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發達國家反對經濟全球化的原因有哪些
經濟全球化導致發達國家產業空洞化,政府的宏調能力被削弱,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發達國家認為他們福利水平從而造成勞動成本太高,所以與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不具有競爭力,某些國家為了改變這一狀況,開始削減福利,遭到了很多人的不滿。
㈡ 為什麼有些國家反對經濟全球化
這很簡單
全球化其實說白了就是分工唄,國家與國家之間簽訂了貿易協定,更准確的說就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為其他地方的投資者開綠燈,低關稅、簡單手續、還有廉價勞動力,為這些大老闆們降低了成本,賺的更多
但是問題就來了,你原來發達國家工廠的人怎麼辦?工廠都搬走了,那些工人就失業了,而且學歷不高,你叫別人怎麼轉行?難道要對方重新讀個碩士學位然後跟應屆畢業生一起找工作嗎?而且工廠設立在發達國家,工資不會低,現在工廠搬走了,工人失業,就業職位減少,就業壓力增加,那些失業的人怎麼辦?讓他們自生自滅么?
另外一方面那些企業家、銀行家,得益於全球化,賺了錢,就開始搞事了,總想著錢生錢,比方說美國次貸危機,就是某一些銀行家,投資人玩弄美國房地產市場,搞到金融海嘯,結果美國政府為了挽救市場,不得不先救這些銀行家(因為銀行如果都倒閉了,美國又背著巨大國債,那麼美國就真的完蛋了),結果這些玩大了的人只有少數幾個傾家盪產,如雷曼兄弟,其他的大多數在美國政府的庇佑下躲開的浩劫,繼續吃香喝辣,苦了普通百姓,很多人為此失業甚至破產,這也是奧巴馬政府備受批評的原因,後來還出現了佔領華爾街運動。。。
所以很多選民都記得這件事,所以特朗普就上台,專門搞這幫人,取消TPP,提高關稅,讓你們統統回來設廠,不回來就跟你胡攪蠻纏,因此很多美國企業CEO都反對特朗普,而特朗普上台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美國人的憤怒。
因此,全球化是好事,但是也要適度調整,要顧己及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㈢ 如何理解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1)經濟全球化並不等於利益均衡化,擁有資本、技術、信息和人才優勢的發達國家仍然處於貿易優勢的地位,發展中國家只能依靠發達國家的技術轉移和市場需求來發展自己的民族經濟。這樣,世界經濟發展的地域不平衡仍然會繼續發展,甚至會更嚴重。「經濟全球化使資本流向全世界,使利潤流向發達國家」,這個批評不無道理。
(2)對發達國家來說,跨國公司在全球化的框架下可以通過在發展中國家投資,利用那裡更為廉價的勞動力組織生產,可以不再顧及關稅成本的增加和「非國民待遇」。這就勢必帶來跨國公司在它們的國內削減勞動密集性的生產,造成新的失業。
(3)經濟全球化為發達國家對外轉移過剩產業、夕陽產業創造了方便條件,雖然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對這些產業的轉移是歡迎的,但是落後的技術勢必伴隨著對發展中國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威脅和破壞;發達國家也可以只把產品的開發環節留在國內,而把產生污染的生產過程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與發達國家污染的「外部化」可能結伴而行。
㈣ 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一、經濟一體化滯後於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跨國界延伸,形成世界市場,使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合理的配置。當市場跨國界延伸的同時,客觀上要求市場規則和彌補市場缺陷的調控手段的跨國界延伸,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經濟一體化,如果經濟一體化過程嚴重滯後於經濟全球化過程,那麼滯後的一體化就會成為全球化發展的桎梏。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經濟一體化水平有了長足進步。首先,發達國家間在推行全球化游戲規則時已不再單純從本國利益或意志出發,而是協調發達國家間的利益,用協調的意志或規則去協同駕馭經濟全球化進程,這與兩次世界大戰前的做法有根本的不同。歐盟的建立和西方七國會議就是明顯的佐證。其次,世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選擇了市場經濟制度,這便於這些國家融入經濟全球化大潮。但是,從總體上講,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至今仍滯後於經濟全球化水平,其具體表現如下幾個方面: 1.全球經濟的游戲規則仍然以發達國家的總體利益為核心,許多經濟全球化的制度安排未將發展中國家考慮進去,如80年代末關於國際流動資本風險監管的新制度只安排到十國集團。 2.現存的多數國際組織在促進各國經濟聯系加強的同時,並沒有找到一條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模式,因此,傳統國際經濟組織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作用在不斷下降,要求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 3.全球一體化程度低於區域一體化程度,並且一體化程度在區域間發展也是不平衡的。歐、美地區一體化程度高於亞、非地區。全球缺乏統一的一體化規則,在這種情況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相比較,它們駕馭經濟全球化的能力高,反應快,它們的政策選擇成了發展中國家跟蹤、模仿的對象,但因兩類國家制度建設上的差異造成同樣政策選擇的效應存在極大差異。 4.全球經濟一體化規則最終影響的是經濟全球化的利益分配,這種分配規則是否合理考慮到資源的初始配置狀況。然而作為這一規則的主要倡導者——發達國家很少考慮到由歷史原因所造成的資源配置的初始狀況。 正是因為經濟全球化中一體化滯後的存在,使發展中國家在是否參與經濟全球化選擇時多少有些無奈。 二、發展中國家的應對失誤 經濟全球化從抽象意義講會給參與者帶來的是更有效的資源配置和更高的經濟效率。然而,從實證角度出發,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利益卻往往因經濟一體化的滯後而受到影響。 由於多數學者並不嚴格區分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區別,因此,在分析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影響時往往會得出一些不符合實際的結論。如當一些發展中國家因實行經濟開放政策而從經濟全球化中獲得經濟增長成就時,人們便會認為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意味著「天堂」,而當這些國家在參與全球化過程中出現問題時,人們又會認為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意味著「陷阱」。1997年前後,人們對亞洲一些新興工業國經濟發展道路截然不同的評價充分說明了人們在對經濟全球化進程認識上的混亂。 應該承認,亞洲一些新興工業國家曾經出現的經濟奇跡是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結果。當然,這一奇跡與他們在一些開放政策的選擇上的成功有關。例如較早地採用聯系匯率制度,確保外貿發展的外部條件,並很好地利用了美國市場,等等。但是,如果將發生於1997年的金融危機視為全球化的陷阱,則是一個極端錯誤的結論。他們認為真正的原因是這些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中,經濟一體化手段選擇上出現了失誤,而這些失誤往往又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些普遍性問題具體表現為: 1.匯率制度選擇上的兩難。在參與經濟全球化時,外匯領域是任何參與國最初涉及的領域,對發展中國家也是如此。由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尚不強大,對國際市場的匯率形成沒有足夠的影響力,為避免匯率波動所帶來的價格波動、匯率風險對出口貿易的致命打擊,多數發展中國家選擇了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這一選擇在小國開放初期是合理的。然而,一國一旦作出這樣的選擇,它也就與其主要貿易夥伴國建立了不完全的貨幣區,隨著商品流動發展所帶來的資本流動的規模增長,貨幣區參與國之間的其他宏觀經濟指標也要求趨同,這本身要求貨幣區參與國在宏觀經濟領域中實現經濟政策的調整。然而在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基礎上,或者說,發達國家在制定國內經濟政策時很少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狀況。這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間在利率、貨幣膨脹率、經濟增長率等指標上出現差異是正常現象,一旦這些差異達到一定程度,聯系匯率制度所確定的官方匯價與市場匯價之間就會存在偏差,為外匯投機創造條件。東南亞危機出現後,這些國家與美國之間在各項宏觀經濟指標上都出現了差異,最終被國際游資沖擊而導致聯系匯率制的崩潰。當這些國家面對上述問題時,它們往往在匯率制度的選擇上呈現無奈:放棄聯系匯率,意味著經濟增長的支柱領域——對外貿易的穩定條件喪失,而堅持聯系匯率又面臨與發達國家政策協調的困難。 2.發展中國家間的一體化政策缺乏分工基礎。從東亞國家和地區的實踐來看,當經濟增長奇跡出現時,都是因為他們低成本地從發達國家轉移來了一些製造業,而這些製造業又符合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廉價的優勢。因此,他們在參與經濟一體化過程中獲得國際分工中的比較優勢。但是,如果所有發展中國家都靠這種手段發展,他們將與發達國家的分工日益明顯,但在發展中國家之間卻缺乏分工,產業結構日益趨同。在日益融入全球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間的一體化政策明顯地缺乏國際分工基礎。而發達國家間盡管經濟發展水平接近,但國際分工卻已從傳統的產業分工發展到產業內的分工,這是發達國家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基礎。西方一體化經濟學的研究表明,如果貿易一體化不能促進參與國間分工加強的話,更高層次的一體化便不可能出現。歐盟的一體化進程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向亞洲國家區域合作與協調的滯後,又從反面說明亞洲各國和地區的外向經濟發展並未促進該地區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 3.單純仿效發達國家駕馭全球化的政策手段也存在著一定的負面影響。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存在著一些不言而喻的優勢。首先,全球化是市場運行性向全球的延伸。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國內市場體系完善,與國際市場接軌較為容易;其二,一體化規則也多數源於發達國家;其三,戰後發達國家間經濟一體化水平從整體上講高於發展中國家。因此,這自然造成了發達國家在駕駛把握全球化的能力方面遠高於發展中國家,甚至造成某一發達國家的國內政策本身能確保本國從全球化過程中獲得好處。例如,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的美國可以用擴張性貨幣手段來刺激需求,而通貨膨脹的壓力卻可由這一體系的參與國共同分擔;又例如,里根時代,美國可以用提高利率的手段來吸引外資,支撐國內的財政擴張。但與此相反,東亞一些國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高通脹、高利率的政策卻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危機。另外,發達國家間在貿易一體化和金融監管協調的基礎上,實行了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而東亞國家由於缺乏某些基礎和前提條件,過早開放資本市場,而導致了國際游資的沖擊。 發展中國家在融入經濟全球化中所面臨的困難,並不是這些國家拒絕經濟全球化的理由,實際上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已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現實。在遇到困難時,再度閉關鎖國,只能遭致更大的損失。實際上,經濟全球化中發展中國家的困境主要是經濟一體化滯後所造成的,一體化是規則、制度在全球范圍中延伸,因此,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時,必須在制度改革上作出努力。 1.應對全球化背景下,適時調整國內制度,使之更適合全球市場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