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蘇聯經濟前景如何

蘇聯經濟前景如何

發布時間:2023-11-06 19:24:27

A. 蘇聯的經濟

蘇聯在冷戰期間,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是經濟強國,80 年代後期被日本超過。但與實行資本主義及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不同,其經濟模式是按照高度集權的社會主義中央計劃經濟模式發展的,國家壟斷生產資料。國家通過五年計劃的方式對經濟實行控制和調整。在 1928~1932 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後,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由 48% 上升到 70%,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國。但是蘇聯的工業發展不平衡。事關國防的軍事工業、重工業、化學工業和航空太空工業非常發達,其水平在世界上處於領先的地位,但是事關民生的輕工業和農業則相對落後。這也導致了解體後俄羅斯和其它原加盟共和國輕工業的嚴重不足。
蘇聯的主要工業地帶集中在莫斯科、列寧格勒、頓巴斯、烏拉爾山脈等地區。次要的工業地區包括波羅的海沿岸、西西伯利亞和伏爾加河(窩瓦河)中下游。工業部門實行集中管理和國家調控,工廠生產的產品、種類、規格和價格都由隸屬於中央和加盟共和國部長會議的國民經濟委員會規定。20 世紀 30 年代第二個五年計劃末期完成了農業集體化,農業生產以集體農庄為基本單位,通過隸屬於集體農庄機械站的拖拉機、汽車和聯合收割機實行機械化播種與耕作。由於占農業人口 95% 以上的人翻身做了集體農庄的主人,煥發了巨大的積極性。大塊連片的土地比起小塊分散的小農,顯然更利於機械化的開展,效率也更高。很快實現了水利化、良種化、化學化、機械化。農民的生活水平持續上升,到勃列日涅夫時期農民已經和城市人一樣享有養老金等多種福利。
蘇聯的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其他重要作物還有甜菜、棉花、馬鈴薯、玉米、煙草。高加索地區有咖啡和甘蔗等經濟作物。
通過經濟互助委員會,蘇聯對其東歐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殖民地式的掠奪性貿易,低價進口原材料,高價出售製成品。這也是導致東歐國家的人民對蘇聯產生不滿(東歐劇變)的重要原因之一。 蘇聯是世界上主要能源生產國之一。1983 年能源產量和消費量分別佔世界的 23% 和 19%。能源工業是蘇聯重點發展的基礎工業部門,1971~1984 年佔全國工業總投資的 31.3%。能源生產由 50 年代以煤炭為主逐步過渡到 60 年代煤炭與石油並重、70 年代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1983 年一次能源生產結構為:石油占 43.4%,天然氣占 30.8%,煤炭占 24.2%,其他占 1.6%。
煤炭工業是傳統的能源部門。1984 年全國煤炭產量 7.12 億噸,其中硬煤占 78%。煤炭開采主要集中在七大基地:頓巴斯、庫茲巴斯、埃基巴斯圖茲、卡拉干達、坎斯克-阿欽斯克、伯朝拉和莫斯科附近煤田(1983 年合計佔全國煤炭產量的 77.5%),其中頓巴斯和庫茲巴斯均為世界大型煤田,產量分別佔全國的 27.7% 和 20.5%。
石油、天然氣佔一次能源產量的 74.2% 和消費量的 64.5%(1983年)。含油氣盆地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亞、俄羅斯、北高加索、圖蘭和東西伯利亞5 個地區。1984 年全國原油產量 6.13 億噸,天然氣產量 5874 億立方米,分別居世界第一、二位。其中西西伯利亞是最大的油氣儲集區和產區,含油、氣面積達 170 萬平方公里,原油探明儲量 48 億噸(1980年),天然氣 17.1 萬億立方米(1976年),分別佔全國原油及天然氣探明儲量的 46% 和 68%。
蘇聯自 20 世紀 50 年代末提出加速發展化學工業和實行國民經濟全面化學化的方針以來,化學工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年平均增長速度僅次於機械工業。1984 年化肥產量為 3080.8 萬噸(按有效成分計算),居世界首位;硫酸、純鹼、合成橡膠產量僅次於美國。但有機合成工業起步較晚,主要產品產量及生產水平均落後於美國、日本及西歐工業發達國家。
紡織工業為最主要的輕工業部門,產值占輕工業的 60% 以上,1984 年蘇聯棉、毛、麻織物產量居世界首位,絲織品產量次於美國和日本。紡織工業主要分布在遠離中亞產棉區的西部消費區。中央區為全國最大的紡織工業基地,生產的棉、毛、絲、麻織品分別佔全蘇產量的 70%、50%、45% 和 65%。其次為伏爾加河流域、西南區、西北區和中亞。主要紡織工業中心有:莫斯科(棉、毛、絲、麻紡織)、伊萬諾沃(棉、絲、麻紡織)、加里寧(棉、絲紡織)、弗拉基米爾(棉、麻紡織)、科斯特羅馬(麻紡織)等。 蘇聯是世界上的一個農業大國,其農業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1987 年,糧食產量為 2.114 億噸,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 10.9%,僅次中國和美國,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小麥產量為 8331 萬噸,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主要經濟作物中的棉花、糖用甜菜、向日葵籽、長纖維亞麻的產值均佔世界第一位。各類牲畜存欄數中,牛佔世界的 9.4%,略少於美國;豬佔世界的 9.6%,僅次於中國,羊佔世界的 9.8%,居首位。1988 年,其肉類產量為 1920 萬噸,次於美國和中國,居世界第三;奶類產量 10595 萬噸,居世界之首;雞蛋 465.6 萬噸,次於中國和美國,也居世界之三。
蘇聯國土遼闊,自然條件多樣,擁有發展多種農業經營的各種有利條件。其人均耕地為 0.86 公頃,相當於世界人均耕地的 2.4 倍;人均牧草場為 1.41 公頃,比世界人均數多 85%。主要的農業區,也是耕地最集中的地區,約三分之二的耕地集中在水、熱、土條件配合較好的森林草原帶和黑土草原帶,這些地帶宜於發展種植業和畜牧業。但交替頻繁的自然災害經常使這里的農業遭受巨大損失,致使農業生產不穩定、豐欠無常。農牧業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比,現代化水平不高,農畜產品的單產較低,農業生產效率只及美國的 20~25%。再加上農業方面經營管理不善及其他一些原因,影響了農業的穩步發展。 十月革命後,蘇聯建立、發展了國營商業、合作社商業和集體農庄商業三種經濟成份的國營商業是全民所有制商業,是城市主要商業系統。
1976年底全國共有零售商業網點21.3萬個,零售商品流轉額為1397億盧布,佔全蘇商品流轉總額的69%;合作社商業是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商業,是農村中的主要商業,1978年有社員54萬人,零售商業網點約佔全國零售商業網點的一半,1976年零售商品額為599億盧布,約佔全國零售商品流轉額的29%。
國營商業和合作社商業各有自己的批發和零售渠道。而集體農庄商業則對城市副食晶供應起重要的補充作用,1980年其銷售額為57億盧布,占蘇聯零售商品總額的2%。集體農庄商業在可比較的食品銷售總額中的比重平均佔8%以上,而象馬鈴薯、新鮮蔬菜、水果、漿果、青菜、蜂蜜等產品則佔30一40%。但在組織國內商業方面,國營商業始終掌握著商品流通周 轉命脈,居主導地位。 蘇聯的國慶節就是「十月革命節」11 月 7 日 ,傳統的全國性節日。每年的這一天,蘇聯都要在莫斯科紅場上舉行盛大的閱兵式,紀念十月革命。 1941 年 11月 7 日的閱兵式最具歷史性。德軍已兵臨莫斯科城下,形勢非常嚴峻。為了鼓舞士氣,蘇聯政府在紅場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紀念十月革命勝利 24 周年。
這次紅場閱兵顯示了正義之師必定戰勝邪惡的魄力與信心,極大地鼓舞了廣大蘇聯官兵的鬥志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決心。莫斯科保衛戰以勝利告終,它粉碎了德軍自二戰開始以來不可戰勝的神話,也成為蘇聯衛國戰爭的一個轉折點。
在 1990 年的十月革命節,威武雄壯的蘇聯武裝力量再次通過紅場,這是蘇聯歷史上最後一次閱兵式。

B. 鼎盛時期的蘇聯,社會經濟是怎樣的狀態呢

蘇聯時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收入分配模式與現在不同。在當時,工廠里的工人,其收入可以比工程師甚至廠長更多。而外交官、軍人和航天員這類人群更是收入不菲。

公職人員中,外交官待遇不菲

在蘇聯是不存在、也不能存在真的百萬富翁的,金錢也不是什麼“資產階級殘余”,畢竟在社會生活里,工資還是要用貨幣來衡量的。在蘇聯,人們處於一個財政潛力平等的社會,比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這里貧富差距是不太大的。首先,一些官員和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校長、集體農庄的主席、國有企業的主管、報社的總編輯等,享有不同程度的優待,比如,他們可以乘坐公務車,住國有別墅以及去條件很好的療養區度假,吃美味可口的食物,等等。但是官員不能擺闊、不能講究排場。

C.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政治、經濟狀況發展如何

俄羅斯是蘇聯解體後存在的最大國家實體,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也無疑遭到了重創。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經歷短暫的資本重組之後,蘇聯經濟發展逐步復甦,但是長遠來看想要維持超級大國的發展地位堪憂。

政治上仍然承襲者蘇聯的強大軍事實力加上核武器的加持,雖然在國際舞台上仍占據著較高的地位,但是軍事力量的發展畢竟還是要以經濟實力為支撐,全方位發展經濟才是基礎。

閱讀全文

與蘇聯經濟前景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公傷怎麼報銷 瀏覽:123
幸福的法寶是什麼東西 瀏覽:670
參公如何套改事業 瀏覽:866
婚姻法的忠實義務是什麼 瀏覽:167
招遠事業單位教學機構有哪些 瀏覽:20
怎樣知道健康碼為什麼會變紅 瀏覽:993
愛情是什麼意思翻譯 瀏覽:135
婚姻前後是什麼感情 瀏覽:268
3111愛情數字含義是什麼意思 瀏覽:987
林下經濟如何實現智能化 瀏覽:398
高級經濟師到底有哪些 瀏覽:378
英雄故事老電影有哪些 瀏覽:563
冥王講的什麼故事 瀏覽:745
好美女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168
事業單位公路養護站怎麼樣改 瀏覽:205
經濟型酒店加盟要投資多少 瀏覽:597
狐妖變成美女誘惑帥哥是什麼電影 瀏覽:795
有多少人的婚姻是為了父母的面子 瀏覽:383
國產經濟艙座位怎麼選 瀏覽:464
事業單位考試如何進行資格復審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