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判斷內外部規模經濟

如何判斷內外部規模經濟

發布時間:2023-12-02 04:20:46

⑴ 什麼是規模經濟 有幾種類型

規模經濟,是指由於生產專業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業的單位成本下降,從而形成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減的經濟,MBA、CEO必讀12篇及EMBA等商管教育均對規模經濟這一概念及其現實意義有所介紹。 規模經濟的定義規模經濟(economics of scale)又稱「規模利益」(scale 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產能力的擴大,使長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趨勢,即長期費用曲線呈下降趨勢。規模指的是生產的批量,具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產設備條件不變,即生產能力不變情況下的生產批量變化,另一種是生產設備條件即生產能力變化時的生產批量變化。規模經濟概念中的規模指的是後者,即伴隨著生產能力擴大而出現的生產批量的擴大,而經濟則含有節省、效益、好處的意思。按照權威性的包括拉夫經濟學辭典的解釋,規模經濟指的是:給定技術的條件下(指沒有技術變化),對於某一產品(無論是單一產品還是復合產品),如果在某些產量范圍內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話,我們就認為存在著規模經濟(或不經濟)。同邊際效益一樣,在某一區域里才滿足此規模經濟性。具體表現為「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下傾斜,從這種意義上說,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便是規模曲線,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上的最低點就是「最小最佳規模(minimum optimal scale以下簡稱mos)」。上述定義具有普遍性,銀行業規模經濟便由此引申而來。
長期費用曲線的下降不是無限的,曲線最低點稱為最小最終規模; 隨技術進步和生產工藝水平的提高,最終規模不斷變化;不同產業因其生產技術特性不同,工廠及企業規模經濟的利用途徑和形式亦有所不同。現代消費需求的多樣化與個性化,並沒有使規模經濟因此而喪失。而是通過產品的系列化和高度完整的標准化,實行「多品種、少批量、大量生產體制」,使規模經濟依然深刻地影響著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對規模經濟的研究,是地區工業合理布局和對某一產業在大范圍進行調整的重要依據。
人們根據生產力因素數量組合方式變化規律的要求,自覺地選擇和控制生產規模,求得生產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最佳經濟效益。規模經濟或生產力規模的經濟性,就是確定最佳生產規模的問題。
規模經濟包括部門規模經濟、城市規模經濟和企業規模經濟。在西方經濟學里,規模經濟主要用來研究企業經濟。但作為生產力經濟學的重要范疇,規模經濟的含義則更為廣泛,它包括從宏觀到微觀的能獲得經濟利益的各個層次的經濟規模 。
主要有3種類型:
1、規模內部經濟。指一經濟實體在規模變化時由自己內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
2、規模外部經濟。指整個行業(生產部門)規模變化而使個別經濟實體的收益增加。如:行業規模擴大後,可降低整個行業內各公司、企業的生產成本,使之獲得相應收益。
3、規模結構經濟。各種不同規模經濟實體之間的聯系和配比,形成一定的規模結構經濟:企業規模結構、經濟聯合體規模結構、城鄉規模結構等。
通常,規模經濟分為兩類:一是從設備、生產線、工藝過程等角度提出的,稱為工廠規模經濟。其形成的原因有:①採用先進工藝,設備大型化、專業化,實行大批量生產,可降低單位產品成本和設備投資;②實行大批量生產方式,有利於實現產品標准化、專業化和通用化(通常稱產品的「三化」),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耗和原材料消耗等各種物耗,促進技術進步,取得顯著的經濟效果。二是企業規模經濟,指若干工廠通過水平和垂直聯合組成的經營實體。不僅可帶來單位產品成本、物耗降低,取得「全產品生產線」的效益,降低銷售費用,節省大量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還可使企業有更多的資金用於產品研製與開發,使其具有更強的競爭能力。在實際生產中,兩種規模經濟具有同等重要意義,但工業地理學更偏重於研究後者。

⑵ 規模經濟有什麼分類類型

規模經濟的分類方法很多,例如按規模經濟來源不同,可以分為內部規模經濟、外部規模經濟和聚集規模經濟。其中,聚集規模經濟是指生產的產品雖然不同,但在某一環節卻有共同指向的多個工廠、多家企業聚集而產生的某些經濟效益。嚴格來說,這種聚集規模經濟本身也是一種外部經濟效益。
關於規模經濟的形成原因,一般認為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內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對應的是西方經濟學家所說的內部規模經濟和外部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的主要類型:
1、內部規模經濟。指一經濟實體在規模變化時由自己內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
2、外部規模經濟。指整個行業(生產部門)規模變化而使個別經濟實體的收益增加。如:行業規模擴大後,可降低整個行業內各公司、企業的生產成本,使之獲得相應收益。
3、結構規模經濟。各種不同規模經濟實體之間的聯系和配比,形成一定的規模結構經濟:企業規模結構、經濟聯合體規模結構、城鄉規模結構等。

⑶ 誰給我辨析一下內在經濟、外在經濟、內部經濟、外部經濟、規模經濟、規模不經濟

內在經濟是指一個廠商在生產規模擴大的時候,由自身的內部所引起的產量增加、效益提高的現象。或者說是廠商規模的擴大所引起的平均成本的降低和收益的增加的現象。

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統稱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又稱「規模利益」(Scale Merit)。規模指的是生產的批量,具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產設備條件不變,即生產能力不變情況下的生產批量變化,另一種是生產設備條件即生產能力變化時的生產批量變化。規模經濟概念中的規模指的是後者,即伴隨著生產能力擴大而出現的生產批量的擴大,而經濟則合有節省、效益、好處的意思。按照權威性的包括拉夫經濟學辭典的解釋,規模經濟指的是:給定技術的條件下(指沒有技術變化),對於某一產品(無論是單一產品還是復合產品),如果在某些產量范圍內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話,我們就認為存在著規模經濟(或不經濟)。具體表現為「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下傾斜,從這種意義上說,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便是規模曲線,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上的最低點就是「最小最佳規模(Mininum Optimal Scale以下簡稱MOS)」。上述定義具有普遍性,銀行業規模經濟便由此引伸而來。

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定義:由於生產專業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業的單位成本下降,從而形成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減的經濟。屬於資源科技(一級學科) 、資源經濟學(二級學科)。
規模不經濟(Diseconomies of scale)指隨著企業生產規模擴大,而邊際效益卻漸漸下降,甚至跌破零、成為負值。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內部結構因規模擴大而更趨復雜,這種復雜性會消耗內部資源,而此耗損使規模擴大本應帶來的好處相互消減,因此出現了規模不經濟的現象。

⑷ 什麼是規模經濟外部經濟與規模經濟有何不同它們的存在會對一國經濟和國際貿易產生什麼影響

規模經濟是指通過擴大生產規模而引起經濟效益增加的現象。
外部經濟又叫外在經濟是指由於消費或者其他人和廠商的產出所引起一個人或廠商無法索取的收益。
區別以及影響:
規模經濟,是指在產出的某一范圍內,平均成本隨著產出的增加而遞減的現象。 規模經濟通常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內在的,即廠商的平均生產成本隨著其自身生產規模擴大而下降;另一種是對單個廠商來說是外在的,即平均成本與單個廠商的生產規模無關,但與整個行業的規模有關
外部經濟是指當整個產業的產量(因企業數量的增加)擴大時(企業外部的因素),該產業各個企業的平均生產成本下降,因而有時也稱為外部規模經濟(External Economy of Scale)或范圍經濟(Economy of Scope)。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判斷內外部規模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哪個男人不愛看美女 瀏覽:400
從桂林回北京健康寶什麼顏色 瀏覽:819
我們都是為了愛情而浪流連是什麼歌 瀏覽:650
真正的愛情有多少個版本 瀏覽:217
如何發展農村經濟宣傳 瀏覽:16
如何提升幸福度和滿意度 瀏覽:158
長江的童話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瀏覽:350
小孩微信健康碼在哪裡查詢 瀏覽:876
2106愛情數字是什麼意思 瀏覽:294
北流市哪個鎮經濟發展好 瀏覽:848
普惠地攤經濟怎麼樣 瀏覽:571
跨國婚姻對方失聯怎麼辦 瀏覽:550
抖音講故事的簡介怎麼寫 瀏覽:219
分手後的祝你幸福代表了什麼 瀏覽:464
中班健康領域反思怎麼寫 瀏覽:346
幸福生活怎麼煉成的 瀏覽:512
夫妻如何相處才能幸福長久 瀏覽:553
上杭事業單位工資待遇怎麼樣 瀏覽:727
如何否認婚姻關系 瀏覽:701
小河小城故事屬於哪個學校 瀏覽: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