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上有哪些經濟圈
世界上有三大經濟圈。北美經濟圈,歐洲經濟圈,亞洲經濟圈。
中東本來可以形成一個以能源為資本的經濟圈,但被美國扼殺在襁褓里了。現在這場「戲」還一直在中東上演著。
歐洲經濟圈是美國最害怕的,它可以擠壓美國的全球利益。例如空客與波音之間的競爭。美國當然不願看到團結的歐盟坐大,於是南聯盟戰爭爆發了。可悲的是,歐洲人參加了打敗自己的戰爭。
亞洲本可以把自己的經濟范圍作大,但97年的一場金融風暴,席捲了亞洲國家的小龍、小虎們幾十年積累的經濟成果!
我們常在媒體上看到「經濟全球化」這個名詞,其真正的含義就是:由美國來安排世界經濟秩序。全球化就是美國化。被美國利用的這些國家,為什麼不得不咽下這些苦果?因為他們對美國的依賴太深了!尤其是日本,經濟上是強人,政治上是太監。
冷戰結束後,美國在尋找新的對手,這是他確保世界霸主地位,維持有利於他的世界格局重大戰略意義。這時候中國出現了。「中國經濟堅挺、政治上獨立」。中國的崛起,同時也牽動著世界其他國家的心。蛋糕就那麼大,多一個人吃,別人就少分一塊。美國人曾統計過,現在把大陸、港、澳、台的生產總值相加,已超過一萬多億美金,外匯儲備則躍升世界第一。這些數字還會因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而成倍數增加。到時一個新的、以中國為首的「中華經濟圈」將誕生!這顯然會威脅到美國國家利益的核心。於是,美國開始著手他亞洲一石三鳥的戰略:將大陸、台灣、日本捲入一場戰爭之中。破壞由大陸、港、澳、台組成的中華經濟圈,削弱日本,拖垮或肢解中國。
❷ 絲綢之路經濟帶所經過的地區和主要國家
包括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南四省區市重慶、四川、雲南、廣西。
絲綢之路,是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陝西西安)起點,經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錫爾河與烏滸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大伊朗,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2)西成經濟圈是哪個國家的擴展閱讀
建設意義
絲綢之路經濟帶總人口近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中國將在「新絲綢之路」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將會引進產業、聚集人口,這將使西部地區更快發展,並為中西部省區的機電產品、特色農產品、特色食品等貨物向西出口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1、有助於中國周邊外交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
經濟帶的建立與周邊大國息息相關,周邊外交環境要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有力的基礎,「絲綢之路經濟帶」內外兼顧,統籌發展的基礎上提出,有利於應對地區大國之間的關系,有利於中俄新型大國關系的重鑄。
2、有助於構建新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形成國際經濟新格局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對於構建大合作大發展的全球經濟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國家間經濟緊密度的增強,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數量不斷增多,合作范圍不斷擴大。
相關區域經濟合作的國家通過簽訂相關協議消除貿易壁壘,從而擴大了進出口規模,優化區域間的資源配置增強了區域組織的國際競爭力。
3、有助於保障國家戰略安全,拓展中國戰略空間。
西部地區是保證中國戰略安全的重要區域。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於西部地區開發建設,有利於維護國防安全,有利於中國戰略縱深發展,有利於確保能源供應,有利於經濟安全。
「絲綢之路經濟帶」包含歐亞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的社會制度、種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國家中,當然存在著對發展戰略、模式和政策的不同選擇,在經濟文化合作中就避免不了各種障礙和阻力。
「政策溝通」就是「對經濟發展進行交流、協商,最終制定出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國家的共同發展掃除障礙,提供政策支持。
4、有助於培育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推動經濟重心西移。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有利於中國西進戰略的開展。中國在「新進」戰略上提出了不少新的構想,但總體來說都是為了加強中國和周邊國家多方面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使得各國互惠互利,「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作為中國「西進」戰略的正式實施的一個重要標志。
「西進」戰略是一套旨在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政策的「再平衡」。「絲綢之路經濟帶」目的在於崛起中的中國以強大的經濟實力重新劃定周邊勢力范圍,並且奠定了中國成長為全球大國周邊基礎。
❸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共有多少國家
經過的國家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伊朗、伊拉克、約旦、敘利亞、沙特、土耳其、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俄羅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
(3)西成經濟圈是哪個國家的擴展閱讀:
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包括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南四省區市重慶、四川、雲南、廣西。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域遼闊,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土地資源和寶貴的旅遊資源,被稱為21世紀的戰略能源和資源基地,但該區域交通不夠便利,自然環境較差,經濟發展水平卻與兩端的經濟圈存在巨大落差,整個區域存在「兩邊高,中間低」的現象。
與五大支柱相對應的五大具體措包括:開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實現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打破地區經濟發展瓶頸;推進金融領域合作;成立能源俱樂部;建立糧食合作機制。
建設策略
第一,中國需要以絲綢之路為契機,全面發掘中國與廣大新興市場國家之間潛在的互補互利機會,全面深化與新興市場國家及區域經濟體之間經濟貿易、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合作關系。
第二,有效運用中國在資金、市場、技術、產能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全面分享中國在改革開放實踐過程中,所積累的市場與政府兩手並用的獨特發展經驗,為協助發展中國家克服在推進經濟發展,以及區域經濟整合過程中面臨的結構性難題,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第三,全面提高中國企業的跨國營運能力,全面打造中國企業的海外經貿據點與生產基地,針對嚴重產能過剩與那些在國內市場已不具經濟效益的產業,進行有秩序的「走出去」,實現對外移轉。
第四,在全面推進綠能產業、整治環保污染、建設低碳城市與智慧型城市的過程中,積極引導擁有先進技術的歐、美、日跨國企業參與投資與提供設備,讓這些跨國企業有機會分享中國城鎮建設及經濟增長的紅利,也刺激國內企業進行產業升級。
第五,在「和平發展」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包容、尊重與發展」的新政策概念,系統整合中國傳統的「和而不同」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代的「不幹預政策」和西方的文化多元主義等理念,形成中國特有的普遍價值觀,有別於大英帝國的「自由貿易」和美國的「自由民主」政策概念,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崛起,塑造國際文化軟實力。[1]
政策手段
一是設置規模大於「世界銀行」資本額的「絲綢之路基金」,以及等量規模的「絲綢之路戰略投資基金」為配套。
二是可考慮設置中國主導的全球發展智庫,並協助各區域的領頭羊國家設置協作智庫,建立完整的智庫跨國合作網路。
三是可考慮建立一個面向所有發展中國家的「跨國人才培訓機制」,為各國訓練與培育公共治理、經濟規劃、城市規劃等領域的人才。這些機構不僅應當培養國內的幹部,其功能應當擴展到培養發展中國家的官員。四是可考慮設置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社會精英為對象的「新絲路傳媒集團」。以財經、旅遊、環境、城市及文化議題為主軸,為各國提供一個超越西方視野的跨國資訊與觀念傳播與分享管道。
配套體制
一是絲綢之路戰略應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主導,負責統籌政策規劃與資源分配,協調各部委與各省市,打破各自為政的地盤割據現象。二是要處理好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系。三是執行「全球經濟增量再平衡戰略」需要有風險管理機制。
風險評估的功能可以和智庫設置結合起來,光有企業和政府本身的評估遠遠不夠,還必須依賴智庫的客觀、中立的評估。
像絲綢之路這樣大規模的對外項目,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構想一個完美的方案,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完全根據規劃來實施方案。這樣的項目都是一邊做、一邊學的過程。但是如果要少交學費,避免重大失誤,就必須儲備足夠的政策知識,准備好足夠的政策手段。