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說計量經濟學是經濟理論、數學和經濟統計學的結合試述三者之關系。
計量經濟學是以經濟理論和事實為依據,以數學方法和統計推斷為工具,研究經濟活動規律的一門經濟學分支。首先,計量經濟學是揭示經濟變數之間定量關系的學科,研究對象是經濟問題。其次,模型的建立是在已有的經濟理論基礎上對經濟現象的進一步解釋,例如消費問題,經濟長期增長及商業周期的波動問題。再有,它是一種分析經濟問題的工具。
計量經濟學,是對經濟學的作用存在有某種期待的結果,它把數理統計學應用於經濟數據,以使數理經濟學構造出來的模型得到經驗上的支持,並獲得數值結果。
計量經濟學可定義為實際經濟現象的數量分析。這種分析乃是基於理論與觀測的並行發展,而理論與觀測又通過適當的推斷方法而得以聯系。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把經濟理論、數學和統計推斷作為工具,應用於經濟現象的分析。
計量經濟學研究經濟定律的經驗判定。
綜述,計量是經濟理論,數理經濟,經濟統計與數理統計的混合物,但是它值得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來研究。經濟理論所做的陳述或假說大多數是定性分析的;數量經濟學是要用數學形式表述經濟理論而不去問理論的可度量性或其經驗方面的可論證性;經濟統計學的問題主要是收集,加工並通過圖或表的形式以展現經濟數據,數理統計提供了許多研究工具。
② 如何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
理論模型建立
對所要研究的經濟現象進行深入的分析,根據研究的目的,選擇模型中將包含的因素,根據數據的可得性選擇適當的變數來表徵這些因素,並根據經濟行為理論和樣本數據顯示出的變數間的關系,設定描述這些變數之間關系的數學表達式,即理論模型。 就是一個理論模型。理論模型的設計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選擇變數、確定變數之間的數學關系、擬定模型中待估計參數的數值范圍。
1、確定模型所包含的變數
在單方程模型中,變數分為兩類。作為研究對象的變數,也就是因果關系中的「果」,例如生產函數中的產出量,是模型中的被解釋變數;而作為「原因」的變數,例如生產函數中的資本、勞動、技術,是模型中的解釋變數。確定模型所包含的變數,主要是指確定解釋變數。可以作為解釋變數的有下列幾類變數:外生經濟變數、外生條件變數、外生政策變數和滯後被解釋變數。其中有些變數,如政策變數、條件變數經常以虛變數的形式出現。
嚴格他說,生產函數中的產出量、資本、勞動、技術等,只能稱為「因素」,這些因素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為了建立起計量經濟學模型,必須選擇適當的變數來表徵這些因素,這些變數必須具有數據可得性。於是,我們可以用總產值來表徵產出量,用固定資產原值來表徵資本,用職工人數來表徵勞動,用時間作為一個變數來表徵技術。這樣,最後建立的模型是關於總產值、固定資產原值、職工人數和時間變數之間關系的數學表達式。
關鍵在於,在確定了被解釋變數之後,怎樣才能正確地選擇解釋變數。
首先,需要正確理解和把握所研究的經濟現象中暗含的經濟學理論和經濟行為規律。這是正確選擇解釋變數的基礎。例如,在上述生產問題中,已經明確指出屬於供給不足的情況,那麼,影響產出量的因素就應該在投入要素方面,而在當前,一般的投入要素主要是技術、資本與勞動。如果屬於需求不足的情況,那麼影響產出量的因素就應該在需求方面,而不在投入要素方面。這時,如果研究的對象是消費品生產,應該選擇居民收入等變數作為解釋變數;如果研究的對象是生產資料生產,應該選擇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等變數作為解釋變數。由此可見,同樣是建立生產模型,所處的經濟環境不同、研究的行業不同,變數選擇是不同的。
其次,選擇變數要考慮數據的可得性。這就要求對經濟統計學有透徹的了解。計量經濟學模型是要在樣本數據,即變數的樣本觀測值的支持下,採用一定的數學方法估 計參數,以揭示變數之間的定量關系。所以所選擇的變數必須是統計指標體系中存在的、有可靠的數據來源的。如果必須引入個別對被解釋變數有重要影響的政策變數、條件變數,則採用虛變數的樣本觀測值的選取方法。
第三,選擇變數時要考慮所有入選變數之間的關系,使得每一個解釋變數都是獨立的。這是計量經濟學模型技術所要求的。當然,在開始時要做到這一點是困難的,如果在所有入選變數中出現相關的變數,可以在建模過程中檢驗並予以剔除。
2、確定模型的數學形式
選擇了適當的變數,接下來就要選擇適當的數學形式描述這些變數之間的關系,即建立理論模型。
選擇模型數學形式的主要依據是經濟行為理論。在數理經濟學中,已經對常用的生產函數、需求函數、消費函數、投資函數等模型的數學形式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可以借鑒這些研究成果。需要指出的是,現代經濟學尤其注重實證研究,任何建立在一定經濟學理論假設基礎上的理論模型,如果不能很好地解釋過去,尤其是歷史統計數據,那麼它是不能為人們所接受的。這就要求理論模型的建立要在參數估計、模型檢驗的全過程中反復修改,以得到一種既能有較好的經濟學解釋又能較好地反映歷史上已經發生的諸變數之間關系的數學模型。忽視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對的。也可以根據變數的樣本數據作出解釋變數與被解釋變數之間關系的散點圖,由散點圖顯示的變數之間的函數關系作為理論模型的數學形式。這也是人們在建模時經常採用的方法。
3、擬定理論模型中待估參數的理論期望值
理論模型中的待估參數一般都具有特定的經濟含義,它們的數值,要待模型估計、檢驗後,即經濟數學模型完成後才能確定,但對於它們的數值范圍,即理論期望值,可以根據它們的經濟含義在開始時擬定。這一理論期望值可以用來檢驗模型的估計結果。擬定理論模型中待估參數的理論期望值,關鍵在於理解待估參數的經濟含義。例如生產函數理論模型中有4個待估參數和α、β、γ和A。其中,α是資本的產出彈性,β是勞動的產出彈性,γ近似為技術進步速度,A是效率系數。根據這些經濟含義,它們的數值范圍應該是:
0<α<1,0<β<1,α+β≈1,0<γ<1並接近0,A>0。
③ 內生變數和外生變數在計量經濟學模型中有什麼聯系
在聯立方程計量經濟學模型中,按是否
由模型系統決定,將変量分為內生變數
( endogenous variables)和外生變數
( exogenous variables)兩大類。
內生變數是由模型系統決定同時可能也對模型系統產生影響的變數,是具有某種概率分布的隨機變數;
外生變數是不由模型系統決定但對模型系統產生影響的變數,是確定性的變數。
計量經濟學模型中變數之間的關系主要是解釋變數與被解釋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包括單向因果關系、相互影響關系、相
互影響關系。
1.單向因果關系
經濟變數之間的單向因果關系是單方程計量經濟學模型研究的對象,指經濟變數之
間存在單向的內在聯系,一個(一組)經濟變數的水平直接影響或決定另一個經濟變數的水平。
2.相互影響關系
經濟變數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是聯立方程計量經濟學模型硏究的對象,指變數之間
存在雙向的因果關系,即一變數的變化既引起另一変量的變化,反過來也受另一變數變化的影響。
3.相互影響關系
恆等關系是一種特殊的變數關系,實際上通常就是一些變數的定義,例如,儲蓄等
於可支配收入減去消費。恆等關系是變數之間的確定關系,不需要針對它們進行分析。
供參考。
④ 計量經濟學rss. tss. ess. 是什麼 他們的關系是什麼
RSS: Resial Sum of Squares 殘差平方和:用連續曲線近似地刻畫或比擬平面上離散點組,以表示坐標之間函數關系的一種數據處理方法。用解析表達式逼近離散數據的一種方法。
TSS: Total Sum of Squares 總離差平方和/總平方和:反映全部數據誤差大小的平方和。
ESS: Explained Sum of Squares 回歸平方和/解釋平方和:反映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相關程度的偏差平方和。
RSS,TSS,ESS的關系是:TSS=RSS+ESS。
(4)建立計量經濟學可以利用哪些關系擴展閱讀:
殘差平方和的性質:
性質1 只有常數項沒有其他解釋變數的回歸方程的RSS和TSS相等,其決定系數為0。
性質2 增加解釋變數必然導致RSS減小。因此,如果想降低RSS,只要在回歸方程中盡可能地加入解釋變數就能達到目的。
性質3 包含常數項全部解釋變數的個數K等於樣本數n時,RSS為0,決定系數為1。
F檢驗和t檢驗之間的關系:
在一些場合t檢驗不僅可以進行雙側檢驗,也可以進行單側檢驗。而F檢驗沒有單側和雙側的區別。當進行雙側檢驗的時候兩種檢驗的P值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