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的經濟
1860年天津成為通商口岸以後,西方多國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由天津開始的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中國之先河,創造了近代中國100個第一。
天津自從清末民初時期已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近現代工商、金融業興盛繁榮。但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前二十餘年間,天津市沒有一項國家重點投資項目。天津逐漸失去在中國經濟的領軍位置。
自2005年天津濱海新區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和國家發展戰略,並批准濱海新區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天津的經濟重新展現出活力,並被譽為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2006年3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將天津完整定位為「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生態城市」,並將「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十一五規劃和國家戰略,設立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9年11月10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天津市調整濱海新區行政區劃,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代,增速連續多年位於全國領先位置,天津已經形成了中國唯一「雙城雙港」城市形態。
2008年起,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開始落戶天津舉辦,匯聚了數千全球政界、商界和學界精英人士參與討論世界經濟議題,而夏季達沃斯論壇的永久會址位於建設中的北塘國際會議中心。截至2014年8月,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已有156家在天津落地生根,投資項目共465個。
2014年12月12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獲得批准。同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試驗區總面積為119.9平方公里。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政府設立在天津市濱海新區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園區,屬中國自由貿易區范疇。主要涵蓋3個功能區,天津港片區、天津機場片區、以及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預計2015年3月1日左右掛牌。
初步核算並經國家統計局評估審定,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8.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0.51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7723.60億元,增長9.2%,其中,工業增加值6981.27億元,增長9.2%;第三產業增加值8604.08億元,增長9.6%,佔全市生產總值的52.0%,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形成「三二一」產業結構,三次產業結構為1.3 : 46.7 : 52.0。 天津歷年全市地方生產總值(GDP)及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年份 GDP(億元) 增長速度 地方財政收入 增長速度 備注 20158.19 9.3%2666.99億元11.6%201415722.4710.0%2390.02億元15.0%濱海新區獲批自由貿易區201314370.1612.5%2078.30億元18.1%2012 12885.18 13.8% 1760.02億元 21.0% 2011 11307.28 16.4% 1455.00億元 36.1% 天津經濟總量超過蘇州 2010 9224.46 17.4% 1068.81億元 30.1% 濱海新區經濟總量超過浦東新區 2009 7521.85 16.5% 821.99億元 21.6% 2008 6719.01 16.5% 675.62億元 25.1% 2007 5252.76 15.5% 540.44億元 29.7% 2006 4462.74 14.7% 417.05億元 25.7% 濱海新區獲批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05 3663.86 14.5% 331.74億元 28.2% 濱海新區進入十一五規劃 天津工業發達、門類齊全,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也是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和中國傳統與當前重要的工業城市。久大精鹽公司、永利鹼廠等曾開創中國化學工業的先河。天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台電視機、第一部電話、第一架照相機、第一台汽車發動機、第一隻手錶的產地。自濱海新區成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天津開始採取依靠重大工業項目拉動的策略優化產業結構,已經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能源、新材料、國防工業等八大新興支柱產業。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150家在天津設立了分公司和辦事處。
天津已經有大飛機、大火箭、大造船、大乙烯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已形成「三機一箭一星一站」產業格局,天津成為全球唯一兼有航空與航天兩大產業的城市。包括航空航天領域的空客A320總裝線、新一代運載火箭、特種飛行器生產基地、直升機產業基地、無人機產業基地、機翼組裝生產、航天器製造產業基地;石油化工領域的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渤海化工園、精細化工基地;冶金機械領域的天鋼擴能、海鷗精密機械加工基地、濱海機電工業園、中國南車集團天津工業園、中國北車集團天津工業園、中船重工天津臨港造修船基地;電子信息領域的電子加速器生產基地、藍鯨海量存儲項目、生物晶元研發基地;生物醫葯領域的金耀生物園、百特大輸液增資擴能項目;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京瓷太陽能新工廠、風電產業聚集地、大功率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北疆發電廠等。
天津市著名本土工業企業有:天津鐵廠、渤海鋼鐵集團、渤海化工集團、天津一汽、天士力集團、天獅集團等。 金融
天津的金融業發源於古代,興盛於近現代,並在當代以濱海新區為載體成為中國金融企業、金融業務、金融市場和金融開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的先試先行的示範區。
自2003年以來特別是濱海新區納入國家戰略以來,國務院鼓勵濱海新區在金融和土地等重大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天津現有本地銀行有渤海銀行、天津銀行、天津濱海農村商業銀行、天津農商銀行、中德住房儲蓄銀行等。其中,渤海銀行是1949年以來首個總部設立於天津的銀行,首創在發起階段引入境外戰略投資的舉措。
2008年9月,天津股權交易所(天交所)在濱海新區注冊營業。截至2011年9月19日,在天交所掛牌的企業已經突破100家。
2009年12月,中國國內第一家股份制商品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正式開業,亦是國內唯一設立監管委員會、受省級地方政府直接監管的商品交易所。
2010年11月,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正式啟動交易,是全球首家由政府發起、中國首家受省級地方政府監管的份額化的文化藝術品交易所。
商業
天津商貿中心的作用不斷加強,成為全國南北物資交流的重要樞紐和輻射東北、西北、華北地區的商品集散地。全市超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貿設施已有128個;濱江道、和平路、服裝街、食品街、鼓樓商業街及塘沽解放路、大港勝利街等陸續得到建設、改造;勸華、家世界、濱江、友誼等20多家商貿集團逐步做大做強;非公有制商貿經濟快速發展,已佔到全市商貿經濟總量的70%以上;家樂福、伊勢丹、大榮、新世界、華潤、歐尚、沃爾瑪、麥德龍、萬客隆、海信、樂天、萬達等一批外資零售企業和麥當勞、肯德基等外資餐飲企業紛紛落戶津門,大型倉儲超市、便利店、專賣店、連鎖店等新型業態蓬勃發展。
外貿
天津從改善投資環境,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入手,加大了對內對外開放的力度,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格局日益形成,天津已成為國內外客商投資和發展的熱土。
對內開放成效顯著。全市吸引內資協議額、到位額分別以年均12.86%和15.2%的速度遞增。大連萬達、深圳萬科、北京聯想、山東魯能、和平海灣、非速傳媒等一批國內知名大公司和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落戶津門,為天津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2. 中國直轄市,成立70年,GDP才突破1.8萬億排名墊底,是哪呢
是天津市,天津市屬於我國沿海開放城市,但是近幾年經濟發展的不夠好,雖然人們上班的工資是比較高的,但是整個經濟並不怎麼景氣,當地的旅遊業也是非常出名的,每年遊客還是蠻多的。
3. 天津也是直轄市,人均GDP全國第一,為什麼反倒這么低調
確實,天津的GDP數據很漂亮。2017年天津地區生產總值超過了1.8萬億元,僅次於北上廣深和重慶五座城市,位列中國第六。人均GDP也很高,甚至超過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
(杭州名片吉利汽車)
4. 2019年天津GDP僅僅1.4億,為何會衰退的如此厲害
天津是我國的四大直轄市之一,簡稱津,是國家中心城市,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直接由中央人民政府管轄.能作為全國四大直轄市之一,經濟實力綜合實力十分強大,許多小吃也是享譽全國.但是在2019年,天津的GDP僅僅1.4萬億.雖然總體是增長的,但是增長幅度卻很小.但是恢復到之前高速發展狀態已經不太可能了.天津市近些年GDP的增長曲線有著非常明顯的特點,幾年前一直在快速增長,但是近幾年卻停滯.天津市的GDP增量曾經多年都在全國第一的位置,但是根據現在幾個城市的數據,天津GDP增長量確實全國倒數第一.也許是之前的發展太猛烈,在保持下去已經不可能了.但是隨著天津經濟的回暖,穩步發展才是更重要的.
5. 天津未來的發展趨勢
中國經濟界正在形成一種共識:上世紀80年代看珠江三角洲,主要看深圳;90年代看長江三角洲,主要看浦東;新世紀前十年看環渤海地區,主要看天津濱海新區。天津地處環渤海中心,是華北、東北、西北三大區域的主要出海口,也是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區,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這個重要的地緣,也賦予了天津「區域龍頭」的城市新定位。
這個新定位,高瞻遠矚,也任重道遠。龍頭地位的含義是多方面的,不僅表現在經濟總量和市場規模上,也表現在對周邊地區的經濟拉動作用上。如何以更好的戰略規劃來使環渤海圈加快步入區域經濟良性發展的軌道?如何將天津建設成為現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帶動並提升整個京津冀都市圈的競爭力?全球經濟危機給中國帶來的警醒與啟示是必須拉動內需,那麼天津又如何在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住房、交通、人才、收入、社會保障、城市建設等諸多方面作出努力,以適應新定位的戰略要求?
我國自從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出現了兩個高速成長點,第一個經濟快速成長點是廣東,第二個成長點是上海浦東。而環渤海經濟圈將是今後10多年裡中國經濟持續快速成長的第三個區域支撐點,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環渤海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將從佔全國的25%(2000年),提高到2010年的佔28%,到那時,北起大連,南至青島環渤海灣地區將與華東、華南沿海一起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海岸 」。(根據地區經濟發展關聯性的觀點,要談天津未來的發展趨勢,就必須結合環渤海經濟圈來做定位、研判、預測)
目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中國經濟的發展已呈現出兩大明顯的趨勢:其一是,世界經濟的發展正在向「東移」,即由西歐移向東亞,由大西洋移向太平洋;其二是,中國經濟的發展正在「北上」,既由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北上到中部的長江三角洲,再進一步北上到北部的環渤海地區,或稱之為「四河」(即黃河、海河、灤河、遼河)三角洲。上述兩大經濟發展趨勢的交匯點,正好是環渤海經濟圈;這種世界經濟發展的「東移」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北上」,兩者交匯的時機,是環渤海經濟圈快速發展千載難逢的極好良機,這也是天津經濟快速發展的良機。
因此,環渤海經濟圈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熱點地區,而且也是世界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環渤海經濟圈經濟總量約佔全中國的1/5,所以它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後,正在形成中國經濟的第三個區域經濟支柱,成為拉動中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狹義上的環渤海經濟圈是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同時可輻射到山西、遼寧、山東及內蒙古中東部。其陸地面積51.4萬平方公里,渤海海域面積7.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15億,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12%和人口的20%。目前這里的經濟總量和對外貿易佔到全國的1/4,在環渤海地區5800公里的海岸線上,近20個大中城市遙相呼應,數千家大中型企業虎踞龍盤,包括天津、大連、青島、秦皇島等中國重要港口在內的60多個大小港口星羅棋布,以京津兩個直轄市為中心帶動的兩側扇形區域,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業群、港口群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
(一) 新興產業發展快速
伴隨著中國近20多年經濟的快速發展,環渤海經濟圈已經成為中國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之後的第三個大規模區域製造中心。依託該地區原有的工業基礎,環渤海地區不僅保持了諸如鋼鐵、原油、原鹽等資源依託型產品優勢,同時新興的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也迅猛發展。
(二) 外來投資日益密集
環渤海經濟圈是中國北方外來投資最為密集的區域,且持續成長。目前全球82家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有119家,其中有49家設立在北京,佔41.2%;同時,有87家外埠大企業在北京設立了103家研發機構,另有8家即將建立駐京研發機構,這一數量還在繼續成長。在北京建立研發中心和運營總部,把生產基地建在天津、山東等地,正成為更多大型跨國公司在中國北方地區的戰略布局。天津目前擁有外商投資企業1萬余家,其中全球500強企業在此設有200餘家生產性投資企業,大連的外商投資企業也超過8,000家,累計外商投資達到120多億美元,是東北地區外商投資最多的城市。外商投資帶來的管理、技術和營銷等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將在環渤海地區更加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下釋放,加速啟動老工業基地的能量,提升舊產業並同時形成新興製造業。
(三)城市聯合初現端倪
環渤海經濟圈內城市發展必須集聚區域優勢,方可保持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地位。目前,環渤海經濟圈內城市的聯合起飛已初現端倪。2001年10月,由清華大學吳良鏞院士主持100多位學者完成的「京津冀北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被建設部審定。專家認為,京津兩地加強合作將大大增強地區的向心力和輻射力。2002年10月,環渤海地區經濟聯合市長聯席會在濟南召開,29個成員城市達成經濟合作項目30個,合作金額33.6億元。自1992年來,聯席會議共達成1,400多個合作項目,合作金額近300億。
(四)經濟互動迅速發展
環渤海經濟圈的經濟互動,使其長期的「諸侯經濟」格局被打破。通過區域內資源互補、優勢整合,環渤海經濟圈已經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產業、電子、汽車、機械製造業產主導的產業集群,各具特色的產業帶開始形成。北京有中國最大的中關村電子信息產業科研、貿易、生產基地,集中了軟體開發及信息技術的優秀人才;天津開發區已成長為環渤海沿海經濟活躍度最高、發展速度最快的區域,it製造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這里還是全國最大的電子通訊設備、液晶顯示器等生產基地;經過10多年的建設,河北省目前已形成海運產業、制葯業、生態農業等特色經濟發展區域,外商投資地區和領域不斷拓寬;而山東半島也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家電、電子生產基地。環渤海地區已經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高技術產業帶,為中國5年來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產值年均成長20%作出了貢獻。
(五)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環渤海經濟圈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也從軟硬體方面加速展開。這一區域逐步形成了連接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國際物流中心。2000年1月,北京和天津機場實現了中國民航跨區域的機場首次聯合後,2002年10月,北京與天津港口岸開始直通,兩市實現了港口功能一體化互動;天津港保稅區建立了中國首家空港國際物流區,目前這里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國際貿易窗口和國際物流綠色通道。首都國際機場和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聯合,率先實現了中國民航跨區域的機場的整合;而北起山海關、南至山東煙台的環渤海經濟圈鐵路大動脈,目前已經完成約2/3的建設。
總之,中國環渤海經濟圈的發展成就及巨大的發展潛力正吸引著?\多目光,以環渤海經濟圈為中心輻射開去,將形成一個重要的世界商業市場。
環渤海經濟圈發展之優勢及前景
(一)環渤海經濟圈發展之優勢
地緣優勢將進一步凸顯。環渤海經濟圈面對東北亞和太平洋地區,具有地域上的整體性,擔負著開拓東北亞,走向全世界的任務。同時,環渤海地區地處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四大經濟區的交匯處,是中國北方通向全世界最直接、最便捷的海上要沖,又是內陸連接歐亞的要塞,還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擴展,由南向北推移的重要紐帶。由於這一地區正處在西連中俄蒙,東通中日韓的中間地帶,所以還具有發展本地區經濟的得天獨厚的腹地基礎和通往世界的海上通道。加快這一地區的發展對於中國西部大開發及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帶動意義亦很大。
加入wto將進一步打破經濟發展瓶頸。由於受中國傳統計劃經濟及行政區劃影響,環渤海地區始終未能形成一個經濟圈,一體化程度很低,良好發展潛力遠未得到釋放。在東部各大經濟區中,環渤海地區國有經濟比重最高,企業整體市場意識相對淡薄,政府對企業干預比較大,區域發展缺乏明顯的產業分工。中國入世無疑將加速打破這些制約經濟起飛的「瓶頸」,同時擴大開放可使這一地區更多地利用國外資金、技術及市場,打破對外經濟相對較弱的狀況。
企業制度創新將形成新的生態鏈。作為老工業城市密集、老企業集中的環渤海經濟圈,隨著改革深化、民營資本的加入、新政策的不斷出台,強勢國企的重組以及企業制度創新的「內生性」, 將形成新的生態鏈,釋放出巨大潛力
環渤海經濟圈的「老樹發新芽」類傳統製造業的伸縮空間十分廣闊,舊的經濟發展包袱將逐漸被甩掉,而新的發展機遇即將來臨。在一定意義上,這一地區製造業的發展比主要靠外部動力刺激的廣東更有基礎和優勢。
6. 你如何看待未來五年天津的經濟發展狀況
地理位置,天津靠海,有自己的港口,那麼進出口業就會非常的發達。另外濱海新區的發展
吸引了大部分高新企業入駐,勢必會讓天津這個臨海城市重返中國一線城市的行列。
天津,簡稱「津」,別稱津沽、津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亞太區域海洋儀器檢測評價中心,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11966.45平方千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天津市常住人口1386.6萬人。 2020年,天津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83.73億元。天津地處中國華北地區,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東臨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
天津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國家物流樞紐,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天津是自古因漕運而興起,唐朝中葉以後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朝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明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
清咸豐十年(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此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歷經六百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7. 全國各省2020年GDP公布,哪些省的經濟能力靠前
2020年中國GDP為101.6萬億人民幣,首次突破100萬億人民幣大關,對於中國經濟發展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中國經濟增速為2.3%,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目前除了河北和西藏自治區外,其餘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經公布2020年GDP。
第21名:內蒙古自治區,17360億元。
第22名:天津市,14084億元。
第23名:黑龍江省,13699億元。
第24名:吉林省,12311億元。
第25名:甘肅省,9017億元。
第26名:海南省,5532億元。
第27名:寧夏自治區,3921億元。
第28名:青海省,3006億元。
第29名:西藏自治區,1900億元。
河北省和新疆自治區,未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