢初年過度放任貨幣鑄造權所帶來的弊病; 其次, 削弱了商人集團和郡國諸侯的實力; 再次 ,民間私自銖錢的情況也大幅減少,郡國的財政實力受到嚴重打擊,中央財政則日益見好,雙方經濟實力差距越拉越大,減輕了郡國對中央的威脅; 最後 ,白金三品的發行對投機的商人巨賈產生了嚴重打擊,使商人集團的財富大幅減少,國庫卻得到充盈,擁有了更多財富的漢帝國與匈奴作戰時也擁有了更大勝算,成為制勝匈奴關鍵中的一環。

二、鹽鐵官營改革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提升理財專家桑弘羊為財政大臣,開始向全國推行鹽鐵官營。

漢武帝之前,漢代的鹽鐵等行業是允許私人經營的,政府只是通過收稅的方式從中獲取少量收入。漢武帝時期「 內興工作外事四夷 」造成了極大的財政赤字,這是漢武帝經濟改革的直接動因。

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任用孔僅、東郭咸陽會同桑弘羊一起謀劃鹽鐵的官營,並在第二年得以實施。食鹽為人們生活所必需,產於某些特定地區,需求卻是全國性的。但是供不應求,所以商人販賣鹽的利率很高,漢武帝正是看到了買賣鹽的豐厚利潤,將鹽的買賣完全由國家控制。生產製成的鹽全部售給國家,再由國家出售給老百姓,個人不得私售。鐵器同樣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鐵的產量同樣也有限,而需求量也非常之大,供不應求的矛盾始終存在。漢武帝看到了煉鐵與買賣鐵和鐵器的巨大利潤。把鐵的生產及其買賣全部收歸國家經營。為了加強統一管理,桑弘羊在全國設立了統一經營鹽鐵的運行系統,設置了36處鹽官,48處鐵官。那麼,鹽鐵專營有何 益處

首先 ,鹽鐵官營制度使得國庫充盈; 其次 ,保證了邊防軍餉內需;打擊地方豪強,抓住經濟命脈,加強中央集權; 再次 ,由於官營冶鐵資金比較雄厚,生產設備比較齊全,技術比較先進,而且是按統一設計的規格進行協作生產,所以它比起原來私營的小規模冶鐵業,顯然有更多的優越性。

弊端: 鐵器苦惡,價格不平,主管官吏廢公法、謀私利,強征農民冶鐵煮鹽等等,也直接貽害農民,加劇了農民與封建國家之間的矛盾,致使農民的反抗斗爭日益頻繁。

三、算緡告緡政策

《漢書·武帝紀》記載「(元狩四年)初算緡錢」。

此政策說白了就是漢武帝推行的專門針對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及商人們的車船所徵收的一項財產稅。按政策字面的意思是徵收財產稅,稅率大致是12%(每萬錢一算)。但由於有許多人瞞報,之後又出台了鼓勵告發的告緡政策。

這項政策的 益處 :首先,它讓武帝在短期之內獲得了大量的田宅、奴婢和貨幣財物;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中央對於地方的掌控;再次,緩和了那些權貴們對於全國土地的兼並。

弊端: 對民間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綜上所述,漢武帝的經濟改革,在短期內,極大地增加了西漢政府的財政收入,支持了當時的對外擴張,進一步瓦解了地方諸侯勢力的經濟基礎,同時也打擊了富商大賈對自耕農的過度盤剝,可以說其基本的目的都實現了。

從漢武帝開始,不僅以前的政治政策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且在經濟政策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漢武帝開始實行非常嚴格的鹽鐵專賣的政策。所謂的專賣實際上就是國家壟斷鹽鐵的生產與銷售,所獲得利潤歸於中央政府。那為什麼要採取這些國營鹽鐵的政策呢?因為這些資源一旦被個人或者地方上所佔有,就會形成龐大的地方利益集團,短期之內就形成暴富的階層,不利於 社會 的公平。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鹽鐵是戰略性物資,國家控制鹽鐵,可以防止販賣給匈奴人。



一、鹽鐵專賣政策雖讓政府獲得頗多,但導致了嚴重的腐敗和人民的貧窮

在西漢初期,採取自然放任的經濟模式,鹽鐵私人可以經營,甚至還可以私人鑄錢,產生了一大批暴富的商人階層, 其中有以卓王孫為代表的冶鐵富豪,還有刁閑為代表的鹽商,允許私自鑄錢的鄧通,除此之外,還有吳王劉濞可以鑄錢、開礦。其中最為暴利的行業,顯然是鑄錢、鹽、鐵這三類,並且這三類是天下民眾的必需品,投入資金量大,門檻高,一般的商人是無法進入這類行業的,所獲得利潤極為豐厚。 這些富有的階層控制著大量的國家資源,甚至是經濟命脈,而後到處購買田地導致嚴重的土地兼並,貧富差距日益懸殊,這些都使漢武帝無法忍受。


漢武帝即位之後,第一步就是將鑄幣權收歸政府。在任何朝代,鑄幣權都是中央政府財政的最核心基礎。漢武帝收回鑄幣權,是他邁向集權的第一步,然後打擊豪強和諸侯王,穩定政局,開始控制經濟命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將鹽鐵這種暴利性行業收歸國家來經營。漢武帝任命大鹽商東郭咸陽和鐵商孔僅來經營鹽鐵的業務,然後組織民眾煮鹽、冶鐵,由國家統一收購而後在全國售賣。 漢武帝的鹽鐵專賣政策取得了兩面性的效果,一方面使得政府很快獲得了大量財政收入,能夠不斷地打擊匈奴。 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帶來一些惡劣的後果,冶鐵在當時是個技術性很高的產業,當時的四川卓家之所以能夠富甲一方,就是因為有高超的冶鐵技術。



冶鐵的發明也不過一兩百年的 歷史 ,之前使用的工具大多數都是銅,當時的治鐵技術根本不能普及,依靠國家來組織普通民眾進行冶鐵,冶煉出來的鐵具質量顯然不合格。並且各地土地不一樣,使用農具標准也不一樣,也會導致尺寸大小不規范,難以使用。其次,煮鹽是個極度暴利的行業,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會因為官僚的介入而產生腐敗,特別在銷售的環節,所煮的鹽在各地銷售價格肯定不一樣,在齊國這個原產地的價格和關中的價格肯定差距很大。 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出現嚴重的擾亂市場的情況,並且滋生嚴重的腐敗。 最後,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 漢武帝不斷發動對匈奴的戰爭,那麼就會從鹽鐵經營中抽取大量的稅收,導致鹽鐵的價格迅速攀升,民眾不得不花大價錢來購買這些必需品,最終導致家破人亡。



二、「均輸」、「平準」政策能平抑物價,保持王朝的穩定

漢武帝在經濟政策上除了用「鹽鐵專賣」的形式來抑制貧富差距,還採用了「均輸」、「平準」的政策。因為各地所產貨物不同,需要上貢給朝廷,然後由朝廷再調配給各地,但是這樣大大增加了交易的成本, 「均輸」就是在各地設立官員,負責收取貨物,將重要物資送往京師,交給中央政府,而一些非重要物資則直接銷往其他地區,從而能夠平衡各地的物資需求。 這樣既降低了各地的交易成本,又防止各地富商囤積物資來哄抬物價、牟取暴利,比如像吳越生產稻米,而北方燕趙不生產,原先物資調配需要先送往京城,再調到燕趙,這個過程中成本極高,並且商人也容易獲取暴利,而今可以先送部分稻米給京師作為必需品,剩下的直接賣到燕趙之地。


平準也是調節物價的方式。在豐年時候糧食價格便宜,農民賣糧食很難獲得收益,而荒年沒有好的收成,農民又需要賣地來購買糧食。「平準」就是設立倉儲的官員,在豐年時候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糧食囤積起來,災年時候又低於市場價格來出售糧食,這樣可以平抑價格,讓民眾受益,防止富商投機倒把。 均輸是從地域和空間上來平抑物價,而平準則是從時間和周期上來平抑物價,這兩項政策極大便利於民眾而且維護了王朝的穩定。


三、「算緡」和「告緡」政策嚴重損害商業經濟,最後不得不終止

但是隨著漢武帝的年年對匈奴征戰,使得國庫逐漸出現了虧空,不論是鹽鐵專賣還是均輸、平準都不能直接獲得財政收入,漢武帝直接採用了「算緡」和「告緡」政策。「算緡」就是要求富商每戶上報財產,每兩千錢交稅一算,也就是一百二十錢,相當於百分之六,而不上報者,民眾可以揭發,所得與政府均分,這就是「告緡」, 這兩項政策使得大量富戶破產,嚴重損害了商業經濟,民眾買不到或者得花大價錢買生活必需品,直接影響了 社會 穩定,執行幾年後不得不終止。



結束語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增加了中央政府的收入,集中財力打擊匈奴,也打擊了地方的富豪與諸侯王,但是他的代價也非常沉重,那就是損害了商業經濟,擾亂了民眾生活,使得大量民眾淪為貧民甚至是流民。 事實上,平衡物價,打擊投機是非常利於民眾的政策,而鹽鐵專賣則是政府直接經營,不僅擾亂了物價,而且會讓官吏以權謀私。算緡、告緡則是竭澤而漁,不利於商業發展,擾亂民眾生活。


漢武帝的政策雖然有效地打擊了富豪,增加了政府收入,但是也使得大多數人都貧困了下來,富豪破產,窮人淪為流民。公元前107年爆發了一次流民叛亂,人數超過兩百萬,這也預示著漢武帝的粗暴的經濟政策的流產。漢武帝的經濟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對周王朝以來政策的繼承與修正,但是漢武帝的方式太粗暴,導致政府獲利而不利於商業和民眾,最終帶來了很多不良後果。

閱讀全文

與漢武帝為什麼加強經濟壟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否認婚姻關系 瀏覽:696
小河小城故事屬於哪個學校 瀏覽:694
亞健康我們應該怎麼辦 瀏覽:637
醫療事業編違約賠多少 瀏覽:206
考疾控事業編考試都考哪些內容 瀏覽:103
街邊小吃最實惠又經濟有哪些 瀏覽:892
本地美女做什麼副業好 瀏覽:191
如何把故事說得有意思 瀏覽:438
上海經濟園區有哪些 瀏覽:683
走不下去的婚姻怎麼挽回 瀏覽:782
強勢婚姻破裂怎麼挽回男友 瀏覽:436
中國美女是哪裡人 瀏覽:368
經濟與理財哪個好 瀏覽:286
食葯監事業編人怎麼辦 瀏覽:218
希米健康印記怎麼獲得 瀏覽:997
為什麼愛情一直很失敗 瀏覽:40
幸福樹一慌就落葉什麼原因 瀏覽:503
哪個省的幸福指數最好 瀏覽:317
什麼樣的美女最真實 瀏覽:411
邢台哪裡美女集中 瀏覽: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